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淀山湖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组成及其与水质因子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对淀山湖小型(20~200μm)、微型(2~20μm)和微微型(<2μm)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水质因子进行逐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是淀山湖水体年均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二者贡献率之和为74.79%。淀山湖叶绿素a粒径组成百分比的季节变动与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密切相关: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所占百分比春季最高,而微型、微微型的则分别在秋、冬季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小型、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百分比与NH3-N含量分别呈显著正、负相关,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百分比与BOD5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应滤食性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食性粒级,探讨了运用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防治淀山湖富营养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阳澄西湖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5年3月~2016年2月对阳澄西湖水体叶绿素a和水质理化因子的逐月监测结果表明,阳澄西湖叶绿素a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全年变化范围为11.93μg/L~66.67μg/L,平均值为27.54μg/L±20.34μg/L。最小值出现在2016年1月,最大值出现在2015年8月。叶绿素a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着差异,叶绿素a在断面Ⅰ浓度最高,其次是断面Ⅱ和断面Ⅳ,断面Ⅲ最低。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计算阳澄西湖营养状态,得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50.7~59.3,年平均值为55.6,水体总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综合pearson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叶绿素a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合生产实践对阳澄西湖总氮(TN)、总磷(TP)和氮磷比(N/P)取对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与总氮无相关关系,与总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磷比呈极显著负相关,阳澄西湖可能是一定程度的磷限制湖泊。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水华”成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年3月、5月、7月、8月、10月和2005年5月对长江干流29个站点进行了5次调查。2004年3月(旱季)在三峡库区坝前(秭归)发现藻类“水华”,藻类密度达2.73×106 cells/L,优势种类为拟多甲藻。2004年8月(雨季)和2005年4月(旱季)沿香溪河下游及河口区以及香溪河口到三峡大坝干流江段进行了2次6个断面分层调查,两次调查中在香溪河下游以及香溪河口区发现了严重的藻类“水华”,藻类密度高达1.87×107 cells/L 和1.67×107 cells/L,优势种分别为蓝隐藻(1.84×107 cells/L)和美丽星杆藻 (1.34×107 cells/L)。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干流藻类数量和生物量与水库的出水流量有着显著的负相关(Spearman,r=-1.000, r=-0.900, p<0.05),而与可溶性营养盐(NO3 N, PO4 P, SiO3 Si)的浓度无显著的相关性;在2004年7~8月(雨季)香溪河下游及河口区浮游植物生物量与主要营养盐(NO3 N, PO4 P,SiO3 Si)的浓度呈显著负相关(Spearman,p<0.01, p<0.05,p<0.01, n=21);在2005年4月(旱季)该河段藻类密度与主要营养盐(NO3 N N,SiO3 Si)呈显著负相关 (Spearman, p<0.05,p<0.01,n=28),但与PO4 P无显著的相关性。香溪河口到秭归的坝前库区河段藻类数量与主要营养盐(NO3 N, PO4 P,SiO3 Si)没有显著相关性(Spearman, │r│<0.2, n=20)。然而香溪河下游及河口区主要营养盐(NO3 N, PO4 P, SiO3 Si)浓度却低于长江干流。可以推断三峡库区蓄水后干流和支流发生“水华”的最主要原因是筑坝后库区内水动力条件的改变而非营养盐浓度较高。随着三峡工程的全面完工,库区内水体滞留时间的进一步延长,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4.
淀山湖叶绿素a的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实现淀山湖水体叶绿素a的快速监测, 于2006年春季对淀山湖进行了现场光谱测量和同步的采样、实验室分析,通过分析叶绿素a和光谱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个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叶绿素a浓度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归一化反射率建立的模型中精度最高的是采用708 nm反射率的一元二次模型,R2为0.608;利用R710nm/R667nm反射比建立模型精度得到提高,R2接近0.68;利用695.5 nm一阶微分建立的指数模型精度进一步提高,其R2达到了0.76;分别利用708 nm和667 nm的归一化反射率对数作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得到的模型精度最高,R2接近0.8,可以用来实现对叶绿素a的定量估算,实现叶绿素a的快速监测。  相似文献   

5.
对淡水超微型浮游植物的研究方法和生态学进行了概述。为防止细胞的自溶和荧光特性的改变,淡水超微型浮游植物通常采用多聚甲醛和戊二醛作为固定剂并在低温下保存。在表面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含藻红素的蓝藻(PE 细胞)、含藻蓝素的蓝藻(PC细胞)以及以叶绿素为主要色素的超微型真核浮游植物(EU 细胞)3 种类群。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影响超微型浮游植物变化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温度、营养盐的可获得性、摄食、光照以及环境的污染。总体而言,高温有利于超微型蓝藻、低温利于真核藻类的生长。超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随着水体的营养增加而增加,但其贡献率却减少。淡水超微型浮游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带水体,对热带和亚热带水体的研究需要加强,而我国对淡水超微型浮游植物生态学研究基本处于空白。  相似文献   

6.
随着河口区接收上游人为氮排放量的增加,为这一区域氧化亚氮(N2O)的排放增加了很大不确定性。选择长江河口潮间带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原位静态箱法和静态顶空法,从2011年1月至12月对长江口沉积物 大气界面以及涨潮水 大气界面的N2O排放通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观测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 大气界面N2O通量有着显著的时空差异。N2O排放通量在日变化以及季节变化上都表现出明显的源汇转变,就年平均排放通量,光滩带沉积物 大气界面达到了599 μgN2O/(m2〖DK〗·h),而海三棱藨草盐沼带与大气间N2O交换则十分微弱,为060 μgN2O/(m2〖DK〗·h)。对长江口涨退潮期光滩和草滩上覆水体 大气界面N2O排放通量的研究表明,长江口涨退潮期在夏季和秋季,无论是光滩还是草滩均表现为大气N2O的稳定排放源,其中夏季平均253 μgN2O/(m2〖DK〗·h),秋季平均排放通量为207 μgN2O/(m2〖DK〗·h)。作为河口区上游排放氮素的直接接收者,和沉积物 大气界面N2O排放相比,长江口涨潮水 大气界面N2O排放稳定而又显著,是长江口N2O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应成为这一区域N2O排放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7.
分别于2005~2012年的4个季节对长江入海口徐六泾断面水质实施了29个航次的监测。2005、2010和2012年为丰水年,2006、2011年为枯水年,其余3 a为平水年。2005~2012年化学耗氧量(CODCr)的年度平均浓度范围为52~1469 mg/L,氨-氮(NH4 N)为0051~0358 mg/L,总磷(TP)为0069~0255 mg/L,活性磷酸盐(PO4 P)为0044~0098 mg/L,石油类(Oil)为2367~7939 μg/L,铜(Cu)为171~277 μg/L,镉(Cd)为0057~0116 μg/L,砷(As)为234~294 μg/L。引入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方法分析评价指标与时间序列间的相关性,并检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意义。评价结果显示,长江入海径流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年平均浓度呈上升趋势的污染因子水质要素从强到弱到小依次为TP、PO4 P、NH4 N、Oil和CODCr,TP上升趋势显著,呈下降趋势的水质要素从强到弱依次为Cu、As和Cd,Cu下降趋势显著;长江入海口的水质综合标准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监测断面水质等级持续下降,污染状况持续恶化;长江污染物入海通量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特别是氮的输出通量有较大增加。研究表明,长江入海口水质恶化速度加剧,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足够重视,保护长江水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湖北东湖、梁子湖和洪湖颗粒物吸收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07年9月底和10月初湖北东湖、梁子湖、洪湖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吸收系数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3个湖泊水体中颗粒物吸收系数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颗粒物吸收表现出明显浮游植物吸收特征,反映颗粒物中浮游植物贡献比较高;东湖和梁子湖吸收系数显著大于洪湖,表明东湖和梁子湖水下光场条件不如洪湖。武汉东湖各点颗粒物吸收系数变化不大,而梁子湖和洪湖各点则存在较大空间差异。3个湖泊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光谱谱型一致,随波长增加大致按指数规律衰减。武汉东湖、梁子湖、洪湖指数函数斜率平均值分别为12.31±0.32 μm-1、1196±084 μm-1、1198±168 μm-1。浮游植物特征波长的吸收系数与浮游植物色素浓度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可以通过色素浓度测定反推浮游植物吸收系数。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与总悬浮物、有机颗粒物、无机颗粒物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与有机颗粒物也有很好的线性相关,证明有机颗粒物主要以浮游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中下游水体氮磷时空变化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每月定期测定了位于三峡水库中下游的云阳、巫山、秭归和三斗坪段的TN、NH4 N、NO3 N和TP浓度。结果表明:4个段面水质中的TN、NH4 N、NO3 N和TP浓度空间差异不显著,但季节变化显著,TN和TP的季节变化呈单峰格局,分别在5月和7月达到最大值;NH4 N的季节变化则呈双峰格局,主要的峰值出现在7、8月,次要的峰值出现在3、4月。4个地点低水位期(3~8月)的TN、NH4 N、NO3 N和TP浓度都高于高水位期(9月~次年2月)。主要因为在低水位期,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的降雨量大,入库流量显著增加,污染物主要来自长江上游入库的非点源污染和水库两岸农田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三峡水库三期蓄水后,水库水质与前两期蓄水后的水质变化不大,水质仍然保持良好,高水位期为Ⅲ类水质,低水位期为Ⅳ类水质  相似文献   

10.
巢湖藻华易堆积区蓝藻时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湖西半湖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蓝藻水华主要集聚于湖滨带。因此选择西半湖藻华易堆积的区域,并监测在风力驱使下蓝藻水华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湖滨带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滨带水华生物量的分布容易受到风向和天气的影响;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与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湖滨带水体中微囊藻(Microcystis)的生物量几乎占据水体总浮游植物生物量的95%以上,而且越靠近湖岸带微囊藻的生物量所占的比例越大。据此,可以选择湖滨带水华易聚集区作为蓝藻水华尤其是微囊藻去除的重点区域,以有效地削减蓝藻水华污染,从而为巢湖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测资料以长江河口南汇潮滩为例,对传统机制分解法进行改进,将机制分解计算中的含沙量项按悬沙粒径进行分组处理,分为63~250、16~63、4~16、05~4 μm 4个粒径组,对各粒径组泥沙的净输移通量分别进行机制分解计算,分析不同粒径组泥沙的各机制分解项对悬沙净输移通量的贡献。研究表明不同粒级的泥沙其控制输沙的潮滩动力因子不同。相当于粘土类(0.5~3.9 μm)和细粉砂类(3.9~16 μm)粒级的悬移质泥沙,平均流项T1+T2及潮泵项T3+T4+T5对其输移起控制作用;相当于粗粉砂类(16~62.5 μm)和细砂类(62.5~250 μm)粒级的悬移质泥沙,潮泵项T3~T5、潮振荡项T6~T8起控制作用。同时,对不同水深条件下同粒级悬沙净输移通量的机制分解项的比较,当悬沙输移过程由深水进入浅水时,潮泵项的贡献急剧减小,且不受大小潮汛、悬沙颗粒粒级粗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潮汐循环对水体理化特征的短期影响是潮汐河口各种理化参数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崇明东旺沙堤外低潮滩和东海农场低潮滩采样及环境因子分析,发现崇明东滩各环境因子之间(除浊度外)相关性较好,均呈宽 “U”型变化;东海农场各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较差,变化不一致,且盐度、电导率变化与崇明东滩变化相反;受潮汐循环影响,崇明东滩涨潮初期各形态氮有明显释放过程,而东海农场的近底层水体在涨潮初期NH4+ N急剧下降,NOX- N缓慢下降;无论是在崇明东滩还是在东海农场,营养盐浓度受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整个潮汐循环过程中总无机氮(TIN)与盐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这与整个长江口近岸水体的营养盐负荷相一致,长江上游淡水带来的高负荷营养盐流经河口进入海洋。  相似文献   

13.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利用高频溶氧仪直接获取水体溶解氧数值的方法估算了香溪河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状况,探讨了香溪河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 表明:一年四季当中初级生产力(GPP、NPP、R)数值大小趋势均一致,都为夏季最高,春季次之,随之是秋季,最后冬季最低,GPP、NPP、R在四季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P<0.001).GPP变化范围为0.04~24.28 mg O2 L-1 d-1;NPP变化范围为-3.78~4.92 mg O2 L-1 d-1;R变化范围为0.01~16.87 mgO2L-1d-1.广义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叶绿素a(Chl a)、总氮(TN)与总初级生产量(GPP)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可溶性硅(DSi)与总初级生产量(GPP)则是负相关关系;叶绿素a(Chla)、水温(WT)与呼吸消毛量(R)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可溶性硅(DSi)与呼吸消耗量(R)则是负相关关系;没有发现与净初级生产量(NPP)显著相关的变量.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城市群PM2.5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灰霾天气持续增多,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基于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18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PM2.5逐时监测数据,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从年、季、月尺度上分析了PM2.5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年尺度上,长江中游城市群PM2.5浓度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明显的北部高南部低,局部地区略有突出的特征,该区PM2.5浓度年均值为55.28 μg/m3,其中湖北省PM2.5的年均值为三省市最高,为68.17 μg/m3;其次为湖南省,年均值为53.66 μg/m3;江西省PM2.5的年均值较小,为44.01 μg/m3。(2)在季节尺度上,长江中游城市群PM2.5浓度表现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现势性,这与区域内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3)长江中游城市群PM2.5月浓度变化大致呈U形分布,1月份PM2.5浓度最高, 1~6月份,PM2.5浓度呈逐步下降趋势, 6~8月份,区域PM2.5浓度处于“U”字的谷底。(4)NO2、CO是影响PM2.5浓度的两项主控大气污染物,而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则是影响PM2.5浓度的两个重要气象因素。 关键词: PM2.5浓度;时空特征;气象因素;长江中游城市群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水库水体二氧化碳源汇变化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选择清江流域水布垭水库为典型示范案例,在2010年5月8日到9日开展了二氧化碳观测实验,获取了水库上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垂直变化以及沿水库中心线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征。然后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对观测点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计算,得到整个水库水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与水环境因子空间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布垭水库上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在05 m高度以下最高,然后向上依次降低,其空间分布从水库上游到坝前呈现增加的趋势。同时水库水体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受到表层水温、叶绿素浓度等水环境重要因素的影响,与水温和气温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叶绿素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淀山湖生态修复试验工程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08年10月~2009年9月每月1次对7个生态工程内外共计13个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工程类型对水质影响差异较大。各工程内外浮游植物种类数、群落组成随时空变化无规律性差异特征。优势种、浮游植物密度、叶绿素a含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受水华影响较大。水华前,各工程优势种主要为尖尾蓝隐藻、小球藻、模糊直链藻和链丝藻等,控藻区、前置库、近岸工程内浮游植物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明显低于工程外;水华时,多数工程上述两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点,近岸工程、综合示范工程和控藻(5a)工程中微囊藻优势明显。两控藻工程间和两前置库工程间水华期间效果差异较大。1a控藻工程中蓝藻密度和水华时浮游植物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点,水华期间3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对照。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数类型工程的浮游植物参数在工程内外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丰水期鄱阳湖氮磷含量变化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系统测定丰水期鄱阳湖湖水、主要支流水、长江水及部分农田水、地下水及城市污水的氮磷含量,对其氮磷含量变化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中主要的氮素形式是硝酸盐氮(090 mg/L),赣江是其主要贡献者。鄱阳湖五大支流氮磷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赣江NO-3 N含量明显高于鄱阳湖其它主干流,而NH+4 N和TN含量以饶河的最高,TP以信江的最高。农田水、城市废水以及地下水含有较高的氮磷含量,是鄱阳湖及其五大支流氮磷的主要来源。农田水TN和TP含量最高,分别为1347、2863 mg/L。高含量的NO-3 N(735 mg/L)和NH+4 N(548 mg/L)分别出现在地下水和城市污水中。鄱阳湖水体氮负荷较大,N/P比值远大于7〖DK〗∶1。受滞留区及赣江和修水补给的影响,鄱阳湖主河道氮含量变化从上游至下游呈总体上升趋势。鄱阳湖湖体氮含量以下游最高,滞留区次之,上游主河道最低,TP含量呈相反的趋势变化。底层沉积有机物的降解和扰动导致鄱阳湖水体底层NO-3 N、NH+4 N、TN、TP的含量高于表层。  相似文献   

18.
浙江青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按季度对浙江省临安市内的青山水库进行调查,测定了水体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群落,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库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探讨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山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和中度富营养化之间,水库入库处营养状态综合指数高于库中和大坝处。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40属89种。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类不同,春季以硅藻、隐藻和甲藻为主,夏季以蓝藻和绿藻为主,秋季以蓝藻、硅藻和隐藻为主,冬季以硅藻和隐藻为主。相关分析表明,青山水库浮游植物密度与出入库流量和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总磷呈显著正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出入库流量、水温、溶解氧和营养盐是影响水体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9.
淀山湖沉积物碳、氮、磷分布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淀山湖为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为了控制其富营养化趋势,在淀山湖影响区内实施了一系列外源污染控制措施。近年来,淀山湖水质持续改善,但每年仍有不同程度蓝藻水华暴发。为进一步探讨淀山湖水华暴发的机理,本研究对淀山湖沉积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沉积物TOC、TN、TP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受来水与北部围网养殖影响及水体自净作用影响,淀山湖沉积物中营养物西北部高,东部低,进水口附近沉积物营养物浓度显著高于湖心及出水口。在垂直分布上,受航道回淤影响,D1与D4样点营养盐垂直分布规律不显著,其它样点均表现出随水深度增加营养盐显著降低的趋势。与20多a前相比,淀山湖沉积物营养盐存在明显的富集作用,沉积物氮、磷含量大幅上升。以有机指数与TP含量进行评价,淀山湖表层沉积物均属于重污染状态,且北部湖区污染程度较高。预测淀山湖外源污染得到控制以后,沉积物中营养物将对水体水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20.
草坪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量化其在城市碳平衡中的作用,采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对上海结缕草草坪CO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日变化表现为昼高夜低的特点,最大排放通量一般出现在正午前后,最小在清晨,最大日较差为1 1877 mg/(m2·h)(7月1日),最小892 mg/(m2·h)(1月3日)。CO2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型,夏季7月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1月最小,与温度的季节变化一致。观测期间年平均CO2排放通量为6194 mg/(m2·h)。对上海城市结缕草草坪观测期间,温度是CO2排放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城市草坪碳排放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为城市碳循环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