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核电建设步伐加快,核电规划由滨海逐步向内陆延伸,且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加强与完善核电水资源管理体系势在必行。以美国内陆核电站为研究对象,针对核电建设对水资源量的需求,分别对内陆核电站历史取水量情况和电站冷却水水源地水资源保障条件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数据计算结果显示内陆核电站在施工建设期的取水量较小,正常运行期的取水量主要与核电机组冷却方式有关,直流冷却方式取水量远大于循环冷却方式,且三代核电技术与二代相差不大;另一方面,美国内陆核电站冷却水水源地的水文特征计算结果对我国的内陆核电选址建设和低放废液储存罐容量设计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面对能源紧缺和环境约束问题,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到新能源开发中来。核电因其清洁、高效、低碳、经济等特性逐渐受到各国的青睐。福岛核事故后,世界核电发展进入低潮,中国于2012年11月重新启动核电项目建设。在国际低碳发展背景和约束下,分析中国核电发展情况及发展空间与规模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根据中国发展核电的政策形势,结合当前国际低碳发展背景和国内能源情况,阐述了在降低碳排放和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方面,中国发展核电的积极作用。其次,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数据的基础上,讨论和比较了在基于碳价的基础上核电项目的经济性,得出在考虑碳排放的环境外部性情况下,核电经济优势明显,同时当贴现率为5%时,核电极具竞争力。再次,在电力行业碳排放约束下,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分析中国核电发展中长期的适宜规模:2020年装机容量为0.5-0.7亿k W,发电量为3 750-5 250亿k Wh(设备年利用小时数按7 500h计算),总发电占比为5%-7%;2030年装机容量为1.2-1.4亿k W,总发电占比为7%-10%。最后,针对未来核电发展规模的扩大,提出了健全核安全文化,加大安全管理监督力度;建立铀矿储备保障体系;注重核电产业链建设,提升核电设备国产化水平;激励核电企业自主创新,参与国际竞争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中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关分析比较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本文利用OECD国家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数据,对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揭示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式。判断得到我国人口城市化仍处于低增长水平的线性阶段,城市化水平,大大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同等经济水平时的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与人口城市化的相互促进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文章提出了要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超前于经济的增长是一个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核电与核废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能是一种能量密度大、稳定性好、燃料运输量小、综合经济效益好的能源。世界各国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比例逐年上升,1992年达17%,而我国仅占0.1%。在目前我国电力短缺的条件下,发展核电、提高核电在总电量中的比例,不失为我国发展能源工业的一个战略目标。在发展核电过程中,要重视核废物的处理和处置,以保证人类健康和环境免遭放射性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对《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年至2004年10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就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机构的类型与地域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归类分析和总结研究。认为资源环境科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实现促进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实现学科的系统集成与整合发展;寻找科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新的生长点,积极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强化各项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提高科学研究的技术水平;深化区域研究,提高区域研究的综合性水平四大突破,才能适应和满足学科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海洋开发的形势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是目标纲要》确定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在“九五”期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然而我国陆地资源日趋紧缺,多种陆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耕地以每年36万公顷的速度递减;淡水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受污染的状况也愈来愈严重;我国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45种主要矿产…  相似文献   

7.
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脱钩是"跨越环境高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厘清增长模式与驱动因子是重要决策支撑。然而迄今针对亚太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对比研究与模式抽提相对较少。本文选取中国、日本、韩国三个典型的、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东亚国家以及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参照)为研究对象,基于物质流分析框架和指标研究了1970—2008年四国的资源生产和消费(包括金属和工业用矿物、化石燃料、建筑材料、生物质能源四大类),对比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原材料资源国内消费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和差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环境负荷模型(IPAT)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了影响各国资源消费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变化趋势,最后借助Tapio脱钩模型研究判断了国家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间的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日韩美四国的人均GDP、人均资源开采和消费水平差异显著,资源禀赋优厚的美国与中国的资源开采量与消费量都处于世界前列,然而就人均GDP水平而言,中国远不如其他三个国家,美国和日本都是成熟的发达国家,韩国也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2)中日韩美四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区别,过去三十年间日本资源效率赶超美国成为第一,韩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排第三,中国的资源效率则最低。(3)中日韩美四国经济增长对原材料资源消费的依赖程度,以及资源消费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也存在明显差异,日本经济增长在技术驱动下基本实现与资源消费的脱钩,韩国表现出和日本一样的趋势,美国则处于稳定弱脱钩状态,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费的依赖度仍很大。依托技术升级大幅度提升过程行业资源效率、持续推进区域生态工业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脱钩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1.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将在实现适度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把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作为发展进程的一部分。 2.发达国家是世界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同时在长期无偿使用人类资源的基础上,拥有较强的经济和技术力量,理应承担更多的实际义务。 3.维护各国资源主权,不干涉他国内政。  相似文献   

9.
削减和控制二恶英是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是全球二恶英排放较大的国家之一,为了控制该类物质的排放,国家履约行动中将有80%用于减排二恶英.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关注二恶英的污染,本世纪二恶英排放已经显著的降低.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在二恶英治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并与我国当前现有措施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我国政策制度的不足.其次总结了控制二恶英的主要技术,包括利用最佳可行技术进行削减和控制.分析发达国家利用最佳可行技术的情况及我国技术发展的状况,揭示了双方存在的技术差距.提出了由于上述管理和技术差异而导致发达国家和我国削减和控锚二恶英的不同工作侧重点.最后综合指出我国控制二恶英的管理和技术对策及整体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核算我国循环经济主要指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用于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介绍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分析资源利用的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方法,以及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几个关于资源利用的主要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分析了我国2000-2003年直接资源投入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异和差距;并通过对2000年和2003年中国物质流发展趋势的分析,对中国循环经济的进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以上述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为基础,确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制定我国循环经济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把碳减排责任的矛头指向中国。为了明确中国碳排放的国际地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首先运用IEA2011年公布的碳排放数据分析了我国2009年面临的碳排放形势,继而研究了工业革命以来中国碳排放的总体贡献情况,最后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认为:①尽管我国当前的碳排放总量巨大,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世界前10名的主要碳排放国家,碳排放强度与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②我国的历史累计碳排放贡献及人均碳排放均较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累计碳排放量达到世界累计碳排放量的近3/4;③与发达国家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相比,我国的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普遍伴随着高碳排放。鉴于此,我们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中国的碳排放,一方面中国当前的确产生了较大的碳排放,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这种碳排放规模和水平。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和碳足迹也表明,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一定程度的高碳排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国际上一批关心环境和发展的有识之士创建了“全球环境与发展高级培训;班项目”,为世界各国培养一批兼顾经济发展和经济环境保护、着眼于当代发展并造福子孙后代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从而为实现人类的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该项目于1992年正式开展培训活动,目前参加该项目的已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南非、南部非洲、巴西、墨西哥、独联体等发展中国家和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哥斯达黎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突出业绩而被首选为国…  相似文献   

13.
今后5年我国将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110万hm^2,重点治理地区的生态状况将明显改善。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今天对记者说,尽管我国防沙治沙成效显著,但土地沙化形势依然严峻,呈现出明显的脆弱性、不确定性、反复性、不平衡性和艰巨性等特点。为进一步加大防沙治沙力度,保持防沙治沙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家林业局将开展集中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土地沙化、非法征占用沙化土地等违法行为;进一步推进科学治沙,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建立健全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功能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都市圈化和效区化趋势在一些城市都有表现.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我国城市化规律有重要意义。利用1982、1990、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中得到的广州市中心区和近郊区各街道、镇的人口密度资料.对广州人口密度分布进行模型研究。结果发现:1982年以来广州市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呈典型的克拉克分布.即城市中心人口密度最大.随着向外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迅速降低。表现出城市发展早期阶段的特征;与此同时,中心区人口密度先升后降.近郊区人口密度持续上升.远效区人口密度缓慢上升.城市郊区化开始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循环经济内涵及有关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循环经济是区别于传统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欧盟和日本等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循环经济正从宣传开源节流的启动阶段走向建立政策机制的推动阶段。如何根据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深入开展循环经济内涵与相关理论研究,就成为中国循环经济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政府制定有效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的必然。因此,根据国内外循环经济实践,研究中国循环经济内函及有关理论问题,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循环经济理念产生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基础,循环经济概念的产生也有充分的科学和实践基础。这些基础和中国的相关认识特征决定了中国循环经济内函应该有5个基本特征:准确的定位;清晰的外延;区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表征;区别于经典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特征;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调控方法和核心标准。根据循环经济五大特征的界定,可以集中国循环经济的内涵概括为:循环经济是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流动方式实施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无害化”管理调控是具有较高生态效率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城市垃圾资源利用前景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垃圾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城市垃圾的组成状况和变化趋势。以此为基础对其利用潜力进行了估计,并以流程为依据作了下世纪初城市垃圾资源利用系统的经济分析。认为资源利用是节约城市垃圾处理、处置费用和节省自然资源的有效途径;以生物和热化学转化利用城市垃圾中的能量是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与资源丰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选取水、耕地、森林、能源、矿产等五种资源.验证了1978—2004年中国不同种类资源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问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①资源诅咒原理在中国内部区域之间仍然成立,除水资源外.耕地、能源、矿产和森林等四种资源的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呈现负相关关系.其程度由裔到低依次是:耕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森林资源;②遭遇“资源诅咒”的省处于“资源丰度一经济发展”坐标系第Ⅳ象限。并绝大多数都位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③各省人均GDP与综合资源丰度的对数成反比.我国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成相反的变化趋势;④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往往是通过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包括“荷兰病”效应、制度效应、“挤出”效应以及区位和交通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是粗放的、不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高增长、高能耗、高环境问题,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对比和分析,指出当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一定要“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更表明了我国当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决心。本文首先提出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的相关概念及含义;再以重点行业中的电力、钢铁行业如何搞好能源资源节约和“三废”综合利用为例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要通过加快资源价格机制的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转变领导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认识等措施来达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论土地持续利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世界上有两种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一种是以发展为前提,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发展的。我国要保证土地持续利用,满足未来对食粮和建设的需求,应建立起同土地持续利用相适应的土地持续利用制度和土地持续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川西地区水能资源优势、开发障碍及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西地区包括甘改,阿坝,凉山,雅安,攀枝花,乐山和眉山七个州市。金沙江水电基地,雅砻江水电基地和大渡河水是基地集中分布该区域,是长江上游水能资源富集区的核心。从水系和行政区方面分析该地区水能资源分布状况,国际国内比较优势,开发利用水平,管理体制,丰枯矛盾和资金短缺等。最后提出以溪落渡,向家坝,瀑布沟和独松电站为主的开发重点;华东,西北市场开发为主的市场开拓战略方向;四川电网与华东,西北电网的联网建设,以电代柴保生态的战略;规范集资办电的投融资制度,实行项目资本金制度,明晰产权关系,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制方向和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