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氮是生物体内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及激素的重要成分,是人类和一切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N_2虽然在大气中占了总组成的79%,但气态氮必需经微生物作用变成硝酸盐才能被植物所利用,经过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合成  相似文献   

2.
大气中过量的气态活性氮积累导致大气环境污染,对气候变化、人体和生态系统健康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综述了气态活性氮排放清单估算方法的研究现状。从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质量两个方面讨论了N_2O、NH_3和NO_x等气态活性氮的环境效应,并对未来气态活性氮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燃烧过程颗粒物的形成及我国燃烧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燃料燃烧会排放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中亚微米粒子主要是由于无机矿物质经蒸发-成核-凝结-凝并的途径形成的;超微米颗粒的产生不同于亚微米颗粒的形成,是由于破碎机理.二次颗粒物是由气态前驱体在大气中转化而成的.我国燃烧源主要是煤燃烧、燃油机动车和农村生活燃料等.深入认识颗粒物的形成及燃烧源的特征对有效控制颗粒物的排放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燃料燃烧会排放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中亚微米粒子主要是由于无机矿物质经蒸发-成核-凝结-凝并的途径形成的;超微米颗粒的产生不同于亚微米颗粒的形成,是由于破碎机理.二次颗粒物是由气态前驱体在大气中转化而成的.我国燃烧源主要是煤燃烧、燃油机动车和农村生活燃料等.深入认识颗粒物的形成及燃烧源的特征对有效控制颗粒物的排放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国内对大气中气态,颗粒态PAHs的研究概况,室内外空气中PAHs污染与城市交通间的相关性,PAHs总量代表物,硝基PAHs及人体接触PAHs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6.
前言 由于大气醛类和其他羰基化合物是气态碳氢化合物的光氧化产物,是污染大气中有机气溶胶和自由基的主要来源以及在形成光化学烟雾中所起的关键作用,醛的分析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醛从工厂或机动车可直接排入大气.作为室内涂料的脲醛树脂和类似粘合剂能散发出甲醛,造成室内污  相似文献   

7.
300 MW燃煤机组烟气控制装置对气态汞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EPA OH法对烟气中不同形态汞的气态汞进行测试,研究300 MW锅炉的袋式除尘、静电除尘和湿法烟气脱硫对气态汞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静电除尘器对气态汞的去除效率仅为32.50%,对颗粒态汞的去除效率达76.88%,而使用袋式除尘器对气态汞的去除效率可达44.33%,可脱除99.92%以上的颗粒态汞;应用湿法烟气脱硫对二价汞的去除率可达49.03%.通过对粉煤灰、炉渣和脱硫石膏等燃煤副产物汞含量分析发现,脱硫石膏中汞的含量最高达0.77 mg/kg,汞及其环境毒性是燃煤副产物安全利用时需要注意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硝酸盐污染是饮用水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为此,利用小试实验研究了不同树脂类型对硝酸盐的去除效果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生物膜系统对树脂再生废水的处理效能,建立了使用离子交换和生物脱氮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硝酸盐的方法,优化了工艺参数.结果 表明:优选的除硝酸盐树脂选择性强,最佳接触时间为15~20 min,可适应不同进水硝酸...  相似文献   

9.
氮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和硝酸盐污染,及与氮氧化物有关的光化学烟雾问题;水—土系统中硝酸盐的积累问题;以及作物体内硝酸盐的积累等。本文侧重对地下水—土壤系统氮污染研究情况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0.
由于化肥的过度使用 ,造成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污染日益严重。饮用水中高浓度的硝酸盐对人类健康会产生极大的威胁。本文综述了催化还原脱除水中硝酸根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贵州地区大气汞污染及湿法脱硫装置除汞效果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冬季在贵州地区对大气中气态元素汞进行了大范围的流动监测调查,重点监测电厂分布地区及东部汞采冶加工地区,结果表明,气态元素汞浓度的高值出现在汞化工区和金矿区;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小县城附近,大气汞浓度大都在100 ng/m3范围内.同期还进行了大气颗粒物汞的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监测到的大气颗粒物的汞浓度水平<3 ng/m3,与国内其他一些城市相当;细颗粒物中汞的富集度高,粒径<2.2 μm的颗粒物汞占60%~80%.此外,实测了采用石灰-石膏法脱硫电厂的燃煤汞平衡,评价了汞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燃煤中的汞大约20%留在灰渣中,石灰-石膏脱去约20%,约59%的汞通过烟气排放到空气中.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烃(PAH)产生于有机物的未完全燃烧过程,并以气态或附于液态和固态颗粒上散发到大气中去。PAH的数量以及各种PAH之间的数量比例,也就是PAH的分布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燃烧过程有关,甚至于可以说不同的散发情况会有各自典型的分布。 然而我们主要感兴趣的不是排放的PAH分布与人体负荷的关系,而更多的是关心实际吸入的PAH情况。这一点既和各项排放有关也与PAH从排放到被大气吸收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中硝酸根的催化还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污染日益严重。饮用水中高浓度的硝酸盐对人类健康会产生极大的威胁。本文综述了催化还原脱除水中硝酸根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基于珠三角大气超级站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PM2.5、PM2.5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及其重要气态前体物等参数的逐时在线监测结果,揭示当地大气PM2.5中二次无机组分与其气态前体物的相互作用,以及PM2.5理化特性与成因的季节差异。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2.5、PM10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4.2、105.1μg/m3,PM2.5在PM10中所占比例(PM2.5/PM10)平均为61.1%。SO2-4、NO-3、NH+4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6、9.0、10.2μg/m3,3者之和(SNA)占PM2.5的比例(SNA/PM2.5)平均为55.8%,体现了二次转化对珠三角地区PM2.5污染的重要影响;不同季节,SNA/PM2.5为46.0%~64.3%,夏季最低,冬季最高,其中SO2-4、NH+4对PM2.5的贡献相对稳定,NO-3贡献的季节差异较大;秋、冬季各项观测参数浓度的日变化规律相对明显,夏季除HNO3和NH3外,多项观测参数在低浓度水平波动,日变化规律不明显;珠三角大气中具有足量气态NH3以中和硫酸盐和硝酸盐,PM2.5中NH+4、SO2-4、NO-3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本研究站点夏季的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均高于广州市,这充分体现了该站点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电袋复合除尘器协同脱除燃煤烟气中的气态Hg、颗粒Hg和SO3的效果,在4个电厂选择4台采用电袋复合除尘器进行烟气除尘的燃煤机组,在电袋复合除尘器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对烟气中的气态Hg、颗粒Hg和SO3浓度进行了实测,计算出电袋复合除尘器的协同脱除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火电厂烟气中Hg的形态分布不同;在本实验工况条件下,电袋复合除尘器对总Hg的协同脱除效率为47.55%~93.88%,对气态Hg的协同脱除效率达18.80%~83.46%;电袋复合除尘器对SO3的协同脱除效率为74.31%~85.91%;由于SO3与气态Hg产生竞争吸附现象,导致电袋复合除尘器对气态Hg的协同脱除效率随入口处烟气中SO3浓度的提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季节变化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市2009年6月-2010年5月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TSP)和气态样品进行了连续采样,利用GC—MS对16种PAHs进行分析。∑PAHs浓度(气相+颗粒相)范围为39.93~1032.46ng/m^3,平均值为197.34ng/m^3;其中,冬季大气中∑PAHs浓度最大,相对浓度的范围为31.21%~72.98%,而夏季的浓度最小;检测出16种2~6环的PAHs,其中以3—4环为主。利用特征分子比值法和因子分析进行源解析,发现研究区PAHs的主要来源为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通过苯并(a)芘(BaP)等效毒性(BEQ)和苯并(a)芘等效致癌浓度(BaPE)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西安大气中PAHs的毒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特别是秋季和冬季大气中PAHs对人类的健康存在较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对于数公里范围内的气态污染物扩散过程,除了受范围较大的大气运动制约外,数公里尺度的大气运动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尤其是在下垫面性质不均匀的地区,如海湾、湖区等。其中海陆温差对于海湾地区的气态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是值得我们考虑的因素,因为许多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城市中,大气污染一方面取决于城市生活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气态化学物以及飘尘种类、数量及其时空分布;另方面,鉴于短时期内污染源排废速率或排放量不会有明显波动,故当地的气象条件(大气扩散稀释能力)一般又决定了该市的空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华北地区超过8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硝酸盐氮的污染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基于单质铁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因伴随氨氮的产生而受限制;生物反硝化脱氮因地下水中碳源不足无法满足脱氮要求。采用自制的微电解化学催化固体颗粒与天然生物质构成耦合生物载体,通过自养与异养反硝化耦合深度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并建立了地下水易位好氧、厌氧深度脱氮新工艺。结果表明:好氧反应器在HRT为12 h、DO为2.0~3.0 mg·L-1的条件下,硝酸盐氮平均去除率≥91.24%;厌氧反应器在HRT为14 h的条件下,硝酸盐氮平均去除率≥96.32%;反应器中微电解化学催化固体颗粒可为自养反硝化菌提供电子,生物质可为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有限碳源,硝酸盐氮的脱除是自制微电解化学催化固体颗粒与生物膜耦合作用的结果。出水均无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积累。此技术可为受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集杭州市PM_(2.5)样品,同步观测大气散射系数、吸收系数及气象因子,分析杭州市大气颗粒物消光特性及灰霾天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杭州市大气颗粒物消光系数平均值为566 Mm~(-1),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季节特征。利用修正的IMPROVE公式估算PM_(2.5)中对消光系数有主要贡献的化学组成,得出消光系数的主要贡献者为NH_4NO_3、(NH_4)_2SO_4、颗粒有机物,对消光系数的贡献率分别为31.6%、25.6%、28.9%。灰霾天气下,NH_4NO_3与(NH_4)_2SO_4的消光贡献分别为清洁天气的14.1、10.2倍,说明硝酸盐和硫酸盐可能是杭州市灰霾天气中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