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蒙古额济纳旗地下水位变化对天然绿洲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流域水资源以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使南北盆地构成统一的“河水--地下水”的水资源转化系统。区域地下水运动的总趋势是由财向北,与河流发育方向基本一致,地下水痊是南深北浅。下游段以北的内蒙古额济纳旗天然绿州生息主要依赖地下水源。帮研究地下水位变化对天然绿洲的影响及采取相庆的保护对策,尤其对保护下游绿州显得致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气象和统计年鉴数据,对四川省2002—2018年间县域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植被碳汇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采用多重高维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林业生态工程对植被碳汇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省植被碳汇在时间上呈波动上升趋势,由1 73756 g/(m2·a)增至1 83689 g/(m2·a),年均增速达034%;在空间分布上,植被碳汇高值集中在川西南山地地区,低值集中在川西北高原地区;在趋势变化上,全省县域的植被碳汇整体呈增长趋势。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地区是林业生态工程实施重点地区,累计造林面积占比分别为6144%和2602%。四川省林业生态工程能显著促进植被碳汇的增加,并存在时滞效应。此外,人均GDP、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对植被碳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口密度则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铅污染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公路铅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公路两侧土壤和农产品的铅污染特征与评价方法。提出应系统地研究公路两侧农田土壤和农产品中铅污染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完善公路两侧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一步追踪实现汽油无铅化后公路两侧铅污染的影响变化。 相似文献
5.
6.
7.
秸秆焚烧对南通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加强对秸秆焚烧的管理,通过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夏冬收获季节卫星遥感探测的火点情况的统计分析,2004年-2009年夏冬收获季节南通市空气质量日变化趋势分析及典型秸秆焚烧日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小时变化趋势分析,得出秸秆焚烧对南通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程度,掌握了南通市秸秆焚烧地域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9.
室外空气污染对成人呼吸系统健康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在广州、武汉、兰州、重庆市 8所小学共 80 0 0余名学生父母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症率受空气污染影响的分析结果。每个城市城区污染点的成人感冒咳嗽和咳痰、未感冒咳嗽和咳痰、支气管炎等病症的发生率均高于相应城市的郊区对照点 ,且男性比女性更高。呼吸系统的病症率与空气 PM1 0 、PM2 .5 污染呈正相关。调整了混杂因子的影响后 ,这种相关关系仍保持不变。结论是 :空气中 PM1 0 的污染与成人 (男女 )的感冒或未感冒时咳嗽、男性未感冒时咳痰、哮喘、支气管炎有明显正相关关系 ;空气 SO2 污染与成人 (男女 )感冒时咳嗽、咳痰呈显著正相关 ;空气中 NOx 污染对成人呼吸系统病症率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碱渣堆放场的水文地质状况,通过模拟试验,探讨了碱渣堆放场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渣场在冲灰水和大气降水的浸泡、淋滤作用下,其中的氯化物和钙镁盐类大量析出并随碱渣废液一起下渗,石灰岩碎石对氯化物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能力微弱。据试验数据分析认为,该渣场是焦作市北中部岩溶地下水中氯化物浓度和总硬度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长时间多源遥感数据对塔里木河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植被指数分析,同时结合多年地面调查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并对近五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开展了评价,环境质量变化值ΔI为2.58,生态环境质量略有下降,其中环境状况指标和植被覆盖率指数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流域的近期综合治理以及其它环境建设工程都具有很强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首次运用RS/GIS技术,参考2003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颁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以塔里木河流域的42个县(市)为评价单元,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属较差和差级,其中干流上游与四源流经地区环境质量略好于其它地区。天山南麓、环塔里木盆地北部及西部绿洲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优于环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和田地区,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紧急调水后塔河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善恢复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断流已经二十多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绿色走廊濒临绝境,抢救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已迫在眉睫,2001年4月1日第3次向塔河下游输水,并确保向下游输水3亿m^3至台特玛湖,对此分析了紧急调水后塔河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