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世纪50年代,甲基汞慢性中毒——水俣病曾危及日本而轰动全球,成为世界最严重的公害病之一。进入80年代,日本和欧美环境科学工作者开展了甲基砷化合物的研究。 无机砷,尤其是As2O3是一种剧毒物质。1980年Yamauchi等人研究指出,无机砷可在生物体内被甲基化,所形成的甲基砷化合物毒性和生物效应远大于无机砷。因而,甲基砷化合物在生物监测和毒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监测生物特别是海产品受砷污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陈桂芳 《环境》2011,(6):13-15
面对食品安全的沦陷,我们该如何拯救它?如何依法保障食品安全的问题,一时间成了热门话题。这时,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市场。比如当“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曝光时,家长们便“一头倒”——竞相抢购进口奶粉。  相似文献   

3.
最近,日本三菱公司提出了一项关于在使用了粒子状无机阴离子交换体的水中去除所含有的无机有害物质的处理方法。因为水中所含的砷是以砷酸离子或者亚砷酸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以前是采用阻离子交换树脂,根据离子交换法可将砷酸离子和亚砷酸离子吸附除去。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铁源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e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高砷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及其吸收磷、砷、铁、锰、铜和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硫酸亚铁并接种AMF显著地提高了土壤有效铁、锰含量,降低了土壤中水溶性砷、磷含量以及玉米地上部砷的含量,并极大地增加了植株对磷的吸收,提高了植株体内磷砷吸收量之比,从而明显地改善了植株的菌根建成和生长状况.在不接种情况下,硫酸亚铁和石灰混合处理显著地降低了土壤水溶性砷、磷含量及根系砷含量,并明显增加了磷的吸收以及磷、砷吸收量的比值,使玉米植株生物量和根长增加的幅度较其它铁源处理时更大.尽管添加铁尾矿砂增加了土壤水溶性磷的含量以及植株磷的吸收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玉米的生长,但这种效果以不接种时更为明显,因而有必要根据土壤的污染程度调整铁尾矿砂的添加量和接种抗性菌株,以强化植物的抗砷能力.  相似文献   

5.
砷污染是大连湾突出的环境问题。本文从大连湾砷的人为输入,砷的含量与分布,砷的赋存形态与价态、砷的扩散与迁移及其归宿等入手,研究了砷在大连湾的迁移规律,探讨了砷在大连湾的地球化学质量平衡,提出了砷在大连湾的收支平衡关系及数学模式,并介绍了近年来对大连湾砷污染所采取的防治对策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6.
滤池被广泛运用于饮用水厂中,前期研究发现某水厂生物滤池处理含砷地下水时,一方面三价砷可被生物氧化锰氧化为五价砷,另一方面滤池系统中存在的微生物砷还原酶可促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而滤池表面存在的这种微生物竞争关系会影响滤池的稳定性及处理效率.为探讨其内在机制,本研究选取1株锰氧化模式菌(Pseudomonas sp.QJX-1)和1株砷还原模式菌(Brevibacterium sp.LSJ-9),考察在Mn2+、As(As3+、As5+)共存时,两菌株对空间、营养物质以及对砷氧化/还原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反应时间,Mn、As质量浓度/价态不同,三价及五价砷体系中,Pseudomonas sp.QJX-1生成的锰氧化物在砷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占主导地位,即能迅速氧化本身存在的As3+(三价砷体系)和砷还原菌产生的As3+(五价砷体系),最终两体系中砷都主要以As5+的形式存在.PCR及RT-PCR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锰氧化菌功能基因(cum A)抑制了砷还原酶(ars C)的表达,锰氧化菌16S rRNA表达量始终比砷还原菌高两个数量级,即锰氧化菌在生长竞争过程中占优势.实验结果表明滤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是决定出水中砷价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砷在土壤中的蓄积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砷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微量元素。过量的砷会阻滞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或使砷在可食部分累积。这种植物效应取决于砷在土壤中的蓄积量及其迁移、转化行为。由于砷易以砷酸根、亚砷酸根等阴离子态存在,其迁移行为与Hg、Cd、Cu、Pb等重金属元素有相似处,也有其独特性。因此研究砷在不同土  相似文献   

8.
蜈蚣草是砷(As)的超富集植物,为了研究CaO、MgO以及白云石对蜈蚣草燃烧过程中砷迁移规律和赋存形态的影响,利用管式炉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在400~700℃温度区间固砷效果明显,MgO的固砷效果最佳、CaO其次、白云石最差.CaO和MgO的最佳固砷温度为500℃,最佳固砷效率分别为17%和14%;白云石的最佳固砷温度为700℃,最佳固砷效率为10%.燃烧温度在400~500℃时,掺混添加剂会使底灰中可溶砷的比例提高约5%,这是由于温度较低时,这3种添加剂主要是通过物理吸附对砷进行固定;而当温度超过800℃时,底灰中可溶砷的比例降低约10%,这是由于添加剂影响了底灰对砷的自固定,减少了可溶性砷化合物的形成.当温度低于700℃时,掺混添加剂会使底灰中出现少量As3+.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采用硫酸铁和聚合硫酸铁分两段对含砷量为6.4g/L的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当pH=5、Fe/As(质量比)=3∶1、反应时间为3h时,采用硫酸铁进行初步除砷后废水中砷含量降至0.5mg/L以内,达到了废水排放标准的砷含量要求;当pH=5、按照0.44g/100mL加入聚合硫酸铁、反应时间为2h时,采用聚合硫酸铁进行深度除砷后废水中砷含量降至0.05mg/L以内,达到了饮用水标准的砷含量要求。另外,对初步除砷所得的含砷废渣进行焙烧,当焙烧温度为700℃、焙烧时间为3h时,所得废渣经毒性浸出试验检测,完全满足TCLP毒性浸出试验的要求,可安全处置。本试验找到了一种适合大规模处理高砷废水和含砷废渣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浙江北部地区地下水类型、特征、地下水开采现状和水位变化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地下水深井样品测试数据的研究,查明了区域地下水高氟和高砷的分布特点.高氟区主要出现于妙西花岗岩裂隙水和白雀岩溶水分布区,高砷区主要位于南浔第Ⅱ承压含水层局部区域.研究认为高氟和高砷地下水分布区与区域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总氟和总砷含量没有直接联系,深井地下水中的高氟和高砷主要与深部断裂构造有关.研究地区的这种高氟和高砷地下水目前仍然为很多居民所饮用,作者认为长期饮用这种高氟和高砷地下水容易导致地方病的产生,建议在高氟和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停止生活用水开采,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应实行改水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中砷的存在形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氢化物发生-电热石英管-原子吸收光度法对土壤、海水、海洋生物及人尿样中不同形态的砷进行了广泛的分析测定。结论指出,土壤中砷以无机砷为主,而无机砷中又以As(Ⅴ)为主;海水和人尿中以有机胂为主;海洋生物体中也主要以有机胂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宫厅水库底质中砷的污染。作者从1973至1974年在水库中选用了15个底质样点,基本上查清了水库底泥中砷的含量和分布。并探明了这种分布的原因是由于伊利石等粘粒矿物和有机质含量不同而形成的。模拟研究表明,对底质中砷的吸附是否起净化库水作用,主要取决于pH和Eh值的变化。对水库底质含砷量的t显著性测验表明,水库底质受到了砷的轻度污染。但是,由于水库中pH值等水化学条件有利于底质对砷的吸附固定,故水质没有受到砷的污染。水质含砷量的t测验也证实了这点。  相似文献   

13.
砷对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及DNA合成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机砷化合物(亚砷酸钠和砷酸钠)对未致敏人血淋巴细胞的转化和DNA合成是双相性的,即在低浓度下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而在较高浓度下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人血淋巴细胞具有自发的DNA合成作用,低浓度的砷对这种自发DNA合成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砷则有抑制作用。人血淋巴细胞与砷连续接触3天以后,其转化过程便被诱发;连续接触砷6天以后,转化过程受砷的刺激达到最大;细胞与砷接触时间愈长,具最大刺激效应的砷浓度就愈低。三价砷较五价砷的效应强。  相似文献   

14.
吸烟有害健康的观点已被世人所接受,烟草中的烟碱(即尼古丁)、烟焦油和亚硝胺、砷等有毒有害物质,人们也略知一二,但是有一种叫作二(口恶)英的化学污染物质,大多数人却闻所未闻。日本福冈县保健环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日本、中国及欧洲各国产的香烟所进行的调查表明,香烟中普遍含有毒性很强的  相似文献   

15.
磷影响下砷的根际效应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水稻的生物量及含砷量、根际 p H值、根际有效砷的变化来研究磷影响下砷的根际效应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酸性紫色土中 ,无论单加砷还是磷、砷共存的处理 ,基本上 ,根际砷均高于非根际 ,砷在根际呈富集状态 ;但与单加砷相比 ,磷、砷共存的处理 ,根际 p H值下降 ,有效砷减少 ,水稻吸收砷量减少 ,生物量增加 ,水稻受砷毒害减轻 ,特别 P/As≥ 4时 ,磷减轻砷毒害的程度大于 P/As≤ 2时。因此 ,施加磷可减轻砷污染酸性紫色土上水稻砷毒害。选择最佳 P/As可使磷最大限度地减轻作物受砷的毒害。  相似文献   

16.
印度西孟加拉邦州出现了世界污染范围最广的地下砷污染。据调查污染区域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居住人口 3800万人,受砷污染影响的村庄有750个以上,占污染地区35%,饮用砷污染地下水人数达440万人以上。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惊人的广域性污染事件。 据调查该地区饮用超过 WHO饮用水标准(砷0.01 mg/L)的人口 150万人,超过0.05 mg/L的饮用者有110万人。由于砷中毒皮肤疾病患者已达22万人。污染地区井水中砷超过0.01 mg/L的占62%,超过 0.05 mg/L的占 45%,平均 0.2 mg/L,  相似文献   

17.
砷的化合物污染砂砾蓄水层地下水。从1971年到1975年,污染的地下水的砷浓度和范围减少,而游离溶解氧含量增加。地下水中高浓度砷(>1mg/1)的出现,与这种“还原”水的典型特征即负的Eh(氧化还原电位,下同)值和高浓度的溶解性铁(1971,>140mg/1)有关系。当划分一个砷的稳定度区域图时,比较高的砷值(>1mg/1)正好与三价砷类的区域重合,而比较低的砷值(<0.lmg/1)与五价砷类的区域相符。所以,它能推断出氧气供应的改善,应该加速天然沉淀过程。向17眼井和测压管中投入29,000公斤高锰酸钾(KMnO_4),使可溶性的三价砷类氧化成五价砷类,它成为 FeAsO_4或Mn_3(AsO_4)_2沉淀,或者与氢氧化锰〔Mn(OH)_2〕和氢氧化铁〔Fe(OH)_3〕生成共沉淀。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海水中砷的含量和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砷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有毒物质。由于砷及其化合物对人体的致癌作用和海洋生物对其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高达3.3×102),因此人很早就把砷列为环境污染物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对海洋中砷的研究,国外开展的较早,1932年伯恩斯就报道了华盛顿沿海砷的研究结果,1962年管原系统地研究了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周围海区表层水中砷的分布。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海洋中砷的研究日益重视,李静等研究了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砷的存在形态, 李金生等研究了渤海湾水中总溶解无机砷。 目前,砷已被列为近海、河口环境污染研究中的重要调查内容之一。研究砷在  相似文献   

19.
<正>现状"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自然关乎人的生存质量。然而,近几年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却有让人"应接不暇"之势,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大头婴儿奶粉事件、海南豇豆含毒事件等。频繁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但使国人失去了对食品行业的  相似文献   

20.
有色多金属矿山砷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砷是一种易使人致癌和对动、植物生长有较大危害的有毒微量元素。我国的砷矿资源主要以伴生砷矿赋存于有色多金属矿床中,含砷有色多金属矿床的采、选、冶加工等,是砷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含砷废石尾矿的大量堆积被氧化和淋滤溶解,砷对矿区下游水体、农田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害。针对砷的污染危害,从废水治理、土壤生态治理、生物修复及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治理砷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