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兵 《河北环境保护》2007,(10):19-19,22
站在历史的时间隧道极目远眺,不难发现,人类走过刀耕火种的原始文明,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和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正呼啸而来,那就是生态文明。而从文明要素来观察,生态文明正作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比肩的奇峰,越来越醒目地耸立于我们社会生活的千山万壑之间,成为独领风骚的“第四文明”。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随着工业文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工业文明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与生态失衡等危机,其本质就是生态危机。工业文明制造的这种危机,已经越来越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因此亟需生态文明这种新的文明来引导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解决生态危机,消除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循环,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论》(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节生态文明的产生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先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正穿越高度工业化或现代化的文明阶段而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这一阶段,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以及其特有的制度建设,造成了以鼓励消费和奢侈浪费来维持生产规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文明伦理形态。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需要政府强有力地推功和引导,更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在2008年生态文明暨第五届生态省建设论坛上,安徽省林业厅、水利厅、捉业委员会、气象局、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分别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对本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本刊摘编了部分重要内容,试图以安徽省为例来说明各部门是如何共同配合生态文明建设的。  相似文献   

6.
严峻 《环境工程》2023,(2):280-281
<正>高等教育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力量,承载着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主体也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作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基础和目标,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发展进程。由吴岚、董云吉编写,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贴近生态文明建设热点,围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观的跨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首先要改变观念,特别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工业文明观,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观,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大飞跃,同时也是价值观念的大转变;生态文明对人类行为的再调整,从改变价值观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逐步完善可操作性的生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使公众形成生态文明的社会规范,建立节约型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建生态经济新秩序,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生存压力 伟大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贾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所著的《大崩溃》(Collapse)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类存在的真正本质问题。他将文明分为两组,一组是崩溃的文明,比如复活岛、玛雅,另一组是延续了数千年的文明,如冰岛和日本。这样两组文明如何区分呢?答案其实比猜想的还要简单,就是这些文明对待环境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贾耀忠 《环境工程》2023,(1):320-321
<正>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新时代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与经济发展各环节、各领域衔接配套。在此背景下,实现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共融性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由钱易、温宗国编写,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总论》一书,重点阐述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疑惑,深化了当前人民群众对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理解,该书的出版既对当前新时代生态教育领域改革发展起到指南的作用,也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相关政策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工业文明对农业的改造 在工业文明时代,人们习惯于快餐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快餐文化把我们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降低了。 我们处于怎么样的浪潮?世界农业三分天下,包括日韩在内的亚洲,发展的都是小农经济。世界在统一发展中是否存在统一模式?在农业领域中,差异太大了,没有统一模式可言。生态文明的主要内涵是多样性,农业具有多样性,是生态文明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江镕 《环境》2009,(9):20-23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经济的大踏步飞跃却是以无可挽回的物种损失为代价的,人类绝不能对大自然一味地索取,应该适当约束自己,新的世纪人类应倡导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文明发展史深刻揭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3.
我们已经跨入了新世纪的门槛,对于未来,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呢?工业文明使我们疏远了自然,疏远了他人,也疏远了自己。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人类不能不警觉。工业文明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方?难道我们要在地球上建立一个没有生气、没有情感的机器世界?难道我们的家园只能不可避免地陷入污染的泥沼?我想,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这个星球未来的主人,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应该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和新的家园。新文明究竟应当怎样?究竟叫什么名字?我想,也许可以叫“绿色文明”,也许可以叫“生态文明”。其主要特征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黄山     
《世界环境》2003,(3):F003-F003
黄山以其优越独特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中的瑰宝。这里,奇松、怪石、云海和明清古民居群所形成的黄山大环境,正魅力无穷地解读着历史文明、环境文明和徽文化文明。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修正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吴凡 《环境》2023,(5):39-42
<正>问:郑局,您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建引领,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根基,请问清远市生态环境局是如何以此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郑伟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忠实践行者,清远市生态环境局坚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环保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新时期,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将生态环保、节约资源落在实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高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高校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实现语文教学和生态环保教育的融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教育的教化与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学生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行为,从而助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谢明中 《环境保护》2007,(3A):72-73
文昌市是海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最早的市县之一,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小康环保目标的实现,大力创建文明生态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市创建的文明生态村总数已达到1241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41%,创建资金投入累计达到1.2亿元。文昌市的创建工作得到中央和海南省省委的充分肯定,先后在2002年和2005年分别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和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示范市”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三百多年前,西方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形成了在传统工业文明主导下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传统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与其俱生而来的缺陷也逐步暴露;它采取控制和掠夺的方式,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全球自然资源,排放大量自然界无法吸纳的废弃物,打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自我平衡,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成为新发展理念重要内容,“污染防治攻坚战”列入三大攻坚战,“美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不断凸显。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