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连理工大学金一和教授于2013年1月5日不幸去世。金一和教授的研究成果在环境毒理学领域得到同行们的广泛认可。为弘扬他严谨的科研态度与超前的研究思想,《生态毒理学报》计划出版专刊"多卤代有机物的环境行为与毒理效应"。多卤代有机物大多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蓄  相似文献   

2.
著名环境毒理学、环境医学科学家,大连理工大学环境毒理学研究室创始人——金一和教授,于2013年1月5日在福州出差途中,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4岁。
金一和教授1959年1月生于辽宁沈阳,于1983年和1986年分别获哈尔滨医科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年赴日留学,1998年获日本秋田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从1986年至2006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2006年4月起,在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一和教授任日本秋田大学医学部客座研究员、日本札幌医科大学特别研究员、日本国立水俣病综合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日本国际协力事业机构项目执行员等职。兼任中国气象学会大气化学委员会委员、日本毒理学会海外评议员、中国民族科学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民族科学家协会副理事长,以及《生态毒理学报》、《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卫生研究》等学术期刊的编委。
金一和教授到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后,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环境毒理学。他的研究工作涉及持久性有机氟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外源性化合物的安全性评价、生态分子毒理学、人群健康危险评价等。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水专项子课题、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项目、科技部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机构合作项目等在内的近20个项目的研究工作。金一和教授在国际/国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尤其在环境科学技术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S&T、国际毒理科学领域权威期刊
Toxicol. Sci.上发表论文10余篇。
金一和教授毕生热爱科学研究,潜心钻研,积极探索。他在全氟化合物的毒性效应和分子机理方向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自200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中PFOS污染现状、人群暴露水平和神经毒性机制研究”后,陆续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PFOS对大鼠神经智力发育毒性及其机理研究”、
“PFOS致大鼠甲状腺毒性及其机理研究”、“PFOS对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等一系列科研项目,并与环境科学领域其他著名学者共同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典型全氟有机污染物的水环境过程及其生态毒理机制研究”。此外,金一和教授还致力于水质安全性评价和室内空气污染健康影响评价,承担了国家水专项子课题、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等科研工作。
金一和教授是一位教书育人的模范,一直活跃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堂,连续多年主讲《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卫生毒理学》课程,多次获“教学质量优良奖”。指导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和毕业论文,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对每名学生的选题、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都严格把关,经常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动物实验。他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同时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爱有加,他在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倾注了大量心血,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金一和教授是一个纯粹的人,他性格开朗,乐观健谈,为人正直,善于助人;金一和教授是一个科学家,在环境毒理学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求知问真,勤奋工作,学术严谨;金一和教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以高尚的情操、严谨的学风、博大的胸怀、创新的战略、乐观的精神、和蔼的态度来培养人,培养了博士10人、硕士14人,毕业生在国内外重要岗位上发挥了骨干作用;金一和教授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他关心支持学院、学部、学校的发展,为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学科以及“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一和教授的辞世,是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学科以及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大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个良师益友,学生失去了一个慈爱严师,学院失去了一个科技先锋。金一和老师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大力坚持和弘扬的精神。我们要学习和发扬他的崇高品质与高尚精神,完成金一和教授未竟的事业,继续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
祝愿金一和教授在天之灵安息!
  相似文献   

3.
精准预测化学物质肝毒性对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动物实验固有的物种间差异性和局限性,开发和利用与人源肝脏生理功能直接相关的体外模型至关重要。三维(3D)体外细胞培养模型相比于二维(2D)模型能更好地保留肝细胞代谢功能,再现肝脏内多种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环境,是体外模拟肝脏生理功能的一大进步,并初步在药物毒性评估方面获得应用的同时,也被引入到环境毒理学领域用于预测环境化学物质的肝毒性。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3D体外细胞培养模型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其在环境化学物质(纳米材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新型有机污染物等)肝毒性预测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探讨了3D肝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在有害结局路径指导下开展肝毒性预测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一组众所周知的化学药品已被划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它们的性质包括高毒性、在环境中保留时间长、在大气中可长距离传播和能在脂肪组织中累积.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直接接触可以导致急性效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用作农药的事故,例如,已经有使农业劳动者致死或重病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一组众所周知的化学药品已被划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 Ps)1.它们的性质包括高毒性、在环境中保留时间长、在大气中可长距离传播和能在脂肪组织中累积.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直接接触可以导致急性效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用作农药的事故,例如,已经有使农业劳动者致死或重病的例子.氯丹是被分类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农药,过去广泛地用于控制农作物和森林的虫害.它也应用于家庭和工业,包括木材和木制品的白蚁防治.它被标明是一种可能的人类致癌物质.大剂量的氯丹能够破坏神经系统或肝脏.人们还发现氯丹也影响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它能引起…  相似文献   

6.
全氟化合物(PFCs)在工业和生活中应用广泛,但是PFCs对生物体存在潜在的毒性,其中以8碳链的PFCs,如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应用最多。这类化合物在环境中很难降解,并能在生物体内富集[1-6]。2009年PFOS被列入新增POPs名单,PFOS的毒性毒理研究随即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国内研究者已陆续展开
PFOS对各种动物[7-17],如昆虫、鸟类、鱼类、贝类、两栖类、哺乳类和人体细胞的急慢性毒性。但是这些关于PFOS毒性的研究所用剂量较高,远离了环境浓度范围,而高剂量的毒性效应与低剂量的毒性效应存在很大差异,尤其体现在不同剂量下作用的靶器官和信号通路的生物分子学响应会有很大差异。PFCs除了对肝脏造成慢性损伤、对免疫系统和生殖内分泌系统有明显影响外,还具有神经毒性。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PFCs神经毒性潜在的机制主要有:影响神经元的生长分化、突触发生和脑发育;影响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谷氨酸和乙酰胆碱的水平;通过ROS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影响信号转导途径;影响甲状腺系统。在PFOS对神经系统毒性毒理方面,金一和教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十分系统。
金一和教授课题组针对PFOS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由浅入深地展开系列研究,提出了神经系统可能是PFOS的靶系统之一[18-23]。针对外源性化合物易于蓄积和产生毒害的靶器官——海马结构,他们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剂量相应关系分析,提出了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是PFOS神经毒性的效应标记之一[18-20]。这些研究在PFOS是如何干扰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代谢,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及神经功能损害方面给出了重要的线索。同时,他们通过对神经系统发育影响研究和基因组学手段,得出了PFOS会对后代学习记忆功能和脑的健康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并提出PFOS可能通过改变脑组织血氧平衡,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发育过程的毒理学作用机制[23-26]
在PFOS对器官损伤机理方面,金一和教授课题组也做出了许多工作[27-32]:提出PFOS的主要靶系统中还包括免疫系统,并用来解释PFOS染毒后,各脏器器官所呈现的功能下降的现象。
遗憾的是,金一和教授关于PFCs与生命系统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正在蒸蒸日上,他就离所热爱的事业而去。我们也只能以此文给金一和教授一生中最精彩的部分工作一个不完善的总结。金一和教授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为我国PFCs的分子毒理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颇具前瞻性的研究思想为后继者提供了启迪科研灵感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一组众所周知的化学药品已被划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1.它们的性质包括高毒性、在环境中保留时间长、在大气中可长距离传播和能在脂肪组织中累积.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直接接触可以导致急性效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用作农药的事故,例如,已经有使农业劳动者致死或重病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一组众所周知的化学药品已被划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1.它们的性质包括高毒性、在环境中保留时间长、在大气中可长距离传播和能在脂肪组织中累积.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直接接触可以导致急性效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用作农药的事故,例如,已经有使农业劳动者致死或重病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环境化学》2012,31(11)
滴滴涕(DDT)曾作为有机氯农药被广泛应用,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鉴于DDT难降解性、广谱毒性和生物累积性,很多国家已相继禁用,但其在环境和生物样品中仍被广泛检出,DDT污染已直接影响世界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由于在环境中难降解,可沿食物链累积放大,可以长距离迁移至世界各地且具有很高的毒性,是一类对环境和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化学污染物.POPs的甄别、环境过程、健康影响与污染控制是二十一世纪环境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为避免环境和人类健康受到POPs危害,国际社会于2001年5月共同通过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