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文章指出生态文明理念的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宣传教育是提升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手段,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宣传教育需着力从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重点人群带动作用、融汇贯穿到现实生活方方面面、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2.
新的时期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乱扔垃圾、铺张浪费、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这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相背离.高校心理教育承担着促进大学生综合发展、疏导大学生不良情绪精神等育人责任,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能够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助力生态文明实践.因此,以生态文明为导向指导高校心理教育人文环境建设,既是时代所需...  相似文献   

3.
“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文明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秉承"以人为本"和"发展是第一要义"思想,强调要不断增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而内在地包含了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内容,从而把 "两型"社会建设内容和要求提升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因此,建设"两型"社会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和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快形成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机制,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协调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聂廷勇 《环境保护》2016,(14):70-73
正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根据这一目标,应有的生态文明意识应是人人拥有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处处珍爱生态、时时保护环境。然而,虽然近年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5.
通过基于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利用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等5所在校职业学院大学生调查数据,对目前职业学院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及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发现对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缺位现象;生态实践行为有待提高.同时,利用SPSS统计应用软件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生态意识、生态实践行为与大学生的信息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因素,提出了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6):125-128
加强高校法制教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有待提升,现行的法制教育欠缺实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法制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流于形式、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环节不完善、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师资相对缺乏等。构建新型的高校法制教育模式必须创新高校法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方式方法、师资队伍等,促进高校法制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林艳瑜 《环境工程》2023,(4):244-245
<正>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文明的演进也和生态文明思想紧密相关。当代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中,不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精神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更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目的。《经济学课程思政中生态文明思想融入路径研究》一书立足于我国高校建设的基本情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深度剖析了如何更好地在思政课堂中融入生态文明思想,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参考,并且还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学生群体在绿色校园创建,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法,对在校学生就垃圾分类知识、行为现状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还相对薄弱,只有22.4%的学生表示经常接受环保知识宣传,46.9%的学生表示会偶尔进行分类投放,还有8.5%的同学对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基本不了解。因此,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水平依然面临严峻考验。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环境素养的相关建议,以期有利于提高其生态文明素养,促进绿色校园创建。  相似文献   

9.
黄河文明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重大战略举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质就是推进以生态文明为统领的流域文明全面复兴.本文从历史、现实等视角,全面分析了黄河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阐释生态文明在黄河文明复兴中的作用;提出黄河文明复兴的根本在...  相似文献   

10.
博鳌镇位于风景独特的万泉河出海口处,毗邻博鳌水城和万泉河滨海旅游度假区.全镇17个村委会,175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7万人,面积86平方公里.近年来,博鳌镇广泛开展"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鄂平玲 《环境保护》2007,(21):37-39
编者按: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并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什么是生态文明?它包括哪些内涵?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与哲学、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等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  相似文献   

12.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池州市灵芝村在实施村庄整治过程中遵循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仁山、继承、安居"理念进行分析,据此科学合理地进行村庄整治,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的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突破口。本文围绕生态文明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在梳理生态文明治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创新出发,提出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的思路和框架,并从培育多元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创新生态文明治理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相关部门及地方深化改革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缺少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认知,情感缺位与知行脱节较为严重。造成高校学生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包括:缺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与认同感、高校对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以及社会不良生态文明行为严重制约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试图从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明氛围、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知识的挖掘深度、因地制宜地编写生态文明建设思政课教材、加强高校学生生态实践能力、把握新媒体带来的机遇等方面开拓出一条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道路,为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目标-手段链的视角搭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对策框架,并针对框架中所提出的子系统目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目标及支撑对策体系之间的"目的 -手段"关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涉及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提升对策应从生态物质文明建设、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生态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着力,分别采取相应的手段使得生态文明建设的各子目标逐步实现,最终促使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提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正垃圾分类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小事",也是绿色发展大事。2020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培育公民生态文明素养,不仅需要学校教育,也需要社会教育,更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逐步使垃圾分类由"盆景"向"森林"覆盖。2020年,  相似文献   

17.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培育民众生态环境素养和关爱环境行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群众文化需要与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等主流文化融合,用文化的力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以文化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夏光 《环境保护》2012,(19):52-53
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一起,被国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之一,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布局. 目前,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文明"程度还不够高,人们的意识、行为和结果都不够"绿色".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通过全民的努力,使生态文明水平从较低的绿色程度,转向较高的绿色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生态文明与绿色转型,具有很强的同义性.  相似文献   

19.
<正>"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贵阳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始终把"生态文明"看作人类社会最高的文明形态,不断在践行中寻求新的和超越发展的生态文明。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不仅要依靠党和政府,重要的是依靠公众积极、主动、有序的参与。通过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繁荣。一、要培育公众参与的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实践告知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必须创新公众参与形式,积极培育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彰显对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思考。文明自觉发展呼唤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借助绿色科技提供现实的实践手段,以摆脱陷入传统工业文明困境的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模式。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文明向自觉发展的转型与质变,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为文明的自觉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借助绿色科技提供现实的实践手段,更需要从法律的层面加以规范和约束。首先在充分考察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规定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法律体系中对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法制培育的不足,最后,指出在生态文明的社会,应还应该适度发挥环境资源法制的培育作用,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