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发展紧密相连,随着武汉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对武汉城市景观的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武汉城市的自然条件,提出了构建湿地景观生态城、发展道路景观建设、建设新区景观、打造沿江两岸景观的构想,以彰显武汉城市景观的独特魅力,提高武汉城市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国家级新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水、大气和城市生态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以四川天府新区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具体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环境应对策略,包括确立以资源环境承载为基础的新区规划体系和发展理念;提升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走经济社会与环境融合发展之路;强化制度保障,加强环保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建立联动机制等。研究结果可为解决我国国家级新区建设与发展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服务的城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安徽淮北市为例,针对城市发展所造成的城乡生态环境品质降低等问题,期望通过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利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以及耗费距离模型等分析方法,通过模拟重要生态廊道,与现有廊道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优化城市景观结构与功能,改善城乡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城市森林在空间上的衔接性不高;研究区域内众多湿地没有足够的廊道相连,尚未形成良好的湿地生态网络;主城区交通廊道密度较高,但连接度不够,乡村地区交通廊道分布较少且稀疏。因而进行城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十分重要和必要。研究结果可为淮北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程嘉梵  陈明星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1):3019-3032
随着中国城镇化步入中后期发展阶段,以及空间规划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是存量时代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但目前还存在着城市更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如何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和融入城市更新,作为解决城市病、进行城市空间治理的有效手段亟待探索。简要梳理城市更新研究进展,以英国伦敦的大型城市更新规划—机遇区规划作为典型案例,分析机遇区规划的概念内涵、演变过程及不同类型,重点解析以金融和创新产业为重点的商业发展型、以维护和延续历史风貌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型、以棕地修复和发展绿色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发展型等三种具有代表性典型机遇区规划项目。在此基础上,提出英国伦敦机遇区更新规划对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明确城市更新的定位及编制要求与标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促进城市存量空间人居环境质量与社会公平和谐;对不同类型城市以及城市不同类型地块,均需因地制宜地构建差异化的城市更新策略;借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尊重城市区域的自然资源本底和地理属性特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挖掘打造地方性、有特色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解决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等问题,建设"山海宜居美城",分析了台州湾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在需求,提出了海绵城市全域建设的主要策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规划引领和源头管控,编制标准规范,制定资金政策,开展图纸审查,加强现场巡查,落实责任主体,开展专业培训,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台州湾新区防灾减灾综合应对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牡丹江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得到迅速发展.近些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大气、水环境质量的监控力度,但随之而来城市交通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重视.本文就如何解决城市交通的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矛盾、如何解决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居民生存环境之间矛盾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阐述了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交通与土地资源利用、交通与大气环境质量、交通噪声污染与市民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并以此提出对策和建议,并提出结论,以保证城市交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使我们在环境保护上科学规划,以赢得战略上的主动,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和"以人为本"的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沿海地区为对象,针对该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文化传统、交通布局和城市规则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总结灾害及其教训;预测未来灾害形式;分析未来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程度;从区域基本建设角度出发,以"硬件"与"软件"配套、相宜、"齐管"和和谐发展的方式, 提出防灾的主要举措和基本策略,为工程实践、经济计划、投资决策和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内容庞杂的生态文化建设工作需要一种指导性理论框架,而景观生态学的综合整体性、宏观区域性等特征为其指导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能性。借鉴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斑块-廊道模式,构建了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框架。以武夷山市为例,从基质、斑块、廊道三方面给出了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力争通过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生态文化建设,塑造出武夷山市旅游、文化、教育、印象等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9.
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对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价值、限制城市格局无序蔓延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应用RS与GIS技术,运用景观指数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区域生态功能空间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辨识生态源地的空间分布,以"田园城市"理念为指导,应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探索现代田园城市景观格局优化的途径。结果表明:在城市化建设中,有大量的耕地被转化成了建设用地;区域生态功能强度空间差异性显著;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龙门山、邛崃山、长丘山和龙泉山一带;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构建了"四环六射"的道路生态廊道、河流廊道以及圈层农业廊道;形成了交汇点、湿地和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节点。该研究方法及结果对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及解决中国大都市发展中的"大城市病"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汉京超 《环境工程》2020,38(4):119-123
针对某平原河网城市,根据其"两高一中一低"的本底特征,对于老城和新城海绵城市试点区,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多角度分析了现存的典型问题,提出了海绵城市相关设施选型的关键因素、主要原则及推荐方案,并选择2个典型项目进行建设方案对比。研究表明:老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应当充分结合城市更新,实现并强调城市的融合性和衔接性;新城区则应当采用高起点、高标准,体现建设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归纳总结了城市景观生态的特点和规划内容的基础上,以长沙市芙蓉区为例,分析了长沙市芙蓉区景观生态现状,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长沙市芙蓉区景观生态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具体包括:景观的生态框架设计,种群源(斑块)工程,廊道与节点工程,城市山水生态工程,城市绿地建设工程和城市景观文化规划。通过上述具体的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使长沙市芙蓉区的景观生态能得到较大改善,更好地为城市生态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征程中,实施尺度、要素、途径复合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解决区域系统性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针对江苏省长江沿线地区这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区域,基于“要素-景观-系统”框架构建生态修复潜力评价体系,采用K-means聚类分析、Getis-Ord Gi*热点分析等方法识别生态修复分区与热点,构建由点、线(带)、面组成的生态修复格局,提出生态管控与修复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修复具有多尺度性、对象复合性及途径多样性,在宏观、中观、微观尺度下具有不同的对象、目标与途径,并可以通过不同级别与类型规划进行衔接;(2)研究区要素层生态修复潜力平均值为0.460,空间分布呈“大分散、小集聚”的特征,景观层生态修复潜力热点区分布于环长江入海口区域,冷点区分布于扬泰平原区,根据系统层评价指标可将研究区划为5个聚类分区;(3)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构建“五区、三带、两核心”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并在发展导向、空间管控策略、工程措施等方面提出生态修复对策。本文可为江苏省沿江区域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生态修复内涵与实施范式探索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毅  张丽  朱晓东 《环境保护》2016,(19):62-64
建设低碳交通对于我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和气候适应性转型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阐述低碳交通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低碳交通建设存在着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监管力度不够,未形成高效的低碳交通科技支持体系,缺乏顶层设计与发展规划的衔接等主要障碍,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引导各规划协同发展,实施结构性、技术性和管理性的交通节能减排,支持低碳交通技术研发,完善低碳交通监管体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等措施来推进低碳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新区开发的过程中,污水收集系统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因此会带来新的水体污染问题。本文针对城市新区开发中污水收集系统容易出现的问题,从规划、建设和管理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城市新区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SLEUTH模型的杭州市城市扩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杭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以1991、1996、2000、2005年LandsatTM/ETM+为数据源,通过缓冲区分析、SLEUTH模型等方法,分析杭州市城市扩展情况和预测4种可能方案。SLEUTH模型校正结果最终的Compare和Lee-Sallee值分别为0.95和0.59,与近期城市用地数量和形态较为吻合,但在反映城市波动增长和新组团开发时存在不足。SLEUTH模型生成了现有发展趋势、交通引导、农田适度保护、紧凑城市等4种预测方案。与历史趋势相比,预测方案的面积呈线性增加,扩展热点继续向外围组团转移,扩展阶段为多核心发展。扩展强度空间分布上符合幂函数形式,距CBD12km和距城市边缘500m处为转折点,未来扩展强度均低于历史水平。若延续现有趋势,城市开发量为189km2,耕地年均消耗量为9km2。从规划角度来看,适当的农田保护措施可抑制城市扩散,交通可引导城市新区开发和减缓主城区压力,紧凑城市可使城市分布集中,从而可节约用地和调控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16.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后,城镇化速度和力度将前所未有,伴生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风险更大。本文回顾了环境文化的历史和内涵,总结了城市环境文化传承的四大隐忧,并提出了以人为本、兼容兼济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环境文化传承五大对策方略。  相似文献   

17.
付青  郑丙辉 《环境保护》2016,(21):12-16
本文从规范化建设的视角,全面分析了2015年我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量水质、保护区建设、保护区整治、监控能力、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环境管理能力六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指出了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在水量水质和环境管理诸多方面与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具体要求的差距,研究提出应重点解决水质水量保障、相关规划衔接、土地开发利用方案论证、明确部门职责、信息公开等几个问题,以期为各地开展水源地保护和规范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废弃矿区再生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造成矿区景观城市化、同质化,磨灭了矿区场所精神,削弱了废弃矿区景观价值。在"多元共生"思想指导下,对废弃矿区景观再生设计提出了多样统一、有限触碰、语汇转换和区域共生4种地域文化传承的设计方法,并以大冶金湖矿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解决当前废弃矿区空间营造中地域特性丧失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生物多样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城市生物多样性正在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城市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城市过去在规划中,囿于当时认识和意识的限制,未能考虑生物多样性因素,造成了生物多样性"先破坏、后保护"的现象,导致城市改造和可持续发展遇到更多的问题。事实上,由于规划不当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破坏,在后期保护中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永远无法恢复。河北雄安新区在建设之前,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生物多样性纳入《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贯穿始终,将有效避免对生物多样性先破坏、后保护的模式,为后续城市生物多样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已贯穿《规划纲要》始终,但要想真正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还需编制科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在后续具体规划编制时适当增加生物多样性指标以及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环评等支撑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多元共治视角下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湾区城市建设面临着多种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环境利益保障等既有问题也为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可以结合《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要求,从多元共治的角度寻求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