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结合哈尔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谱库对大气污染主要成分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秸秆焚烧期间,哈尔滨市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质量浓度明显上升,生物质燃烧排放源仅低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位列第三大污染源,浓度占总颗粒物浓度的20%.同时,为了探讨秸秆焚烧对哈尔滨市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的原因,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对污染期间气团后向轨迹分析,发现在高空无风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情况下更易加剧哈尔滨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大气污染控制模式能够分析雾霾的成因和发展趋势,预测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规律,并对环境空气质量恶化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系统阐述了AERMOD和CALPUFF大气扩散模型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并且比较了二者扩散模式的异同及各自适用范围.结果得出,近场范围内(小于50 km)使用AERMOD大气污染控制模型进行污染物的模拟预测,长距离(大于50 km)或复杂流场条件下使用CALPUFF大气污染控制模型,能够对大气污染的模拟预测起到良好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是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从高斯模式出发,以SO_2的扩散为例,对关中地区点源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各影响大气污染扩散规律的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模拟表明,环境风速、大气稳定度和污染物的有效排放高度对点源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3—2017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对芒市坝区1—5月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原因进行分析,并类比其他相似坝区城市同一时段空气质量及气象资料。结果表明,2—4月芒市坝区易出现逆温,妨碍大气污染物扩散,是导致环境空气质量超标的直接原因。同时工农业生产生活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天然森林质量降低等诸多因素共同导致了空气质量下降。提出了逆温季节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城市环境空气污染源解析、绿色交通系统建设、天然林生态恢复等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强雾霾频发成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2001-2013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针对京津冀地区1月同期的雾霾天数、能见度、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1月京津冀地区平均雾霾天数发生了21.7 d;污染物浓度超标严重,高浓度的颗粒物成为强雾霾频发的重要原因,PM10月均浓度为0.317 mg/m3,PM2.5为0.219 mg/m3;1月份京津冀地区气象要素表现为地面风速小、相对湿度高、大气层结稳定,更加促进大气污染物累积,并有利于颗粒物吸湿增长,致使空气质量恶化,强雾霾事件频发。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北京市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到市民正常的生产与生活。霾是主要由人类不合理的社会活动造成的细粒子气溶胶污染(主要指PM2.5),雾霾天气除主要受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外,同时亦受众多气象因子的影响,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等等。当源排放达到最不利扩散气象条件的容量限值时,开始出现霾天气;当源排放达到一般扩散气象条件的容量限值时,霾天气频发;源排放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大气中PAHs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环芳烃(PAHs)是大气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有毒污染物,因其具有"三致"毒性,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在哈尔滨市区设置大气采样点,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进行为期一年的大气样品采集,对大气中PAHs的浓度、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深入探讨了PAHs的污染源和贡献率,结果表明,哈尔滨大气中∑16PAHs浓度范围为6.3~340 ng/m3,平均浓度为100±94 ng/m3,主要以低分子量的PAHs为主。与国内外的研究相比,哈尔滨大气中PAHs的污染处于中等污染水平。PAHs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低温气象条件和排放源的增强是导致冬季PAHs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哈尔滨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都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降尘五年均值低于相对标准。空气污染呈现煤烟型污染特征,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2001年~2005年度哈尔滨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年均值范围为2.45-2.72,呈逐年下降趋势。"十五"期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比"九五"期间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CALPUFF模式是运用于广域的大气扩散模型,在区域范围较大的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应用具有突出的优势.利用CALPUFF大气扩散模型模拟漳州市2009年气象场和污染物浓度场,采用监测值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模型的适用性;基于现状污染源,建立大气污染物传递系数矩阵,结合线性优化法测算了不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漳州市大气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地处北方,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及机动车排放污染。本文用固定源和 流动源大气计算模式,在利用气象数据资料、能源结构、机动车排放、固定污染源排放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环境空 气质量地面浓度的模拟,确定了哈尔滨市机动车及其他源排放分担率。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济南市机动车排气对城市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简称"1号站点")和路边机动车尾气监测站点(简称"2号站点")的在线数据,以及基于4种模拟情景的CMAQ空气质量模型预测数据,研究了济南市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不同机动车车型对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的贡献.结果表明:①在采暖季,1号站点ρ(PM2.5)、ρ(PM10)、ρ(NO2)、ρ(CO)、ρ(O3)和ρ(SO2)月均值分别为435 μg/m3、702 μg/m3、84.2 μg/m3、6.8 mg/m3、4.5 μg/m3和92 μg/m3.②2015年12月24日(灰霾天),1号站点ρ(CO)、ρ(PM2.5)和ρ(PM10)均明显升高,ρ(SO2)、ρ(O3)和ρ(NO2)均变化不明显.2个监测站点中ρ(NO2)和ρ(PM10)均呈双峰趋势,2个峰值出现的时间与上、下班高峰期基本一致.除ρ(O3)和ρ(SO2)达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外,其他污染物均超过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采暖季大气污染特征为颗粒物型污染.③机动车对研究区域NO2和PM10贡献率较大,其中,小型车对CO、NO2、PM10和PM2.5贡献率最大,其贡献率分别为85.7%、50.1%、53.4%和52.8%.机动车排放源能降低空气中ρ(O3),其总贡献率为-25.5%,其中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对O3的贡献率分别为-8.8%、-2.7%和-8.9%.灰霾天下不同机动车车型对空气中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总贡献率均比采暖季大.研究显示,济南市采暖季大气污染特征为颗粒物型污染,机动车排放源对空气中NO2和PM2.5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西安一次霾重污染过程大气环境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西安区域8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及西安市13个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对2013年12月16—25日西安地区一次长时间重污染霾天气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霾重污染天气过程主要是一次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形成的高浓度颗粒物污染事件,其中有54.6%的霾属于干霾,其余属于湿霾.气压场偏弱,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弱冷空气形成的下冷上暖的稳定性层结等天气形势有利于霾重污染的形成与维持;弱的降温与相对湿度增大叠加,有利于气溶胶吸湿增长而加重霾的强度.关中盆地特有的喇叭口地形通风不畅,造成外来输送与当地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堆积,为此次长时间霾发生提供了增强条件.低的混合层厚度抑制了垂直方向上的对流输送,严重削弱了大气垂直扩散能力,造成了大气中各类污染物浓度的大量积聚,是造成此次霾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污染加重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反过来通过热岛环流改变城市污染物传播扩散规律并加重污染,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增强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利用WRF-Chem模式对2015年12月21—23日南京一次重霾污染过程进行模拟.基于合理的模拟评估,采用大气传输通量计算法,着重分析了此次霾污染过程中模拟的南京地区PM_(2.5)的传输收支特征,以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传输对南京市PM_(2.5)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此次霾污染过程中,本地源与外来源区域传输共同影响着南京市的空气质量.PM_(2.5)的跨区域传输是此次重霾污染发生和消亡的重要因素.在霾污染事件的形成维持阶段,南京地区是作为周边地区PM_(2.5)的接收区,大气污染物主要由南京的西边界输入,大气污染物的外源输入是南京PM_(2.5)污染的主要贡献来源,占南京PM_(2.5)污染的84%.在霾污染事件的消亡阶段,南京地区则是作为周边地区PM_(2.5)的源,大气污染物主要由南京的东边界持续向外输出.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0~2013年逐时霾、能见度和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深圳霾天气的变化特征、霾与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市霾日数总体呈现增多增强趋势,2009年开始明显下降;霾日数呈“V”型月变化:即秋冬季多、春夏季少,秋冬季多发持续时间长、影响严重的霾过程,春夏季多发持续时间短的霾过程; 霾常伴有污染发生(35%),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霾时首要污染物PM2.5最多、其次O3,这说明PM2.5是造成深圳霾的主因,且深圳光化学污染严重. 霾时PM2.5、PM10 和O3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首要污染物以PM2.5为主(75%以上),夏秋季O3和PM2.5为主;分析还发现,风、相对湿度与霾密切相关,风速越弱,湿度越大, 越利于霾出现和发展.约80%的中重度霾出现在风速<2m/s,相对湿度70%~90%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环境监测数据和灰霾观测站气象资料,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2005-2009年灰霾污染程度,分析大气污染颗粒物与灰霾天气的关系,反映该地区居民灰霾污染暴露水平。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2005-2009年灰霾天气总体趋势为广州市稳中有降,东莞、深圳和肇庆三城市先升后降,每年灰霾天气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四城市灰霾天气污染水平均以等级指数2轻微灰霾天气为主,PM10、SO2和NO2,3种大气污染物与灰霾等级指数回归分析具有显著性的正相关效应。珠三角地区属于灰霾高发区,灰霾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Ground observation data from 8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Xi'an, air mass concentration data from 13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sites in Xi'an, as well as radiosonde observation and wind profile radar data,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reby, the process, causes and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heavy haze episode occurring from 16 to 25 December 2013 in Xi'an were analyz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is haze pollution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high-intensity emission and formation of gaseous pollutants (NO2, CO and SO2) and atmospheric particles (PM2.5 (fine particles) and PM10 (respirable suspended particle). The second cause was the relative humidity and continuous low temperature. The third cause was the allocation of the surface pressure field. The presence of a near-surface temperature inversion at the boundary layer formed favorable stratific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eavy haze pollution. The persistent thick haze layer weakened the solar radiation. Meanwhile, a warming effect in the urban canopy layer and in the transition zone from the urban friction sublayer to the urban canopy was indicated. All these conditions facilitated the maintenance and reinforcement of temperature inversion. The stable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finally acted on the wind field in the boundary layer, and further weakened the exchange capacity of vertical turbulence. The superposition of a wind field with the horizontal gentle wind induced the typical air stagnation and finally caused the deterioration of air quality during this haze event.  相似文献   

17.
The majority of papers on arctic haze have concentrated on chemistry, with some consideration of source areas, synoptic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transport, trajectory analysis and transport modeling. Very little has appeared on the basic thermodynamics of air with normal humidity, with or without pollutants, traveling into and through the Arctic. When physically reasonable constraints are placed on sources and sinks of heat and water mass and on 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near-surface air, it becomes apparent that the assumption of isentropic (adiabatic) flow without precipitation is incompatible with observed water mixing ratios in arctic haze layers. Arctic haze at elevations below 3 km can be explained if precipitation has occurred during transport from the pollution source or if the pollutants were injected from tall stacks into a layer of dry, subsiding air. Haze layers at higher elevations require extreme dryness and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s at their sources, and may be suspected of being of desert origin.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PM2.5污染过程中大气边界层和区域传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福建省会福州市2013年1月空气质量变化为对象,分析大气边界层变化和周边区域污染物传输对福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影响.利用福州市2013年1月逐日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以及NCEP提供的2013年1月FNL分析资料,通过大气边界层要素与PM2.5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对PM2.5污染过程的大气边界层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及区域风场相关矢分析对影响福州雾霾的污染物区域传输路径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地面气温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地面风速与PM2.5浓度呈负相关,近地面边界层条件有利于霾颗粒物的形成和累积.但不同于我国东部主要污染源区霾污染过程中存在大气边界层逆温,福州PM2.5污染过程中并未出现大气边界层逆温结构,这一边界层结构的垂直混合可有利于区域传输的污染物从上层大气到达近地面从而加重福州霾污染,福州是华东地区一个PM2.5污染物的主要接受区,PM2.5污染物主要以外源输送为主.2013年1月份福州市清洁日近地面风向为海洋吹向大陆的东南风,霾污染日则为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PM2.5污染物主要从长三角地区、苏北以及安徽河南一带通过东北和西北方向的传输路径影响福州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区灰霾与清洁天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6~2010年广州气象站逐时地面风场、湿度、能见度观测资料和2006~2009年珠江三角洲其他33个地面观测站风场观测资料,通过对灰霾与清洁天气过程的风速风向进行统计分析与矢量和分析,研究了广州地区灰霾与清洁天气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灰霾天气过程在干季发生较频繁,主导风向为东南及东南偏南风,风速一般在1.5m/s以下,静风频率大于多年静风频率;灰霾天气过程风矢量和较小,扩散条件较差.清洁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湿季,风速普遍较大且主导风为东南及东南偏南风,干季也可以出现清洁天气过程,主要为较强的北风及偏北风;清洁天气过程风矢量和较大,有较强的平流输送.  相似文献   

20.
公路建设企业为了不违反施工中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需要追加环保投入,购买先进的空气污染物净化设备,这种情况必然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净化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法来稀释公路施工中的空气污染物,通过空气的流通降低污染物浓度,用于施工段通风的能耗费用和建设费用过大,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财务负担。采用ESP技术达到了空气污染物高净化度指标,节省了企业空气污染物净化成本费用。由于企业整个施工项目收益会随着净化成本的降低而增加,所以该技术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污染物净化负债的支付、净化收益费用、支出和产品成本随着净化成本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