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方法体系,掌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成效,分析评估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对于提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对策与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额尔齐斯河流域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为探索西北干旱地区生命共同体保护修复模式提供了示范作用.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从生态系统格局、质量和服务三个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比非生态保护修复期和生态保护修复期内评估指标的时空变化情况,综合评估额尔齐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生态环境成效. 结果表明:①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级别整体由“低”向“高”转变,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遏制且面积得到恢复,水域生态系统面积由2010年的1 802.02 km2持续增至2020年的1 994.84 km2,林地生态系统面积仍有所减少. ②工程建设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先降后增,其中生态保护修复期内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增长相对明显. ③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后,各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变化率均有所增长,其中防风固沙指数增长最为显著. 研究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显著,但由于工程建设区内生态本底的差异性,整体上各工程分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由北向南逐渐递减. 在后续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建议基于额尔齐斯河流域中部和南部自然地理单元分布等区域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进一步恢复生态用地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陆域废弃场地生态修复的技术需求,从生态安全角度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评估与优化方法和技术体系,重点包括场地调查,场地污染等级划分,阻力因子体系构建与模型分析,生态安全指标评估以及技术方案比选优化等步骤.研究同时展示了该生态安全评估与优化技术方法在典型陆域废弃场地生态修复中的具体应用,为陆域废弃场地的微尺度生态修复方案确定与优化提供了一种定量化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效果评价是开展海岸带保护修复的重要课题。通过建立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山东省2009年至2018年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综合效益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至2018年,政策干预的效果凸显,取得了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系统推进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显著成效。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发现,经济社会效益较生态环境效益提升趋势更为明显。同时,本研究发现在扩展生态修复资金的来源渠道、修复效果考核评估方面的政策存在缺陷,提出了促进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政策建议,包括坚持陆海统筹、生态优先和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岛的开发和利用,海岛生态破坏形势日益严峻,急需开展海岛生态修复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海岛生态修复研究的一些成果,对海岛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生态修复的模式、修复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指出海岛生态修复仍处于基础性研究阶段,修复理论、模式及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还需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海岛生态修复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海岛生态修复的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天津海岸带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引入到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中,构建了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等15个指标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值,并引入商业银行利率的概念构建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模型;采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估算了1983年、2005年、2012年和2016年天津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以1983年为基准年,2005年、2012年和2016年天津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下降了82.47%、89.78%和88.66%,呈衰退趋势;但休闲娱乐占总价值比重呈升高趋势,表明通过局部的生态修复,该功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基本能实现生态修复的文化目标;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难以恢复到历史水平。总体来看,近30 a来天津海岸带所开展的生态修复工程对整个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并未取得良好成效,生态修复效果在短时期内难以弥补海岸带不断退化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国家非常重视海岛保护工作,对被破坏的海岛进行生态修复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改善岛民生活环境、促进海岛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海岛生态修复的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有关海岛整治修复前评估方法的研究较少。本文在梳理海岛生态修复发展现状和PSR模型在生态评价领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从海岛生态胁迫、海岛周边海域健康状态和海岛资源环境管理机制三个层面介入,提出生态保育海岛评估指标体系,旨在为此类海岛生态整治修复与管理的目标制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被普遍认为是生态保护的有效手段,对补偿效果的评价工作是生态补偿的重要环节。国际上的生态补偿项目的实践经验对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健全完善有重要借鉴作用。本文从补偿的成效性、公平性、影响性等不同视角分别对国内外生态补偿效果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后补偿阶段进行研究,认为生态补偿效果评估是补偿机制的研究基础,而生态补偿评价需要与政策优化要有机结合,实现生态补偿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归纳分析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结构层次;通过对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和方法进行分析,运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并结合工程实践,依据与河流生态修复成果紧密相关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措施进行指标筛选,构建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包含河流自然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三个方面27项分指标的河流生态修复效果多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展望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后续河流生态修复研究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态浮岛技术用于河湖污染修复进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江河湖库水体污染状况严重,且难以用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进行修复,生态浮岛作为一种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以其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以及环境风险低等优点在河湖污染修复中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以发展进程为线索,作用主体和动力模式为依据对生态浮岛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分类阐述了传统生态浮岛、组合型浮岛和微动力浮岛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包括创建适于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生长的微环境,加强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和引入太阳能装置等。以期对生态浮岛在河湖污染修复中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监管成为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议题,考虑监管体系的全面性和实用性,社区参与自然生态保护监管是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区,梳理近年四川省与重庆市在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绿化提升及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取得的成效,指出生态退化仍未根本改变、行政区划隔断生态保护的连通性、自然生态保护监管能力有待加强等自然生态保护困境。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对社区参与自然生态保护的现状、社区参与自然生态保护监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从适应新要求新定位、注重操作实施、构建参与流程办法以及系统评价评估和典型区域试点示范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自然生态保护监管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自然生态保护领域的基础性制度。当前生态保护红线已经由划定阶段转入严格管控阶段。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维护和提升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迫切需要。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围绕“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监管目标,定量评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格局、质量、服务功能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本文梳理了成效评估与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目标的关系,从成效评估目标、内容、应用导向、工作机制等方面,探析了基于成效评估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目标实现途径,以期为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水体研究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对水体进行评估必不可少。为寻找更加适用于高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较高的水体的水质评估模式,在分析现有水质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对评价安全性最高的单因子评价法和最能体现生态修复能力的有机污染综合指数评价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建立了单因子-有机污染综合指数耦合方法,建立了基于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的水质分析模式。利用监测数据,分析了该模型应用于高溶解氧与高锰酸盐指数的地表水水质评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高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的地表水水质评估。  相似文献   

13.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监管进行了部门划分,但由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涉及生态保护修复具体工作时,依然面临着生态监管的职能边界不清晰、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借助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政策平台(IPBES)概念框架,明晰了新时期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监管职能的内涵,即从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角度,通过监测、评估、监督、执法和考核等手段,对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所开展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进行行政监督和执法.解析了生态环境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包括国家林草部门)在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职责关系,主要包括三方面:①二者分别通过间接与直接途径实现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和产品供给提升的目标.②二者定位分别是外部“专职”监管和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内部监督.③二者监督对象分别是督政与督事.针对新时期生态监管制度体系的构建,建议健全生态保护防控制度、建立“1+N”生态监测制度、构建生态评估及预警制度、健全生态保护执法制度、完善考核督察问责制度、健全公众参与监督制度和构建生态监管保障制度等,以进一步提升生态监管效能,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提升,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文章阐述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建设成效以及新发展阶段下面临的挑战,提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系、强化督察结果应用、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合力以及加强成效评估等对策建议,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入推进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水生植物生物量控制与收割管理的研究,分析了目前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恢复过程中水生植物生物量确定方法的不足;立足于水生植物生长特点,提出了基于湖泊生态模型的浅水湖泊大型水生植物在生长期和衰亡期的适宜生物量评估方法的研究框架,本文可为指导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及其后续维护,为完善健康湖泊的综合评价标准和湖泊生态修复理论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2018年,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以下简称攻坚战),经过三年治理,在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通过生态保护修复累计整治修复岸线130余千米,修复滨海湿地8800余公顷,有力推动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本文从修复规模、修复类型等方面梳理了攻坚战期间渤海海洋生态修复特点,分析总结了在滨海湿地、岸线岸滩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探讨了在项目谋划、修复模式和资金来源方面的不足之处,从加强规划引领、提高技术水平、拓宽资金渠道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渤海海洋生态修复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7.
“2+26”城市是我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地区之一.为量化评估“2+26”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在全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评估技术方法,基于双基准渐进法评估了2015年和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揭示了该区域生态文明发展的短板;对比分析了2015—2017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年际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特别是空气质量改善对该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中国指数(ECC)得分为64.98分,整体上达到一般水平,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依然存在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区域与城乡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等短板.②2015—2017年“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ECC得分增加了3.64分,高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及全国平均水平,地表水环境质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及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其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贡献指标.③2015—2017年“2+26”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对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相对较小,这可能与气象条件变化、大气治理成效的滞后效应有关.研究显示,“2+26”城市生态文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突出短板,应优化国土生态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协同发展机制,补齐短板,从而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海岸资源环境重要性认知程度的加深,海岸资源环境整治修复成为提高海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维护海岸生态与环境功能的重要方式。本文从海岸资源环境损害问题诊断与整治措施、海岸整治修复技术方法、海岸整治修复效果评估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近20 a来国内外海岸整治修复研究进展。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海岸整治修复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分析,提出未来海岸整治修复研究应重点注重和聚焦以下方面:(1)海岸资源环境问题形成机理及受损程度评估研究;(2)海岸整治修复技术研究与集成;(3)海岸整治修复效果评估研究;(4)海岸整治修复监管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矿区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开发过程中,排放和堆存大量废弃物,会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可能引发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矿区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严重后果有两个方面,分别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矿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就是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文中分析了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修复模式等。而且,对矿区生态恢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原则与工程模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洱海湖滨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湖滨带生态修复的原则和设计方法.在分析洱海湖滨带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对湖滨带类型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湖滨带的修复目标和设计方法,并对全系列和半系列的湖滨带生态修复进行了物理基底、生态恢复和景观结构设计.根据湖滨带的生态环境功能和人类对湖滨带的利用,探讨了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的 8 种适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