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的概况,建立了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评价指标的权重,提出了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的评价标准,对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的海洋资源(港航资源、渔业资源、旅游资源、空间资源和其他资源)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一般,可以进行适度的围填海工程。  相似文献   

2.
李飞  金茹  苏岫  赵建华  宋德瑞 《海洋环境科学》2018,37(3):464-469, 474
围填海作为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开发活动,其实施过程伴随着较强的生态环境干扰。面对围填海持续活跃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双重压力,科学识别围填海活动的生态干扰度,对有效实施海域资源环境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围填海活动干扰强度和区域生态敏感度定量评估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围填海生态干扰度综合评价模型,并以2016年辽宁省新增围填海为例,对围填海活动生态干扰度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新增围填海生态干扰度区域差异显著,生态干扰度指数在0到2.35之间,高度干扰类型的围填海有8个,分布在锦州南部沿岸、大连西部金州湾、大连东部沿岸和丹东沿岸;中度干扰类型的围填海13个,在锦州、盘锦和大连沿海均有分布。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围填海活动的生态干扰度进行定量评估,可为围填海活动的监督管理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基于海湾环境容量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环境经济学的影子工程法,结合水动力数值模型及其与污染物扩散的耦合模型,建立了围填海导致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模型和方法,并以厦门同安湾为例,对同安湾4个围填海规划方案可能造成的环境容量价值的损失进行了预测评估.结果表明,方案1~方案4围填海面积依次为1.98,7.73,9.38,19.24km2,围填海造成的环境容量的损失依次为12281.3,48418.6,60706.6,132800.1万元/a,单位面积的损失依次为62.03,62.64,64.72,69.02元/(m2×a).围填海活动带来的环境成本不容忽视.基于评估结果,针对厦门围填海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渤海围填海遥感监测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渤海地区不合理的围填海状况,选取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对该区域围填海状况进行了遥感提取和分析。通过分析环渤海不同时期围填海状况可知自1982-2014年环渤海地区围填海面积总计是2803.51km2,年均围填海面积是87.61km2。32年来环渤海地区年均围填海面积逐渐增加,2000年之前,年均围填海面积较小;2000-2010年年均围填海面积较快增加;2010-2012年迅猛增加,以后年均围填海面积呈现快速降低的趋势;2012年之后年均围填海面积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型人工岛机场填海工程环境影响难以量化的问题,以我国某人工岛机场填海工程为例,从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响应”和“生境质量”两方面出发,构建了基于GIS的空间变化和建设周期动态变化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型,根据工程海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确定了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和权重,探究人工岛机场填海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工岛填海工程对海域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值为0.38,处于“严重”影响程度;空间分布上,严重影响区域主要集中于人工岛附近海域,约占研究区的54%.人工岛机场填海施工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底栖生物量和鱼类资源的大幅度减少,在制定施工期环境保护和施工后生态修复等方案时应对此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我国围填海管控的政策演进、现实困境及优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填海是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方式,随着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及全社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围填海管控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本研究通过回溯围填海管控政策演进的历史与现状,总结出围填海由鼓励开发到严格管控、由统一治理到专项整治、由交叉管理到垂直管理的演变规律。在当前国家明令禁止、严格把控围填海的形势下,我国围填海管控依旧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短期难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尚存、相关宣传和配套措施不到位等现实困境。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要想破除困境,还需从政策入手,出台专项法规、强化督察效能、加大宣传力度,才能促进围填海开发利用可持续化。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岸线及围填海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省岸线利用和围填海状况,选取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对该区域岸线和围填海状况进行了遥感信息提取和变化分析。通过分析辽宁省不同时期岸线变化和围填海状况,得出2014年辽宁省岸线总长度为2446.81km,32年间增加了720.27km,但是自然岸线却减少582.71km,人工岸线增加1302.98km;辽宁32年间围填海总面积为969.82km2,年均围填海面积是30.31km2,大连围填海面积最大,其次是盘锦和锦州,围填海面积分别是417.64km2、176.68km2及175.11km2;围填海主要集中在2010-2014年,年均围填海面积是101.98km2,其次是2000-2005及2005-2010年年均围填海面积是38.23km2,1982-2000年间年度平均的围填海面积最小,为9.98km2。  相似文献   

8.
围填海是我国当前海洋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我国沿海围填海活动从数量和强度上都呈增长趋势,在缓解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缺问题的同时,也受多种原因影响而存在大量的闲置现象,形成围填海存量资源。本文以东海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围填海存量资源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围填海存量资源形成的外部经济环境、产业政策或规划调整、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相关方利益协调不善、围填海企业因素、自然环境客观原因等,最后提出围填海存量资源收储管理对策,重点探讨了闲置围填海海域收回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为完善我国围填海管理制度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将大连市围填海资源区划分为原生湿地(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人工湿地(养殖池塘、水库、盐田)的基础上,评估了大连市围填海资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结合通过遥感影像所提取的2000年、2010年大连市不同类型岸线长度和面积数据,构建基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围填海资源潜力评估模型并对大连市围填海资源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连市围填海资源区潜力值,人工湿地原生湿地,原生湿地围填海资源潜力为:砂质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岩石性海岸;人工湿地围填海资源潜力为:养殖池塘近岸水库盐田。  相似文献   

10.
围填海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评估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目前围填海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与研究适合评估我国围海造地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失的方法与测算模型,为国家严格控制围填海、科学制定围海造地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围填海活动是人类向海洋索取活动空间、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无序、无度地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围填海带来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凸显和社会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不合理的围填海工程开展整治工作刻不容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推出的重要改革举措。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海南省违法围填海项目后开展的首个整改项目——海口市葫芦岛项目重点整治工程为例,回顾分析其典型做法和经验,为全国类似围填海项目的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开阔海域围填海的特殊性,已有的水质影响评价定量方法较难直接应用。本文通过水动力因子分析确定污染物扩散条件,根据水质现状、围填面积和规划利用方式确定水质压力。基于上述污染物扩散条件和水质压力参数,以水质影响程度等级作为评价结果,设计了半定量评价矩阵对福建省湾外围填海规划的10个围填区进行了水质影响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其中有1个围填区水质影响程度较大,其余围填区水质影响程度均在中等以下。此外,水质影响程度评价结果可同时为湾外围填海规划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案例应用表明:该半定量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决策型的、影响机制复杂、不确定性较强的人类活动的水质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围填海海洋开发活动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说明辽宁省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提取遥感图5期(1990年、2000年、2005年、2008年、2009年)的围填海信息,分析得出从1990年到2009年,辽宁省围填海面积增加了627 km2,增加了53.6%。围填海导致全省自然岸线减少246.8 km,减少了26.7%,自然岸线的缩减主要集中在大连市和葫芦岛市。海湾总面积由1 367 km2减少为1 116 km2,减少18.4%,主要在锦州湾、普兰店湾、大连湾、大小窑湾。河口区域围海活动有增加,但比例不高,围填海导致104个岛屿失去其独立性,与大陆相连。  相似文献   

14.
在Arcview 3.3软件的支持下,以厦门市1989年、1997年和2007年三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图为数据源,研究厦门的海岸变迁;通过搜集整理文献资料,总结围填海面积增长情况,研究表明:1980年以前,厦门的围填海以西海域和同安湾居多,西海域围填海面积达5 605 hm2,同安湾围填海面积2 796 hm2;1980年-1999年,整个厦门海域的围填海面积为982.05 hm2;2000年-2006年,整个厦门海域的围填海面积为762.44 hm2。长期多项海岸工程建设提升了厦门海洋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但也使得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海岸地形地貌改变、纳潮量大量减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质恶化等。  相似文献   

15.
渤海三面环陆,优越的地理条件一度使环渤海的围填海活动趋于白热化。虽然围填海造地拓展了大量的土地空间,却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首次提出渤海海域禁止开发任何围填海项目,并要求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本文结合大连金普新区实践经验,提出了统一围填海遗留问题界定标准、强化监管、跨部门协调、开展多样化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构建全过程监管体系等要点,为今后我国围填海遗留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选取2016年天宫二号宽波段成像仪数据,联合1986、1996、2006年Landsat-5的历史遥感影像数据开展辽宁省部分沿海县市围填海变化监测,并分析湿地-围填海的转移关系。结果表明,1986~2016年,辽宁省部分沿海县市围填海面积持续增加,近10 a增加最多,面积为29499.73 hm2。围填海占用滩涂湿地面积各时期比较稳定,占用近海水域面积逐年上升,占用盐沼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围填海开发活动具有由陆地向近海转移的趋势。不同时期,湿地-围填海的转移关系有较大差异,进一步权衡不同转移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与经济价值增加的关系,对科学地进行围填海规划与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围填海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环境资源带来了危害。本文结合福建省围填海历史过程,分析了福建省围填海的现状,同时提出了目前围填海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十三五”围填海趋势。并且针对围填海存在的问题和“十三五”用海趋势,文章提出了一些围填海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围填海负面生态影响的货币化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将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物质性产品和条件的供给服务;另一类是提供其他非物质性的服务,包括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并对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四类服务各自包含的具体子服务加以识别.在此基础上,针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类服务自身的特点,运用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调查评价法和成果参照法,提出了围填海造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损害的货币化评估技术选择的基本框架,并构建了四类服务(子服务)损耗货币化的相应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意愿调查法,同时使用支付卡式和单边界二分法式诱导技术,调查人们对于胶州湾围填海生态环境损害进行恢复的支付意愿,推断围填海的年生态损害值及单位围填海的生态成本。结果表明,使用单边界二分法时,人们平均每年愿意为围填海生态损害进行恢复支付591.29元,胶州湾围填海生态损害总价值为19.76亿元/a,单位围填海的生态成本为10.2元/(m2·a);使用支付卡式时,平均每年愿意支付247.53元,胶州湾围填海生态损害总价值为8.22亿元/a,单位围填海的生态成本为4.25元/(m2·a);采用两种方式所得结果作为生态损失值区间,可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该研究结论可为围填海工程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及生态补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围填海现状、问题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规模的围填海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利益和海洋资源,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推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文章对我国大规模围填海现状、原因及调控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的围填海规模大、范围广对海洋资源和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利益驱使是大规模围填海的根本动力,海洋权责模糊和海洋意识淡薄是大规模围填海的重要原因。加强国家主导特别是国家海洋行政部门的职责和权力是实施调控的有效途径,实施科学规划和专家论证辅以公众参与是实施调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