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围填海是我国当前海洋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我国沿海围填海活动从数量和强度上都呈增长趋势,在缓解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缺问题的同时,也受多种原因影响而存在大量的闲置现象,形成围填海存量资源。本文以东海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围填海存量资源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围填海存量资源形成的外部经济环境、产业政策或规划调整、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相关方利益协调不善、围填海企业因素、自然环境客观原因等,最后提出围填海存量资源收储管理对策,重点探讨了闲置围填海海域收回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为完善我国围填海管理制度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长期大规模围填海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围填海存在的大量闲置面积亟待消化、叠加累积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重化工产业环境风险高、重要海洋生态空间被侵占、违法违规与闲置围填海处置存在"急功近利"倾向以及生态修复基础薄弱等问题。并就加强围填海监管,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影响审查、严格环境准入、严格围填海处置清退、拓展海洋生态空间、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推进生态损害赔偿与生态修复、加强监督与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围填海遥感监测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渤海地区不合理的围填海状况,选取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对该区域围填海状况进行了遥感提取和分析。通过分析环渤海不同时期围填海状况可知自1982-2014年环渤海地区围填海面积总计是2803.51km2,年均围填海面积是87.61km2。32年来环渤海地区年均围填海面积逐渐增加,2000年之前,年均围填海面积较小;2000-2010年年均围填海面积较快增加;2010-2012年迅猛增加,以后年均围填海面积呈现快速降低的趋势;2012年之后年均围填海面积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4.
渤海三面环陆,优越的地理条件一度使环渤海的围填海活动趋于白热化。虽然围填海造地拓展了大量的土地空间,却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首次提出渤海海域禁止开发任何围填海项目,并要求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本文结合大连金普新区实践经验,提出了统一围填海遗留问题界定标准、强化监管、跨部门协调、开展多样化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构建全过程监管体系等要点,为今后我国围填海遗留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海湾环境容量价值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环境经济学的影子工程法,结合水动力数值模型及其与污染物扩散的耦合模型,建立了围填海导致的海湾环境容量价值损失的预测评估模型和方法,并以厦门同安湾为例,对同安湾4个围填海规划方案可能造成的环境容量价值的损失进行了预测评估.结果表明,方案1~方案4围填海面积依次为1.98,7.73,9.38,19.24km2,围填海造成的环境容量的损失依次为12281.3,48418.6,60706.6,132800.1万元/a,单位面积的损失依次为62.03,62.64,64.72,69.02元/(m2×a).围填海活动带来的环境成本不容忽视.基于评估结果,针对厦门围填海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围填海活动是人类向海洋索取活动空间、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无序、无度地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围填海带来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凸显和社会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不合理的围填海工程开展整治工作刻不容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推出的重要改革举措。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海南省违法围填海项目后开展的首个整改项目——海口市葫芦岛项目重点整治工程为例,回顾分析其典型做法和经验,为全国类似围填海项目的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围填海造陆是海岸带地区扩大海域空间、减缓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但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明显。文章分析了围填海造陆的概念和环境影响,从观念、技术、方法和管理四方面提出应对思路和措施,并具体介绍了天津临港经济区围填海造陆生态化的实践经验,为今后我国沿海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的概况,建立了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评价指标的权重,提出了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的评价标准,对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的海洋资源(港航资源、渔业资源、旅游资源、空间资源和其他资源)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一般,可以进行适度的围填海工程。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岸线及围填海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省岸线利用和围填海状况,选取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对该区域岸线和围填海状况进行了遥感信息提取和变化分析。通过分析辽宁省不同时期岸线变化和围填海状况,得出2014年辽宁省岸线总长度为2446.81km,32年间增加了720.27km,但是自然岸线却减少582.71km,人工岸线增加1302.98km;辽宁32年间围填海总面积为969.82km2,年均围填海面积是30.31km2,大连围填海面积最大,其次是盘锦和锦州,围填海面积分别是417.64km2、176.68km2及175.11km2;围填海主要集中在2010-2014年,年均围填海面积是101.98km2,其次是2000-2005及2005-2010年年均围填海面积是38.23km2,1982-2000年间年度平均的围填海面积最小,为9.98km2。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开阔海域围填海的特殊性,已有的水质影响评价定量方法较难直接应用。本文通过水动力因子分析确定污染物扩散条件,根据水质现状、围填面积和规划利用方式确定水质压力。基于上述污染物扩散条件和水质压力参数,以水质影响程度等级作为评价结果,设计了半定量评价矩阵对福建省湾外围填海规划的10个围填区进行了水质影响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其中有1个围填区水质影响程度较大,其余围填区水质影响程度均在中等以下。此外,水质影响程度评价结果可同时为湾外围填海规划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案例应用表明:该半定量方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决策型的、影响机制复杂、不确定性较强的人类活动的水质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全省环保系统监测站现状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加强环境监测基础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沙漠治理新途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受土地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土地沙漠化仍然呈增加趋势。本文在对当前中国沙漠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沙漠治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福建省不同类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本状况和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饮用水源地工业污染点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和非点源污染现状,针对污染现状分析了水质超标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不同类型饮用水源地保护对策,建议在湖库型水源地保护区及附近区域,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河岸缓冲带建设"三道防线,河流型水源地从加强内河整治力度、合理布局排污口、加强车辆运输管理、合理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等方面出发,建设生态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陈东生 《福建环境》2001,18(1):9-10
该文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从环境保护角度入手,探讨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分析我省当前环境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兖州矿区开采塌陷土地复垦与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兖州煤田地处村庄稠密、土地肥沃的鲁西南平原,是高潜水位矿区,“三下”压煤严重,厚煤层综放高强度开采,采煤塌陷对地表的破坏影响极大。塌陷地在雨季水深面广,一片汪洋;冬春季水浅面积小,土地荒芜。随着开采强度的进一步提高,土地塌陷将越来越严重,农民将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复垦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兖州矿区的具体地质采矿条件提出了塌陷土地复垦与综合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流域梯级电站开发日益使河流湖库化,特别是建在流域下游的水库尤为明显,湖库富营养化已成为水库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备受中外学者关注。本文通过对红岩水电站库区富营养化程度预测判别,分析了中小型水电站库区蓄水后富营养化变化趋势,提出中小型水电站库区富营养化控制对策,为湖库区水质保护与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型冶金企业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之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奇勇 《福建环境》2003,20(6):80-82
通过对福建三纲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分析,对CIS理念、生命周期评价思想、清洁生产方法学在建立体系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立和保持环境体系应注意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立 《福建环境》2003,20(4):21-23
通过对2000年以来我省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实践中存在的监控设备故障问题的调查,分析总结了温度、湿度、电气和雷电等环境因素对监控设备的干扰和损害现象和原因,提出对环境因素影响的防护措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日益突出的乡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论述了乡村工业污染的特点、原因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控制乡村工业污染,保护乡村环境质量的措施与对策,对乡村环境保护和工业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永定县典型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福建省永定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典型地质灾害点--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以期为类似地质灾害的调查和治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