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庆市危险废物调查与污染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昱  邓春光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4):54-56,60
按照国家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规范,作者调查了1999年重庆市危险废物产生量,处置量,综合利用量,排放量分别为76万t,29万t和24万t吨和历年贮存量,重庆市危险废物具有相对集中和广泛分布的特征,全市有危险废物31种,以无机氟化物废物,废酸或固态酸,含铬废物,农药和除草剂废物,含汞废物,含酚废物等六类为主,它们分布于34个行业,主要集中在化工,金属制品,非金属矿采选,石油加工及炼焦等四个行业,危险废物的区分布以三峡库区为主,占全市产生量的80%,作者提出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业危险废物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对寻找可再生资源、构建城市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研究,着重分析重庆市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情况,结合重庆市工业危废产生类型结构及行业分布情况,深入分析讨论了重庆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现状,并针对当前难题,就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归纳整理以及实地调研分析,研究了重庆市废有机溶剂的产生特性.结果表明,重庆市废有机溶剂产生行业多达11种,废有机溶剂的产生量从2011年的20万t,到2015年增加到了40多万t,,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9%,2016和2017年的产生量趋于稳定状态..化工行业的产生量占总产生量的99%,其次为电子行业与汽车制造行业.重庆市的废有机溶剂主要处置方式包括精蒸馏回收,危险废物焚烧炉焚烧以及水泥窑协同处置等.结合重庆市产生行业及产生种类,回收方式等特点,对重庆市废有机溶剂的管理提出了分类回收、加大回收率及小量豁免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危险废物管理国家战略方案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总结了中国危险废物管理国家战略方案研究项目的主要成果,包括制订战略方案所采用的方法;危险废物管理总体政策;中国危险废物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体系框架,与危险废物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处置设施相应的配套技术、经济政策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危险废物管理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的规划和实施办法,选择试点省作为危险废物管理体系建设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该文就汉中市危险废物管理现状作了调查,并就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途径和建议。旨在探讨汉中市危险废物管理,便于提高认识,及早采取措施减轻危险废物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广东省危险废物产生量、类别、分布的基础上,阐明了废物流向、利用、处置以及管理现状。针对当前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多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管理措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危险废物法治现状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危险废物的产生,排放,行业和地区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危险废物的污染现状和优先控制顺序,针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与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省的危险废物环境保护目标和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
危险废物焚烧处理中的法制化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危险废物焚烧管理现状和国外危险废物焚烧处理的法制化管理的实践经验出发探讨我国在危险废物焚烧处理中的法制化管理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加快危险废物焚烧处理的法制化建设在今后分阶段实施法制化管理的主要任务等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9.
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面分析危险废物管理系统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危险废物管理信息,(包括国内外危险废物管理法规。技术标准、处理处置技术、进出口管理信息和技术文献资料)数据库及其局域网的研制,完成了该系统的系统分析及系统设计,建成了一个以信息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信息资源中心。  相似文献   

10.
以盘锦市2002年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的结果为依据,进行了危险废物统计分析,找出盘锦市重点危险废物是含铅废物,其主要集中在八家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占产生危险废物总量的70%以上。并提出了危险废物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的今天,以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制度(REACH)为代表的化学品环境管理政策和制度日益显示出广泛的国际影响;POPs公约等国际公约的签署、全球统一的化学品分类和标识系统(GHS)的推广及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步骤(SAICM)的提出愈发表明,化学品环境管理正呈现出各国联动、彼此影响的全球治理格局.但作为世界化学品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化学品产业发展和管理水平落后,化学品环境污染及健康风险问题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以职业安全管理为主体的化学品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化学品环境管理立法薄弱,制度不健全.研究认为,推行GHS系统,建立专门化学品环境管理行政法规或综合法律,建立行政协调机制及现有化学品风险评价、优先风险管理以及污染排放、转移和登记(PRTR)制度,完善有毒污染物环境监测制度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加强新化学品申报登记管理相关制度间的协调,将是中国化学品环境管理发展完善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实现安全管理的量化评估。方法对安全管理内容进行分析,提出安全项目、管理要求、事故内容和对策措施的确定准则,并以此为基础描述管理框架构建流程。利用专家打分法,对安全项目的权重进行了确定,并以管理要求执行情况为依据,提出量化评分方法,实现安全管理水平的定量评价。结果以某装备为例,通过专家打分法计算,得到了科学结果,说明了安全管理框架和量化评价的适用性。结论利用专家判别打分模型,可以对安全管理框架中的安全项目权重和管理要求完成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综合给出安全管理工作的评分,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的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3.
海军航空装备腐蚀防护与控制管理架构设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海军航空装备腐蚀防护与控制管理架构。方法从海军航空装备防腐蚀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分析美军装备腐蚀管理情况,根据装备全寿命过程各阶段特点和海军航空装备的管理分工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将海军航空装备腐蚀防护与控制分为两个大的阶段进行管理的体系架构设想,以及设立三个强化腐蚀管理机构的管理方案。结论研究提出的管理架构针对性更强、要求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海军航空装备腐蚀防护与控制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14.
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6,自引:15,他引:11  
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是随着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化,在自然资源管理研究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资源管理模式。适应性管理在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管理系统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强调在资源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增进人们对自然资源系统规律的认识,进而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研究系统论述了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的内涵,要素与组织形式,认为目前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尺度效应、自然资源管理的模拟与监测、制度欠缺灵活性、协调困难、研究与管理机构的利己主义、传统资源管理思维的局限、成本和管理风险以及生态价值之间的取舍等。通过分析,总结出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适应性规划、适应性结果监测、协同适应性管理、适应性风险管理等。建议国内研究应进一步提升对适应性管理的认识,推进适应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工程专业化水平和复杂程度的日益增长,高质量的项目管理已经成为目前大型工程顺利建成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以苏州河环境整治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为基础,通过对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特点和重要性进行梳理、分析,论述了项目管理对大型工程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从项目信息管理、工作量统计、文明施工管理、工程档案管理等方面入手,成功完成该项目建设任务。结合所得工作成果,提出下一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所得成果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在研究放射源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现有体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结合实践中遇到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标,着眼于制度创新,针对使用单位、监督管理部门分别进行了制度构建,对黑龙江省移动放射源,低活度放射源的管理进行了管理实践探讨,为黑龙江省放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论述节水管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机体系结构,功能设置,实验及发展,系统共有供水管理,用水管理,节水管理,信息管理,报表管理,人事管理,收费管理和办公文档管理8个子系统,具有先进实用,处理功能强,图形完善,操作简易,易于扩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国石化HSE管理体系的思路阐述了ExxonMobil公司HSE管理业绩和HsE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介绍了ExxonMobil公司的HSE理念与领导力、HSE组织架构、HSE绩效管理、风险识别与控制、装置的设计和建设、承包商管理、作业票与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事故管理和HSE信息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Assumptions about public stakeholder attitudes to pest and disease management can influence the decisions of forest managers and NGOs involved in responding to pests and diseases; however, they are rarely assessed directly. Evidence on the social acceptability of tree health management methods is required to inform government led policy and management.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of 2000 members of the UK public was used to address two research questions: (1) How acceptable are tree health management methods to the public? (2) How do opinions about woodland functions, concern and awareness of tree pests and diseases, and demographics influence acceptance of management methods? We found that public stakeholders are highly supportive of tree health management; however, knowledge about tree pests, diseases, and management options is low. Methods seen as more targeted and ‘natural’ were preferred, e.g. felling and burning only affected trees and using biological control rather than chemical control. There were demographic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men and older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support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and stronger management methods than females and younger people. Acceptance of management can also differ according to location and local context (e.g. management is less supported when it may impact on wildlife) and values (e.g. those with economic values are more supportive of management). These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to support current government initiatives on tree health and should improve confidence amongst managers tasked with carrying out tree pest and disease management. However, there is a need for in-depth qualitative studies to explain the beliefs which influence demographic variations in acceptance and the influence of concepts such as ‘nativeness’ and ‘natural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