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作为搞环保课题的一名幼儿教师,也作为一名家长,深知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俗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环境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不仅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对于全民环境观念和行为的提高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和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首次国外环境经济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在广州市举行。与会代表充分交流了国外环境经济研究成果与工作经验,并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资源是否具有价值”和“环境经济学的应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认真的讨论。大家认为,国外在环境经济学方面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3.
《绿叶》2000,(1)
伊朗新闻媒体报道了伊朗一只母鸡为了“爱情”学会打鸣的“动人故事”。这个“爱情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伊朗一户人家养着一只母鸡和一只公鸡,这两只鸡“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前不久,灾难降临到了它们头上,也许是因为生物钟运行失常,这只公鸡突然一改过去在早晨打鸣报晓的习惯,而是在夜间等一些不该打鸣的时候打鸣。这样一来,邻居们有意见了:因为这影响了他们休息。在邻居们无休止的埋怨下,主人为了搞好同邻居的关系,只好把这只公鸡杀掉。这位主人后来回忆说,当它杀那只公鸡的时候,那只母鸡就在旁边,亲眼看到了自己的“亲密爱人”被杀掉  相似文献   

4.
当前,环境科学学会如何适应并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生在中求得发展,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安徽省铜陵市环境科学学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学会活动,取得了成效,1993年被国家科协授予“全国先进学会”,荣誉称号。一、发挥拜科独特优势,扎实开展学会活动。1、坚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注重形式,讲究实效。多年来,我们大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如清分管环保工作的市长向全市人民作《环保法》电视讲话,召开环境执法新闻发布会、举办厂、矿长和学会会员普法学习班。每年世界环境日组织各项纪念宣传活动,如“环境…  相似文献   

5.
我国环境保护的实践表明:对环境保护的某些错误的观念会影响我们制定正确的环境政策,即使有了正确的环境政策也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防治公害投资提高产品成本,影响经济发展”,就是一个严重阻碍环境保护事业与整个经济协调  相似文献   

6.
师范生是“今日”的受教育者,又是“明日”的教育者。环境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自身,更关系到难以计数的少年儿童。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长期从事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对师范生实施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并构建了环境教育的合理模式。从1985年我们开始环境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至今已12年。其间经历了以“第二课堂”——课外活动为主体进行环境教育的阶段;学科渗透结合型阶段;单独设课,由不同学科教师分章节任教阶段和今天我们所确立的不同学科渗透型和单独设课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并且把单独设课各学科教师轮番上阵,集中讲座改为…  相似文献   

7.
绿色书架     
《绿叶》2006,(6)
《环境美学》 (美)阿诺德·伯林特著,张敏、周雨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28.00元在以往的文化中,“环境”通常被界定为我们的“周围”,是外在于人的那些事物。而环境美学对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在伯林特看来,环境不是外在于我们的,而是与我们自身相互渗透、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认为,  相似文献   

8.
关于环境教育的德育功能复旦大学附中杨士军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讲,不外乎两个: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对于环境教育这一比较特殊的领域而言,“学会做人”理应更为重要。我校环境教育开展至今已有12年,环境教育的基本任务,除向学生传...  相似文献   

9.
郭刚  陈雪东 《环境教育》2000,(5):17-17,14
80年代以来,学校把环境教育作为“学生潜能的持续发展、教师素质的持续提高、管理机制的持续优化、教学质量的持续增长”的坚实保障,致力环境教育“三个三工程”。市教委、市环保局先后授予“环境教育先进单位”和“绿色学校”称号。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学校准备在“绿色管理”、“绿色队伍”、“绿色教育”、“绿色观念”、“绿色课程”、“绿色行动”、“绿色校园”等方面分阶段实施,切实抓好环境教育。 认真学习,加强“绿色管理”   全体师生员工要认真学习环境知识、法规,深刻…  相似文献   

10.
一、六月,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与沈阳市环境学会在沈阳联合召开“环境目标管理学术讨论会”。主要内容和目的是研究环境目标管理的方法,推动环境管理承包责任制的经验,促进环境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美好家园,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环境已经逐渐难以支撑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持续扩张了。近些年国家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清华附中C0712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参加了中国地理学会组织的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地球小博士”科技大赛和海淀区教科所组织的“家庭绿色消费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提出课题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中小学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奠基石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意识观念逐步形成的时期,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环境意识,是提高全民族环境素质的基础工作。基于上述思考,1995年将“小学加强环保教育的研究”定为我们学校的科研课题,并持续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小学加强环保教育的研究”是一种应用性课题研究,这一课题主要以小学环保教育的原则、内容、形式和方…  相似文献   

13.
陈阿江 《绿叶》2010,(8):106-112
日本的环境保护公认为做得不错,天空湛蓝、河流清澈。但与现代性伴生的环境困境已成为发达的日本社会难以破解的难题:为确保城市用水而不得不把琵琶湖与海的通道隔断,影响了生态;为了生活质量和礼节而不得不进行繁复的包装.浪费了大量资源:为了回收利用废弃的塑料瓶.又不得不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清洁水。中国的环境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和现代性表达的叠加。我们可否在“茅坑”与”抽水马桶”、“灰堆“与”垃圾桶”之间.以及正式回收制度与“拾荒业”之间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我是北京动物园的一名词养员,我的朋友“阿诺克”是一只黑猩猩,她的老家在荷兰。她已经在北京动物园生活了12年了。她还有一个“姐姐”和“妹妹”,她们分别叫“茉莉”和“安耐特”。“三姐妹”都已为“人”母,但“阿诺克”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亲手抚养自己的幼仔。为了能让阿诺克也享受天伦之乐,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让她学会了如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前行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伊始.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南北问题、裁军与安全、环境与发展.联合国大会成立了由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瑞典首相帕尔梅和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三个高级专家委员会,分别发表了“我们共同的危机”、“我们共同的安全”和“我们共同的未来”三个纲领性文件。文件中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为了克服危机、保障安全和实现未来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战略性的结论,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是周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  相似文献   

16.
黄宇  田青 《环境教育》2001,(3):20-22
为了提高中国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普及性,国家教委(现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英国石油公司(中国)达成协议,推行“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该项目于 1997年 7月正式启动, 2000年 9月第一阶段项目结束。 缺乏环境教育专业培训人员是当前中国环境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对中国教师进行环境教育的在职培训是克服这一障碍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的第一阶段把重点放在为小学教研员、校长和教师提供在职培训课程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被选为实施这一课程的基地。国家教委(现教育部)、世界自然…  相似文献   

17.
一、应着力研究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一面用环境经济观点看问题,现代社会中,环境实质上是一切资源的总和。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消费带来的自然破坏和工业“三废”污染。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依赖技术进步,依赖现代化管理。要牢固树立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观念。因此,在环境法制中,必须着力研究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一面,并通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持,因而不是无限度的,这一观点在今天已成为共识。然而,为了获得这样的认识,人类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转变过程中,有一本书曾起了重要作用,它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在全国政协的一次会上,一位来自西部的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为了拉动内需、创造国内市场,应该批判勤俭的观念。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见人家要批判勤俭,吓了一跳。他说,勤俭这个观念是中国人民在贫困的时期形成的一种道德原则,现在我们富裕了,我们就要批判“勤俭”,这样人  相似文献   

20.
读者评刊     
正@王立德:《环境教育需要坚守》一文写得好。习惯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正确对待自然环境,需要长期不懈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想通过几次宣传活动、或者几堂环保课,就能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不现实的。要有打持久战和常抓不懈的心理准备。@杨昌坤:《应对自然缺失症》一文点中了当下教育的软肋。学校"以分数论英雄"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分数,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