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滨海湿地现状及其保护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论述中国滨海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现状,分析了滨海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红树林湿地和珊瑚礁湿地的作用,并提出了目前滨海湿地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湿地环境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中国湿地的现状,介绍了湿地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而指出了当前中国对湿地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当前,中国的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关系到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相似文献   

3.
张云美 《污染防治技术》2006,19(2):48-49,70
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扬中市湿地现状、功能、效益进行了分析,为保护市内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中的湿地定义,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湿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加强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保护、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2):136-136
世界上一些大江大河起源于高山湿地。高山湿地常被视作“世界水塔”,这类湿地是全球湿地保护的重点之一。在“湿地公约”秘书处组织帮助下,近10年来,已对安第斯山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流网络和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2):142-142
我国长江流域湿地保护正在受到关注。2005年11月8日,《湿地公约》缔约方常务委员会召开的第九届缔约方大会,授予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研究所蔡述明湿地保护科学奖。洪湖生态环境因工业发展和人口增加曾一度严重恶化。中国国家林业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据蔡述明反映的洪湖生态受到破坏的情况,立即采取行动,采纳了蔡的7条建议,投入9000多万元整治洪湖,使洪湖生态面貌较快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淮安湿地现状调查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4-2006年上半年以来,对淮安市的湿地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功能、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淮安市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同时强调必须要运用宣传教育、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协调管理、加大投入等手段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建湖县“九龙口”省级风景名胜区湿地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湿地生态保护的必要性,根据保护原则,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浅谈姜堰市溱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姜堰市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和资源开发,影响了溱湖湿地的生态保护。在分析溱湖湿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海湿地进出水和核心区进行布点采样,检测了样品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分析了湿地水污染现状,同时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湿地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海湿地水体达到污染级别,其中湿地进水区域和旅游开发区水质达到重污染级别;南海湿地现已处于富营养型。通过分析得出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人口多,人为污染大,南海湿地补水来源受污染严重;对水质净化具有一定作用的水生植物不被收割利用,对水质造成了二次污染。最终针对南海湿地的污染状况和原因,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刍议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长三角生态系统组分比例失调、结构缺损、功能丧失、环境容量萎缩等生态问题.湿地兼有自然"肾"、"肺"双功能.利用长三角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内在优势,加强湿地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拓展环境容量,可保障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从地质地貌、自然史发展、自然经济学和区域发展等角度探讨了长三角地区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的现存价值和理论价值,分析讨论了长三角自然湿地、城市区湿地和农业区湿地的生态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复合人工湿地在处理生活污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工艺特点和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人工湿地系统运行水质变化、植物特性和湿地结构的一些规律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复合植物床式人工湿地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本实验研究针对应用于面源污染控制的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和布置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人工湿地动态运行实验和研究考察,发现床体中COD、TN降解规律,通过人工湿地栽种不同水生植物的各床体的COD去除效果比较实验和不同水生植物复氧性能比较实验,得出复氧性能最好的水生植物为芦苇,然后综合这三个实验,在传统的植物床系统基础上,提出更加有利于提高系统污水处理效率的改进形式;复合植物床式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长江口北支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和资源开发,严重影响着北支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分析长江口北支湿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几种春季湿地植物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菖蒲、香蒲、美人蕉和芦苇四种在南京地区春季常见的人工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处理能力,试验周期为1个月。试验数据表明,在春季,南京地区的菖蒲、香蒲和芦苇长势良好,而美人蕉生长缓慢。与之相对应,菖蒲和香蒲的处理能力较好,其对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2.46%、90.36%、65.05%和69.82%、91.32%、77.15%;芦苇的处理效果略次于菖蒲和香蒲,其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8.84%、74.60%和57.19%,而美人蕉的处理效果较差。通过分析,认为菖蒲和香蒲是春季湿地植物的理想选择,美人蕉不适合作为春季湿地植物使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处理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总结了人工湿地的发展及应用情况,重点回顾了一些改进方法,包括进水方式、湿地植物选择、人工基质及其在寒冷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芦苇人工湿地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叙述了芦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分类、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介绍了复合式芦苇湿地、新型芦苇床填料等相关的新技术,指出系统的堵塞和芦苇的衰退等问题是进一步发展芦苇湿地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垂直流模拟人工土柱上种植不同的花卉植物,研究了垂直流花卉人工湿地对污水COD、BOD5、TN和TP的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用的5种陆生花卉,甚至鲜切花卉对化粪池污水有比较好的净化效果,它们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到92.04%以上,对TP的去除率甚至可达到97.77%以上。而且种植花卉植物的人工湿地出水水质要好于不种植物的对照湿地系统。  相似文献   

19.
四川望佳人工湿地系统生活污水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样监测分析了望佳人工湿地系统各组成单元对COD、TN、NH3-N、TP和SS的去除效果。在水力负荷为0.18 m3/m·d、温度为8~19℃、p H为6~8的条件下,分析结果表明,各单元COD、TN、NH3-N、TP和SS的系统去除率满足:人工快渗池>厌氧调节池>1号表流湿地>潜流湿地>氧化塘>2号表流湿地>1号水平潜流湿地>2号水平潜流湿地,其中人工快渗池单元的系统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21.21%、22.74%、22.49%、25.58%和30.85%。监测期间COD、TN、NH3-N、TP和SS的总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89.41%、90.27%、89.89%、89.89%和92.28%,系统出水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监测表明,该湿地设计偏于保守,还可以优化设计单元以减少建设和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0.
新型废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它适用于我国广大中小城镇和乡村地区的废水处理。它不仅具有良好的有机物去除能力(BOD5和COD的处理效果可分别达85% ̄95%和80%以上),而且具有较高的除磷(达90%)和脱氮(60%)效果。此外,它还具有运转管理方便及工程造价低等优良特性。本文对人工湿地系统的基本构造、类型、运行机理以及主要工艺设计和运行控制条件作了深入的介绍,并结合有关工程实例对该工艺的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