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氟烃(CFC)系列产品是聚氨酯生产发泡剂、冷冻机中的致冷剂,还可作喷射剂、杀虫剂。属于这个系列的国产产品主要有氟里昂-11、22、12、13等。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研究确认,大气中氯氟烃含量在增加,氯氟烃破坏同温层。1969~1986年,同温层臭氧量减少3.17~3%。 1988年,欧洲共同体环境部长布鲁塞尔会议原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同温层污染使臭氧层发生一定的破坏作用,由此所造成的对气候和人类健康的深远影响,已是全球规模的潜在严重破坏问题。本文拟就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氯氟烃的污染情况和采取的对策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1.前言人类正在进行一次全球性的大气试验。人类的各种活动大大增加了大气中的氟氯烃、二氧化碳、甲烷及其它几种气体的浓度。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如果这些气体的浓度继续增加.即会使同温层中的臭氧浓发降低和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因为同温层中的臭氧可以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而紫外线是可以引起皮肤癌和其它几种疾病的,并可减少粮食产量,损坏材料和增加对水生生物的负茶,由于“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湿度变暖也会影响人体健康,粮食产量、质量、鱼类和野生功物等。降水量与风暴的形式也会变化,海水平面将会升高。  相似文献   

4.
大气中的臭氧(O_3)的90%都分布在同温层中,其最大浓度在离地面15~25公里上空。由于近年来大气中可以破坏臭氧的化学品诸如氟氯烃类(CFCs)等的浓度不断增加,它们进入同温后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出氯原子(Cl)对臭氧起催化破坏作用的结果使同温层中的臭氧不断受到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家都认为同温层的臭氧是由人为因素产生的氯,即由于氯氟烃类破坏的。臭氧层破坏最严重的是发生在南极的春季。由于北极的气象条件与南极不同,故过去未观测到北极臭氧层因氯破坏的现象。但是怀俄明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他们观测到在北极上空也有类似南极上空发生的氯化物破坏臭氧的现象。他们在瑞典北部释放装载探测仪表的气球,在1990年1月8日  相似文献   

6.
<正> 当今世界对于同温层臭氧量的减少、地球变暖、酸雨、海洋污染、热带森林的消失、沙漠扩展等全球规模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论述同温层臭氧层破坏的机理以及南北半球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所谓同温层是距地面高度约10~50km之间的大气区域;距地面高度10Km之间为对流层。前者平均气温以3.8℃/Km上升,而后者则以6.8℃/Km下降。但同温层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臭氧吸收来自太阳紫外线的能量所致,所以说臭氧的存在对形成同温层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蒙特利尔协定书规定要减少可能破坏同温层臭氧物质的生产,实际上是要禁止使用这些物质。被限制的化合物哈龙,如用作消化剂的CF_3Br、CF_2CIBr等主要是人为活动产生的同温层中Br的生成源,应用代用品替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臭氧衰竭比原先预料的更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蒙特利尔议定书”和“大气清洁法案”要求2000年要完全清除致臭氧衰竭物质——氯氟烃(CFCs)的生产和使用。目前,世界各地积极开发CFCs的替代物,以加速转换。虽然已开发的氧氯氟烃(HCFCs)、氢氟烃(HFCs)等替代物与CFCs相比还有一定缺点,但最终一定会实现替代转换。  相似文献   

9.
日本《环境研究》(季刊)第69期(1988年7月)汇集15篇文章,全面介绍臭氧层保护问题。这些文章包括:美日关于同温层臭氧耗损对策的会议;环境厅采取的同温层臭氧耗损对策;关于臭氧层保护的问答;关于维也纳臭氧层保护公约和蒙特利尔臭氧层耗损物质议定书;氯氟代烃对策的技术问题;氯氟代烃与同温层臭氧耗损;紫外线、皮肤与皮癌;紫外辐射对植物的影响;辐射活性气体的温室效应;臭  相似文献   

10.
氟代有机物的环境影响及其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代有机物应用日益广泛。其环境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几类氟代有机物的环境影响和降解途径。氯氟烃破坏臭氧层,其替代物氢氯氟烃和氢氟烃却被认为可加重温室效应。两类物质分别在同温层和对流层氧化降解。不挥发性氟代有机物中全氟有机物难脱氟降解,但并非生物惰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和苏联已商定,1988年进行30多项联合气候研究项目。这些研究着重于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包括测定南极上空的臭氧,测定贝加尔湖对含氟氯烃的摄取量,评价同温层的气溶胶浓度,并讨论气候变化对农业和水文学的影响。美方由国家海洋与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自然和人为等多种因素能引起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的强弱与温室气体的浓度密切相关。温室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臭氧是自然界大气中本来就存在的成分,而氢氧碳化物、全氟碳化物、氯氟烃类化合物等成分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灾害使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有关专家认为,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可能减少5%~10%,  相似文献   

13.
自从南极臭氧空洞被发现以来,北极同温层的臭氧是否减少,如果减少,又减少到什么程度等则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最近,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个科学小组回答了这一问题。他们对于从1989年1~2月初的AASE(北极同温层飞机探测)结果进行了解析,得到在17~20公里高度的空气中臭氧浓度,在冬季期间减少50%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14.
氮氧化物是污染大气的重要毒物。空气中的N_2O会破坏同温层臭氧的厚度,从而影响气候,给人类带来危害。 N_2O通常用气相色谱法或红外光谱进行测定。由于CO_2、H_2O等干扰,所以红外测定难以实现。色谱法测定低浓度样品时(<200  相似文献   

15.
在《ES&T》中报导了1988年环境科学领域新动向。重点介绍美国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基金使用、研究项目等。现将其要点分述如下:1. 美、苏协作从事气候研究1988年美国和苏联商定共同进行30多项气候研究项目。重点探讨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包括南极区臭氧测量、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含氯氟烃测量、同温层气溶胶浓度评价及  相似文献   

16.
2001年5月大约3000名来自各方的地球科学家云集波士顿参加地球物理联合会春季年会.年会交流的范围广泛,从波士顿上空的平流层臭氧到火星的神秘沟壑到6亿年前地球是否曾是一个大雪球. 关于中纬度上空臭氧层状况,研究人员发现除氯氟烃化学是溴氧损耗的原因外,可能还有温室气体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这一次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锋(front)带的北移.马里兰大学的Rolert Hudson说:“我们看到的中纬度臭氧趋势不是化学原因,我认为这点相当可靠.”Hudson和他的同事利用Nimbus7号卫星上TOMS臭氧传感器数据画出了1978~1992年臭氧丰度的全球…  相似文献   

17.
上述两种痕量气体进入同温层后,在紫外线作用下会分解出氯原子,对大气中的臭氧(O_3)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8.
据发现在美国上空的同温层中臭氧也变得稀落,其问题比以前要严重得多。从东南部佛罗里达州到加拿大中部地带的上空,臭氧层在夏季减少了2.9%~3.3%;在冬天变薄的速度较过去估计的快了一倍。由于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沿,使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强,南冰洋浮游植物的生产率已下降了12%。科学家们担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同温层的臭氧耗竭,预计到达地面的紫外线-B(UV-B)的辐射量将会增加,有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最近认识到紫外线-B辐射影响的一个靶器官是免疫系统,特别是紫外线-B能使单核巨噬细胞丧失其使T淋巴细胞被同族抗原和可溶性抗原激活的能力。但有关紫外线-B对免疫功能有害影响的研究,几乎绝大部分都是用实验动物进行的。单核细胞辅助功能对细胞中介免疫的发动非常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弄清紫外线-B辐射对人类单核细胞免疫辅助功能有何特殊影响。本试验是将用塑料粘附法获得的人末梢血单核  相似文献   

20.
氟利昂是各种气溶胶的固定成份,此外,它还被使用在工业冷却装置和调节器中。当氟利昂释放和达到同温层时,即遭到紫外线破坏。其时游离出的氯原子参与臭氧的多次反应,从而导致臭氧含量的降低。众所周知,同温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紫外线辐射,而使地球上所有生物避免了太阳紫外线辐射的有害作用。此外,氟里昂还吸收地球的红外辐射,阻碍其向宇宙空间的散射,结果是地球表面温度升高,气候条件也就发生变化。精确地确定危险范围暂时还不可能,要继续利用探索器和火箭技术进行研究。然而可以肯定两点:第一,首先对于像美国这样大规模生产卤族的国家有危险,第二,必须寻找一种途径来消除这种危险。其中包括进行利用世界海洋作为废氟利昂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