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四月,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加拿大时表示,美国政府将拿出25亿美元资金,用于酸雨防治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众所周知,美国的酸雨给美加两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引起了美国国内和加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面对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美国政府终于不得不有所表示.关于美国的酸雨防治,政府曾进行过一  相似文献   

2.
应用美国ILWAS酸雨模型,研究了南宁市老虎岭水库流域在酸雨输入条件下流域水文过程,特别是入湖总径流的构成,对湖水酸碱状态和酸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通过集水区土壤的流动路径是影响地表水酸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不能忽视酸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酸雨问题.这是因为,酸雨已遍及很多国家,同时,酸雨的确给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危害,有些地方的破坏程度还是很严重的.但是,随着对环境污染研究的深入,美国科学家发现,酸雨和烟雾起反应后形成的酸雾酸度更高,危害也更大,而酸雾却往往被人们  相似文献   

4.
引言解决酸雨问题是一项涉及科学、政策及人民利益的复杂问题。在进行公众利益决策中,需仔细拣别上述因素。美国面临的基本问题是根据现有的酸雨科学知识和环境损失估算是否需提高美国现行清洁空气法的控制目标。本文的目的是阐明与酸雨有关的科学和政策问题。 1983年6月,美国发表了三篇重要的酸雨报告。国家酸雨工作组的报告认为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的90%以上的酸雨来自人为源。科学院的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认为广大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电力研究院与英国中r央电力局研究实验室1978年开始了一个为期2年半的计划,共投资约100万美元,目的是了解产生酸雨的大气化学反应。为此研究人员将直接从云层采取大气水样。用特殊装备的飞机从英国飞越北海至挪威海岸,以便计算英国在挪威酸雨中所占的份量。电力研究院环境评价部执行主任R.Perhac说,1980年可能在美国也要进行类似的云雾化学实验。酸雨是在输运过程中形成的。例如美国东北部的酸雨的来源,不仅要在东北  相似文献   

6.
美国从二十年前就重视了酸雨问题,但到目前为止仍未能提出来有科学根据的防止对策。 1、美国酸雨问题的现状美国东北部几个洲和加  相似文献   

7.
国外动态     
·美国国家酸雨评价计划的新目标·现在,美国国家酸雨评价计划的目标将是评价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第Ⅳ条的有效性,它要求控制引起酸雨的嫌疑排放物。美国酸雨评价计划的重点工作还将包括能见度,能见度随着SO_2排放物的变化而改变;以及将科学研究的结果转换成适用于决策的数据和可能影响公众决策的数据。此项计划的执行主席Patrica Irving希望他们拥有的数据库能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有益,也将有助于东欧国家实施防止酸雨的措施。裘霖译自《ES&T》Vol.26,No.3,P.419~420(1992) ·慕尼黑将建超级生态城·德国慕尼黑将于1993年5月在已关闭的Reim飞机场上建造占地5.26km~2的超级“生态城”。该城将成为一个大型的太阳区,城内将广泛地使用太阳能电池、太阳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环境部长苏珊娜·布莱斯·格雷尼尔(Suzanne Blais Grenier)说,加拿大最值得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是酸雨.酸雨正在使加拿大的林业、旅游业、鱼业,农业产业面临危险,这些产业的产值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她在五月十日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的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环境座谈会的发言中说,酸雨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大约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五年三月世界资源学会发布了题为“美国西部酸雨试验”的报告.该报告综观了西部地区已知和未知的酸雨状况.这项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沉降物的酸度,源的分布状况及排放速度.正如许多其他环境出版物一样,它迅速引起了人  相似文献   

10.
文摘与简讯     
文摘与简讯●美国酸雨在减少AcidPrecipitationDropsinUuitedStates由火力发电等放出的气体产生的酸雨对环境的破坏是美国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最近由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调查表明,美国酸雨的质和量都在向好的方向发...  相似文献   

11.
酸雨的分布涉及许多生产农作物的主要地区。目前在美国约有价值200亿美元以上的作物,曝露于pH值小于4.6的降雨区域中。但是,公开发表的资料表明,现在尚未明确鉴别出哪些作物对于酸雨特别敏感;而且在对酸雨的反应方面,也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结果。1985年美国国家对酸雨危害的评估报告提出:大豆的产量可能增加3%左右,如果降雨的pH值普通都提高到5.2。与此同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加拿大一直对美国工业区冒烟的烟囱形成酸雨向着他们的土地倾泻、使湖泊不渔、毁坏森林表示不满,白宫对这些指责曾往往置之不理.里根政府坚持有关酸雨的这些问题并未证实.但上周的态度却改变了,希望本周与加拿大总理布莱思·马尔罗斯会晤.白宫发言人拉里宣布,里根总统将采纳酸雨方面的特使朱·刘易斯新近的报告,需要为期五年、50亿美元研究煤净化技术的计划,以降烟囱排放而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地球变暖等地球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人民关注的大问题,其中酸雨是地球环境问题之一。酸雨污染是历史老问题,曾在19世纪英国的化学家R.A Smith就已经提出了酸雨问题。随后,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湖泊酸性化和森林生长的衰退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以北欧为中心在欧洲、加拿大、美国等北美产生酸雨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为欧美的酸雨超越了国界,对湖泊和森林等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并成为国际问题。因此,为了掌握大气污染物质的削减和长距离移动的状况,必须组织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14.
研究酸雨影响,用森林土壤为样品,以100cm模拟酸雨(pH3.2与4.1)采用连续的5cm/小时或每隔一小时5cm的强度处理,每周三次,共作七周试验.模拟酸雨的主要效果表现在表层土壤,包括pH与葡萄糖矿化率的降低和交换性Al与总酸度的提高.在较酸的土壤上,酸度的影响是向下伸展的.~(14)C-葡萄糖矿化作用以1.5—54微克/克土浓度进行试验,试验土壤(pH4.4—7.1)中葡萄糖矿化作用是在pH3.2的酸雨连续处理时受到抑制,抑制的程度决定于土壤和葡萄糖的起始浓度.在一种土壤上用pH3.2的模拟酸雨间隙处理七周,减低了三个葡萄糖浓度的矿化率.这些数据说明酸雨对微生物活性具有明著的抑制作用.酸雨不是一个新的环境问题,它现在正影响着北欧和美国东北部的广大地区.酸雨不仅影响到水生生物群的变化,而且还有害于陆生生态体系,其表现为加速土壤中Ca与Mg的淋失.Shriner(1976)指出pH3.2的模拟酸雨能损害植物,但雨水达到这样的pH是不普遍的.酸雨在陆生生态体系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上已有一些研究.Tamm等(1976)报导过H_2SO_4溶液能降低酸性土微生物呼出的CO_2数量.同时Grant(1979a.1979b)指出酸性土的异化活性已受到干SO_2沉积作用的抑制,当然这实际上是伴随着土壤pH降低的作用.本项研究打算采用不同起始pH值的酸雨,测定它们对土壤微生物异化活力的影响程度,包括指示有机碳矿化作用的葡萄糖氧化率,以及由酸雨引起的几种土壤特性的变化.本项研究是纽约地区阿迪龙达克流域酸雨综合性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环保局调查,1988年夏季颁布的美国酸雨对策强化法案,对东北部的河流、湖泊水质恶化能起到遏制作用,但对酸雨影响最大的东北水域的  相似文献   

16.
据联合国环境署《独一无二的地球》杂志最新一期报道,在欧洲和北美洲,现在普降酸雨.它侵蚀着波兰、希腊等国的设备、铁路、古建筑和文物古迹;瑞典9万多个湖泊中,有2万个受到酸雨损害,其中4千个已经鱼类绝迹;挪威南部80%的湖泊、溪水受害,湖面1万3千多平方公里的区域鱼类绝迹;西德1500公顷常青树森林死于酸雨,另有8万公顷冷松林受到严重威胁;渥太华的加拿大议会大厦,因酸蚀而变黑;美国东海岸的几千个湖泊因酸化而成了鱼类的墓地.酸雨的起因,一般认为,主要是大量二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酸雨状况有发展严重的趋势,酸雨的面积有增加的倾向.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国酸雨的基本情况,解释了酸雨的危害情况,对酸雨的防治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并结合江苏省的具体情况,着重分析江苏省的酸雨状况,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酸雨是当代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五十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对雨水的酸化非常关注,尤其是日本、美国、北欧等国,这些国家的酸雨给本地区生态系统、农业、水产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最近几年来我国已开始监测和研究酸雨,1981年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和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情报网联合召开降水污染和酸雨问题讨论会,把酸雨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国务院环办开展了对全国酸雨的普查工作,发现我国长江以南和西南地区的一些城市出现酸雨,其中以西南地区的重庆和贵州最为严重,降水的pH  相似文献   

19.
应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邀请,美国亚克兰大理工学院汪家泗教授,于1983年4月15日在北京做了关于世界酸雨研究动向的学术报告。什么是酸雨?纯水的pH值等于7,但是在自然界中,由于有二氧化碳等酸性氧化物的影响,水的pH值一般来讲是小于7的。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规定pH值小于5.6时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酸雨的成份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酸雨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安徽省酸雨监测网站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安徽省酸雨污染的空间特征.根据酸雨组成成分监测结果,分析了安徽省酸雨的形成原因.最后预测了安徽省酸雨的发展趋势,并初步提出了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