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保护是否属于一门科学的对象呢?”这个问题是刘潜同志在1984年5月8日题为《劳动保护科学及其学科──科学学问题》讲稿中提出的。 接着刘潜同志说,“回答应当是肯定的……按科学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劳动保护……从总体上加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概念:劳动保护是一种表现为保障人们在劳动中的安全与健康的客观事物。它既有表明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持保护态度的‘主观’一面,……还有表现为特有的、具体存在的‘安全与否’的客观‘物’的一面,……具体表现为三种不同类型的特征:①劳动环境(包括它的所有客观因素)是否具备…  相似文献   

2.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征稿启事安全科学技术论坛劳动保护工作良友《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是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综合性的一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季刊。本刊遵循的主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学风;推动安全科学技术;促进我...  相似文献   

3.
1933年出生的刘潜老先生如今已经年近八旬,作为我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先行者,这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坚持称自己只是一名“安全科学工作者”,从事劳动保护研究工作40多年来,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了安全学科建设事业。一提到安全学科建设事业,刘老显得十分激动,对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大事小事全都历历在目,甚至清楚地记得每件事情发生的确切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4.
安全科学本质的探索刘国财(辽宁省抚顺矿务局供电部,抚顺113008)李鹏(辽宁省抚顺矿务局老虎台矿)中国安全科学的产生,经历了从劳动保护工作到安全科学的发展过程,是随着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成立和学术交流,以刘潜为代表的专家、教授、学者,于198...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护》杂志于1998年第二期刊登了王新南同志《谈谈降低工伤事故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后,引起了西安市劳动保护学会冶金安全分会同志们的强烈反响。为此,组织与会同志进行了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该文章提出的有关“安全目标管理”是中国传统安全管理、下达伤...  相似文献   

6.
刘潜同志说,“根据系统科学理论和科学学方法,针对劳动保护工作和其它活动遇到的安全问题,进行统一分析与综合,其结果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人类在任何场合都必须保持自身的安全与健康(舒适、愉快和享乐都属于同一范畴),总括起来简称‘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活动从总体上区分不外是生产……和维护自身的‘安全’的两大类型”。这是刘潜同志的第二个理论根据。 人类总的活动果真是刘潜同志所说,除了生产,就是在任何场合下都必须保持自身安全吗?人世间就再也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吗?人们也许会认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相似文献   

7.
江涛:八十高龄勇担重任9月24日,原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江涛同志在劳动保护界同行和他的亲朋好友的一片祝福声中,欢度了他80岁的生日。江涛同志是我国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战线的老同志。几十年来,他为我国千百万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勤奋工作,把党...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第一任主编刘潜先生撰写的《安全科学和学科的创立与实践》一书于2010年11月出版发行。刘潜先生是我国安全科学的开创者和倡导者,一生致力于安全科学和学科的研究。该书精选了刘潜在1982—2009年的科学工作历程中发表的具有重要作用的论文,共80篇。内容涵盖了安  相似文献   

9.
安全科学     
安全科学,是本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兴起,是以它的学科理论刊物出版和世界性学术会议的召开为标志。1974年,美国开始出版《安全科学文摘》杂志;1981年,德国安全专家库尔曼出版了《安全科学导论》专著;1990年9月,在德国科隆市,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安全科学大会;1991年1月,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创办了该学科的理论刊物《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1年5月,原由十一个国家共同出版十四年之久的国际性刊物《职业事故杂志》,在荷兰也宣布改名为《安全科学》。这些都说明安全科学这门学科在世界上不仅已经兴起,而且还确立了该学科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书讯     
<正> 一、《从劳动保护工作到安全科学》该书以一系列论文的汇编形式,论述了从劳动保护工作发展到安全科学的必要性、必然性;介绍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思想、方法和内容;概括出了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和模式;并论证了劳动保护与安全科学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该书既有学科建设的理论意义,也有安全生产决策的实践指导价值。该书由刘潜高级工程师等著,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册定价3.60元(含邮挂费)。二、《失误学与人为灾害研究导论》该书主要内容为论述了关于“故障、风险、灾害”的统一评价学说;指出了开展“故障、风险、  相似文献   

11.
《劳动保护》杂志1998年第2期刊登了王新南同志《谈谈降低工伤事故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笔者读后,对其“伤亡指标的问题”阐述颇难苟同。根据王新南同志的论述,应得出以下结论:对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不应下达伤亡指标,只要有安全生产法规存在,就应完全避免事故...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是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综合性的一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季刊。本刊遵循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的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执行的任务是发展安全科学技术;达到的目的是推动我国的安全文明生产。具体的做法是:研讨国内外安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探索安全的本质、规律和基础理论,在我国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这一跨门类的新兴学科——安全科学;报导我国劳动安全监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筹委会5月9日于北京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筹委工作会议。会议一致推举章萍(国家劳动总局副局长)为筹委会主任,江涛(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朱光(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副局长)、刘世杰(北京医学院卫生系主任、教授)、佟浪(煤炭部安全监察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为副主任。 章萍同志在会上就为什么要成立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讲了话。与会筹委一致拥护和希望早日成立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以便加强劳动保护科学技术活动,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 在会上,筹委们讨论了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章程(草案)和征…  相似文献   

14.
这篇专题采访的主人公不是本刊记者,而是本刊的热情作者、陕西省森林工业管理局的专职干部。这位作者不仅把为本刊撰写稿件为己任,而且把推广发行《劳动保护》杂志作为推动工作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作出了显著成绩。这篇专题采访,完全是丁甫廷同志自动进行的,编辑部同志看了以后很受感动。将它刊载出来,介绍给广大读者,尤其是介绍给各级主管部门的专业干部,是希望大家都能像丁甫廷同志这样来爱护这个刊物,利用好这个刊物推动劳动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二、对劳动保护科学分类和层次的探讨。 关于劳动保护科学的分类,毛泽东同志曾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297页,1964年人民出版社版)毛泽东同志上述论点,无疑也是劳动保护科学分类的理论依据。 科学学对现代自然…  相似文献   

16.
1995年全国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十大新闻本刊讯1995年末,本刊与《安全生产报》共同评选出1995年全国劳动保护、安全生产10大新闻,其内容是:一、从1995年1月1日起《劳动法》实施。为了配合贯彻实施《劳动法》、《矿山安全法》,劳动部颁发了11项配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及《增刊》征订启事学术性探索性信息性应用性国内外公开发行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保护人民的身心安全和健康本刊为从事劳动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安全生产、职业卫生、预防医学、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环境保护、防灾保险等方面的科研、技术人员;企事...  相似文献   

18.
从劳动保护科学概念人手,介绍了“安全技术与工程学”学科、专业的诞生过程,较详实地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安全科学学科初创的始末。从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成立与安全工程试办专业的确立到安全科学学科概念及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模型的提出,见证了从理论探索到实践认识提高与应用的过程。安全科学学科创建时期是我国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9.
刘潜同志认为,“劳动保护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其定义中的“保护’是动词,表示动作、过程,或者词组中称之为动名词,总之没有状态的概念”;“劳动在定义中代表劳动者,是限定性的形容词,在词组中仍然是形容词,起范围性的限定作用”。再者“保护的概念没有‘反身’的意思,是一物作用于另一物的过程。因此,顾名思义来说,劳动保护只代表一个事物作用于它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而构不成事物自身存在的状态,所以成不了单独的学科概念”。请注意,刘潜同志在这里道出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即在承认一个事物作用于它事物的运动变化过…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与江西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于1992年4月21~25日在南昌联合举办了首次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13省、市,250余名代表到会参加研讨。本次研讨会研讨方式为题目主持人做中心发言,集体讨论和个别研讨相结合。研讨内容:国内外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安全科学技术体系及其发展动力;安全科学与各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