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7~8月对象山港两电厂附近海滩12个站位(G1~G5国华电厂,W1~W7为乌沙山电厂)进行河口桡足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调查。共发现11种桡足类(剑水蚤3种,哲水蚤和猛水蚤各4种)。两电厂附近水体共有的优势种有矮小拟镖剑水蚤(Paracyclopina nana)和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以及乌沙山电厂附近海滩的披针纺缍水蚤(Acartia southwelli)和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夏季河口桡足类群落平均密度19.24 ind./L,其中桡足类无节幼体占64.35%,多样性指数(H')1.16。经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温排水成为桡足类种类数(S)和H'波动的决策因子,溶解氧构成S和H'变动的限制因子。温排水对桡足类无节幼体密度有直接的正向作用,通过溶解氧、浮游植物生物量(PB)又对无节幼体产生间接的负向作用,是无节幼体密度波动的限制因子。PB是桡足类群落密度和生物量变动的决策因子。  相似文献   

2.
利用WP2型浮游生物网于2012年5月在黄海采集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并结合环境因素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研究海域共记录浮游动物成体65种,浮游幼虫27类。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不含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为(8109.5±7585.0) ind./m3。与大型浮游生物网网采数据相比,WP2型网采浮游动物平均丰度约高1个数量级。优势种以小粒径浮游动物为主,主要包括夜光虫、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腹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abdominali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克氏纺锤水蚤(Acartia clausi)、桡足类无节幼虫(copepod nauplii)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等。根据CLUSTER聚类分析,本文将研究海区浮游动物划分为东海近岸混合水群落、沿岸群落、黄海中部群落、北黄海群落,群落划分结果与以往研究类似。  相似文献   

3.
电厂温排水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长山电厂温排水对库里泡湖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的影响表明,增温对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有促进作用,多样性指数增大;强增温区(31—39.6℃)其种类和数量则减少,多样性指数下降.电厂冷却系统对浮游动物的机械损伤率为66—78%,但这种损伤对其数量未产生明显的危害.由浮游动物量估算了鳙鱼鱼产力,强增温可使水体鱼产力下降,弱增温则促进鱼产力提高.  相似文献   

4.
海洋围隔实验技术应用于温排水生态影响研究具有开创性。为此,将2011年7月在象山港电厂附近水域(显增温区、弱增温区和自然温度区)设置的3组现场围隔控制实验和其数据分析方法混合效应线性模型进行介绍。该技术可对影响浮游生物生长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能识别控制因素及交互作用因素,并建立它们与浮游生物丰度之间的响应关系,探讨温升区设置的合理性问题。该技术可作为温排水环境影响研究的技术指南之一,为环评、温排水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方法制定、温排效应监测方法的优化,温排对生态环境损害的补偿估算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朱艺峰  黄简易  林霞  杨莹  邢超  严小军 《环境科学》2013,34(4):1498-1509
为探明电厂强增温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时空特征,于2011年在象山港国华电厂附近海域,采用浮游生物Ⅱ型网(网目160μm)进行10站位2重复的浮游动物季节性采样.结果表明,共识别出62种浮游动物(含幼体),平均丰度为9 531.1 ind.m-3.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主要由桡足类和浮游幼体类组成,且以浮游幼体类为主,比例高达66.6%.相似性分析显示,各月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P<0.01),控制群落结构的优势种有18种,最重要的判别种有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大同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伪长腹剑水蚤Oithona fallax、克氏纺锤水蚤Acartia clausi、长尾基齿哲水蚤Clausocalanus furcatus、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GLM分析显示,月份间的多样性指数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经计算,各多样性指数随水温增加而下降的拐点水温范围为20.31~22.31℃.在断面上,离排水口0.2 km断面(D02)的平均水温比2 km断面高2.16℃.受温度影响,主要优势种如瘦尾胸刺水蚤和大同长腹剑水蚤倾向于向D02断面移动,克氏纺锤水蚤、尤其是大型浮游动物倾向于远离排水口,并向1.2 km断面聚集,使D02断面的种类数最少(33种)、丰度最低(5 522.8 ind.m-3),而1.2 km断面的种类数(53种)和丰度(16 491.0 ind.m-3)最高;同时,D02断面的多样性指数也明显低于其它断面.经线性回归分析,海域增温使多样性指数极显著下降(P<0.01),每增温1℃浮游动物丰富度下降12.3%.  相似文献   

6.
电厂温排水对两种蚤类的毒性及生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模拟电厂温排水,研究了温度及余氯浓度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及蒙古裸腹蟤(Moina Mongolic Daday)的毒性及生殖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余氯对受试蚤类的半致死浓度显著降低,但是该致死浓度远远高于目前电厂温排水余氯浓度;受试蚤类对电厂温排水余氯浓度敏感,产生了明显的回避效应;被余氯浸染的蒙古裸腹蟤发育期延长、繁幼数量减低,产幼间隔变长。  相似文献   

7.
在对电厂周围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多次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维温度场和水动力场耦合求解的温排水模型预测电厂温排水的影响范围,结果是:电厂温排水将引起排放口附近海域最大影响面积为6.69 km2,最小为0.16 km2.分析发现,电厂温排水的温升对滩地植被、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均不会造成明显的危害,相反在水温较低的季节,会提高海洋生物的丰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并为保护区鸟类及其它物种提供丰富的饵料.但余氯对排放海域中的浮游生物有致命的威胁,对其他物种无明显影响,但存在一定的潜在影响.本文研究可以为电厂温排水的环境影响评价、温排水排放的有效管理及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港发电厂温排水对附近海域浮游动物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于2010年夏、冬季对大港发电厂温排水口附近海域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浮游动物以桡足类和幼虫类占优势,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但丰度明显低于渤海湾其他海区,种类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具有夏季高于冬季、近岸低于远岸的时空变化特征。临近温排水口的TJHS1117站位的浮游动物群落物种数、丰度及多样性等在6个调查站位中都处于最低,可见温排水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平面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河北沿岸春季和夏季的浮游动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4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用浅海I型I、I型标准浮游生物网在河北沿岸22 km以内近岸海域进行了浮游动物生态调查。结果显示,春季仅记录37种浮游动物,而夏季记录60种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总生物量以春季为高,平均为886 mg/m3;夏季为低,平均为234 mg/m3。中华哲水蚤,腹针胸刺水蚤,双毛纺锤水蚤为春季优势种;强壮箭虫,小拟哲水蚤,拟长腹剑水蚤为夏季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浮游微型真核生物作为初级生产者,细菌捕食者和较大型生物寄生者,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中起核心作用.因此,研究浮游微型真核生物对温排水增温的响应对评价近年来大量电厂兴建的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沿象山港乌沙山电厂温排水水流采集表层水样,利用Illumina技术测定18S r DNA基因研究浮游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组成.真核浮游生物的主要组成为囊泡虫门(Protalveolata)、纤毛亚门(Ciliophora)、甲藻门(Dinoflagellata)和丝足虫类(Cercozoa).多元回归树分析发现浮游微型真核生物多样性主要受溶解氧、硝态氮和温度的控制.温排水造成的增温梯度显著地改变了浮游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组成(Global RANOSIM=0.422,P0.001);反向选择筛选到空间距离、溶解氧、叶绿素a和温度是造成群落变异的主要因子.浮游微型真核生物的空间分布遵循空间距离-群落相似性衰减模型(R=-0.192,P=0.039),周转速率为0.002.此外,筛选到15个敏感的真核生物科,其相对丰度与增温幅度显著相关.重要的是对某一特定的科,其相对丰度随温度的变化与其已知的生态功能相吻合,可以作为评价温排水增温的指示种群.本研究阐明了温排水增温梯度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为评价温排水对微生态效应提供了灵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22年冬季三门湾海域20个定点站和2条走航测线的水温观测数据,分析了三门核电站冬季温排水的时空特征。受温排水影响,冬季观测海域表层水温通常为10℃~19℃。从垂向上看,位于排水口东侧的分层水温测站存在温度层化,表底温差平均值在大、小潮期间分别为0.16℃~1.21℃和0.51℃~2.37℃,小潮期间温度层化较强且持续时间较大潮期间长3~13 h;其余分层水温测站的水体总体呈混合均匀状态。涨急和涨憩时刻,温排水主要被限制在排水口外较小的区域,并向北经猫头水道进入蛇蟠水道;落急和落憩时刻,温排水则向南影响南部滩涂及其以东海域。以1℃温升为标准,涨潮时段温排水最远可影响到排水口西北约3 km处,落潮时段温排水最远可影响到排水口东南约5 km处。三门核电厂址以南各测站小潮期典型潮时水温通常比大潮期高0.5℃~5.0℃,说明三门核电站以南海域在小潮期受温排水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利用2015-2016年在青岛近海海域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以及季节变化。研究海域共记录浮游动物成体44种,浮游幼虫17类,浮游动物主要以近岸暖温及广温、广盐种类为主,优势种季节变化明显。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 affinis)全年都是研究海域的优势种。浮游动物丰度6月最高[(8662.0±8890.0) ind./m3],12月最低[(426.9±148.5) ind./m3],年平均丰度为(3059.2±3012.4) ind./m3。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12月最高,6月最低。研究海区浮游动物可划分为胶州湾群落、南黄海沿岸群落和南黄海中部群落。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季节变化明显,可分为冬季组(12月和1月)、春-夏初组(4月和6月)和秋季组(9月)。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深度以及Chl a中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为底层盐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电厂增温可能导致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的小型化问题,对小网目(网目77μm)采集的象山港国华电厂排水口附近样品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75种浮游动物(包括浮游幼体、卵与仔鱼),优势种18种,年平均丰度为27690.0ind/m3.该海域主要由中小型桡足类和浮游幼体组成,且个体体长以<1000μm中小型浮游动物占绝对优势.其中,体长<500μm小型浮游动物丰度在各月份和各断面均最高,平均丰度占总丰度比例>58.2%;体长500~1000μm占比>34.8%;而体长>1000μm所占比例仅为7%.经群落相似性分析(ANOSIM),群落结构具显著的季节性差异(P<0.05),但不同断面的空间结构无显著差异.群落相似性百分比(SIMPER)分析显示,导致群落结构时空差异的主要判别种有大同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和砂壳虫(Difflugia sp.)等.电厂增温导致大型浮游动物(>2000μm)全部远离排水口0.2km断面(D02断面),主要幼体类群的桡足类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则在增温海域分布较均匀,几乎不受影响.而一些高丰度小型浮游动物,如砂壳虫、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 brevicornis)、伪长腹剑水蚤(Oithona fallax)大量聚集于排水口,使D02断面的浮游动物丰度最高,达35704.1ind/m3.多样性分析显示,海域增温与种类数(S)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P>0.05),而与Shannon指数(H')、Pielou均匀度(J')、Simpson指数(D')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据回归方程斜率计算,每增温1℃会导致浮游动物H'、J'、D'和S分别降低5.4%、5.0%、3.8%和2.9%.  相似文献   

14.
哑铃湾电厂温排水扩散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跳点差分方法来研究二维对流扩散方程的数值解。该格式将时空点分为奇偶两组.并相应配置显、隐轮流进行的算法,因此在计算的推进过程中,呈现出奇偶显隐交错循环的特点。对格式的稳定性及相容性也作了证明。上述方法被应用于哑铃湾熊猫电厂温排水影响的环境评价中,实例计算表明:该差分方法具有程序实现简单,能方便地用于有复杂地形海域的温(浓)度场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三都湾生态监控区(近海部分)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三都湾生态监控区(近海部分)浮游动物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经分析,鉴定出浮游动物139种及浮游幼体和幼虫54种(类),分5个生态类群,以暖水近岸类群为主.本海域主要优势种有:拟细浅室水母、中华哲水蚤、强额拟哲水蚤、刺尾纺锤水蚤、肥胖箭虫、短尾类溞状幼虫.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5月从北向南有下降的趋势;8月由北向南呈上升的趋势,各断面种类数有由近岸向外上升的趋势.5月份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明显高于8月份.  相似文献   

16.
北黄海碱渣及三类废弃物处置海区浮游动物基线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1986年5、7、11月及1987年2月在北黄海碱渣及三类废弃物处置海区(38°27′—42′N,122°02′—18′E)浮游动物基线调查结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共有浮游动物30种,其中原生动物1种,水母类6种,枝角类4种,挠足类14种,端足类1种,磷虾类1种,毛颚动物1种,被囊动物2种,以及一些浮游幼虫,鱼卵和仔鱼等。主要种类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affinis,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夜光虫 Noctiluca miliaris。其中,强壮箭虫最重要,它的数量变动直接影响生物量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此外,本文还描述了几种主要浮游动物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垂直分布和昼夜垂直移动。同时讨论了几种环境因素对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影响,温度是主要因素,跃层对浮游动物垂直移动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渤海辽东湾附近海域在严寒季节海冰分布广泛,核电厂向受纳海域排放的温排水带有大量乏热,将导致海域内水温升高而引起海冰融化。某核电厂址西侧海域有一斑海豹国家自然保护区,电厂温排水及其融冰效应可能影响斑海豹的生存、繁殖环境。文章根据核电厂温排水融冰模型对其融冰量的预测和环境影响分析,表明了电厂温排水对斑海豹保护区的影响是在较小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18.
刘永叶  陈鲁  乔亚华  杨阳  曹亮 《环境工程》2016,34(11):60-63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厂循环冷却水(温排水)的余热排放对受纳水体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热影响(即热污染)已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基于国内现有的温排水排放控制标准可执行性不强的现状,对我国电厂温排水的热污染控制标准的基础技术要素——温排水混合区边缘温升限值进行了研究。以我国北方某典型滨海核电厂址邻近海域的代表性海洋生物为研究对象,以各季节不同受试物种最大临界温度(CTM)的统计分析结果,作为确定该厂址温排水混合区边缘温升限值的主要依据。并结合法规调研法,最终确定该典型滨海核电厂址温排水混合区边缘温升限值的推荐值为3.6℃。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国外温排水的生态影响研究现状的深入调研,总结国际上的先进研究经验和宝贵的研究成果,并对照国内研究现状,提出国内温排水热影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框架。为国内电厂冷却系统的生态影响评价体系的建立、温排水排放管理对策的制定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月对湛江电厂温水排放口附近水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温排水对受纳水体的水温、溶解氧、营养盐、叶绿素a以及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群落组成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厂温排水主要影响表层水且范围较小;溶解氧虽随水温的变化稍有变化,但含量均在5.00 mg/L以上,符合渔业水域水质标准;温排水促进了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自然水温处至排水口中心,营养盐(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种类数呈递增趋势;从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温排水提高了群落的多样性和抗干扰能力;在对浮游植物与主要环境因子间的偏相关性分析发现,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1 8(p<0.01),与活性硅酸盐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92 4(p<0.05),与其他因子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