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8):I0010-I0010
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公报.提出到2030年实现30%的新节能目标。欧盟指出.设定30%的新节能目标将给欧盟带来显著的积极影响:能源效率每提高1%,预计欧盟的天然气进口将下降2.6%.有助于降低欧盟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度:节能型建筑例如新型窗户,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还能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噪音干扰.  相似文献   

2.
英国控制气候变化政策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政府对气候变化十分关注,已制定出防止气候变化的具体方案。本文对该方案做了简要介绍。在该方案中,到201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20%。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英国对各主要行业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和减排潜力作了详细分析,使该政策框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在碳达峰、减碳要求实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冲击。准确把握减碳成本,不仅能够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坚定立场,还能为减碳要求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在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约束下,通过对年平均减排率、GDP年增长率以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预测,对我国2020—2030年的减碳成本进行核算。核算结果显示:如果GDP年增长率在5%以上,到2030年完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至少需要107780.782亿元的减碳成本。以实现减碳要求为基础,本文从成本最小化视角,提出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以及完善市场化减排机制的减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世界环境》2003,(1):89-92
英国将严格执行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08——2012年这段时间,从1990年的水平削减12.5%温室气体排放。目前.英国已制订了一系列综合政策和措施:1)气候变化税:帮助资助促进企业提高能源效益。2)炭信托基金:用1亿英镑的气候变化税来周转,促进采用有效的低炭技术。3)气候变化项目办公室:帮助企业对国外减排项目投资。4)温室气体贸易体系:世界第一个温室气体贸易体系,在5年中政府支持2.15亿英镑。6)新的能源效率标准:要求电力和燃气供应商帮助国内用户节约能源,减少燃料费。  相似文献   

5.
环球     
《环境工作通讯》2009,(1):15-15
英国成为首个为气候变化立法国家英国气候变化法案正式得到王室批准,使英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将法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写进法律的国家。此前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也宣布要实现类似或更大幅度的减排,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把承诺诉诸法律条文。据英国《卫报》报道,按照该法律,英国本届及下届政府必须致力于削减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到2050年达到减排80%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工作进程将交由一个新成立的独立气候变化委员会来组织完成,  相似文献   

6.
<正>向世界宣布减排目标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于6月30日在即将召开气候大会的法国宣布了中国的减排承诺。中国政府已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其中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  相似文献   

7.
<正>《中外对话》2015年6月30日在6月29日结束的中欧峰会上,中国和欧盟深化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双方在一份联合声明中强调了在今年年底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的重要性,并注意到各自宣布的到2030年的应对气候变化强化行动。去年中美达成的气候协议备受瞩目,内容包括去年11月签署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这一文件中,奥巴马总统宣布了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  相似文献   

8.
欧盟委员会1月23日通过一个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再生能源使用的一揽子方案,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欧盟各国领导人在去年3月首脑会议上设定的总目标,即欧盟单方面承诺在2020年以前将温室气体总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提高到20%,同时将生物燃料在交通能源消耗中的比例提高到10%。  相似文献   

9.
近期英国政府为推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不断造势,特别是在2009年6月26日英国政府发布了<通往哥本哈根之路>的战略性报告.英国作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长期以来在协调欧盟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立场以及欧盟气候变化政策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所以有必要关注英国气候变化新动向,认真解读<通往哥本哈根之路>这份阐明其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基本立场的战略性文件.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COP14)已经在波兹南落幕。与确立了“巴厘路线图”的COP13和预期将会有关于第二承诺期减排目标与行动承诺出台的COP15不同,COP14稍显平淡。相比之下,由于关系到2008年年初出台的欧盟能源/气候变化一揽子政策是否能通过,以及欧盟将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同期举行的欧盟峰会则非常引人注目。经过妥协,最终该政策得以通过。  相似文献   

11.
杨君 《世界环境》2023,(4):84-85
<正>通过法治手段为减排行动提供制度保障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英国的《气候变化法案》、德国的《联邦气候保护法》以及欧盟的《欧洲气候法》均为碳减排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同年9月,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州长纽森签署了一揽子气候法案,加速推动美国联邦和地方的清洁能源转型。目前,  相似文献   

12.
寻找低碳时代的新机遇——评《企业低碳领导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欧美国家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已开始回应气候变化,推出低碳发展战略。英国电信计划到2020年实现80%的减排目标;美国耐克要在2015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3.
王慧 《世界环境》2010,(2):63-65
<正>2008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Climate Change Act),这使英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写进法律的国家。《气候变化法》一方面用法律的方式承认气候变化问题,另一方面旨在推动英国向低碳社会转型。《气候变化法》的核心在于确定了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  相似文献   

14.
2007年6月7-8R召开的八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英国和美国)集团(G8)峰会通过一项计划.呼吁”实质性减排”温室气体,即把劝说国际社会同意”在2050年前削减一半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G8的共同目标。一直以来.美国和一些发展中大国对欧盟提出的”减排50%”目标并不认同。此次美国总统布什表示.  相似文献   

15.
从布莱尔执政起,英国就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布朗担任首相后,沿续了前任首相的做法,并于2008年10月将负责国内能源政策的事业及企业限制改革部和负责气候变化政策的环境、粮食与农村事务部合并,成立了能源和气候变化部,这一划时代的重组意味着英国在能源和气候变化政策上多头并举。2009年11月,英国制定了《2008年气候变化法》,  相似文献   

16.
彭峰 《环境保护》2016,(9):31-35
欧盟能源绿色化的整体目标为在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至1990年的60%,同时在未来的16年间积极引入可再生能源,使其至少占能源供给的27%,全面提高能源效率27%。为达到这一目标,欧盟进行了第三次能源自由化改革,发布了第三能源包裹法案,并将欧盟能源联盟战略作为容克计划的优先事项之一,为欧盟能源绿色化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在国内政策上建议起草"绿色经济增长法"作为引领能源法律体系与气候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在对外政策上应全面加强与欧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欧盟一直以“领导者”自居。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过程中,欧盟积极促成了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的签署和生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谈判开启之后。欧盟继续在这一议题上扮演领导角色:首先于2007年提出了自身的中期(2020年)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开辟了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起点。《巴黎协定》设定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目标、全球共同行动的减排模式和以全球盘点机制为主的保障制度,为203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奠定了法理基础与框架。其  相似文献   

19.
郭志俊 《环境保护》2007,(6B):74-78
能源与环境具有高度相关性,欧盟能源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注重其与环境的紧密联系,将环境标准融入能源政策之中。欧盟能源政策的三大目标是供应安全、可持续性和有竞争力,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欧盟能源政策的环境考虑。目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鉴于我国的能耗现状,我们有必要借鉴欧盟经验将节能和环保作为能源政策的核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环境》2007,(3):14-14
英国(《新科学家》撰文称:六年来气候变化科学领域内最重要的报告于2月2H起对外公布,该报告提供的最新数据对气候变化状况提出了新警告。媒体报道显示:该报告预计气候变化的最低气温和海平面上升水平均比以往的预测有所提高,人类活动所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气候变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观点被进一步证实。报告称:90%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关,温室气体主要由使用化石能源引起。这些结论与2001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结论有出入,当时的结论是人类活动对气候上升的影响力只占其中的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