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重大议题。合理产业布局、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国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该研究构建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的双对数模型,以长江经济带湘鄂赣皖四省51个城市2003~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为了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异质性,在模型中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规制的交互项。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在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且替代效应大于互补效应。即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能推动湘鄂赣皖地区城市整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城市的异质性方面,环境规制对上述地区二线城市的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优化作用。同时,环境规制对三线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作用大于三线以下城市。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城市群森林公园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及其可达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不同等级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森林公园在空间上表现为聚集分布,且具有"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格局,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的分布模式分别为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2)长江中游城市群森林公园的空间可达性较好,区域内平均可达性时间为38.84 min,且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省级森林公园的可达性要优于国家级森林公园。(3)基于县级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在空间上呈聚集格局,森林公园可达性的热点区域分布自东向西表现为热点区、次热区、次冷区和冷点区,省级森林公园可达性与之表现出较强的相似,而国家级森林公园可达性的热点区域分布相对随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森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往研究已经证明海洋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污染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变化没有显著性影响,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陆地,海洋环境与陆域经济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但关于陆域产业结构演进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非常少见,加深该研究对推动海洋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VAR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研究2001~2017年间长江流域和东海沿岸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东海海域的海洋环境的动态冲击,借助它们的脱钩状态证实该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陆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有利于海洋环境改善,其原因包括产业间优势地位的更替和产业内部的技术创新;陆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发展存在波动性,导致它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不够显著;一部分海洋污染物可以通过海水自身的净化能力而消解,残存污染给海洋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2)在2002~2017年,东海的海洋环境与长江流域和东海沿岸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分别表现为"大幅变化-稳步变化-脱钩持续"、"剧烈变化-起伏波动-脱钩持续"的脱钩变化规律,该脱钩分析结果证实了陆域产业结构演进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面临着村镇土地资源无序利用和产出低下等土地利用问题,实现土地规模利用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意义重大。在创新土地规模利用概念的基础上,将农用地和村镇建设用地纳入村镇土地范围,从村镇土地“集中、集聚、集约、集效”4个方面构建村镇土地规模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太仓市2010年村镇土地规模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得出太仓市村镇土地利用已初具基本规模利用状态,但农地破碎化和居民点散乱依然严重,农用地规模利用有待加强,村镇建设用地规模利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建成区和港区周边村镇需加强农地破碎化整治,而面积较大村镇则需加强农村居民点的集中整理,并提出土地规模利用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With the effect of the human trade doctrine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field, almost all the countrie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is article chose the ex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the ex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tried to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indices system and set up an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ex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and finally made some empirical research on China.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the ex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showed a tendency to rise from 1985 to 2003 and the ex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 in these year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grades: excellent, good, moderate and poor. In most years, the social economic benefits of export was obtained at the cost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the deple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economic profit of export did not increase with the enlargement of the export scale because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terms of trade. Therefore, China should be careful about the problem of poverty accompanied by the increase of export.  相似文献   

6.
ENSO对我国东部极端降水的季节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阈值,对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在不同季节对ENSO的响应特征加以研究,并以湿位涡作为切入点从大气性质角度出发分析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暖、冷年当年夏季极端降水对比显著区域主要在华北地区东部,分别表现为负距平区和正距平区;在暖年次年夏季和春季分布形有相似之处,北方多极端降水,南方分布形势较为复杂,江南地区也有极端降水大值区;次年秋季,与春夏季相比,极端降水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到了次年冬季,整个东部地区以极端降水负距平为主,冷年次年四季极端降水基本呈相反的分布形势;对应的湿位涡场能很好的反映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的大气稳定性,而在低纬度地区还不能作为很好预测极端降水分布情况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及其空间关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测度与分析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及其空间关联特征,对于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SBM模型测算2000~2015年中国省际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刻画其动态演进过程。结果发现: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东高西低是发展常态,且目前多数省区仍处于非效率水平;核密度曲线显示我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处于增长态势,随着时间推进呈现由“单峰”到“三峰”再到“双峰”分布的动态演进过程,面临着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最后,构建空间Durbin模型探讨中国省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各省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一省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不仅受本省自身特点的影响,还与其邻近省区的发展情况相关联,具体表现为:各省旅游业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显著促进本省及邻近省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旅游业产权结构对本省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对邻近省的影响不明显;旅游业经济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对邻近省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产生负外部性;受教育程度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SBM模型;Kernel密度估计;空间Durbin模型;中国  相似文献   

8.
流域开发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流域是地表水的集水区域。流域问题的本质是水。水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核心。流域开发是以水资源为先导和主体的综合资源开发。实现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质就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外部性是流域开发的基本特征,水资源的特性决定了流域开发的外部性。实现流域开发的外部性内部化是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流域开发外部性内部化,必须界定流域资源产权,明确流域开发主体;建立税收-补贴体系,对水资源合理定价;坚持“排污者付费原则”;建立流域水资源市场,实现水资源资产化管理。同时,政府要加强流域的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与流域开发的法律体系;普及保护环境和水资源的教育,建立节水观念;支持和鼓励流域开发企业实行外部成本内部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9.
湖南鼎城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农业旱灾的形成是降水不足或不均与农业生产系统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承灾体脆弱性的高低会起到“放大”或“缩小”灾情的作用,降低承灾体的脆弱性是抗灾减灾的主要和有效途径。选择湖南省鼎城区为研究区,发现在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相似,即致灾强度相似的两个年份(1988年和2001年),粮食因灾损失量前高后低。通过建立包括作物需水亏缺指数、耕地的灌溉便捷指数、耕地平坦指数、耕地生产投入指数等7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1988年和2001年该区的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区的承灾体脆弱性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发现作物结构调整(中稻播种面积比例的适当增加)、耕地条件和生产力的改善、利用灌溉条件能力的提高有效地降低了该区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减小了粮食生产的因灾损失。为致灾因子相似、承灾体脆弱性不同会“放大”或“缩小”灾情提供了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10.
生态流量制度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保障,是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位一体”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水生态承载能力刚性约束的制度体现。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环境污染防治由《水法》以及《水污染防治法》做出了全面规定,而保障水生态功能实现的生态流量则作为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个因子予以考量,这显然无法达成“维持水体生态功能”之目标。生态流量制度作为保护水生态功能的独立法律制度,应当在涉水立法中予以明确,同时形成完整的生态流量制度体系。基于此,本文对生态流量在立法中的法律表达提出制度建议,包括:①生态流量底线是为了满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原有生态系统功能所需要的水流数量以及水文过程的最低要求。生态流量底线制度包括生态流量底线的划定、生态流量监测以及生态流量底线的适应性管理。②流域生态流量协议,是在生态流量底线之上企业与政府达成的更高标准的生态流量约束,是企业与政府合作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模式;是政府、企业、社会共同保障水生态的制度体现;它在公众参与的基础上形成流域规则嵌套,通过绿色水电认证提高企业落实的积极性。③生态流量法律责任制度依据生态流量底线和流域生态流量协议为用水主体设置的不同义务,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法律责任。违反生态流量底线要求且拒不改正的按日连续处罚,体现出督促企业遵守生态流量底线要求的立法目的;仅违反流域生态流量协议而未突破生态流量底线要求的,则追究其违约责任,撤销其已享受的生态环境优惠,体现对其违背契约精神的惩罚。  相似文献   

11.
以贵阳市南明河流域1990、2000和2013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尺度空间单元格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描述了南明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进一步揭示了喀斯特区域城市发展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3年,南明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增加6.87亿元,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而耕地、建设用地的变化造成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存在较强空间聚集性,生态服务价值"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下游,"冷点"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中游;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自相关性增强;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林地敏感性最高,对流域生态服务价值贡献最大,而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建设用地对总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With the effect of the human trade doctrine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field, almost all the countrie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is article chose the ex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the ex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tried to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indices system and set up an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ex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and finally made some empirical research on China.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the ex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showed a tendency to rise from 1985 to 2003 and the ex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 in these year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grades: excellent, good, moderate and poor. In most years, the social economic benefits of export was obtained at the cost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and the deple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economic profit of export did not increase with the enlargement of the export scale because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terms of trade. Therefore, China should be careful about the problem of poverty accompanied by the increase of export.  相似文献   

13.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经营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仅停留在企业的财务层面。而忽略企业的非财务因素的影响。本文以灰色关联度为评判准则。构建立了一个平衡兼顾企业财务和非财务状况、反映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模型。运用平衡计分卡评价模式进行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进行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地区坡地发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坡地发育是地貌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三峡地区坡地发育的研究对三峡库岸稳定性的评估和三峡移民的土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从概括坡地发育的研究进展,阐述科学家们对坡地发育的不同看法入手,引出三峡地区坡地发育的特殊性。初步研究三峡地区的坡地发育具有分段式分进的特点,包括中山峰陡坡的剥蚀后退过程,山顶缓坡的风化剥蚀夷平的过程,上段斜坡的片流坡地侵蚀过程,下段陡坡的剥坡后退过程,山麓堆积缓坡的剥蚀过程等。通过分析三峡地区坡地的五种坡段的成因、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三峡库区的稳定性和三峡移民的土地开发的影响,预测未来的三峡库岸,大部分为剥蚀陡坡,部分为崩塌滑坡陡坡,三峡沿岸城镇开发建设的重点将是库岸有坡地的防护工程。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出规模与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息息相关,综合运用位序-规模理论模型、基尼系数(G)、离散系数(CV)、赫芬达尔指数(Hn)、首位度(S)定量分析了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的县市2010~2015年旅游产出规模分布与规模差异变化;通过旅游规模的质量指数来评价具体县市的旅游产出规模质量,并根据规模高、低和质量的优、良、普、差划分为8个等级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片区旅游产出规模的网络节点、空间结构再分析,通过Pajek和GIS进行可视化展现。研究发现:⑴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产出规模的集聚程度较高,旅游收入规模与旅游人次规模在分布演进的趋势上存在非同步性,当前阶段旅游产出规模的绝对差异程度表现在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次上较高,但是相对差异程度在逐渐减弱;⑵旅游产出规模质量等级Ⅰ型占比仅1/4,Ⅱ型、Ⅲ型、Ⅳ型空缺,总数占3/4的低规模的4种类型的县市旅游产出规模质量亟待改善;⑶中心度、结构洞等指标的变化反映了随着片区内旅游流的流动与扩散效果的加强,传统旅游县市在整个网络结构中的重要程度在降低,而新兴旅游县市的影响力在逐渐提高,因此缩小了县市间旅游经济发展的差距;⑷大片区旅游发展规划有利于武陵山片区旅游产出规模的均衡化,更大程度的释放旅游扶贫的效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雾霾污染治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013年9月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国十条)"明确提出了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目标,各地区也制定了雾霾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本文旨在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评估雾霾治理的政策效果。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确定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污染物排放、风力以及相邻地区的传输效应等;其次,将影响PM_(2.5)浓度主要因素进行统计建模,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矫正,大大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再次,基于大气国十条规定的京津冀各地区的PM_(2.5)年均浓度目标计算各地区的大气环境承载力;最后,在假定风力等气象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大气国十条规定的京津冀地区的污染物排放量利用统计模型模拟2017年的雾霾污染水平,模拟除张家口、承德和秦皇岛以外其余10个地区年均浓度60μg/m~3和70μg/m~3目标下PM_(2.5)日均浓度发生频率的变化情况,评估和讨论大气国十条提出的京津冀雾霾治理目标。结果表明:按照大气国十条减排计划的京津冀地区污染物排放量普遍高于其PM_(2.5)浓度目标下的大气环境容量(邯郸市除外),即大气国十条所规定的减排措施难以实现既定的PM_(2.5)浓度目标;PM_(2.5)年均浓度目标从60μg/m~3上升到70μg/m~3,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上升有限,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却显著下降。因此,要实现既定的雾霾浓度控制目标,天津和河北需要进一步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雾霾治理应注重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发生频率,治理重点应转向重度雾霾发生频率较高的冬季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科学确定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确定切实可行的PM_(2.5)浓度控制目标,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污染物减排计划。  相似文献   

17.
Morp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wth of forest stands located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a large copper-smelting plant were estimated. The set of diagnostic parameters obtained was used for calculating summary parameters of the state (SPSs) of the forest stands and to grade their values for zoning the forests. The results of using semivarianc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e appropriateness of kriging, a method of spatial interpolation, for mapping the surfaces of the state of forests. The map-scheme of the zones differing in the state of forest stands (made on the basis of summary parameters) was compared with the topographic map of the area, which made it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large forms of relief on the loc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zones.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构建了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沿岸28个中心城市的物流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从空间、时间、成本3个维度,综合考虑铁路、公路、水路3种运输方式,构建经济距离公式,计算城际综合“经济距离”,最后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长江沿岸经济带城市物流空间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重庆、武汉、南京物流竞争力水平较高,是长江沿岸物流产业的重要节点;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度明显大于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度;上、中、下游的城市群物流引力强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梯度,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皖江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物流网络呈现较明显的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电力工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资源短缺奠定了江苏省电力工业以资源输入为主的发展格局,在空间上相对集中于沿江地区、徐州地区和苏南负荷中心区,形成向右倾倒的“小”字型结构。系统阐述了江苏省电力工业“小”字型空间结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形成机制,结合江苏省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及经济发展格局,提出构建以“OZ”字型为主体骨架的电力工业空间新格局:①进一步提升沿江电力密集带,构成“OZ”字型结构中的“/”字部分;②大力推进沿海,加快沿海能源轴线的隆起,突显“OZ”字型空间结构的上部“-”字;③依托“西气东输”,推动苏南电力生产的结构升级,重塑“OZ”字型空间结构的下部“-”字。④加强徐州能源综合体建设,壮大“OZ”字型空间结构的“O”字部分。  相似文献   

20.
墨水湖上覆水与沉积物间隙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墨水湖重金属污染严重,在我国内陆城市受污染湖泊中具代表性。应用 ICP MS对墨水湖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主要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定量测试,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微量重金属界面扩散通量的计算,定量评估了其对上覆湖水水质的影响,以期为浅水湖泊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墨水湖沉积物间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Mn>Fe>Zn>Cu>Cr>Pb;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微量重金属浓度剖面均表现出明显相似的峰形分布特征,指示了湖泊沉积物中普遍存在微量重金属的沉积后再迁移现象;Fe和Mn在间隙水中的浓度远大于它们在上覆水中的浓度,其剖面分布特征主要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Cu、Cr、Pb和Zn等的浓度也因受氧化还原过程及矿物平衡作用的影响而波动;微量重金属元素按照浓度梯度经孔隙水从沉积物向上覆水中扩散,并最终影响上覆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