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经济的消费行为研究述评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倩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0):155-161
文章认为目前我国低碳经济推进过程中缺乏对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关键动因和决策机制的细致探索。本文在对国际上可持续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上研究对于支撑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新领域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作为一个正处在经济转型期、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量都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增大,实现低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党的"十八大"报告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消费模式开始由"追求生存消费为主"向"追求发展和享受消费为主"转变,居民物质性消费迅速增加,成为生态环境压力的重要来源。为此,环境保护部门应以下几个方面为政策切入点,推动消费绿色转型:一是推动建立国家可持续消费总体战略;二是将践行绿色生活作为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三是推动出台一批绿色消费政策;四是推动建立跨部门绿色消费政策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政府绿色采购,引导全社会的可持续消费,是国际上应对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发达国家都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本文对我国目前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论述,认为在当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应该加快推动政府绿色采购进程,早日建立可持续消费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报告介绍并讨论了可持续消费的概念和实践方法、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城镇化和由此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报告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介绍了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的原则和定义,以及中国面临的消费挑战。二是论述了中国可持续消费政策现状,现有差距、挑战和机遇。三是总结了可持续消费领域最具相关性的国际经验,包括政策工具和最佳实践案例。四是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以促进中国政府在国内新兴消费者锁定不可持续消费模式前成功地实施可持续消费战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低碳时代"已临 近年的"两会","低碳"是代表、委员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2010年备受关注的政协"一号提案"-"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力挺低碳.而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也表示,中国将采取4项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并在低碳能源方面推出多项措施.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低碳城市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处于较低水平,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以及在城市内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其实践基础就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9.
根据低碳经济理论,结合我国现状,分析了我国实施低碳经济转型的优势和挑战。指出节能减排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包括节约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和污染减排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具有协同效应。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加快技术创新,鼓励绿色消费,积极开发可再生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加碳汇能力等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我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水平,对目前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历程、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并结合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表明:①我国工业园区经历了快速发展、调整发展和科学发展等阶段,在经济发展、资源与能源优化利用、污染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②我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主要体现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绿色园区建设和UNIDO绿色工业园区创建等工作中,这些政策在推动主体、实施路径、侧重方向上各不相同又各有特色,对推动工业园区节能减排绩效明显.③目前,我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程度有待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加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方面.为此,提出了我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对策建议: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园区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建设,实现经济环境双赢;注意环境风险防控,确保环境安全;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岁末,欧莱雅中国携手环保部宣教中心共同开展"可持续消费全家总动员"公众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线上、线下对家庭节能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的理念倡导和知识分享,吸引社区百姓将可持续消费的理念贯彻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活动的第一站路演在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启动。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四川省委宣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绿色消费的政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对推动绿色消费作出了全面部署,标志着绿色消费提升到国家议程。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绿色消费理念的发展,分析了当前我国政策语境下绿色消费的内涵、发展现状和现行政策体系,指出我国在绿色消费在制度完善、市场监管、行为引导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在总结借鉴国外促进绿色消费政策基础上,提出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加快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增强经济调控手段、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创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过程中,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低碳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然后对我国现行绿色建筑激励经济政策进行介绍。文章选取全国104个绿色建筑项目,以及苏州和上海2个案例城市选取的绿色建筑展开研究,首先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对比分析了绿色建筑经济补贴和增量成本差异,从结果看到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正外部性并没有通过经济激励补贴政策得到充分的矫正;另外通过研究也看出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于获得绿色运行标识的建筑项目数目远少于获得绿色设计标识的项目。基于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的经济激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引导和推动消费和生产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绿色采购成本效益分析是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可持续推进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在介绍了中国环境标产品政府采购的现状和国外相关政府绿色采购环境效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电子产品展开了相应的环境效益分析,最后对国内广泛开展此项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今天在南京圆满闭幕,来自国内外的700多名嘉宾参加此次论坛.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杨雄出席闭幕会并作总结发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发表了闭幕演讲.杨雄指出,本次论坛围绕"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从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城市环境治理、绿色产业发展、可持续交通和建筑、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做出了一系列碳减排承诺并出台系列低碳政策措施,其中低碳试点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针对性政策,其政策有效性事关中国低碳减排承诺能否顺利实现.开展低碳试点,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及制度创新,不仅有利于贯彻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不断夯实低碳发展基础,也助于引领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  相似文献   

17.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作的统筹与推进进程中,党和政府提出:城镇化要体现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节约集约等要求,要让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而城市规划时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消费发展现状,分析了消费升级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主要问题,以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为核心提出了促进中国推动绿色消费的政策建议。研究指出,中国推动绿色消费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缺乏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二是对绿色消费的推动力度不足,导致宏观环境对绿色消费引领作用不突出;三是绿色消费相关政府职能分散,环保部门作用有待提升,政策及管理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四是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相关工作与环保重点工作领域结合不紧密,作用潜力尚未发挥;五是企业及公众绿色消费内生动力不足等。针对上述问题,从强化立法、整合职能、增强环保重点工作与绿色消费的匹配度与结合性、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多元化推进机制、增强宣传力度与社会监督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日益受到世界关注,美国实践证明强制性限制排放政策对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减少最终碳排放至关重要,为我国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缓解未来外部经济体要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农田污染土壤的绿色可持续修复:分析框架与相关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污染土壤修复可能导致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比如环境二次污染、食品安全、农作物产量等。在推动农田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便是统筹这些影响因素,使修复获得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介绍了我国农田污染土壤修复现状,可持续性评价在绿色可持续修复中的作用以及在我国实施所面临的挑战,并基于此提出了农田污染土壤的绿色可持续修复分析框架。最后,从可持续性评价应用、鼓励公众参与、加强污染预防、采取经济鼓励政策等方面为我国农田污染土壤的绿色可持续修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