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壤环境的质量与人类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保护人类健康为目的,评估地块内各类指标含量是否符合未来开发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要求。为了了解地块内存在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指标含量,掌握地块土壤环境污染特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十分必要。以某工业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例,分析调查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由此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为类似污染地块或复杂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及南京相关规定要求,对南京一拟规划为居住用地挂牌出让的地块,以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等确定的疑似污染区域为重点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本底调查.共采集315个土壤样品(含9个对照点样品)及6个地下水样品(含1个对照点样品).结果表明,该地块内土壤污染物含量不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上海市某化工企业场地环境调查报告,按照《上海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2016)要求,开展该地块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结果表明,该地块土壤中铜对潜在敏感受体的健康风险值在可接受范围内,汞、砷的健康风险值超过了可接受范围,该地块在开发前需进行场地修复。综合考虑后续修复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以及实验室检测能力,场地风险控制值优先引用计算所得风险控制值,若计算结果小于上海市敏感用地筛选值,则选取敏感用地筛选值作为场地风险控制值。土壤中汞的风险控制值为7.56 mg/kg,需要修复汞的土方量为4 111 m~3;砷的综合风险控制值为20 mg/kg,需要修复砷的土方量为5 211 m~3。  相似文献   

4.
我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先后经历了污染控制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风险管控标准等发展阶段,已形成一套具有我国国情特色的成熟标准体系框架. 为探究过去30余年相关标准的发展与演变特征,以200余项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文件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国内外标准制定现状,重点分析得出现阶段标准制定的领域热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方案和发展方向. 结果表明,目前土壤污染物的检验方法是最主要的土壤环境标准文件类型,分光光度法是最主要的污染物测试方法. 未来发展任务可从开发污染地块精细化和本土化的风险评估模型、健全土壤环境基准研究、完善风险调查检测评估与防治相关技术规范等方面进行,切实为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的优化完善提供重要的方法基础,为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修复目标值的确定是污染地块环境监管的重要环节,通常基于风险评估方法计算风险控制值来确定。而对于砷污染地块,采用HJ 25.3—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推荐模型和参数推算得到的修复目标值往往低于土壤砷环境背景值,难以满足监管需求。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污染地块土壤砷修复目标值确定方法,探讨了基于土壤环境标准值、传统风险评估、层次化风险评估、等效风险评估及土壤砷环境背景值修正方法的实现路径与实践应用。结合我国污染地块监管策略和砷污染地块开发再利用现状,提出了基于土壤环境背景值、层次化风险评估和生物可给性相关参数修正的土壤砷修复目标值确定方法,旨在为我国砷污染地块的修复和再利用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某电镀厂搬迁后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和健康风险状况,运用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健康风险评价框架,对该电镀厂搬迁后污染场地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在场地内共设置了34个采样点,采集了69个土壤样品,通过检测分析,检出11种重金属,采用GB 15618—200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案)中居住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单项指数法对场地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确定Cr、Cu、Ni、Zn为场地目标污染物,并对这4种目标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电镀厂遗留污染场地所有监测点位均存在致癌风险,其致癌风险主要是由Cr6+引起,且用作住宅用地时的致癌风险比用作商业用地的致癌风险更大,该场地大部分点位的非致癌危害指数小于1,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根据云南省土壤环境特点和管理需求,在对国家土壤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云南省土壤环境管理体系构建切实可行的建议。重点从土壤环境背景值高的农用地管理、地方标准技术完善补充、确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行业类型、启动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调查的情形和建设用地后期管理等方面,完善全省土壤环境管理制度;对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等过程管理展开讨论,并增加从业单位和专家管理的建议,实现项目全方位的管理需求;对现有土壤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和即将启动的专项工作管理平台,结合近期工作可开展的管理平台,提出统筹管理的建议。该研究和建议可为云南省土壤环境管理系统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是开展土壤环境保护与管理的基础. 荷兰是世界上较早开展污染土壤风险管控与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的发达国家之一,本文以荷兰为例,综述其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研究,以期为我国土壤环境基准制定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荷兰建立的有关土壤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政策与法规,系统梳理已经制定的基于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从人体毒理学基准、用地类型、暴露途径以及暴露参数四方面阐述荷兰土壤环境基准的制定方法,最后提出对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的建议. 荷兰较早制定了有关土壤修复的法案,形成了以土壤修复和可持续管理为主的法律体系,建立了以干预值和最大值为主的标准体系,并确定了土壤环境基准推导的理论方法. 我国应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法规标准体系,开展符合区域具体情况、多种用地方式下的精细化土壤环境基准研究,加强本土化暴露评估模型研究,建立土壤环境基准数据库与优控污染物名录.   相似文献   

9.
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环境管理和实际应用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土壤污染问题的特性以及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土壤环境法规标准的经验,提出了构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壤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土壤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和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达到有效遏制土壤污染的加重趋势和实现土壤环境风险全面管控的目的,基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通过区域土壤污染物输入-输出通量分析和污染风险特征分析,以土壤净化缓冲功能为核心构建全面反映土壤性质、污染演变趋势和风险特征的土壤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基于评价指标的安全系数核算方法.以北京市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区域尺度的土壤重金属环境承载力定量评价,验证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的科学可行性.结果表明,北京市Cu、Zn、Pb和Cd的土壤环境承载力差异明显,Cd元素土壤环境承载力较其他元素低.明确土壤环境承载力概念与内涵、完善土壤环境承载力评价框架、构建土壤环境承载力信息数据库和开展土壤环境承载力核算试点等4个方面对土壤污染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2001年,我国作为首批签约国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公约)。其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废物环境无害化处理及其污染场地治理是我国履行POPs公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POPs污染场地调查及特征分析根据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土壤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广州市工业企业场地环境治理修复效果评估技术要点,针对技术要点中的土壤采样布点要求及现行的采样技术规范,结合1个案例对场地土壤样品进行编码,为污染地块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样品编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某拟建高层住宅的苯污染场地为例,结合场地土壤环境调查结果以及场地用地规划和高层住宅结构的特点,修正了通用污染暴露模型,构建了住宅用地规划及建筑结构暴露模型,分别采用两种污染暴露模型对该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并比较了两种污染暴露模型下该污染场地土壤中苯的健康风险水平、修复目标、修复量和修复费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污染暴露模型的评估结果均显示该污染场地土壤中苯的健康风险高于可接收水平(1×10~(-6)),须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采用通用污染暴露模型评估时,评估过程较为简单,但评估结果相对保守,可能会导致污染场地的过度修复,而采用住宅用地规划及建筑结构暴露模型评估时,该污染场地土壤中苯的修复目标值提高了约240倍,污染土壤的修复量减少了约82.03%,土壤修复费用减少了约86.87%,其评估结果比通用污染暴露模型更具科学性。可见,对于污染场地风险评估项目,应结合场地用地规划及建筑结构特点对现有污染暴露评估模型进行修正,以避免评估结果偏离实际。  相似文献   

14.
数字     
《环境》2017,(9)
正196家8月8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印发《2017年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公布了部分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监管企业清单,全省一共196家。《方案》还要求各市实施建设用地用途改变及流转的土壤调查评估和分用途管理制度,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73.7%8月21日,广东省水利厅发布《2016年广东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制度体系构建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正式确立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必须遵循的总原则和实施土壤环境管理必须全面贯彻的主线思维.对环境质量尚好的土壤采取严格保护措施,预防其受到污染,是必须坚持的优先策略.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基于土地用途,分类采取风险管控措施,是实现土壤资源安全利用的主要举措.本文在系统总结国际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经验和做法基础上,从立法、标准、调查、信息化平台构建、风险管控技术路线设计、科研基础支撑、责任落实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构建我国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底,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提出了城市不同层次规划中低影响开发的控制目标和相关要求,以及雨水管理的技术方法.海绵城市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但对于国外先进城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的直接经验借鉴仍然较少,这里通过重点介绍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市雨水“Onsite”(雨水地块内处理)的管理理念、方法以及主要雨水管理设施的用地指标,以期为国内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环境保护部近日批准发布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和《污染场地术语》(HJ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四十章要求"实施土壤污染分类分级防治,优先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切实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我国也正在加紧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污染场地修复立法借鉴了美国《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经验并吸取其教训,  相似文献   

19.
及时掌握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所关注污染物和修复后再利用土地类型信息对深化建设用地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文献调研和信息公示平台资料查询等途径获取了我国537个污染场地案例信息数据,分析了我国近10年来污染场地修复与再利用的变化情况.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537个污染场地中约有66%集中在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重庆市等先行地区;从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实施开始,场地修复管控数量增势凸显,2018年污染场地修复管控数量达到峰值;原用地类型归属化学工业、金属制品、冶炼等行业的比例较大,且重金属、苯系物为主的再利用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类为主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和总石油烃是典型污染物;在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实施前后,包含苯系物、多环芳烃类和总石油烃等污染物的出现频次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而有机农药类和多氯联苯(总量)的出现频次有所减少;污染场地用途大部分是敏感用地类型中的居住用地,且这类场地的原行业类型为化学工业、金属制品等特征污染物危害较大的行业. 研究显示,利好政策和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染场地的修复管控工作,以多环芳烃类为主的半挥发性有机物是我国未来场地土壤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再利用类型为敏感用地类型场地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以北方某味精厂重金属及有机物复合污染场地为例,该场地污染物浓度超过了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依据《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HJ 25.5—2018》,对修复后的场地开展污染场地治理工程修复效果评估工作。经评估,场地修复施工过程规范,修复后的污染物水平低于修复目标值,修复后的土壤达到了安全标准,采用的修复方法和措施合适,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未产生二次污染。修复效果评估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