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声音广场     
《环境》2018,(1)
正关键词:"气荒"近段时间,受上游资源供应不足和供暖季需求旺盛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天然气供应不足的现象,"气荒"警报频频拉响,"气荒""气短"等词一时间刷屏网络。中国青年报:"气荒"这个锅不该甩给"煤改气"对于出现天然气供应短缺的时候,基本的政策应该是"压非保民"(压低非民用气,保障民用气),但很多地方措施不落实,未能及  相似文献   

2.
从2005年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形势发布会上获悉,2005年,化工固定资产投资将有的放矢,节能、环保改造项目将进一步趋热。据分析,2005年,由于石油、天然气、煤炭、原盐、天然橡胶等供应趋紧,化肥、烧碱、电石、黄磷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及环保技术改造将是新的投资重点。  相似文献   

3.
谢庆裕 《环境》2013,(4):50-53
在紧迫的空气污染治理压力倒逼下,天然气逐渐成为国内陶瓷、氧化铝、水泥、玻璃等领域工业燃料的新选择。然而,持续扩大的天然气需求与供应能力的矛盾日益凸显,高昂的气价也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难以承受。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如何清洁用煤可能成为破题的关键。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最新研究结果指出,机动车排放和燃煤污染是导致今年城市雾霾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国家环保部发布的《颗粒物污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5,(8)
<正>天然气素有"绿色能源"之称,是清洁高效的优质燃料。因其具有高热值、清洁无毒等特点,在国际上已广泛用于化工、轻工、发电、居民生活及采暖等行业。然而,由于我国天然气资源禀赋问题,十年前,我国的工业企业天然气改造才蹒跚起步。加上气源紧张、价格垄断及缺乏相关政策标准等问题,已改用天然气的陶瓷、电厂、玻璃、铝业行业对其是爱恨交加。  相似文献   

5.
一辆汽车悠闲地行驶在美国内华达州某段公路上,其驾驶室里竟然没人!该州近日已为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颁发了首张无人驾驶车辆牌照,允其正常上路. 无独有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称,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明年将测试从北京行驶到天津,2015年将测试从北京行驶到深圳.无人驾驶汽车如何安全行驶?研发的障碍在哪?我们的生活面貌又将有怎样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2017年入冬以来,北方一些地区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情况,民用"煤改气"导致"气荒"的说法广泛传播。本文从天然气供求关系视角出发对"气荒"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认为:一是民用"煤改气"成为2017年冬"气荒"的导火索,但它不是"气荒"的罪魁祸首,不应为"气荒"背锅。清洁取暖政策是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应当不折不扣、有条不紊地执行到位;二是2017年"气荒"有其特殊性,但更有其必然性。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气供求关系存在矛盾、对外依存度较高、天然气价格和管网及储气设施基础能力建设薄弱等综合因素,是导致"气荒"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7.
正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泸天化股份")始建于1959年,前身为重庆西彭化工厂筹备处和泸州天然气化工厂,总资产69.94亿元,作为我国最早成套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化肥企业,被誉为"现代尿素工业的摇篮",是集生产、销售、商贸、科研、设计、制造、建筑、安装、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化工工贸企业。公司  相似文献   

8.
我厂地处四川省重庆市长寿县,下设垫江分厂、渠县分厂、炼油厂、化工车间和水处理车间。按设计能力、全厂每天可以处理含硫天然气1200万米~3,生产硫磺200多吨。是我国目前处理能力较高的天然气净化厂。主要产品有净化天然气硫磺、焦亚硫酸钠。其中净化天然气供给云、贵、川三省主要化工、军工、冶金等大中型企业和成渝两地民用户作原料、燃料、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调查及检测等分析方法,对某油田蒸汽驱油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程度该如何判定进行分析讨论。分析认为,蒸汽驱油项目虽为石油开采行业的一个生产环节,但生产工人不接触石油与天然气,其原料为水,产品为水蒸气,其生产性质与"热力生产与供应业"相似,因此定性为"职业病危害较重"更符合实际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和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现.拥有较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天然气作为清洁的新兴能源,在我国已得到快速发展,避免天然气管道泄漏,加强管理,保障管网的安全和稳定供气,是对我国天然气产业链的供应安全建设的强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史昕昨日表示,预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产量有望达到1850亿立方米,需求量达2600亿立方米,而供需缺口为750亿立方米。我国在增加天然气产量的同时,供需缺口也将进一步拉大。史昕是在"第七届亚洲天然气大会"上做上述表示的。此前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天然气产量首次突破千亿立方米,达到1025.3亿立方米。其中进口天然气316亿立方米,LNG188亿立方米,管道进口128亿立方米。据悉,此前我国的天然气利用主要依赖管道运输。随着  相似文献   

12.
<正>如何针对不同读者群的阅读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地传播环保知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的答案是:大众环境图书完全可以为读者"量身定做"。我国首套以"分众传播"为特色的大型公益性环境教育系列读  相似文献   

13.
重庆MDI一体化项目是由重庆化医集团与巴斯夫欧洲公司于2007年签约建设的世界最大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简称“MDI”)一体化项目,总投资350亿元,投产后预计每年销售额达50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将拉动重庆石油、天然气化工等产业2000亿元人民币产值,有利于统筹川渝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扩大产业链,推动本地化工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采用投入产出分析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将影响中国"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分解为污染物排放浓度效应、强度效应、技术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并对各效应引起水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污染物排放浓度因素和强度因素对水污染物的减排具有积极效应,而技术因素和最终需求因素均起到负面作用。(2)总体而言,影响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变化程度大的行业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工业方面主要集中在化工、食品、造纸、纺织、冶金、煤炭、石油和供应行业,大多为高耗水、高排放的行业。  相似文献   

15.
2017年冬季北方一些地区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情况。本文从价格视角出发对"气荒"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从天然气产业链、利益主体、民用气价格倒挂、交叉补贴和特许经营等方面开展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气荒"背后折射出的价格机制缺陷和利益主体博弈值得反思:一是天然气产业链复杂,利益主体对价格诉求不一;二是居民用气价格长期倒挂,交叉补贴之下燃气企业缺乏"保民"动力;三是特许经营制度也成为"气荒"原因之一。应处理好市场机制与价格调控的关系,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建立和完善保民供气保运转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速会出现大幅度趋缓的现象,预计"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年均增速仍高达9.7%。"1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鸣教授在《"十二五"能源和碳排放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国群体性环境事件逐年增加,自1996年起约保持年均29%的增速,从前些年的厦门PX事件、大连"7·16"爆炸漏油事故,再到什邡群体性事件、启东事件、宁波PX群体事件等,多个投资巨大的化工或资源开发项目,均遭到民众的强烈抵制以致群体抗议,这些事件最后大都以政府和企业让步、民众"胜利"而告一段落,群体性环境事件似乎还呈愈演愈烈之态势。  相似文献   

18.
津企广角     
<正>天津滨海新区尽展LNG环渤海区位优势日前,满载5.9万吨液化天然气(LNG)的挪威籍巨轮,顺利驶抵天津港内的中海油天津LNG项目码头。相当于40万户居民一年用量的LNG,输入市政管网后,将保障天津市今冬用气。作为清洁能源,较燃用同等热值褐煤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2万吨,一氧化碳约2500吨,氮氧化物约770吨,二氧化硫约1800吨。LNG的"绿色标签"让其成为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应用的清洁能源。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庞大需求,从海外进口LNG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沿海液化天然气年接收能力新增5000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就是甲醇,天然气制甲醇现已经成为发展化工产业中十分重要的生产工艺。目前,我国对于甲醇的需求逐渐增加,生产甲醇的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现在,我国生产甲醇的工艺以及技术的自主研发也得到了较大的突破,而且技术已赶超了国外先进的水平。但是,国内甲醇市场仍然存在激烈的竞争,而且国家倡导节能降耗的策略,因此,怎样使天然气制甲醇的装置可以节能降耗、使生产成本得以缩减,怎样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等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研究的主体问题,这也是甲醇生产企业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发展的环境和形势也出现一些新动态、新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指出,能源的新变化和新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国能源消费进入中低速增长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能源消费增速也将逐步换挡,预计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速将降至3.4%左右,到2030年可能降至2.3%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