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基于定性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有32个指标,分别反映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天然、天然-人为复合及社会三大特性。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19个流域二级分区的所有32个指标值进行了获取工作,获取了其中大部分指标值。针对黄河流域的实际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定性分析所得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1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探讨了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标准的建立问题,建立了以黄河流域资料为基准及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两个评价标准,认为在进行实际评价时,应利用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评价标准。利用主成分赋权法进行了19个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工作。最后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19个流域二级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性进行了评价,总的结论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总体上可再生能力较弱,不同行政分区与流域二级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在弱-中等之间。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理分区及神经网络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伟峰  毛劲乔 《环境科学》2011,32(11):3200-3206
构建了一个基于地理分区及神经网络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体系.以美国环境保护署Nutrient Criteria Database数据库为参照对象,有针对性地研究我国湖泊水库的情况,首次提出了基于地理分区的简易评价标准,对不同地理特征的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进行了定量研究.同时本研究还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富营养化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紧密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不断加快的形势需要,从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分区类型确定、管制分区特征识别与内涵界定、管制分区综合评价、分区方案确定等环节,选取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作为典型案例区,系统构建了城市群区域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分区方法,制定了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分区方案,提出了不同分区的发展指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长沙市为例,从宏观的角度,根据旅游开发对旅游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建立了长沙市旅游开发生态敏感度和旅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评价模型,在ArcGIS软件平台下构建了评价因子数据库并进行定量评价,最终从空间上对其旅游资源的生态功能分区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可为长沙市旅游环境保护、开发建设和分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类似区域旅游用地的生态功能分区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德彬  刘国东  王亮  钟瑞 《环境工程》2017,35(10):141-145
为研究岩溶地区建设项目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引入灾害风险理论确定地下水污染风险是由地下水脆弱性和建设项目污染负荷危险性两方面共同决定,并构建了地下水污染风险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选择TOPSIS模型进行脆弱性和危险性等级的判断,最后依据风险等级分区矩阵确定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等级。以贵州西北地区某火电厂项目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项目地下水污染风险等级为"较高",主要因素为该地区地下水含水层脆弱性"较高",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区域石漠化评价方法研究-以盘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面积和权重的石漠化综合评价指数,定量研究了贵州省盘县不同行政单元、不同石漠化分区、不同坡度范围内和不同地貌类型的石漠化严重程度。研究结果发现,石漠化综合指数与石漠化评价单元的划分存在一定关系。以行政区域为单元评价区域石漠化严重程度时,要注意区分该区域碳酸盐岩分布区的石漠化严重程度和该区域整个幅员面积上的石漠化严重程度。而根据石漠化的集中分布程度和自然条件的相似性,以石漠化分区划分、地貌类型和坡度范围作为评价单元,可以克服这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华北平原分区适宜性农业节水技术与潜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平原现状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为43 1 % ,节水潜力较大。论文通过分区诊断与适应性农业节水技术评价计算 ,提出了2010年和2030年水平年分区适宜性农业节水技术发展的综合排序 ,并以现状为基点 ,计算与分析了两个水平年分区不同农田灌溉技术的发展规模和相应的节水量  相似文献   

8.
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流域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管理的精细管理理念,而水生态系统结构是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区域生境特征与功能差异的重要指标.因此,为了实现更精细化的湖泊流域管理,在滇池流域完成水生态功能二级分区基础上,基于水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进一步对滇池流域进行三级区划,进而反映流域水生态功能的空间异质性.以反映水生态系统结构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特征为依据,分别构建了滇池流域陆域与湖体的三级分区指标体系;通过对三级分区单元指标综合值进行聚类分级,最终将滇池流域的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划分为20个陆域区和4个湖体区,并利用底栖与藻类的生物数据对分区进行合理性评价.最后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理论,结合滇池流域自身特点与管理需求,将滇池流域三级分区定义为不同的水生态功能类型.通过对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的划分以及主体功能的确定,不仅为滇池流域水生态健康管理构建了空间管理单元,而且为湖泊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研究提供了案例.  相似文献   

9.
基于MAPGIS的湖北房县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涉及许多因素,而且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是制定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本文结合湖北房县的实际的生态环境情况,从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的合理程度以及水土流失三大类入手,结合层次分析法和MAPGIS平台对房县进行敏感性分区和评价,最后得出分区保护和治理的建议。通过对房县进行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有助于形成合理的生态规划布局。同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理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整个鄂西北山区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产业布局规划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相比单个项目的评价具有信息相对缺乏、风险因素多,风险叠加难度大等特点.信息扩散法可有效应对评价信息不足问题,通过构建和运行风险信息矩阵实现对多个环境风险源的风险值叠加,并最终形成风险分区图以指导区域布局优化和风险管理.本研究结合广州南沙地区发展规划,应用信息扩散法对区域现有及规划风险源进行综合评估,并得出区域综合环境风险4级分区.评价结果显示,规划的石化基地布局不合理,将大幅增加区域环境风险等级,提出放弃该产业规划或重新选址,该建议得到最终决策的支持.建议区域开发在规划的初始阶段就考虑开展环境风险评价,以此论证区域功能划分和产业布局的环境合理性,实现优化区域开发和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雨洪适应性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底线约束与生态优先原则,是海绵城市规划中重要的评价标准。采用INVEST模型与GIS技术,进行了研究区的雨洪适应性评价、雨洪适应性的功能分区及安全水平分区。研究表明:(1)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水质净化三个方面进行雨洪适应性评价,并融合雨洪汇流路径与适应性等级,划分雨洪适应性功能分区,体现了雨洪适应系统的源间廊道与基本骨架视角。(2)雨洪安全格局是海绵设施空间形态上的表现,重构不同安全水平雨洪适应性空间,实现了“源—汇”平衡,形成城市雨洪安全系统。(3)雨洪适应性通过水文过程与空间格局耦合,体现了雨洪管控中从微观到宏观层面的协调,对提升城市应对不确定性冲击的自组织能力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是实现湖泊富营养化分区控制的基础。论文以东北区为研究区域,从自然地理要素、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据此计算栅格尺度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评价分值,并将其投影到小流域尺度上。在小流域尺度采用双约束空间聚类算法开展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结果表明:①采用粗糙集方法,运用属性重要度确定各属性的客观权重,适合用于测算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②采用双约束空间聚类进行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保证了分区结果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评价分值上的接近性;③可以将东北区分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区、小兴安岭山地-三江平原区、长白山山地区、松嫩平原区和辽东、辽西丘陵-辽河平原区。  相似文献   

13.
基于ArcGIS区统计的延安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延安市土地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基于ArcGIS区统计方法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并首次采用了客观确权法--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与以往叠加评价方法相比,在评价思路、确权方法、评价单元和叠加方法上都有不同程度改进,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实用。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极敏感和高敏感区占到了全市总面积的40.11%,不敏感和低敏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2.06%,地域分异规律上,敏感性程度由北向南逐渐递减,并进行了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最后,针对不同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因地制宜提出用地策略,为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指导今后土地科学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14.
开展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评价是电磁辐射环境管理的基础。选取扬州为研究区,对三个时段内移动基站电磁辐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分区管控研究是水污染控制研究的热点,基于水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管控分区,是实现水污染“源头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论文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效应出发,立足区域水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综合考虑污染负荷允许排放量、水质净化功能和排污地段的敏感性程度等约束条件,探讨了以水污染总量控制为目的的土地利用管控分区方法,尝试将区域水污染分配任务量控制要求,转化为其对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的约束与调整。研究以无锡市为例,采用目标函数熵值法对水污染物总量进行公平分配,通过各评价单元所需控制污染减排量、水质净化功能价值以及环太湖不同地段保护需要的三维等级解析,将无锡市划分为不同污染控制程度的6 个土地利用管控区,并根据不同管控区土地利用-水污染输出特征,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量化地下水的污染敏感性,区别不同区段地下水对污染的敏感程度,根据泰安市区钻孔和地下水长期观测系列资料,利用GMS技术平台,建立了泰安市区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实体模型;依据研究区实际条件,构建了DRATMIC模型,提出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敏感性评价指标和评分值,并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了敏感性分区,绘制出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区图,从而为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利用与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合理的功能分区是维持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功能分区的环套模式反映了生物保护的一种分级措施,而最小费用距离反映了物种的被保护程度和景观对物种的干扰程度等阻力特性,因此,功能分区阈值是联系这种阻力变化和分级保护措施的一个纽带。以老县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例,提出了利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进行功能分区的方法。阻力层的确定、阻力值的赋予、功能分区阈值的确定等问题构成了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进行功能分区的基本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进行功能分区进一步丰富了功能分区的研究方法;最小费用距离应用于功能分区的关键点在于功能分区阈值的确定;利用标准方差分类方法可以设计不同安全水平的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18.
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1956-2005 年的年降雨量和水面蒸发资料以及DEM、土地利用和土壤的遥感资料,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划分一定单元流域,对海河流域进行水文类型分区划分,并讨论了土地利用转移变化及单元流域尺度大小对水文类型分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水文类型分区的结果是不同的,土地利用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流域水文类型分区的空间分布,土地利用变化越大,水文类型分区的转移变化也越大。单元流域尺度较小时,水文类型分区分布较为离散,反之,单元流域尺度较大时,水文类型分区的分布则较为连续。当单元流域平均面积变化小于150 km2时,分区分布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总体来看分区结果相对比较稳定,当单元流域平均面积变化较大,并达到250km2以上时,分区结果会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关联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结合国内外战略环境评价研究现状,对战略环境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比较。通过分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和战略环境评价的优点,指出开展战略环境评价,能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并就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研究对象、管理体系、技术特点、方法体系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区别做了明确阐述,指出战略环境评价在操作上应注意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及联系,明确了二者的层次关系及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非点源污染控制难度大、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对污染源划分等级,从而分别进行管理与规划.本研究提出了“风险评价-规划分区-分别管理”的非点源污染规划思路.“风险评价”在借鉴已有的非点源风险评价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准则分析的非点源污染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以土地利用因子、径流因子和距离因子为参评指标,采用改进的理想解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确定因子权重,减少了人为主观性;“规划分区”依据“适度保护、优先规划、重点管理”的原则,结合风险评价结果,可将流域划分为5类管理分区;“分别管理”是对各类管理区分别配以针对性的BMPs和生态工程措施.“风险评价-规划分区-分别管理”这套方法层层递进不仅能评价流域非点源污染,也能定量为流域内非点源污染源的管理提供科学方案.最后将该方法在北宅小流域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过于主观、局限性大的缺陷,可为类似流域非点源污染评价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