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化学预氧化耦合生物降解技术已经逐渐地应用到PAHs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过程。经研究证实,化学预氧化耦合生物降解技术能够有效地修复PAHs污染土壤。具体阐述化学预氧化耦合生物降解技术在修复PAHs污染土壤过程中化学预氧化机理、耦合技术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并就进一步提高耦合技术对PAHs污染土壤修复效率的相关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污染有着隐蔽、长期和不可逆等特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包含的填埋法、稀释技术、土壤淋洗、植物修复等技术,实践过程中可以选择土壤修复组合技术,如动力修复联合植物修复、氧化还原联合固化稳定化等,确保达到理想的污染土壤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原位修复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实践,原位化学氧化、原位化学还原、原位生物修复以及原位稳定化等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均需采用原位化学药剂注射这一修复施工工法。对实验室小试、修复设计、现场中试、注射系统构建与运行以及注射后监测等几个原位化学药剂注射修复的重点环节进行了实施要点的分析,以指导相关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常采用固化/稳定化、淋洗或化学氧化/还原等修复技术,通过改变污染物赋存形态、降低污染物浓度或消除污染物的方式控制环境风险.在这些技术应用过程中,修复药剂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潜在风险已经引起关注.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提出:相关部门应筛选评估并公布土壤中重点控制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禁止在土壤中使用重金属超标的降阻产品、修复活动不得造成新的危害、加强肥料等产品的登记并组织开展安全性评价、修复方案中应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内容.但目前还没有制定针对修复药剂安全性的相应标准或技术规范.修复药剂可能会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活性及数量的改变,破坏土壤生态系统或二次污染土壤,还会迁移进入地下水,造成水质恶化并引发风险;本文阐述了污染场地修复中常用修复药剂的修复机理及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现有修复药剂评价和管控方法,提出了基于土壤性质、微生物和地下水安全的修复药剂安全评价及管控建议,为场地修复中修复药剂安全利用及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原位化学氧化高压旋喷修复技术在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某复合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依托,通过现场影响半径试验确定了该场地的高压旋喷最佳施工参数,经过室内小试研究了氧化药剂投加比与污染物初始浓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中试规模工程应用确定了该场地氧化药剂的最佳投加比。结果表明:该场地的高压旋喷最佳施工参数为旋转速度15 r/min,喷嘴直径2.5 mm,注药压力25 MPa,提升速度15 cm/min; NaOH活化过硫酸钠的复配型氧化药剂的修复效果良好,氧化药剂投加比越低,污染物初始浓度越高,则污染物去除率越高;当氧化药剂投加比增加到5%时,中试规模工程应用区域内的各有机污染物浓度均可降至修复目标值。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典型焦化污染场地具有明显的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单一修复技术往往难以完成治理。多技术联用修复焦化污染场地土壤已开展了应用实践,但联用技术适用的场地污染特征和工程技术问题还鲜有报道。焦化场地多环芳烃和重金属主要分布在浅层土壤中,复合污染普遍,但2类污染物互相作用影响小,适合采用以土壤淋洗为核心的联用修复技术,其具有节省修复周期和成本的工程应用优势,二次污染防治是其技术难点,未来可发展土壤淋洗+化学氧化+生物修复联用技术,进行绿色修复。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大量工业场地的迁移与重建,土壤的有机污染问题开始逐渐浮出水面,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美国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工作开展较早,目前已有大量成功的修复案例。列举了目前国内外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常用技术,并比较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美国超级基金污染场地修复的四个典型案例,以期为我国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有机污染场地修复中,原位化学氧化高压注射已经广泛应用。依托某化工厂土壤修复工程中典型修复地块A-1,现场试验确定典型地层的原位注射药剂扩散半径、单孔最大注浆量。根据加密补充调查、土壤数据分析,按空间分布划分为3个浓度主分区及6个浓度亚分区。通过小试确定3个浓度主分区的投加比,设计各分区的单孔注浆量、氧化剂配制浓度及配方等参数,实现各分区修复药剂投加比的优化。设计中不同深度的不同注浆量,在施工中通过注射过程调整高压注射钻杆的提升速度来实现。最终3个浓度主分区土壤污染物均达到修复目标值。此原位化学氧化高压注射设计方法可在确保修复达标的前提下,达到优化修复地块药剂投加比参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土壤环境污染情况异常严重,而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针对水土流失与污染物扩散的矿区,可采取植物稳定化与生态工程修复技术通过制定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设计评价标准以及管理政策来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本文首先简述了污染土壤的严重性以及土壤修复治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土壤的具体修复技术,包含了工程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以及联合修复技术,对改善受污染的土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某焦化厂旧址氰化物污染地下水修复工程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焦化厂旧址氰化物污染地下水原位注入修复工程。前期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确定场地污染现状、修复目标及修复工程量。通过修复技术比选,确定适合项目的修复技术路线。小试试验确定适宜的氧化药剂(二氧化氯)及药剂添加范围。现场中试试验,确定单井注入影响半径、注入压力及药剂的最佳投加比。修复施工完成后,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修复工程进行采样、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评估修复效果。该项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能够为其他类似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河南省某市农田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钝化技术,加入不同钝化药剂对其进行重金属稳定化效果研究,同时采用室内小麦盆栽实验,对比分析其对土壤钝化后植物吸收情况。研究表明:原始土壤受As、Cd、Pb、Zn污染,其中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威胁粮食安全生产和人体健康;采用赤泥、磷矿粉和钙镁氧化物混合药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中的Cd、As、Pb、Zn有钝化效果,其中向土壤中加入2%钙镁氧化物混合药剂对重金属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且小麦幼苗地上部中Cd含量大幅度降低,有助于植物生长。研究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我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明确将重金属污染土壤列为主要整治内容之一。文章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历程、运用现状;指出了国际土壤修复技术现已进入黄金期;比较了欧美国家运用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主要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最新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同时结合"十五"和"十一五"国家"863"计划,给出了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发现状示意图,以及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和应用路线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四大需求、四大发展方位和六大发展方向,并从六方面指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差距,初步提出了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壤汞污染及其治理是当前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与传统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对环境扰动小,修复成本低,是目前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主要热点方向。本文主要从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原理和应用两方面入手,总结了土壤汞污染特点、植物修复技术原理及过程、修复植物与潜在修复植物种类、植物修复强化措施。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植物修复汞污染土壤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长波  余锦涛  曹卫承 《环境工程》2022,40(12):244-252
基于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和化学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物理危险、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为主要因素,以新化学物质判定及管理、危险化学品识别及危险特性判别为主要环节,探索并建立了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药剂危险性评价技术流程;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治理修复技术和药剂为例,对所制定的评价技术流程进行合理性验证。系统收集整理了上海市135项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的基本信息,对典型污染物治理修复技术和药剂类别进行统计分析,识别了各药剂的危险特性。以常用的氧化剂过氧化氢为例,高浓度过氧化氢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建议其浓度控制在60%以下。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的安全实施、药剂安全利用以及生态环境部门对土壤修复行业的监督管理提供创新思路、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中电动力学修复技术是污染场地修复中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如极性交换技术、逼近阳极技术、注入缓冲溶液技术,以及电动力学修复的联用技术及其优缺点,如电动力学-可渗透反应墙联合修复、电动力学-吸附联合修复、电动力学-离子交换膜联合修复、电动力学-螯合联合修复、电动力学-生物联合修复等技术,并探讨了电动力学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评价了电动力学修复土壤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汞是一种全球性的污染物,环境中的汞污染问题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为了解汞污染土壤研究的进展,在概述国内外土壤汞污染现状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重点对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进行了系统综述,主要包括:热处理技术、淋滤修复技术、固定化技术、电动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基因修复技术以及纳米修复技术等。此外,还对土壤汞污染修复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实践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就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进行了阐述,特别介绍了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对石油、PAH、氯酚、PCDDs等有机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的成功实践,阐明了生物修复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潘永刚  石云峰 《环境工程》2014,32(7):127-130
针对我国场地污染严重,挥发性、半挥发性的总石油烃、多环芳烃等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较普遍的土壤现状,介绍了一种土壤热修复技术的方法与应用范围,并研发了一套用于污染土壤热修复的装置。试验确定了进料量、土壤湿度、燃烧温度、热解析炉滚筒转速、进料粒径等最佳运行条件,实现对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净化的目的,有助于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走向设备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铬污染土壤修复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关于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推进过程中需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化学氧化耦合电动力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师帅  李芸邑  刘阳生 《环境工程》2016,34(9):160-165
有机污染物严重危害着我国土壤环境。探讨了电动力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及相关参数的变化特性,并探究了电动力修复耦合化学氧化工艺及表面活性剂辅助等多种措施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辅助反应可帮助提高有机污染物溶解性与迁移性能,从而提高修复效果;采用KMn O4氧化耦合电动力工艺修复受污染高岭土时有着最佳的修复效率,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