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不断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上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水资源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加大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力度。河道作为储存水资源的重要方式,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将会严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提出是对雨洪利用理论的创新认识和发展,是当前中国新形势下,针对河道水环境治理方法及思路的完善。规划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深圳不断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这一方面取得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肯定,并获得多项荣誉,稳步推进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但是在此之前,自从深圳开放经济着手建立特区以来,由于对城市土地的盲目开采,导致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时候,其水土流失面积甚至占到了深圳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九点五,严重威胁了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生态保障。尤其是深圳位于南方多雨多台风地区,若未能在水土保持方面取得有效成绩,必然会影响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近年来深圳不断在此方面深入推进,而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探究在深圳地区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大力推广应用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自然式雨洪管理的核心手段,海绵城市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在海口植物园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对节能环保以及海绵城市理论充分研究和应用,合理分析基地现状及基础条件将海绵城市策略融进具体细节。文章阐述了项目设计理念以及将海绵城市应用到景观设计中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市政污泥产量大、有机质含量高、通过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后可用于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等建设,在缓解城市排水压力、减轻热岛效应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市政污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提供一个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新思路,推动污泥材料化利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城市的污水净化处理能力,提高城市的环境适应性,减少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进行海绵城市创建,提出基于截污净化技术的海绵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对城市的污水分平地、洼地、地下管道、街道和厂区进行分区截污净化处理。对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水、表面径流以及地下水、地表水进行分区域分类别的截污净化处理,截污净化处理采用物理滤除和化学处理结合的方式,结合海绵城市的雨水循环系统,建立区域污水排放管理制度,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化建设,提高海绵城市化建设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快速发展,跟环境资源巨大消耗是成正比的。城市化的结果造就了一部庞大的现代化机器,虽然能够促使城市人流、物流及生活机能更有效率的运作,但是都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却日益退化。尤其是在房地产飞速发展的当下,设计业行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正在逐年上升,一些设计对资源消耗过大、对环境破坏严重。之后迈向低碳城市的节能减碳风潮,需要更积极主动的营造生态绿地和绿化空间,让都市热岛效应退烧。在此时,将绿色设计理念引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缓和自然环境与人类资源消耗,平衡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功能需求、审美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的生活品质逐渐上升,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水土保持的功能.众所周知,我国大的水土流失问题非常严重,只有做好国土整治才能高效的利用水资源,保持水土,对生态系统进行全面地维护.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以水土保持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特别是水土保持功能在水土保持区...  相似文献   

8.
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是为了综合解决我国现在所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其本质是绿色发展,遵循低影响开发模式,但由于雨洪管理在我国兴起较晚,各种措施的应用都处于试运行阶段,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尤其是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特殊性,本文主要针对北方地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在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探讨中得以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城市观海成为了部分多雨地区市民的调侃词,但是在玩笑背后却是城市的巨大隐患不仅仅影响着今天发展,而且制约着是天的进步,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就是通过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系统,来改变城市内涝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为夯实城市雨水湿地设计的理论基础,针对我国目前城市雨水湿地设计理论不足的现状,基于海绵城市视角,对城市雨水湿地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城市雨水湿地与普通人工湿地的共性,借鉴人工湿地理论及技术,通过文献综合、理论分析、定量研究等方法,提出了城市雨水湿地设计思路。从设计的角度对城市雨水湿地选址、面积定量确定、湿地选型、工艺流程、基质选择、植物选择、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汉京超 《环境工程》2020,38(4):119-123
针对某平原河网城市,根据其"两高一中一低"的本底特征,对于老城和新城海绵城市试点区,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多角度分析了现存的典型问题,提出了海绵城市相关设施选型的关键因素、主要原则及推荐方案,并选择2个典型项目进行建设方案对比。研究表明:老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应当充分结合城市更新,实现并强调城市的融合性和衔接性;新城区则应当采用高起点、高标准,体现建设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城市内涝和非点源污染得到高度关注。透水铺装系统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一种重要的源控制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洪峰流量、防治城市内涝现象、净化雨水径流污染。已被广泛应用于公园、停车场、人行道、广场、轻载道路等。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重点介绍透水铺装系统在雨水径流水文特性和水质净化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行业趋势,并对日后研究方向和未来行业领域的发展提出建议,对透水铺装系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的重点是对雨水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避免城市出现洪灾,减少污染出现的机率。西方很多发达国家都采用了这样的措施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不但避免了洪灾,还改善了生态环境。笔者从城市雨洪资源的角度分析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北方寒冷干旱地区为实例,在分析北方地区典型的白城地区地理条件等因素基础上,就如何建设海绵城市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海绵城市建设是低影响发展(LID)理念的特色实践。厦门市是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城市之一,故海绵城市建设对厦门市生态文明和旅游城市的建设工作有重要意义。结合厦门市具体特点和LID技术特点,对厦门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作了进一步分析。介绍了厦门市某园区的LID技术应用示范,并对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高效应用提出建议,以期为其他区域的海绵城市技术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城市雨洪管理的发展方向之一。扎实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是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有力保障。广州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上中下游功能区协调、大中小海绵系统结合、灰绿蓝设施交融提升”为技术思路,以“污涝同治”为主要手段,运用“+海绵”理念,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管控的实践经验和成效,从广州市污涝同治、巩固治水成效的全新视角,探讨智慧排水管控,以期为开展进一步智慧海绵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系统分析我国城市的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和新旧城区、功能区等社会因素的基础上,分类和总结现有海绵城市试点经验,提出了基于我国地域分类和社会属性分类的海绵城市建设策略和范式,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中国城市内涝问题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尚未得到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1]。海绵城市的提出正是建立在这些水问题的存在基础之上,旨在提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案,缓解我国水危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水问题。本文从海绵城市发展背景出发,借鉴国外雨洪管理经验,深层次理解其内涵,阐述低影响开发主要技术,总结海绵城市现阶段发展状况,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尝试大胆预测,意在让人们更多的了解海绵城市,让更多学科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来,使海绵城市的建设更加完善,使人与自然共处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9.
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消除城市内涝,打造宜居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旨在解决由于城市高速发展和涉水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经过4年的创新实践取得卓越成效,现已建设的30个海绵试点建设城市经受住了汛期暴雨考验.针对试点建设过程中发现的我国在治理内涝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技术和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应全域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管理体制,进行系统性规划建设并智慧管控;加强领域内的技术人才培养;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开展雨洪控制的多学科交叉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生物滞留池是城市雨水低影响开发技术下的一种处理设施,由于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运行条件不复杂,投资成本不高,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国内外改良型生物滞留池研究动态的分析,提出生物滞留池经填料基质、厌氧环境、结构优化、有效蓄水深度、入渗率和水力流动方向等方面改良后,可在保持传统生物滞留池对悬浮颗粒物、重金属/类金属、病原体和油脂类等去除效果的同时,提升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总结了改良型生物滞留池处理城市雨水中污染物的基本原理与典型特征,归纳了改良型生物滞留池处理雨水的设计和应用范围,并对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和老旧区城市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