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醛类物质在酸性介质中能够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稳定的希夫碱。国内也有根据这一原理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醛酮化合物。本文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测定空气中醛酮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应用本法测定了空气中的两种醛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综合近年来国内文献,概述了气相色谱法在我国土壤、生物等试样中有机污染物,多组份有机污染物及农药监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空气质量检测中,气相色谱法有着重要的意义,应用于常规的机械剂的检测,有毒气体的检测和特殊气体的检测,以保证我国的空气质量检测,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国家战略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气相色谱法在空气质量检测的意义入手,详细的阐述了气相色谱法在空气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和气相色谱法在空气质量检测中的前景,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潘光 《山东环境》1996,(1):14-15
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丙酮、二氯甲烷和正丁醇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潘光石油化工、农药和制药等工业的发展,使大量有机气体排入人类生存环境,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我们根据工作的需要,须对空气中的丙酮、二氯甲烷和正丁醇同时监测。目前,国内报导的有关空气中有机污...  相似文献   

5.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是聚氨酯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也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环境污染物质,广泛来源于室内外聚氨酯产品的使用,对人体呼吸道、肺、肝脏、遗传及免疫系统等均有严重的破坏性.目前其检测方法主要有盐酸奈乙二胺比色测定法、离子色谱-紫外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分析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等.并对环境中TDI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气相色谱分析工具日益普及和推广使用,气相色谱法的高分辨力、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优点也日益引起科技界的广泛注意。1976年H.Hachenberg与A.P.Schmibt提出液上气相色谱法,又对气相色谱法作出了新贡献。液上色谱法是测定液体或固体中挥发性组份的一种间接方法。与气相色谱联用,仅适用于痕量分析。对于一般气相色谱法难以直接处理的样品,例如蒸发处理时会发生分解或取样过程中形成新的离解产物或是样品中主要组份对测定有干扰时,或是因样品的性质决定其不能直接进样等情况,该法就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环境水质四乙基铅、氯化三甲基铅、氯化三乙基铅和氯化三苯基铅等有机铅的国内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取样量、检出限和特点,并对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环境水质有机铅分析方面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研究指出,随着铅污染的日益严重,仅测定铅元素的总量已不能满足研究和治理铅污染的要求,铅元素的形态分析是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机铅分析已成为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课题。国内目前环境水质有机铅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双硫腙比色法、原子吸收法(AAS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气相色谱法(GC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法)。只用单一仪器或技术已很难完成分析任务,因此联用技术是元素形态分析的有效途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发展较为完善的联用技术。但是,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需要较为昂贵的仪器,国内研究刚起步,使之成为常规的分析方法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结合农药残留分析的重要性,文章主要综述了目前农药残留检测的常用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以及气相色谱-光谱法,并展望今后农药残留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及工业废气中的丙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丙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制药、化学纤维纺丝及有机合成工业,在使用过程中常造成局部环境污染现象。目前,丙酮的测定方法通常有比色法、气相色谱法。比色法易受其它酮、醛、醇类的干扰而不易被采用,而气相色谱法测定丙酮具有灵敏、快速。选择性好、易操做等优点,故被广泛采用。本义主要针对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工业废气中丙酮的过程中,在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及色谱柱选择方面做了进一步研究,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2实验部分2.1仪器日立一163型气相色谱议,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往:2.9mx3.Omm不锈钢柱…  相似文献   

10.
<正> 液上气相色谱法是将液上分析与气相色谱分析联用的一种技术,在挥发性组分的测定上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气相色谱微量分析的专属形式。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的分析,是液上气相色谱法实际应用中最成功的实例之一,为国外所普遍采用。由于液上色谱法是建立在相平衡基础上的,影响相平衡的因素很多,为了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本文对纯水制备、样品进样量、气液相比及平衡、温度与压力诸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气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黄磷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气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黄磷得到的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均良好;当取样体积为250 mL时,气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黄磷的检出限分别为0.1 μg/L和2.0 μg/L,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均符合实验方法要求;方法也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气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实际水样中的黄磷,相对偏差均小于5.0%.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对空气中苯含量的测定均按照《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废气部分)中国标准出版社1983年7月》(以下简称统一方法)中规定的气相色谱法进行。但因这种方法在配气时操作笨重不便,且配制试剂苯与空气亦不易摇匀,容易产生标准气体不准,造成测  相似文献   

13.
高虹  赵真 《山东环境》1994,(4):9-10
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高虹,赵真目前,国内报导粮食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虽然很多,但一般是测定谷类及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中的有机磷农药。而由于大豆含油和脂肪物质较谷类高,因此给农药的分析带来许多困难。至今,国内还未见...  相似文献   

14.
海洋环境样品(海水,生物,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666,DDT和多氯联苯(PCB)含量的分析方法,目前主要采用高灵敏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样品中欲测组份,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法分离,大量水样则使用树脂富集法。采用这些方法,样品中的脂肪、色素等也和666,DDT,多氯联苯一起共同分出,可用佛罗里土、氧化铝吸附层析法除去。但这种吸附层析法不能使666,DDT与多氯联苯相互分离。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时,它们互相干扰,影响各组份的定量测定。为满足海洋污染监测工作中大量样品分析的需要,需研究出一种较为简易的分离方法,使666,DDT与多氯联苯能以相互分离,然后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它们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近年来,海上溢油鉴别方法在国内外皆有很多报导(1-7)。有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速液体色谱法以及薄层色谱法等。在气相色谱(GC)法中,主要有用氢焰检测器(FID)和火焰光度检测器(FPD)鉴别溢油的研究。GC-FID可以对原油或燃料油进行鉴别,但难以鉴别润滑油,若用GC-FTD(气相色谱火焰热离子检测器)其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因此毒死蜱在蔬菜、土壤以及水体中的残留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对目前常用的毒死蜱主要检测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介绍,为从事农药残留量分析的检测与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1.绪言水溶液中氰化物的定量方法,除吡啶—吡唑啉酮等分光光度法被广泛地应用外,硝酸银滴定法、离子电极法、离子色谱法等均有报道。另外,近年来发展了用气相色谱法作氰化物定量测定。如果用气相色谱法,挥发性的氰化物用改变诱导体的方法进行定量和根据有关氰化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进行定量,以顶空法作为氰化氢定量也有报告. 作者将水溶液中氰化物经水蒸气蒸馏分离后,对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气相色谱仪直接分离测定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其测定范围在5~100微克/ml(CN~-)时能够快速定量,而且方法的精密度好,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衍生化气相色谱分析将高特异性的衍生化方法与气相色谱法相结合,能够准确检测环境中的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该文综述了常用的3种衍生化方法,即硅烷化、烷基化和酰化,以及它们在有机污染物的高灵敏度分析方面的应用,重点讨论了每种衍生化方法的优缺点,进一步展望了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期为后续有机污染物的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测定废水中的甲醛,在国内,目前常用的有乙酰丙酮比色法、变色酸比色法和盐酸苯肼比色法。采用上述方法时,水样均需预蒸溜。蒸溜时,由于酚类和其他醛类的干扰,条件较难控制。采用直接气相色谱法测定时,由于水与甲醛在色谱柱上分离不好,且甲醛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上响应不大,效果也不理想。本  相似文献   

20.
溢油指示物(或指标)的GC—FID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应用气相色谱氢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分析环境溢油,给出了GC-FID鉴别溢油的指示物(或指标)。结果表明,在溢油指示物(或指标)的研究中,气相色谱法(GC-FID)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