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絮凝剂在絮凝过程中,无论单独使用还是混合使用都是在净化废水(3)除去含乳浊物和悬浮物粒子时有发展的方法之一。絮凝剂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石油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絮凝剂净化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民生  史宇凯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5):222-224,232
采用微生物絮凝剂(MBF)对于多种康2进行了净2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的Q3-2菌株,由其产生的絮凝剂较曲霉产生的絮凝剂有更好的净化效果,最高絮凝率可达到99.5%。将传统的无机絮凝剂碱式氯化铝与微生物絮凝剂配合使用不仅可以降低絮凝剂的总投加量,而且还可减少污泥量及污泥中铝残留量,这有利于絮凝后废渣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3.
高效复合絮凝剂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酸洗废液和硅酸钠为原料,氯酸钾为氧化剂,加入少量的添加剂,制得高效玩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合硫酸铁/聚硅酸复合絮凝剂,研究了其絮凝性能,考察了添加剂、聚铁与聚硅酸的混合比对其絮凝效果的影响以及该絮凝剂适用的pH范围,结果表明,使用该絮凝剂处理城市废水和长江水,絮体密实粗大,沉降速度快,余浊低。  相似文献   

4.
pH值及黏土密度对壳聚糖改性絮凝剂除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pH值的改性絮凝剂对不同pH值铜绿微囊藻的絮凝除藻效果.结果表明:不论是对于室内培养的铜绿微囊藻DS,还是对于野外发生的铜绿微囊藻水华,藻液絮凝后的终点pH值均为影响絮凝效果的关键因素,伴随藻液pH值的逐步升高,需要同步调低絮凝剂的pH值并使终点pH值为7.0~7.3才最有利于形成絮凝体;对于高浮力的野生蓝藻水华,需要提高絮凝剂中黏土的密度才能使絮凝体有效沉降.上述结果说明,在使用壳聚糖改性絮凝剂控制铜绿微囊藻水华时,应根据水体pH值及藻生物量而调整絮凝剂配方,且应优先选择在水体pH值和藻生物量较低时进行控藻.  相似文献   

5.
曾玉彬  黄锋  刘世海  李霞 《环境科技》2007,20(Z2):114-117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概况、分类及絮凝机理,指出了与传统絮凝剂相比较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优越性,分析了已使用的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水达标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开发廉价、高效、可降解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絮凝性微生物育种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本文从微生物絮凝性遗传学,絮凝基因分子克隆,絮凝菌种资源开发,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与絮凝剂的研制与絮凝污染物的优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报导,同时对絮凝性微生物产生絮凝性的有关机理和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脱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聚合氯化铝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复合,用于多种模拟染料废水絮凝脱色,考察影响PAM/PAC对染料的絮凝脱色的因素,采用可视化技术分析絮凝出现时间及絮凝过程特点。PAM/PAC复合絮凝剂的脱色率普遍高于单纯的PAC对染料的脱色效率;絮凝过程均在酸性环境中脱色效率较高;复合絮凝剂能使絮凝体的尺寸显著增加;对偶氮染料,复合絮凝剂能使絮凝体出现时间缩短约50.0%,而对蒽醌染料絮凝体出现时间则仅缩短18.2%。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MBFTRJ21的絮凝机理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筛选得到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具有用量少絮凝效果好等优点.蒽酮反应、考玛斯亮蓝、Elson-Morgan反应表明,絮凝剂MBFTRJ21为粘多糖类高分子絮凝剂;ξ电位测定及氢键和离子键检验结果表明,絮凝剂和碱泥之间的作用力为氢键;絮凝剂的热处理和KIO4处理表明,其活性成分为蛋白质和糖胺;絮凝过程中粒度分析表明,絮凝过程存在架桥作用.其絮凝机理为:絮凝剂和碱泥在絮凝剂的活性部位--糖胺中的氨基以氢键的形式结合,然后再经过架桥作用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9.
张昕  郑广宏  乔俊莲  顾国维 《环境科技》2007,20(Z2):104-107
目前普遍使用的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存在处理效果不理想、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对新型絮凝剂的研究成为迫切而又有意义的课题.微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降解性能好、应用广泛、成本低、操作简单以及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比传统理论更为复杂,目前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各种解释其絮凝行为的理论.在此将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就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冷轧高浓度含油乳化液废水,使用有机和无机复合絮凝剂处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了絮凝剂种类、pH值、絮凝剂投加量以及有机-无机联合使用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加压溶气气浮动态试验表明处理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
铁钙复合絮凝剂HC211用于钻井废水处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不同PH值、温度、剂量及酸化预处理条件下,铁钙复合絮凝剂HC211絮凝特性和絮凝效果的好坏。研究表明铁钙复合絮凝剂HC211在PH值为8-10,温度为15℃,剂量在4‰左右有好的絮凝效果。尤其在酸化预处理后,铁钙复合絮凝剂HC211絮凝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利用矿物材料麦饭石高含铝量的组分特性,根据絮凝过程的基本原理,初次研制了具有特殊絮凝效果的无机絮凝剂。使用XRD分析仪和SEM扫描电镜对原材料和处理后的絮凝剂表面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以水质的浊度和COD为处理目标函数,深入考察了投加量和p H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操作条件,并使用了Zeta电位仪,进一步探讨了絮凝前后水中Zeta电位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在投加量为600mg/L,p H为8时,污水浊度和COD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6.22%和82.50%,且絮凝过程具有矾花大、结构紧实、沉降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聚合氯化铝中Alb形态去除腐殖酸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b形态[Al12AlO4(OH)247+]是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rn chloride,PAC)水解-聚合作用中形成的一种粒度小、所带正电荷多、聚集程度高及分子量大的多核羟基配合物.本试验采用乙醇.丙酮混合沉淀法分离PAC溶液中各种铝形态,提纯出Alb形态(Alb絮凝剂).研究投加量、pH及无机离子对Alb絮凝剂处理腐殖酸模拟水样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光散射颗粒分析仪(PDA2000)测定Alb絮凝剂对腐殖酸絮凝过程中絮体的形成与增长过程的动态变化,结合絮体的Zeta电位,对Alb絮凝剂的絮凝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投加量为4.3~6.3 ms/L、pH值为3.0~6.0时,Alb絮凝剂处理腐殖酸模拟水样达到最佳絮凝效果;NH4+、SiO32-、H2PO4-的存在明显抑制其絮凝性能.絮凝动力学过程和絮体Zeta电位表明,Alb絮凝剂在水处理中主要是通过电中和作用和吸附网捕卷扫作用共同起絮凝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一、概况:絮凝过程是处理各种工业废水的一种重量单元操作之一。凡粒径在1mμ以上的悬浮杂质,包括胶体和粗分散系,都可以用絮凝过程来处理。在絮凝过程中所加入的高分子絮凝剂,其作用是将废水中的分散微粒聚集成比较大的絮凝体,以便分离,使水得到净化。用高分子絮凝剂处理水的效果,据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因其分子量高,反应基团多,凝聚能力强,因而用量少,一般投药量为无机絮凝剂的1/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及其对浊度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和污水中筛选到一株有高絮凝活性的微生物 (命名为WB 2 ) ,由该菌株分泌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有很好的絮凝效果。与聚合硫酸铁助絮凝剂共同使用时 ,该微生物絮凝剂对含藻污水的絮凝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当微生物絮凝剂浓度为 5mg/L、聚合硫酸铁浓度为 5~ 6mg/L时 ,处理效果最佳 ,浊度去除率达 98.6 % ,色度去除 82 %。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制的聚硅铝硼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SBA)对靛蓝废水进行絮凝处理,确定了絮凝剂最佳投药量和相应的废水pH值。经絮凝处理后,靛蓝废水的CODCr去除率最高可达64%,脱色率可达90%,絮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一株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的筛选及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活性污泥及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絮凝剂的霉菌-黑曲霉,该菌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的絮凝活性可达90%以上,黑曲霉的培养实验表明,其适宜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或蔗糖,氮源为豆芽汁或马铃薯汁;适宜的初始pH值为6.0;生长与分泌絮凝剂的合适温度范围为30-34℃;受培养温度的影响,絮凝效果最好的时间在50-60h。絮凝实验表明,用培养液处理高岭土悬浊液时有明显的絮凝效果,当废水pH左右时,絮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与无机絮凝剂复配使用净化海水的效果.羧甲基壳聚糖分别与三种常用无机絮凝剂(AlCl3、FeCl3和聚合铝铁)的复合絮凝效果表明,其中FeCl3与羧甲基壳聚糖对海水的复合絮凝效果较好.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羧甲基壳聚糖与FeCl3的复配比例及应用条件,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氯化铁复合絮凝剂具有投加量少,絮凝...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絮凝剂普鲁兰絮凝机理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试验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普鲁兰对不同原水的絮凝效果,进而对其絮凝机理及应用条件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普鲁兰与无机絮凝剂(特别是铝盐和铁盐)复配使用在水处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筛选出了一种新的絮凝剂产生菌 ,并对产生的絮凝剂进行了絮凝研究 ,结果表明该絮凝剂的絮凝能力强、絮凝范围广 ,是一种好的微生物絮凝剂 ,并且Ca2 +是其较好的促凝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