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基于GIS的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空间特征研究——以玄武湖景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与地统计学已广泛运用于土壤科学的研究。为调察研究玄武湖公园内陆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及空间分布的特征,为污染评估治理提供可视化的科学依据,本文采集并分析了玄武湖内陆地区0~20 cm土壤中Cr、Cd、Ni、Pb、Zn和Cu 6种元素含量,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判断污染情况,并利用ArcGIS分析其污染情况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Cd超标率高达97.5%且平均值0.25高于国家一级标准1.23倍,存在轻微污染,其他5个元素均值均低于一级标准且超标率均低于21%,基本不存在污染的情况。从空间分布来看,Pb、Zn和Cu含量从内向外呈增大趋势,Cr、Ni整体浓度值相对偏小,大部分区域含量均在中值附近或以下,以上5种元素块基比均在0.5左右,含量及分布均是由随机因素及结构性因素共同控制,而Cd块基比仅0.028因而其分布规律则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义乌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SWAT模型模拟流域的径流、泥沙与水质过程,在分析流域内水文过程与污染负荷(总氮、总磷)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单位面积负荷指数法确定各子流域的氮磷流失强度,并划分5个等级,进而识别水环境污染的关键源区。结果表明:1)生活污染源是义乌江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氮磷的输入占比分别为52.7%和61.9%;2)氮、磷污染负荷排放主要集中在3—7月,分别占全年的66%和63%,高负荷强度区主要集中在义乌市城西街道、佛堂镇、东阳江镇和双溪乡;3)义乌江流域的关键源区为18个子流域中的4个子流域。基于流域水环境污染定量模拟识别,建立了关键污染源区的识别方法,可为高污染负荷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电子废弃物产生量预测中的应用——以广州市废旧电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废弃物以其数量大、增长速度快,同时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和大量可回收材料等显著特点而备受社会各部门关注.以广州市废旧电脑为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基于Vensim语言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模拟广州市2001-2020年废旧电脑产生量的发展趋势.该模型由经济子系统、人口子系统、政策子系统、一次及二次使用废旧电脑形成子系统等部分构成.结果表明,广州市电脑保有量、废旧电脑量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据该模型预测,2020年广州市电脑保有量将突破650万台,户均拥有量将达到2.36台.利用相关历史数据检验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误差范围为-6.49%~1.95%.妥善处置量大且增长速度快的电子废弃物将是社会亟需解决的棘手难题之一,应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演变的流域水环境响应研究——以社渎港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湖15个入湖河流之一的社渎港为研究对象,利用社渎港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调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社渎港流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诊断,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演变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工业污染总体上得到了较好控制,其中屺亭街道的工业污染排放最为严重;城乡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是研究区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城乡生活污染对COD和氨氮入河量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46.59%和60.55%,农业面源污染对TN和TP入河量的贡献率突出,分别为64.05%和76.50%;研究区产业结构与钱纳里三次产业结构模式(产业结构合理程度的参照标准)的Hamming贴近度从2001年的0.83下降到2007年的0.77,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且不合理程度逐渐加剧;研究区第一产业对TN和TP入河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第三产业对氨氮和COD入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减轻研究区的水环境污染状况,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应为降低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及增加第三产业产值比例。 相似文献
6.
7.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探讨以再生水满足城市水系环境需水的方法.应用一维恒定与非恒定水质模型计算了4种补水水质方案下该区10条主要河流的环境需水量,从水量平衡角度提出全区再生水BOD5的平均值,并进一步分析了补水水质与河流环境需水量的关系.结合该区水系与污水处理系统空间位置,提出3种再生水的空间配置方法.结果表明:茅洲河和... 相似文献
8.
9.
利用重庆市2000—2015年废水年排放量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根据STIRPAT模型,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岭回归分析获得人口数量、城镇化率、财富水平、COD年排放量、非第三产业占比与废水年排放量的关系,并采用Tapio脱钩模型界定人均GDP与废水年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导致废水年排放量变化的3个主要驱动因素为财富水平、COD年排放量和人口数量;在观测时段内,重庆市存在"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重庆市废水年排放量进行分解,发现重庆市废水年排放量较为稳定,工业废水年排放量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并逐渐成为重庆市废水排放的主要来源;重庆市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年排放量处于强脱钩与弱脱钩交替状态,而经济增长与生活废水年排放量始终处于弱脱钩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