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垃圾与白泥混合处置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与工业废渣白泥两种固体废弃物不同比例混合处置后开发土地资源的可行性。种植油菜、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试验表明,以6:1混合处置为最佳比例,用于发展种植业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电镀污泥与粘土混合制砖重金属浸出毒性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电镀污泥与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红砖和青砖,并对其样品进行浸出实验,研究重金属的浸出状况及金属Cr的氧化还原规律,探讨利用电镀污泥制砖这一处置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演练模式存在的培训成本高、学习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即时反馈性,无法评估真实演练质量等问题,结合增强现实装备与微缩模型,提出了一种混合现实交互式算法,并集成研发了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重大事故场景应急处置模拟演练方法与系统。该系统构建了等比例缩小的预案场景微缩模型,通过混合现实交互技术引导演练人员在真实模型与虚拟场景相结合的环境投影中进行应急处置操作,根据不同处置操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结合,进行事故演化流程的动态展示,有效提高了演练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演练的效率、效果,为重大事故场景应急推演与培训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与玉米秸秆焚烧处置过程烟气中多环芳烃(PAHs)释放特征,对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可燃组分以及生活垃圾与玉米秸秆混合焚烧组分在焚烧过程烟气中PAHs化合物释放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样品中的16种PAHs进行分析,研究气态以及颗粒态PAHs的释放因子、环数比例、气固态分配以及排放特征值.结果表明气态PAHs排放因子为当垃圾与秸秆混合比例为1∶2时PAHs的总量最多,而颗粒态为当垃圾与秸秆混合比例为1∶3时PAHs的总量最多;气态PAHs主要集中于2~3环低环数化合物,颗粒态PAHs则主要以中低环数(3~4环)化合物为主,本研究为促进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太湖蓝藻采用资源化处置方式,通过与厨余垃圾混合发酵,达到优化发酵底物、获得最佳产气效率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蓝藻厨余垃圾混合物中厨余垃圾比例的提高(1:0.5~1:2.5),甲烷产率提高,混合比例1:2.5时甲烷量达到最大,为123.94 mL/g(TS),比1:0.5反应组提高了44.1%;混合物中厨余垃圾比例由1:2.5增至1:3.0,产气量反而下降;反应前24 h,体系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迅速增加,至第24 h酸量开始下降,第48 h再次上升,此后酸量减少并趋于稳定;反应过程中,各组分pH值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反应结束后,混合比例为1:2.5组辅酶F420最大,为1.98μmol/g(VS),反应体系中藻毒素从发酵前的273~72.6μg/L降低到检测限5μg/L以下。  相似文献   

6.
污泥厌氧消化研究动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污泥与其它有机物混合消化及污泥消化新工艺的研究和探讨,得出结论认为:将污泥消化与现有成熟污水处理工艺整合,进行综合处理,有利于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处置,并可降低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7.
生物滤膜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置方式,由于其处置效率高、处置结果好等特征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生物滤膜主要是利用渗透压与半透膜的相关原理阻断污染物过境的方式来实现相关污水处置的,在实际的处置污染物种类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本文以此为基础,探究生物滤膜技术在工业-生活混合污水处置中的应用,旨在为后续相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15,43(1)
文章分析了垃圾源头分类的障碍,并建议政府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理念,下决心通过立法和实施一系列组合政策,彻底改革垃圾处理处置"源头混合投放、中间混合收运、末端集中处置"的产业链运行模式,打破现行利益格局,将资源配置从末端向源头倾斜,依法强制实施城市垃圾源头清洁分类管理,以减轻垃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对长沙市5所医院为期一个月的研究结果,内容包括:医疗垃圾管理处置现状;医疗垃圾类型及产量;门诊人数、住院人数及垃圾量的变化规律;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的垃圾产率及中药渣产率;传染性垃圾与生活垃圾的比例及医疗垃圾的组成,指出了现行医疗垃圾管理处置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为建立长沙市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示范工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污泥堆肥对针茅和车前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污水厂污泥堆肥利用问题,选取了北方常见的2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针茅(Stipa capillata Linn.)和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 Linn.),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污泥堆肥混合比例(污泥堆肥与壤质黏土质量比)分别为0%、5%、10%、15%和20%时,土壤中植物的长势和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率。结果表明,随着污泥堆肥混合比例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凯氏氮、总磷浓度和电导率升高,p H呈略微降低趋势。不同植物所需的最佳污泥堆肥混合比例不同,当混合比例为15%时,针茅的干重最大;混合比例为10%时,车前草的干重最大。SPSS方差分析表明,5%的混合比例对针茅单株干重增长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而20%的混合比例对针茅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的混合比例对车前草单株干重增长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量仅占土壤减少量的小部分,针茅和车前草对污泥堆肥中营养元素的利用率随着污泥堆肥混合比例的增加而减少。混合比例为10%时,针茅对氮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1.76%~6.15%和0.93%~2.57%;车前草对氮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2.52%~9.13%和3.57%~8.98%。  相似文献   

11.
以碱渣(白泥)和生活垃圾按不同比例混合填埋,模拟真实垃圾填埋场的垃圾降解条件,进行垃圾降解实验以探索白泥存在对垃圾填埋场垃圾降解过程的影响。通过21周的室内模拟实验,垃圾填埋时填加白泥可以提高渗滤液出水的pH值和电导率DS值,降低出水的COD值。得出垃圾填埋时加入适量白泥是经济有效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含砷废物资源化产品中砷的浸出特性与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我国某地2种含砷废物(污泥和废渣)为研究对象,用EA NEN 7371实验方法分析其不同资源化产品(烧制砖、免烧砖和含砷水泥等)中As的有效量浸出特性,从环境风险的角度探讨了含砷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 结果显示:含砷污泥进行烧砖处置后,其产品中As的有效量浸出率从15%左右升至60%~70%;含砷废渣与水泥进行混合粉磨共处置后,含砷水泥产品中As的有效量浸出率从60%~70%降至4%以下;含砷废渣制成免烧砖后,As的有效量浸出率从60%~70%降至10%左右. 表明含砷污泥不宜进行烧砖处置;而含砷废渣可根据含砷量,在控制掺加比例的条件下与水泥熟料共处置生产混合水泥或作为原材料生产免烧砖.   相似文献   

13.
李强  刘洋  申玲 《环境工程》2020,38(12):130-137
建筑垃圾处置存在处置面窄、处置率偏低等问题,同时缺乏高效的处置设施网络。考虑固定式处置设施及移动式处置设施的协同,构建了结合生产及需求的建筑垃圾处置设施网络。首先从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的角度分析2类处置设施选址的主要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提出固定式处置设施选址及移动式处置设施可行选址,进而通过建立区域总成本及社会负效应最小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得出本期移动处置设施选址,根据后续各期数据测算移动处置设施的动态选址及服务范围,并以南京市江北新区直管区为例建立建筑垃圾处置设施网络,以验证此模型有效性。可实现建筑垃圾高效资源利用,减少邻避冲突,并为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决策者构建区域建筑垃圾处置网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上海生活垃圾的特点和处理处置现状,对处理处置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分类收集要实行日常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提高,焚烧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要加强对渗滤液的处置,并且末端处置技术中填埋处置比例过高。同时提出了生活垃圾处置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要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处理目标。要求巩固和完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谨慎发展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充分重视生活垃圾生化处理技术,多元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田玮  彭犇  王晟  邱桂博  岳昌盛 《环境工程》2019,37(2):144-147
随着我国含锌电炉粉尘排放量的不断增加,钢铁厂含锌电炉粉尘的处置利用应满足粉尘的资源高效利用和处置过程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目前国内外含锌电炉粉尘特性和处置技术进行综述和分析,发现固化和稳定化处置含锌粉尘不利于有价组成的资源回收;湿法处置含锌粉尘的工艺能耗低,但处理能力也较低,且处置工艺流程较长;火法处置含锌粉尘工艺的优点是处置能力大、锌脱除率高,缺点是能耗大,且对锌的含量有要求。随着未来我国废钢电弧炉炼钢比例的增大,采用火法工艺脱除高锌粉尘中的锌将成为电炉粉尘处置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构建"生产-运输-使用-废弃处置"的外卖全产业链,通过大样本企业调研与外卖平台大数据分析,计算8个样本城市不同材质与规格的外卖餐盒、餐具、包装袋的市场使用比例,挖掘骑手配送的海量数据,收集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情况,系统评估外卖全过程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外卖包装物全产业链中生产环节(45%)与废弃处置环节(50%)为环境影响的主要来源,严重程度依次为固废排放、水污染、资源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所在城市及选用包装物材质的不同,外卖行业造成的环境影响会有显著区别,全产业链上的各环节需相互配合,多主体共同承担环境责任,采取差别化的减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泥掺煤混烧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敏  封羽涛  罗永浩 《环境工程》2018,36(3):133-137
采用20 k W多功能沉降炉管开展了城市污泥掺煤混烧试验,着重研究不同含水率、不同比例污泥掺混条件下,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和尾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污泥主要失重区间在180~520℃,存在两个失重阶段,是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的过程,污泥掺煤混烧可以改善燃料的着火性能和燃尽性能。污泥掺烧后尾气中NO_x排放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为350~450 mg/m~3;SO_2排放浓度随污泥掺混的比例增加呈线性增加;掺混10%污泥(含水率为30%)后,尾气二恶英的浓度约为单煤焚烧的2.4倍。各类污染物经过锅炉尾气净化系统处置均能达标排放,且本实验中污泥的最佳掺混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的配伍有利于焚烧系统的运行稳定、提高处置能力、污染物排放达标、降低运营成本等。危险废物来源广泛,常通过市场级、仓储级和料坑级配伍达到混合均化的目的。在实际作业时,应按物料的相容性、热值、形态性质、污染因子等进行综合考虑。在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的形势下,为提升焚烧处置工艺的适用性,合理有效的配伍将会逐渐成为危废焚烧处置行业的管控重点。  相似文献   

19.
危险废弃物安全填埋场的选址及安全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而其中危险废弃物占有一定比例,如果对这类废弃物不适当或随意处置,则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将产生有害影响.文中就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作用、选址要求、选址工作程序、建设标准、营运管理体制,以及污泥稳定化固化预处理方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89年在西德的一次工业博览会中展示了处置废弃物的一些新技术。一是采用混合热解法处置大型住宅建筑群的生活垃圾,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可利用为热水锅炉的燃料,也可用于发电。该处置系统每年可接受7万t废弃物,收入可达1300万马克:同时,还可用来处置废弃的化学品,燃烧的温度高达1300℃。西德现在约有15家类似这种的工厂:在美国也有采用此种新的处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