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以对数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利用矩量近似法(Moment Approximation)与数值积分法(Numeral Interal Methed)计算风险水环境容量的随机估算模式,并由此提出了水质功能标准概率分布概念。风险水环境容量随机估算模式的提出拓展了水环境容量的概念与内函,为计算风险水环境容量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融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融资必要性的基础上,考察了财政融资、政策性融资和市场融资三种融资机制在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特点和作用,并就五种主要的市场融资方式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剖析。本文还放眼整修资本市场,探索主要的投资主体及其利益驱动机制,进一步提出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中应当优先选用的融资方式,并对如何增强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的融资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路建设中的水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分析公路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综述了在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实施的系统的,全方位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并初步提出在公路水环境保护中实施水环境影响后评价及开发GIS技术应用与公路水环境监测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大力推动我国水环境产业发展,据环保部测算《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拉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1.9万亿,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将不少于1.4万亿元。研究表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阶段性目标,对重点流域、工业行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工业集聚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等领域的发展需求巨大,并促进我国水污染治理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环保公共服务、重点区域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创新发展。文章在分析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环保产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水环境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健全投资方式与回报机制、鼓励丰富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注重技术研发引进与成果转化等水环境产业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国内首个跨省界水环境生态补偿:新安江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补偿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江流域作为我国首个以国家层面推动建立的跨省界水环境补偿试点,对于我国跨界流域生态补偿具有极为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本文从新安江水环境补偿实践的方案思路、实施情况与成效、挑战与展望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安江水环境补偿模式,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跨界水环境补偿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棕地治理耗资巨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在寻求各种方法拓宽棕地治理资金的来源渠道。该文在对棕地治理传统融资模式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棕地治理PIPP融资模式,从其构成主体的参与驱动力、参与形式及盈利能力探讨棕地治理PIPP融资模式的运行机制、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棕地治理PIPP融资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案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河流水环境的建设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现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河流的水环境在不断恶化,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下降。本文简述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内涵以及城市河流水环境的主要功能,并提出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东京湾社会经济、水环境状况和治理历程,其水环境变化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历程.近几十年东京湾环境管理内容纳入行政管理范围,环境对策、措施随着主要环境问题的变化也经历了诸多变化,促进东京湾水环境逐步改善和恢复.结合东京湾环境管理历程和深圳湾区水环境主要问题,分析深圳湾区水环境治理存在的差距及经验借鉴,可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投融资渠道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完善,为深圳湾区水环境治理和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是加大太湖水污染防治力度、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程,被视为掌握流域水质规律、预警太湖蓝藻暴发的必要系统.本文概述了太湖流域水环境,介绍了系统建设框架,结合实践从历史经验回顾、管理需求辨析、系统要素联接和预警技术评估等角度出发,提出建设中的难点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浑河沈阳段“十一五”水环境建设技术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浑河是沈阳市水系的水脉,也是沈阳市建设与发展的命脉。“十一五”期间,沈阳市对浑河实施的大规模综合整治,实现了浑河水环境由“厌氧型严重污染水体”向“好氧型轻度污染水体”的转变。对于“十一五”浑河水环境的建设,则应以水质升级达标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重在“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