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国内非点源污染研究中还没有关于大中型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分析。本文运用输出系数线性模型,根据统计资料估算了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TN4、11万t,TP0.60万t,CODl5.62万t。结果表明:整体而言,非点源污染不是辽河流域水污染的最主要因素,但在辽河的内蒙古段内,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最主要的污染因素。 相似文献
4.
5.
密云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采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以研究区实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基于水文水质资料和文献数据的方法确定输出系数取值,估算了密云水库上游潮河和白河流域平水年(2000年)和丰水年(2010年)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①通过对降雨和地形的表征,改进的模型降低了估算误差,总氮、总磷在平水年和丰水年的模拟误差均降低20%以上,可以更精确地模拟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情况.②总氮、总磷负荷量在平水年和丰水年分别为7505.28 t、997.88 t和10022.1 t、1075.6 t,总氮负荷量随降雨径流量的增加而有显著增大,但总磷负荷增加不大,反映出总氮负荷量在不同水文年份中变化显著.③来自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总氮、总磷负荷量占总负荷的85%以上.总磷主要来自于农村生活污染源,占70%以上,2000年与2010年比例变化不大;总氮污染,在2000年主要来自于农村生活,占当年污染负荷总量的31.44%,而2010年主要来自禽类养殖,占当年污染负荷总量的27.27%,反映出10年间经济发展导致主要污染源发生变化.④污染高风险区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东高西低,局部集中,分布不均,靠近水体”,密云县、赤城县以及丰宁县等人口密度较大、以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要产业的地区为污染负荷总量较高的区县. 相似文献
6.
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非点源核算比较困难的的问题,对其核算方法进行了归纳研究。提出了在现有研究基础的条件下,适合云南省9大高原湖泊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方法,在数据基础较差的湖泊,可采用输出系数法;在数据基础较好的湖泊,可采用功能性模型。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契机,对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展开研究.利用3S技术,对黄河流域干、支流2000年河道及土壤等方面的空间、属性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试验监测数据,应用二元结构模型估算黄河流域不同非点源污染类型的负荷.计算结果表明:(1)2000年黄河流域总磷(TP)、总氮(TN)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已超过点源污染负荷;(2)农田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氮、磷非点源污染来源,分别占50%和64%;(3)非点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图显示,传统牧区及黄河源区牲畜养殖造成的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4)城市和乡村总氮污染占流域非点源负荷的比例相对较低,而其总磷污染则对黄河流域有比较大的影响;(5)由土壤侵蚀引起的氮污染远大于磷污染. 相似文献
8.
9.
中国水环境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占水环境容量中,除了点源污染以外,非点源污染也占有相当比重,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定量化研究势在必行.国外对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开始较早,成果也较成熟.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也逐渐认识到非点源污染的存在及其危害性,开始了非点源污染的控制研究.但是中国对非点源污染问题的研究现在尚处于初级阶段,多为借鉴国外模型.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对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介绍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的方法,包括流域水文估算法、大尺度区域中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青岛市崂山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城镇地表径流的污染负荷,通常是按土地利用类型分别计算,然后再求得总的污染负荷量。对于同一种城镇土地利用类型,其污染负荷量可视为人口密度、扫街程度和降水量的函数。其年污染负荷量的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11.
以黄河流域下游的洛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998年实测径流量、泥沙负荷和非点源污染资料,对非点源污染模型中的水文模型、土壤侵蚀模型与污染负荷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并以此为基础,针对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的影响因素,采用摩尔斯分类筛选法,分析它们对径流量、泥沙负荷、吸附态氮和溶解态氮模拟计算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对径流量、泥沙负荷、吸附态氮和溶解态氮影3个因子分别是土壤可利用水量、土壤蒸发补偿量、SCS曲线系数.其中,土壤可利用水量产生负效应影响.坡度、坡长和作物管理因子对泥沙负荷和吸附态氮影响也比较显著.吸附态氮与泥沙负荷影响因子一致,说明吸附态氮污染主要与泥沙流失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尺度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方法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32
针对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即已有的实验和研究多集中在小流域和小区域范围内(10000 km2以下),而缺乏全流域尺度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通过分析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中的尺度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提出了大尺度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计算方法,以适应规划层次下非点源污染控制和管理的需要.研究在分析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和迁移途径的基础上,依据水文产汇流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建立了大区域尺度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分别按城市径流、农业生产、农村居民点和畜禽养殖4种类型,计算了2000年我国10个一级水资源区的溶解态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2000年全国范围内非点源污染情况比较严重,耗氧有机物(以COD计)、TN、TP和NH4 -N的人河量分别达到6.65×106t、3.28×106t、1.56×106t和0.83×106t.最后,采用各流域机构的非点源污染调查数据(2000年),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基本合理,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非点源负荷研究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非点源研究实践和查阅大量非点源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非点源负荷估算中通常使用的4种方法,即断面实测总负荷减去统计的点源负荷法、单位负荷法、水文线分割法和SWAT模型估算法.分析对比了这些方法在我国和北美地区使用条件的不同和使用过程中的差异,讨论了这些方法在使用中可能产生的错误.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前3种方法会相当程度地高估非点源负荷量,而SWAT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没有充分体现其"分布式"模型的特点;同时,由于北美和中国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北美地区不同土地使用方面的校正数据在中国并不可用,导致在径流模拟方面也存在很大误差,因此,负荷计算将产生更大误差.在此讨论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农业非点源负荷研究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并结合目前我国环境现状,提出了对国内非点源污染研究和控制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基于SLURP模型和输出系数法的三峡库区非点源氮磷负荷预测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为研究三峡入库非点源污染的变化规律,以输出系数法为基础,引人污染负荷系数,建立了计算三峡库区上游流域非点源氮磷负荷的数学模型.将所建立的非点源负荷模型与分布式SLURP水文模型相结合.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对该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气候特征下的流域水文动态过程,以及水文动态过程下该流域输入三峡库区的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了相关预测和分析.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由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的变化,非点源氮磷污染的产生量略有减少,但地表径流量的增加使输入库区的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有所增加;未来农田产生的污染物量有所减少,但农田仍然是形成氮磷负荷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平均浓度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82,自引:10,他引:82
不了满足水质预测和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的迫切需要,结合我国非点源污染监测资料少的实际,以非点源污染的形成过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简便易用的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平均浓度法,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面向区域管理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点源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正逐渐引起重视,高效识别其空间分布是解决非点源污染的首要问题.长三角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强度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本文以浙江省嵊州市为案例区,基于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在"地块-行政区划-流域分区"不同尺度上分析总氮(TN)、总磷(TP)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①地块尺度,TN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大面积集中的林地和平原区输出系数最高的养殖地块,TP高值区也集中于养殖地块;②行政区划尺度,非点源污染负荷前五的情况为,TN负荷:崇仁镇>长乐镇>甘霖镇>三界镇>黄泽镇,TP负荷:崇仁镇>甘霖镇>三界镇>长乐镇>黄泽镇;③流域分区尺度,TN负荷高值区以长乐江下游和曹娥江干流最为集中,TP负荷高值区分布在长乐江下游. 相似文献
18.
In recent years, with control of the main municipal and industrial point pollution sourc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cleaning
for some inner pollution sources in the water body, the discharge of point source pollution decreased gradually, whil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stressing in Dianchi Lake catchments. As one of the major targets i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an integrated solid waste controlling strategy combined with a technological solu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waste disposal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olid waste in the
demonstration area. As the key technology in rur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both centralized plant-scale composting and a dispersed
farmer-operated waste treating system showed promise in rendering timely benefits in efficiency, large handling capacity,
high quality of the end product, as well as good economic return.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multi-substrates co-composting
such as pathogens, high moisture content, asynchronism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and low quality of the
end product can all be tackled. 92.5% of solid waste was collected in the demonstration area, while the treating and recycling
ratio reached 87.9%, which prevented 32.2 t nitrogen and 3.9 t phosphorus per year from entering the water body of Dianchi
Lake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