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本文从土壤吸附、士壤生物净化作用及其他净化作用,对污水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自净的机理及途径作一简要综述。为污水土地处理与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按照水质情况,将多种来源于不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划分为高悬浮固体乳化液废水、难生化高浓度有机废水、高悬浮固体不含油有机废水、含铬有机废水和杂质含量较少的乳化液废水5类,分别采用酸化破乳/Fen-ton氧化/混凝/絮凝、Fenton氧化/混凝/絮凝、混凝/絮凝、还原/混凝/絮凝、震动膜过滤技术作为生化预处理技术,并通过小试和中试验证了各技术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按照上述分类结果,采用不同预处理技术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废水水质明显改善,满足继续生化处理的基本条件。各预处理生产装置处理效果稳定,同时生化系统已经稳定运行120天以上,COD去除率超过90%,出水经过低剂量的Fenton试剂处理后可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2)。  相似文献   

3.
工业污水的缺氧生化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工业污水缺氧生化预处理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工业有机废水采用缺氧生化预处理后,再接续好氧生化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CODcr总去除率,为污水的生化处理达标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若干种有机污水土地处理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量与日俱增,由于国家经费有限,不可能投入大量财力建设许多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厂,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江河湖海,造成严重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经济损失高达377亿元,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造成了威胁.土地处理系统由于利用了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复杂过程,所以使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营养素得以转化和去除,最终实现污水的稳定化和无害化,并能使污水转变为水资源予以回用,因而是一种低费用、低能耗,高效率的污水净化方法,在国内外得到较早的应用.我们研究了慢速渗滤系统对若干种废水的净化效果,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土地处理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淀粉废水具有处理难度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等特点,属于高难度有机废水。为了有效的解决马铃薯淀粉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强化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组合好氧工艺对有机污染物质和氨氮的去除效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在最佳运行工况条件下(进水温度为30℃、外回流比为2和水力停留时间24 h),组合工艺出水COD质量浓度和氨氮浓度分别在92.35 mg/L和10.28 mg/L左右,去除率分别在98.85%和86.29%左右,出水水质能够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说明该工艺是一种适用于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某富营养化湖泊污泥(以下简称湖泊污泥)、某长期施肥的稻田土壤(以下简称稻田土壤)和某污水处理厂硝化污泥(以下简称硝化污泥)中氨氧化古菌(AOA)和厌氧氨氧化(ANAMMOX)细菌的分布及丰度。结果表明,湖泊污泥、稻田土壤和硝化污泥中AOA的amoA基因Shannon指数分别为1.64、2.14、0.57,稻田土壤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但以上3种生境中AOA的amoA基因丰度分别为(1.45±0.13)×10~7、(7.24±0.25)×10~5、(3.46±0.22)×10~5拷贝数/g(以干质量计,下同),湖泊污泥中最大。湖泊污泥和稻田土壤中的AOA与水/沉积物中的古菌亲缘关系相近,既有来自水/沉积物分支,又有来自土壤/沉积物分支;硝化污泥中的AOA与土壤/沉积物中的古菌亲缘关系相近,全部来自土壤/沉积物分支。湖泊污泥、稻田土壤和硝化污泥中ANAMMOX细菌的16SrRNA基因Shannon指数都较小,生物多样性不丰富,但hzsB基因的丰度分别达到(1.32±0.17)×10~8、(2.88±0.28)×10~8、(7.76±0.25)×10~8拷贝数/g。湖泊污泥、稻田土壤中ANAMMOX细菌的优势种属于Brocadia属;硝化污泥中ANAMMOX细菌的Brocadia和Kuenenia几乎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7.
不同人工湿地基质对污水总有机碳去除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4种常见基质及基质配比,研究其碳含量和组分对污水中总有机碳(TOC)的去除影响。结果显示当污水的TOC浓度为27 mg/L时,4种基质都向水体中释放碳,且释放碳的大小顺序为:砂子-土壤-泥炭混合基质土壤砂子-土壤混合基质砂子,基质的碳含量越高,释放到水体中碳越多。3种基质对水体中TOC的去除率大小顺序为:土壤砂子-土壤混合物基质砂子,基质碳含量越高,微生物活性越强,对TOC的去除率越高。在第12天,砂子-土壤-泥炭混合基质处理中TOC浓度的增加,与其稳结合态有机碳含量较高有关。有机碳含量和组分影响了人工湿地基质对TOC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一体式膜-生物活性炭法处理高盐度有机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膜-生物反应器内投加粉末活性炭处理Cl^-含量高达12300mg/L的难降解高盐度有机废水,能够有效地形成生物炭活性污泥,提高处理效果,使CODCr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48%和97.10%,出水水质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为处理高盐度有机废水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于铜陵矿区采集147个农田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样品中Cd、Cu、Pb、Zn 4种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探讨该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潜在生态风险和来源,并基于不同类型农田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的风险评价提出农作物种植建议。结果表明:铜陵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平均值普遍高于铜陵市土壤背景值,局部地区潜在生态风险极大;4种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依次为CdCuPbZn,铜陵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Cd为最主要的潜在生态危害因子;基于有效态重金属对不同类型农田土壤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春季农田土壤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排序为油菜地蔬菜地麦地,秋季农田土壤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排序为稻田蔬菜地。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在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的区域实施小麦-蔬菜轮作,而在蔬菜种植中选择对重金属吸收能力较低的种类或品种。  相似文献   

10.
用转炉钢渣处理水中腐殖酸类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炉钢渣通过絮凝沉淀和吸附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腐殖酸类有机污染物。本文深入讨论了钢渣水溶性及对腐殖酸的处理机理,钢渣投加量和处理时间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四种不同类型的有机污水进行处理。生活污水和造纸废水中的TOC去除量达10mg/g以上。  相似文献   

11.
A/B生化法处理湿法纤维板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法纤维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废水成分复杂 ,其中有压机高浓度污水及长网成型白液水之分 ,前者含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单宁等污染物质 ,不仅浓度高且可生化性差 ;后者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单宁、醣类、蛋白质等 ,废水中悬浮物含量较高。浙江省庆元吉庆公司在处理湿法纤维板生产废水过程中采用 A/B生化法 ,处理结果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1 工艺方案庆元吉庆公司所产生的污水为压机高浓度污水 ,污水量约为 60 t/d,长网白水约为 1 0 5 0 t/d,合计处理水量为 1 1 1 0 t/d左右。压机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木质素是一种芳香族高分…  相似文献   

12.
微波技术因其独特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在水处理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微波技术发展至今可分为4个方面:(1)微波直接辐射法处理污水;(2)微波场辅助活性炭处理污水;(3)微波与其他技术(光催化技术、金属催化剂等)联合应用处理污水;(4)微波辐照再生与制备催化剂。微波技术对各类污染物(如染料、氨氮废水、焦化废水和酚类、酸类和酯类等有机废水)的降解率影响显著。从降解效率的角度看,现代化微波工艺将朝着微波与高级氧化技术的联合应用方向发展,其联合反应机制和配套装置也有待做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沉淀--吸附处理双氯灭痛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用沉淀-吸附法处理双氯灭痛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工艺。先用废盐酸将废水的pH调节到4,沉淀、过滤,然后将滤液依次经过炉渣、生炭串级吸附,处理后的废水CODCr、pH、SS均达到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制药行业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评价煤矿酸性废水(AMD)污染对喀斯特稻田环境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程度AMD污染作用下稻田水-土体系中pH、电导率(EC)、氧化还原电位(Eh)、铁、锰、铜、锌、SO_4~(2-)等特征污染组分及土壤微生物量、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等生物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污染前期较低污染倍数下,喀斯特稻田水-土系统对AMD污染有较好的缓冲性能,但高浓度持续污染1周以上可导致稻田田面水及土壤的明显酸化,增加体系的EC和Eh。(2)AMD的污染程度增加可提高田面水中铁、锰、铜、锌和SO_4~(2-);稻田土壤可通过吸附及自身的缓冲体系使得田面水中铁、锰、铜、锌较低,但在明显较高的污染程度下,又会通过土壤已有组分的溶出,明显增加田面水中锰、铜、锌。(3)AMD污染可降低稻田土壤微生物量、脲酶活性,但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由于AMD引入大量H~+及丰富的铁离子将会促进H_2O_2的分解,进而造成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升高的假阳性趋势。  相似文献   

15.
5种钝化剂对镉砷污染稻田的田间修复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取费效比高的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土壤修复材料,比较了黏土矿物和调理剂不同投加组合对稻田土壤中镉砷的田间修复效果,并且针对种植水稻进行了修复效果的验证;研究了修复前后稻田土壤镉砷的有效形态变化、镉砷的形态分布变化、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成熟期水稻产量和水稻各部分镉砷的含量。结果表明,修复100 d后,不同修复材料的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提取态Cd浓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各修复材料均能提高土壤中Cd的残余态(RS)和As的有机结合态(OM)。修复材料处理后,土壤pH均有所提升,其他理化性质初期虽有所变化,但最终会恢复到空白对照组的水平附近;除1 kg·m~(-2)的膨润土处理外,其他材料处理后水稻干谷产量均有所提升;农田调理剂处理后水稻的可食用部分Cd含量最低,修复率达到72.0%。水稻的可食用部分As含量无显著差异,籽粒中Cd和As平均含量符合食用标准。调理剂在田间修复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土壤中有明显优势,黏土矿物仅适用于镉污染农稻田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坑定位试验,测定了稻田不同深度土壤溶液中溶解性有机氮(DON)、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含量,并将原位提取的土壤溶液加入到人工土壤中,开展土壤溶液中DON、DOC的微生物降解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DON、DOC的含量分布及其微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1)两种施肥处理0~10cm土壤溶液中TN、DON显著低于其他两层土壤;土壤溶液中DON占TN的比例均在62.9%~79.8%,为氮素组成的主要形式。(2)有机无机混合肥处理中DOC占TC的比例随土壤深度加大而逐渐增加,比例为21.1%~25.1%,而无机肥处理中DOC占TC比例则是逐渐下降,比例为18.9%~20.0%。(3)稻田土壤溶液中DON和DOC具有较好的微生物降解特性。降解28d后,DON占初始DON的30.1%~34.9%,而DOC占初始DOC的24.3%~28.2%。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研究江段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两岸工业排放的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垃圾。污染源主要位于右岸,上游右岸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总浓度高于左岸,下游两岸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总浓度趋于一致。两岸沉积物中污染物总浓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如下: 右岸:C=92.044S~(-0.3028) R=-0.962 左岸:C=9.231e~(-0.0058) R=0.946 在该江段沉积物中共检出51种有机污染物。其中致癌、可疑致癌、致突变化合物25种,占检出化合物的49%。淤泥质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存在量60.67吨,岸边滩及心滩土壤中存在量138.2吨。  相似文献   

18.
油气田环境保护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控制和减少钻井、采油等作业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一直是国内外众多科学家所研究的问题。介绍了一种从根本上解决和消除钻井、采油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油气田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和各种废钻井液、钻屑、钻井废水及采油污水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污水灌溉农田既可扩大水源,又可利用污水中的肥分,有利于培肥土壤,促进农作物增产。但是,丙烯醛是醛类化合物中毒性大、对植物、动物和人类十分敏感的污染物。在低浓度时,能引起人的轻度眩晕、昏迷不醒、头部充血、呼吸困难,随后则造成结膜炎、喉头炎、支气管炎;在高浓度情况下能引起致死的肺炎。环境中的丙烯醛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危害植物生长。丙烯醛是石油化工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目前我国普遍利用石油化工污水灌溉农田,由于丙烯醛在农田生态系中积累和迁移的规律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在许多  相似文献   

20.
焦化废水处理过程所排放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化学形态是否构成环境风险将直接影响污泥处置方法的选择,为此,实验采用BCR顺序提取法分析了焦化废水处理站外排污泥中重金属(Cd、Hg、Pb、Cr、As、Ni、Zn、Cu和Mn)的形态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评价了重金属对土壤的潜在环境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除Ni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外,焦化废水外排污泥中其他几种重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残渣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控制限值;与城市污泥相比,焦化废水外排污泥具有低Pb、Cr、Zn、Cu含量,而高Cd、Hg、Mn含量的特点;基于Igeo和RI的评价结果,Cd和Hg是外排污泥中具有一定环境风险的元素,需要考虑其下游去向。焦化废水处理外排污泥中主要存在残渣态重金属成分,不表现为很高的环境风险,其处置应重点考虑其中有机污染物特别是PO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