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惠州西湖水生态系统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惠州西湖属于城市浅水型湖泊,通过连续1个年度对惠州西湖5个子湖水环境、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及鱼类的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治理后的惠州西湖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生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初级生产者只有藻类无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种类少,鱼类单一,生态系统处于非健康状态。近年对西湖采取了开辟新水源、环湖生活污水截污、底泥疏浚等工程技术措施,治理措施的生态效果不明显,文章反思了治理措施的不足,认为应加强对城市浅水湖泊系统机理的研究,为湖泊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杭州西湖水中四种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和交换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西湖水中铜,锰,锌和镉的溶解态和颗粒态的含量分布 ,月变化动脉及水平方向地动态交换,以揭示铜,锰,锌和镉在西湖水中不同相太的分布和迁移转化特征,得出西湖水中重金属的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3.
黄勤  卢海声 《福建环境》2001,18(1):17-18
湖泊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不仅反映湖泊水体富营养水平,还直接影响到湖泊的水质状况。1999年夏至2000年春对福州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监测结果显示,福州西湖浮游植物种类丰富,但密度过大。采取有力措施,减少营养盐输入量, 是改善西湖富营养现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底泥黑臭,向水面冒气泡是福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一个突出表现。目前,有关管理部门主要造定期挖泥清淤来控制底泥富营养状况。然而1999年秋季福州西湖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调查结果却显示,由于底栖动物贫乏,西湖底泥富营养化问题将由于生态失调而进一步深化。建议将控制入湖泥沙量、减少挖泥频度、恢复底栖生态作为一项治淤措施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底泥黑臭,向水面冒气泡是福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一个突出表现。目前,有关管理部门主要靠定期挖泥清淤来控制底泥富营养状况。然而1999年秋季福州西湖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调查结果却显示,由于底栖动物贫乏,西湖底泥富营养化问题将由于生态失调而进一步深化。建议将控制入湖泥沙量、减少挖泥频度、恢复底栖生态作为一项治淤措施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西湖水体中铁铝钙镁的环境行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西湖水中铁,铝,钙,镁的含量分布,水平方向的动态交换,以及在引物水期与非引水期的变化,探讨这些元素在西湖水体自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理西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1-1995年大理州西湖水质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西湖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同时,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并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福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分析Ⅱ、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1999年夏至2000年春福州西湖浮游动物种群结构的四季监测结果情况看,福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仍十分严重,水中有机物含量过高是引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国被称为西湖的湖泊不少,而能够真正和杭州西湖媲美却只有我省惠州的西湖,正所谓“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有惠州足并杭州”。惠州西湖素以无湖六桥十四景著称,享有“伫箩西子”的美誉。惠州因有了西  相似文献   

10.
黄勤  马鸿媚 《福建环境》2000,17(4):30-32
水源污染是产生一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神州西湖水样理化分析引进小游河道冲水对西湖水质构成的威胁不容忽视。湖东环湖截污超负荷运行、常年溢污对西湖水质也有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湖,如今能以幽美、秀丽的面貌展现风采,全然是人类历代连续浚治的结果。西湖大规模的治理,始于唐代,北宋、南宋、元、明、清也相继进行。多采取撩去葑草疏浚加深,引水入湖等。清代治理西湖采取的措施更有独到之处,不仅采用去葑疏浚,还力求开拓西湖水源,以贻乃古无穷之利,筑坎建闸,拦截泥沙,疏通水渠,使西湖南北诸山、72脉泉水入湖;把治湖与疏浚城内运河结合起来,以  相似文献   

12.
水源污染是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福州西湖水样理化分析结果显示上游河道冲水对西湖水质构成的威胁不容忽视。湖东环湖截污管超负荷运行、常年溢污对西湖水质也有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杭州西湖,三面云山,一泓碧水、紧倚城廓、形成了"一镜天开浮碧玉"的美妙景观.为永葆西子的青春魔力,对西湖水景的保护,进行了三年的科学研究,二年的引水试验,一年的工程论证,由国家决定建设引水工程,取水能力30万吨,输水渠道3100米,以增强西湖的自然净化能力.经三年的设计、施工、在钱塘江边的取水泵站,穿过玉皇山、九矅山的隧洞,南北两岸的明渠、桥涵等工程,今年可以全部建成,向西湖输送清水,西湖水体的流动和水位,将以人工控制为主,使明珠琢磨得更加晶莹夺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城市浅水湖泊高有机质含量沉积物中有机质污染特征及其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关系,调查了西湖8个湖区沉积物柱状样不同深度泥层有机质含量及其轻、重组分和氮磷污染特征,通过与国内相关湖泊有机质组分的比较,定量刻画了西湖"香灰土"沉积物的有机质特征.结果表明,西湖沉积物属典型高有机质含量底质,不同湖区底泥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8~251 g·kg-1;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差别很大,引水入口湖区比其他湖区的有机质含量明显偏低;垂向上,大多湖区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反映出有机质在西湖丰富的沉积历史.有机质轻/重组分离研究表明,西湖沉积物中轻组有机质含量为0.57~9.17 g·kg-1,平均占总有机质的2.83%,重组含量为5.35~347.41 g·kg-1,平均占总有机质的90%;与玄武湖、月湖、太湖、白洋淀等浅水湖泊相比,西湖底泥轻组有机质含量与之相当,但重组有机质含量明显偏高,反映出西湖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湖泊,有机质污染负荷高,底泥腐殖化程度高.西湖底泥轻组有机质与总磷、总氮显著相关,而重组有机质含量仅与总氮含量显著相关,与磷没有相关性,表明轻组有机质对氮、磷内源释放潜力具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西湖"香灰土"型沉积物有机质含量高、重组有机质比例高,对内源氮磷释放的缓冲能力强,在西湖营养盐内源负荷控制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5.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美景是举世闻名。贯穿西湖的苏堤,是九百多年前,北宋大诗人苏轼出任杭州知府时建筑的,在历史文物和自然景观上皆有重要价值。人们漫步在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苏堤上,饱览着无比优美的西湖自然风光,其怡然陶醉之情,确是语言难以表达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杭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并为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理西湖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洱源县西湖村的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村民生活方式和旅游业的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索西湖村的生产生活与西湖水体污染的关系,比较得出引起西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流失。针对西湖村水污染源的特点,提出修复和保护西湖环境的措施:改变畜禽养殖方式,解决厩肥随地堆放产生的污染;构建成本低和维护简单的村落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系统;建设湿地生态农业和湖滨带乔木-水塘-沟渠生态系统;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以保护促进开发。  相似文献   

18.
杭州西湖底泥释磷及其对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韩伟明 《环境科学》1992,13(3):25-29
杭州西湖是一个小型浅水湖泊,其底泥由上部藻骸腐泥和下部泥炭层构成。西湖底泥的显著特点是有机碳含量特别高,氮和磷含量也相当高。通过实验室和现场模拟研究,考察了pH、温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及上复水种类等环境因素对底泥释磷量和释磷速率的影响。上复水pH值在6.5—7.0范围内底泥释磷量最低;在较高或较低pH值时,底泥释磷量倍增。升高水温或降低上复水溶解氧浓度均能加速磷释放。实验室模拟西湖底泥最大释磷量为0.368μg/g。夏季现场模拟平均释磷速率为1.02mg/m~2·d;估算西湖底泥释磷量达1.346t/y,相当于年平均外部入湖磷负荷的36.4%。底泥释磷对西湖富营养化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洱海流域沿岸带石质基质上周丛藻类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12月~2010年1月调查了云南洱海流域中洱海、西湖和茈碧湖沿岸带周丛藻类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群落多样性以及水体理化因子,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了影响周丛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洱海周丛藻类优势种属是刚毛藻属、等片藻属、暗丝藻,而西湖和茈碧湖均以硅藻为主.洱海的周丛藻类生物量大于西湖和茈碧湖,最高值出现在洱海白族小庙(EH31), Chl-a达到78.71mg/cm2.洱海的绿藻密度也高于西湖和茈碧湖.茈碧湖的周丛藻类多样性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2.47;西湖次之,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2.34;而处于流域下游的洱海沿岸带周丛藻类的耐污种数目增加,多样性最低.CCA结果表明水体中的NH4+及TP浓度是影响洱海流域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0.
重游西湖     
提起惠州,思绪万千;重回西湖,心不禁为之一暖. 说起西湖,更多人想到的是杭州,而对于像我这样一个自小与惠州有着渊源的人来说,西湖的印象更多的来源于惠州. 上一次去西湖应该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仍记得小时候祖父母每天牵着我的手带我到西湖游玩,我总是不厌其烦的问着同一个问题:湖里怎么都没鱼啊?而祖父只是一味地感叹,社会发展的需要啊!当我长大以后,经常会回想起祖父说的这句话,渐渐的明白了话中的另一层含义:当时社会的发展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