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矿床是滇东南地区的重要矿床类型,矿床中疏的δ34S值分布于-6.9‰~+7.3%之间,并且呈波浪式分布;铅同位素组成以正常铅为主,并受异常铅的混染。硫、铅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这些硫、铅同位素特征表明,该矿床成矿物质可能具有多种来源,除了直接来自玄武岩外,还有来自古海水硫酸盐和地层的贡献;该矿床的成因与玄武岩海底中心式喷发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 层状铜矿床或砂岩铜矿床,从前寒武纪至新第三纪各时代均有广泛分布。矿床规模很大,有时可达巨型,矿体具简单层状,延伸很大,有用成分含量相当高且分布均匀等等,使得可将这种铜硫化物矿化类型列为主要工业类型。关于层状铜矿床的成因已争论了多年,既有原生一沉积论者,也有后成论者。砂岩铜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硫的来源归因于硫酸盐的还原过程。对个别矿区  相似文献   

3.
使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对闽南夏季云下洗脱过程进行研究;对闽南夏季降水中稳定同位素丰度比进行了测试.氢氧同位素丰度比分析发现,降水氢氧同位素丰度比存在较大分馏,但同一降水云系中δD/δ18O值是稳定的,可以作为判别降水来源的特征量.对降水中硫同位素丰度比分析发现,当大气中气溶胶和气体硫同位素均呈负值时,降水中富集34S,反之相反.并使用稳定同位素平衡模型估算事件型降水云下洗脱过程的作用,厦门前期降水云中、云下洗脱硫的比例分别为19.5%和80.5%,中期降水云中、云下洗脱硫的比例分别为32.3%和57.7%,后期降水云中、云下洗脱硫的比例分别为53%和47%,漳州云中,云下洗脱比例接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盐源县西范坪斑岩铜矿床多种类型包裹体的特征及其温度、压力、盐度、密度、氢、氧同位素组成、成矿流体沸腾等地球化学特点研究表明 ,西范坪铜矿床形成在浅成—超浅成、中—高温环境中。成矿流体具有高盐度、高密度的特点。成矿流体曾经多次发生沸腾。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源于深部的斑岩浆 ,在成矿过程中有地下水加入。  相似文献   

5.
对多尔盖莱金矿带的克洛高一圣戴维兹金矿山和几个小矿山的矿化脉(包括包裹体流体)、蚀变围岩和页岩主岩中的矿物进行了同位素测定。作为矿化主岩的克洛高页岩建造含有方解石(平均6‘’C为一11.5脉PDB)和石墨(平均6’‘C为一22.2幼PDB),得出其平衡的同位素交换温度为300”~315C土20C(可能的变质温度)。矿化脉方解石的碳同位素比页岩中的方解石轻,后者的平均6“C为一12.9%。PDB。矿化脉石英的氧同位素组成(9.6%~11.OM。SMOW)类似于页岩主岩石英(9.4饰~13.6轨SMOW)。由于方解石总是极富‘’0,故即使在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云南易门狮山铜矿床的地质背景、含矿建造、火山岩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地质背景为中元古代后期的裂陷槽。含矿建造为火山沉积黑色页岩碳酸盐含铜建造。胶状、变胶状黄铁矿及黄铜矿砂状碎屑构造是矿床同生成因的新证据。建立了海底喷气沉积矿床成因模式,论述了狮山铜矿床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校系统地研究了成矿元素及微星元素.稀土元素和铅、硫、氢、氧同位素等成矿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成矿物质来源是多方面的;成矿过程中的介质水在成矿主要阶段是大气降水与再平衡岩浆水的混会,在成矿晚期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成矿是多阶段的,可依据各阶段的矿化程度来确定今后应侧重的矿种.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了康古尔金矿的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以及硫、铅和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该金矿床主矿化阶段成矿流体以变质水为主,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总的表现为下部上升流体与残部大气降水混合成矿特征。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深源性,主要来自上地幔或下部地壳,是一种火山岩区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安庆铜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复杂.不能用单一硫源或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来解释。本文依据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了硫从硫源地质体转移到成矿热液中的六种可能机理(模型),并确定了矿床的硫源。  相似文献   

10.
北山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婆泉铜矿是北山地区最大的铜矿床 ,也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床。矿体主要产在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体内。本文对含矿斑岩体、蚀变岩和铜矿石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铅同位素和Sm 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 ,旨在查清含矿斑岩体的形成背景和成岩物质来源 ,以及含矿斑岩体与成矿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 ,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 ,他们具有相同的成岩物质来源 ,是上地幔和下地壳物质混熔产物。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均具有较高的Cu背景值 ,可为后期Cu的富集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铅和钕同位素数据表明 ,成矿物质以幔源为主 ,主要来自于含矿的斑岩体。  相似文献   

11.
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和岩控性 ,大多数矿床都赋存于灯影组白云岩中。矿床的形成温度比较低 ,主成矿阶段的温度为 140~ 2 0 0℃ ,而且各矿床的形成温度十分接近。矿床发育大规模的白云石化。本区的地质演化经历了双层基底、连续盖层 ,以及前陆盆地 -造山带耦合几个主要演化阶段。这些阶段分别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流动通道以及流体驱动力 ,从而在燕山期 -喜山期由于成矿流体的大规模流动 ,形成了川滇地区大面积分布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2.
利用源示踪技术计算日本和韩国低层大气SO2和PSO4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AMx中的PAST(源示踪技术)对2010年东亚地区的总硫(SO2+PSO4)的源-受体关系进行了模拟计算. 模拟区域内共设定43个源区,其中在中国领土范围内设定了33个源区. 在源-受体关系计算中,将日本本岛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部分,分别设为受体区域,同时还将远离陆地的海洋背景点冲绳和韩国济州岛设为受体点.模拟结果表明,日本本岛北部、中部和南部的总硫来源存在一定的差异:日本本国的贡献率分别为73.8%、77.1%和65.9%,中国的贡献率分别为23.5%、20.2%和25.8%. 韩国本土总硫的本国贡献率为67.8%,中国的贡献率为27.2%. 对韩国济州岛和日本冲绳而言,二者总硫的本国贡献率均为26.0%,远低于日、韩两国的其他地区,不能代表国家间跨界输送的总体状况. 受体区域跨界输送的总硫季节变化明显,而且各区域的变化趋势也并不一致,其中日本南部地区和韩国本土1月最强,7月最弱;日本北部和中部地区在4月最强,1月最弱. 跨界传输的总硫对日本和韩国总硫贡献量小于2.5 μg/m3.对于日、韩两国影响较大的中国源区主要为山东、河北、江苏、辽宁等地,各源区对于日、韩总硫贡献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东亚地区低空总硫的传输通量空间分布与利用CAMx模拟的2010年日本和韩国总硫的源-受体关系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康滇地轴东缘不同时代碳酸盐地层中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研究表明 ,其2 0 7Pb/2 0 4 Pb与2 0 6 Pb/ 2 0 4 Pb呈良好线性关系 ,2 0 7Pb/ 2 0 6 Pb和2 0 8Pb/ 2 0 6 Pb为一常数。结合对本区矿床的稀土元素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的研究 ,判定不同层位铅锌矿床是在同一个成矿体系同时形成的 ,一次成矿 ,其成矿年龄为 2 4 5Ma(峨眉运动 ) ;同时说明不同矿床成矿金属有相同的来源 ,主要来自上地幔。成矿硫以来自地层中的硫酸盐还原硫为主 ,幔源硫次之。本区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喷流关系密切 ,这是与著名的MVT型铅锌矿床的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4.
Dissolved organic sulfur (DOS) is an important fraction for sulfur mobilization in ecosystem. In this work stream waters were sampled in 25 forested sites in southern China to study the dissolved sulfur fractions. Dissolved sulfur was fractionated into dissolved organic sulfur (DOS) and inorganic sulfate (SO42-) for 95 stream water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DOS ranged from 0 to 13.1 mg/L (average 1.3 mg/L) in all the streams. High concentrations of DOS in stream waters were found in the site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ulfate. DOS constituted less than 60.1% of dissolved sulfur (average 17.9%).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DOS concentra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SO42- in streams waters and total sulfur in surface layer soils.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DOS concentration in stream waters had a seasonal variation, but no trends were found with it. The implication was that the long term sulfur deposition had led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and fraction of DOS in stream waters in acid rain prevailing regions  相似文献   

15.
永梅会矿集区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背景,有望成为华南又一个以Cu为主的矿业基地。为实现这一国家目标.力争使矿产储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就要求地质科学研究从战略与战术上紧密配合。在新一轮矿产资源调查中,拓宽找矿思路,明确找矿主攻目标。为此,提出四点建议:1.大胆探索找寻第二个紫金山式浅成低温热液型Cu、An矿床;2.拓展视域找寻浅埋、品位均一的斑岩型Cu(Au、Mo)矿床;3.找寻层位稳定的层控型复成因Cu多金属矿床;4.找寻其他新的矿床类型,诸如钱成高温型Sn、Cu矿床;与早侏罗世火山沉积岩盆地内层位性复成因矿床和火山岩盆地边缘或剥蚀残留火山岩盆地之下的基底地层内矿床。  相似文献   

16.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矿物分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形成于紫色层向浅色层过渡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 ,矿体具有明显的矿物分带 ,从紫色层向浅色层 ,金属矿物依次按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变化 ,这种分带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为顺层分带 ,另一种为垂直分带。引起矿物分带的原因是由于具氧化性的含铜卤水和具还原性的含硫溶液相互反应 ,造成了不同矿物的先后沉淀。  相似文献   

17.
近10多年来东南沿海找矿具突破性意义的一批矿床中,有5个各具特色的矿床及与之相类似的一批矿床(点)和矿化层位,集中分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面积约为8万km2的永定一梅县-会昌地区(简称永梅会地区),构成一成矿集中区.其特点是矿床集中且规模大、埋藏浅、多类型和多层性。该区处于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叠置地带,自晋宁期至晚燕山期漫长的地质历史为形成多层、多类型矿床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环境;频繁的火山一侵入活动揭示了壳幔分离、地幔物质多次注入、地壳物质多次循环,特别是石炭纪以来(C1、J1、K1)三次双峰式火山活动所反映的位张环境,造就了本区成矿元素多、丰度高的地球化学场和构造应力环境;可能存在的地幔热流柱对地壳的作用是构成矿床集中的深部构造因素;区内石炭系岩相古地理特征显示本区具有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石炭系铜矿含矿层位相当的合矿层位;本区中等剥蚀程度有利于寻找火山根部带或基底中的矿床。在分析该区上述成矿远景基础上,提出了该区有可能成为我国南方继德兴之后及维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后的另一个铜、多金属成矿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硫沉降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致酸污染物长距离传输模型ATMOS,对我国2002年排放的SO2所产生的S沉降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将模式输出的ρ(SO2),SO42-湿沉降量与实际监测地面层的ρ(SO2),降水中SO42-湿沉降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我国总S沉降、地面层ρ(SO2)分布,以及S干、湿沉降分布特点等模拟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模拟各网格的总S沉降数值,将其与相应的S沉降临界负荷值进行比较,获得95%保证率(RAINS-Asia)下我国1°×1°S沉降超临界负荷分布图.为控制我国的S沉降,对各省SO2减排的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梅仙式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仙式铅锌矿床是在大陆裂谷环境下形成的,有明显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矿化受震旦系龙北溪组绿片岩控制。矿体里似层状,与围岩产状一致。绿片岩原岩是一套含板内拉斑玄武岩的火山沉积建造。矿物组合和 Zn/Pb比值有分带性。层状矿体下盘有脉状、网脉状矿化和蚀变带。矿石有特征的结构构造。硫以幔源为主,铅是幔壳混合成因,矿液以海水成因为主.可能有少量雨水、岩浆水等渗入,反映物质的多来源和成矿受多种地质事件的叠加改造。本式矿床可与火山岩容矿型的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类比,也可作为广义华南型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