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年前在读高中的时候,一天早上我忽然听到一个学姐车祸致死的噩耗,顿感人生如此无常。那天我整日都笼罩在一片阴影下,感觉生命何其飘忽,又何其脆弱。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亲是从重庆煤炭集团松藻煤电公司退休的一位老矿工.10多年前,父亲给我上的一堂"安全课",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最普通、最基层的安全生产工作者,由企业到政府,又由政府到企业,重于泰山的责任伴我走过了30个春秋.现在我从乡镇安全生产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仍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发挥余热.我热爱这项工作,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能使一些职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相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在炎炎夏日,跳进泳池畅泳一番是何其写意的美事.然而医生提醒,目前有些游泳池卫生条件未能严格把关,游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提防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1.这件事我知道了。下属将安全责任全部推给你,下属成了潜在的旁观者。这件事你办好了理所应当,办不好下属会衍生出种种非议。不妨将此话变为"这件事你还应好好再想想,有更好的方案再来告诉我。"2.员工素质太低了。提升员工素质也是安全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从深层次分析,你是将出现的安全问题推给了员工。不妨将此话变为"都是我的错,我对员工的安全培训还  相似文献   

6.
2009年新春佳节将至,值此逢节就带"响"之际.我向诸位提个醒儿:逢节应带"想"儿. 一想安全莫生悲.近年来随着鞭炮的解禁,不少地方把燃放鞭炮作为乐趣,因此逢节就带"响".  相似文献   

7.
张艳 《安全与健康》2007,(11):48-48
童年时代,一个年轻的舅舅整天带我一起捉迷藏、钓鱼,还经常给我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我很喜欢他.可是有一天,妈妈红着眼睛回到家,哽咽地说不出话,爸爸也沉默地吸着烟.从他们的谈话中,我隐约得知了一个噩耗.  相似文献   

8.
神耳     
冬至那天,阳光懒·懒的。作为一名记者,我很想体验巡道工的生活,于是跟着一名巡道工老铁上路了。他在前边走,我跟随其后,但他很少说话,我问他怎样发现安全隐患,他看都不看我一眼,全神贯注。我觉得,他是个怪人。  相似文献   

9.
烟花何其明艳璀璨,爆竹何其轰烈浪漫.尤其对于有着数千年燃放烟花爆竹历史的泱泱中华而言,烟花爆竹是辞旧迎新的必备利器,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用以表达情怀,庆贺团圆与胜利,歌咏太平盛世的文化载体。为此,人们不惜发明了最初的火药并长久的将之专用于烟花爆炸的研制上。  相似文献   

10.
一位车间书记向我抱怨, "现在的检修工真是麻烦,越来越胆小了,我叫他们去补一个设备,他们还不动,说监护人不在绝不动火,我说我在我负责,他们还说你能负得起责吗,你对现场不熟悉,不清楚哪里有哪些危险."作为一个安全管理人员的我听后,心中暗自庆幸,这几年的安全教育工作终于显现成效了,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终于有了大幅提高.科学的安全管理要让企业的员工明白敬畏,知道害怕,才会主动识别危害,控制风险.在企业中,员工的勇敢往往会断送了个人和企业的前程, "员工一定要怕死."  相似文献   

11.
一、认识上要有高度,就会形成"我要学",反之就是"要我学".有足够的认识,就有主动性、自觉性,否则就被动和不自觉.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现代职业安全》2009,(11):10-10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伺候老人,是子女应该做的,党和国家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和待遇,我绝不能辜负领导和全国500多万矿工对我的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组织对我的关怀。”  相似文献   

13.
有人喜欢在悄无声息的书房中读书,也有人喜欢在夜深人静的灯光下读书,还有人喜欢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读书,而我则喜欢在淅淅沥沥的雨夜里读书。泡上一杯香茗,独坐窗前,轻轻打开书的扉页,让一颗怿动的心在静谧的氛围中慢慢地融入书的世界。面对雨点叩击窗户而溅出的音符一起缓缓上升,升至一片空灵的境界,只觉得整个身心舒展得像一片纤尘不染的羽毛,在书的情节中轻轻飘飞,犹入仙境。此等境界,是何其的雅致有趣。我想,所谓的“读书有福”,大概莫过于此吧!  相似文献   

14.
我的名字叫"三违",因生性顽劣,天生与安全做对,所以非常不受人类欢迎.你只要看一看人类用文字写的东西,就知道他们有多么憎恶我,像什么"杜绝三违""打击三违""与三违斗争到底""把三违消灭在萌芽状态"等等词语那都是针对我的.我也知道我不是什么好东西,平生干了不少坏事,害了不少人命.不过我还是想不通,人类为什么对我如此痛恨,经常打击我,防范我,见了我像遇到瘟疫一样.  相似文献   

15.
志安 《劳动保护》2005,(8):64-64
2002年6月的一天下午,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大地上,天气确实有些热,我在办公室正忙着准备第二天开会的事。门突然被掀开,我扭转过头,看到一位职工慌慌张张地跑进办公室。我问他:“什么事?看把你慌的。”“不、不好了,车、车、车间着火了。”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着。我一边放下手中的钢笔,一边说:“走,去看看去。”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1月的一个下午,我和杂志社的记者张沉来到坐落在百万庄的建设部大楼,在吴慧娟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位副司长.一个月以前,在哈尔滨举办的一个建筑安全生产培训班上,我第一次认识吴司长,她在会上的发言给所有学员包括我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觉得她不仅是一名政府高级官员,有扎实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而且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她谈起民工来很动感情,感染了听众.  相似文献   

17.
吴刚 《劳动保护》2010,(11):78-78
那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难忘的128min,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通过那次事故,让我明白了安全生产事前防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梁连成 《安全》2000,21(5):36-37
桥式吊车是冶金企业广泛采用的起重设备,司机素质的高低是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的大问题.一个司机只会开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加强"内功"的锻炼,即提高本身的全面素质.我认为有7点相关的安全技能是桥式吊车司机应当掌握并能正确运用的.  相似文献   

19.
[职业病]     
十年安技员的生涯 ,十年淡泊名利的生活 ,使我变得稳重、成熟了 ,但我的心仍在躁动着 ,希望能换个环境工作 ,说实话就是想收入高点。炎夏七月 ,喜讯传来 ,因为本人常有豆腐块文章在报刊发表 ,一大型企业决定聘我为厂办主任。正当我决定向现在供职的这个企业辞职时 ,行业主管部门管安全的肖处长打电话叫我参加本市的安全检查 ,抱着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态度 ,我参加了。我们检查的第一站是A机械厂 ,当我赶到A厂时 ,检查组的其他4位同志也赶来了 ,最引起我注意的是王处长 ,他曾经获“部级安全诊断师”称号 ,有20多年安技工作经验 ,他现在是某…  相似文献   

20.
急刹车……     
每天1 7时30分,我们乘坐的班车在下班铃声响后会准时驶出厂门.由于班车从我们车间始发,我便有了固定的座位,一个位于车尾、靠窗的单座.每天经过厂门口停站时,总会上来一个人,站在我边上,伸出一只手抓住扶手.他是我们厂武装部部长,姓王,刚转业到我们厂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