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陇东油田井场石油类物质自然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有少量原油洒落井场,原油进入土壤会造成和引发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危害。文章通过对不同年代开发的油井井场土壤剖面进行取样分析,研究了原油在以黄绵土为主的井场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和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土壤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石油类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归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石油类污染物在各种水环境中 ,由于水体的特点不同 ,其归宿也不同。通过对焉耆盆地石油开发区域内博斯腾湖、开都河及相邻湿地的研究 ,对石油类污染物在各水环境中扩散、挥发、溶解、分解、乳化、氧化、生物降解、沉降、吸附与吸收、分配与富集等进行了定量分析 ,为石油类污染的控制和清除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地区石油类非点源污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类非点源污染基本特征为污染源分散、污染源作用周期长、暴雨时易于形成高含沙水流以及由此引发的高强度石油类污染。试验结果表明,随土壤石油污染强度的提高,径流量增大,产沙量降低,但水、固两相中的污染物径流污染强度均增大。试验条件下,径流过程释放于水相中的石油类浓度可高达4~7 mg/L。  相似文献   

4.
NAPL态石油类污染物在黄土中迁移的稳态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NAPL态石油类污染物迁移的特点,建立了NAPL态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的稳态数学模型,提出了综合污染系数的概念;根据延安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和石油类污染物的特性测定了NAPL态石油类污染物对黄土的综合污染系数S=6-8。最后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能够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5.
土壤石油污染环境容量的评估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对某滨海油区环境和生态进行调研分析的结果,选择一般参数法、综合估值法和数值模拟法三种方法对土壤石油污染的环境容量进行评估和模拟研究。研究分析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时空分布,预测分析污染物迁移趋势和范围,综合探讨了研究区土壤石油污染的环境容量,可为制订有关环境标准和加强土壤石油烃排放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一直是环保界研究的重点。为此,简述了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存在状态,介绍了其在土壤中的迁移、吸附和降解行为,以及其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全面了解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产生一系列的含Cr、Pb、Cl的危险废物。在实验室中,通过掺加不同Cr、Pb和Cl元素含量的典型危险废物,模拟煅烧熟料,研究Cr、Pb和Cl在水泥熟料中的固化率。结果表明:不挥发性重金属Cr在熟料中的固化率在50%以上,并随着生料中Cr掺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难挥发性重金属Pb元素在熟料中的固化率范围为19.69%~22.57%,在生料中Pb元素增加后,固化率则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非金属Cl元素在熟料中的固化率范围为3.30%~5.87%。Cl元素在熟料中的固化率在10%以下,并随着Cl元素掺加量的增加,Cl在熟料中的固化率减小。最后,对比《固体废物生产水泥污染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水泥产品中Cr和Pb元素含量限值(0.1mg/L,0.05 mg/L),实验结果表明Cr和Pb的浸出含量都在限值范围内,满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石油类在河流中自净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流的特点,利用示踪剂对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衰减情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污染物扩散模式,确定了河流不同断面的石油通量,求出了石油类污染物的衰减系数。为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河流环境容量的确定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污染物迁移模型在油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石油的生产、运输、贮存以及炼制等过程中都存在泄油、漏油风险,各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如油类、重金属等各种化学物质也会危害水土环境,进而危及当地地下水源。文章分析了油田企业污染物对土壤及地下水的主要污染途径,提出了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模型用于预测污染物浓度的方法。建立了污染物由土壤迁至室内空气、地下水、农作物及由地下水转移到地表水的迁移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运用于油田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0.
原油在土壤中迁移及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原油在土壤中淋滤及降解的规律,剖析了大庆老油田开发区贮油池土壤含油状况,进行了自然植被不同类型土壤的浇油、室内原油淋滤模拟及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贮油池土壤原油淋滤深度绝大部分集中在0~30cm,以下原油明显减少(除沙化土壤外);盐碱土集中在0~10cm;草甸黑钙土集中在0~50cm;柱内油水混合渗透试验,80%集中在0~20cm;原油覆盖土壤表面时清水淋渗较弱,在0~20cm内残留94%;加原油的土壤降解试验,平均降解59.92%,范围为53.94%~62.25%,盆栽试验平均降解61.99%,范围为55.12%~70.68%。  相似文献   

11.
油污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油等有机污染物的就地生物治理技术受土壤及环境的诸多条件影响,在使用该技术之前,首先要进行油污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弄清影响微生物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通过对胜利油田油污土壤微生物研究得知:胜利油田油污土壤的pH值、含水量等指标利于微生物降解原油。土壤优势菌种多为原油降解菌,并且与含油量呈正相关。油污土壤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不足时,向其添加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和降解菌,能够提高微生物处理地面溢油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石油石化企业污染减排工作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污染减排是企业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理顺污染减排工作机制体制,完善污染减排体系,落实污染减排措施,对于实现污染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结合石油石化行业特点及污染减排工作实践,系统提出了企业建立污染减排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用熏蒸-培养法测定油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对某油田距采油井1、15、30m的土壤测定结果表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微生物量的大小随土壤含油量变化而变化。熏蒸-培养法受土壤水分状况影响较大,不适用于强酸性土壤及刚施用过大量有机肥的土壤,在测定性质差异很大的土壤时,必须分别测定转换系数Kc,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仲魁  刘金辉 《四川环境》2007,26(2):118-121
通过对北京市2000—2004年间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考察和研究,着重分析了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现状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变化的原因并与国内主要城市及美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强度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并提出了治理大气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北省机动车污染防治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河北省机动车防治存在黄标车淘汰难、环保检验和环保标志核发工作滞后、新能源机动车所占比例低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严把年检关、提高机动车污染排放成本、运用先进的实时监测技术、建立机动车管理综合平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弄清污染事故的污染程度及影响因素,对原油在盐水中的溶解度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方法,选定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水温、水深度、放置时间及油膜厚度,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水中油浓度最显著的因素是油膜厚度,显著因素是温度和水深度,次要因素是放置时间;研究结果可为污染事故的应急水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Drainage ditches can be a key conduit of phosphorus (P) between agricultural soils of the Atlantic Coastal Plain and local surface waters, including the Chesapeake Bay. This study sought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a common ditch management practice, sediment dredging, on fate of P in drainage ditches. Sediments from two drainage ditches that had been monitored for seven years and had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flow, P loadings, sediment properties) were sampled (0‐5 cm) after one of the ditches had been dredged, which removed fine textured sediments (clay = 41%) with high organic matter content (85 g/kg) and exposed coarse textured sediments (clay = 15%) with low organic matter content (2.2 g/kg). Sediments were subjected to a three‐phase experiment (equilibrium, uptake, and release) in recirculating 10‐m‐long, 0.2‐m‐wide, and 5‐cm‐deep flumes to evaluate their role as sources and sinks of P. Under conditions of low initial P concentrations in flume water, sediments from the dredged ditch released 13 times less P to the water than did sediments from the ditch that had not been dredged, equivalent to 24 mg dissolved P. However, the sediments from the dredged ditch removed 19% less P (76 mg) from the flume water when it was spiked with dissolved P to approximate long‐term runoff concentrations. Irradiation of sediments to destroy microorganisms revealed that biological processes accounted for up to 30% of P uptake in the coarse textured sediments of the dredged ditch and 18% in the fine textured sediments of the undredged dit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dredging of coastal plain drainage ditches can potentially impact the P buffering capacity of ditches draining agricultural soils with a high potential for P runof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