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富营养化河道复合酶-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复合酶类生物激活物质对河道中微生物的作用机理,通过测定河道中微生物的生化呼吸线、细菌数、脱氢酶、纤维素酶、脲酶和磷酸酶的酶活性来表征生物激活物质对河道自净过程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污水净化剂对微生物活性具有激活作用,累积耗氧量明显增加,酶激活率达到14%~136%,有效增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复合酶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在上海、北京和福州等多条受严重污染的富营养化河道的工程应用表明,复合酶污水净化剂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均可发挥良好的作用,具有安全、高效和适用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生物焦对汞的吸附特性,对不同制备条件下的生物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生物质种类、制备粒径、制备温度以及制备氧浓度对生物焦吸附汞的影响,并结合其吸附动力学过程,进一步探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制备条件下生物焦汞吸附特性存在差异;生物焦对汞的物理吸附中,孔隙结构对其具有影响,累积孔体积越大,单位汞吸附量越高,利于生物焦对汞的吸附;与比表面积相比,比孔容积在汞吸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均在生物焦汞吸附过程中起到重要影响,且化学吸附是其主要的控速步骤。  相似文献   

3.
硝基芳香烃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硝基芳香烃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这些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本文还展望了此类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 ,采用生物处理及其他多种处理方法协同作用已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就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对周边环境产生的污染情况,针对臭气的治理方法,重点介绍了物理脱臭法、化学脱臭法、生物脱臭法的作用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5.
天然水体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一定的限度内,河流可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态平衡。进入河流的(?)染物一旦超过了其自净能力的范围,河流的这种正常的平衡就被破坏,水体逐渐恶化。为了合理利用水环境的自净能力,实现水体的良性循环,必须掌握水体净化所具有的特定规律。水体自净过程的两个突出表现是污染物的  相似文献   

6.
太湖日成层现象的监测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温是湖泊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其结构特征对湖泊水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以长期定点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太湖水温结构特征,证明了浅水型湖泊日成层现象的存在,并利用一维k-ε紊流模型模拟研究了太湖日成层现象的水温垂直分布.  相似文献   

7.
硝基节香烃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硝基芳香烃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现状,这些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本文还展望了此类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采用生理处理及其他多种处理方法协同作用已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水中蒽醌化合物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物理、化学、生物法处理水中蒽醌化合和折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物理、化学、生物法处理水中蒽醌化合物的近期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苯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有毒、难生物降解废水———苯胺废水的各种处理技术及基本原理 ,这些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是湿地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研究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过程与湿地功能的关系.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湿地生态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它的概念,并评述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元素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湿地模型和3S技术等新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中国湿地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的优先领域,应加强湿地基础理论研究及在湿地的演化、生态过程、界面过程、预测与评价、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颖  邓良伟 《环境工程学报》2012,6(7):2345-2350
采用批式厌氧消化实验,研究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生物、物理和化学作用对磷去除的贡献。结果表明,厌氧消化6 d,灭菌的混合液几乎没有磷被去除;未灭菌的混合液,上清液总磷去除率为57.3%,且随着混合液总磷的减少,吸收液的磷逐渐增多,说明废水中的部分磷被转化成气态磷化合物并释放。将原水在4℃、厌氧条件下静置6 d,废水TP去除率为70.7%,说明物理沉降的除磷作用显著。对厌氧消化前后的污泥进行浸提,发现没有灭菌、灭菌混合液的污泥的Ca、Mg-RP(HCl-RP)含量分别增加93.4%和50.5%。由于没有灭菌的混合液的pH不断升高,灭菌的混合液的pH不断下降,说明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使得环境条件改变(pH增加)而有利于磷化合物沉淀的形成。实验表明,猪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磷的去除是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苯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述了有毒,难生物降解废水-苯胺废水的各种处理技术及基本原理。这些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复合生态滤床、底泥生物氧化、水体生物修复和河道生态恢复等技术,对上海漕溪河富营养水体进行治理.结果表明,在每隔7~10 d间歇性流量300~400 m3/次的污水补水进量下,通过生物治理,消除了水体富营养和黑臭现象,从每个污水补给周期开始,3~4 d后COD、NH3-N、TP除去率分别达到50%、40%和55%以上,水体清澈见底.从2005年3~5月,河道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先后出现枝角类、桡足类动物和鱼类.表明对于已截污的城市半封闭河道,利用浸没式复合生态滤床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底泥生物氧化、水体增氧、河道生态恢复等措施,进行生物治理,可取得良好治理效果.本研究为城市半封闭河道的治理和养护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级垂直流土地系统处理青岛市产芝水库微污染水体.系统内的生物陶粒填料比表面积大,易于微生物吸附,提高了微生物的种类和浓度;两级垂直流不仅增加了系统物理拦截和化学沉淀的能力,还减弱了水力冲击;植被的根际效应也提高了系统脱氮除磷的能力.研究表明,两级垂直流土地系统对CODMn、TN、TP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较高,平均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其中部分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在底泥中沉积。在合适条件下,底泥中的重金属又会重新进入水体,危害水生生物以及人类健康。沸石粉、生物炭和镉康等材料常常被应用于底泥中重金属的修复,使重金属中能被生物利用的形态转化为残渣态。通过比较沸石粉、生物炭和镉康对底泥中非残渣态的Cu、As、Cd和Pb的去除效率,发现这3种修复剂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沸石粉及生物炭对底泥中非残渣态的重金属去除效果较好。总体来讲,这3种用于底泥非残渣态重金属去除的修复剂的性价比表现为:沸石粉生物炭镉康。  相似文献   

17.
曝气对生物促生剂修复城市黑臭河道水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曝气对生物促生剂修复城市黑臭河道水体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控制曝气时间及强度考察处理效果以确定曝气方式和曝气量。结果表明:在生物促生剂修复城市河道黑臭水体过程中使用曝气协同作用可大大增强生物促生剂的修复作用,加快修复速度。使用间歇曝气协同生物促生剂作用时效果与连续曝气相近,且可以降低运行成本。实验60d后,上覆水COD、NH3-N和TP去除率分别达46.8%、98.7%和73.3%,上覆水pH由7.61提高至7.92;底泥削减达5.49cm,底泥有机质削减率达10.5%。  相似文献   

18.
城市半封闭河道水体生态恢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复合生态滤床、底泥生物氧化、水体生物修复和河道生态恢复等技术,对上海漕溪河富营养水体进行治理。结果表明,在每隔7~10d间歇性流量300~400m^3/次的污水补水进量下,通过生物治理,消除了水体富营养和黑臭现象,从每个污水补给周期开始,3~4d后COD、NH3-N、TP除去率分别达到50%、40%和55%以上,水体清澈见底。从2005年3~5月,河道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先后出现枝角类、桡足类动物和鱼类。表明对于已截污的城市半封闭河道,利用浸没式复合生态滤床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底泥生物氧化、水体增氧、河道生态恢复等措施,进行生物治理,可取得良好治理效果。本研究为城市半封闭河道的治理和养护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焦化废水的来源和水质的分析,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并建议从源头控制焦化废水的产生和克服处理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型立体浮床处理河道微污染源水的挂膜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浮床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预处理方法。采用了"曝气充氧+新型立体浮床"强化处理方法治理微污染河水,对立体浮床挂膜期间底部填料上的生物膜特性及微污染河水处理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河道水温为15.2~23.6℃,pH在7.0~7.8,溶解氧浓度为4.0~5.9 mg/L时,经40 d左右时填料挂膜成熟。通过对水质和微生物指标分析,填料挂膜分为4阶段:物理吸附阶段—物理吸附-生物繁殖阶段—生物强化吸附降解阶段—挂膜成熟阶段。填料挂膜成熟后,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浊度、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20.1%、17.5%和1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