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健 《陕西环境》2003,10(3):46-46
“非典”时期人们特别关注自己生存的小环境,尤其是环境卫生。“非典”的确是坏事,但“非典”带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如果我们面对“非典”只认识到要保护好我们生存的小环境,而没有认识到要从源头上控制“非典”,那则是最可悲的事。实际上,环境卫生不等于环境保护,我们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依生存的大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非典”。保护小环境固然很重要,尤其是在人们对“非典”的认识尚不清楚且尚无较好的应对措施的情况下,保护好小环境能有效的切断“非典”的传染链,阻止“非典”传播,这无疑是较好的预防“非典…  相似文献   

2.
说起“地质年代”,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侏罗纪恐龙”.也可能你知道现在我们人类处于1万年前开始的“全新世”,但由于地质年代主要以化石记录来区分,动辄以百万年为单位,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同的“纪”或“世”仅仅区分着静态的过去.  相似文献   

3.
负责任的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我们庆祝了“六·五”世界环境日和“六·八”世界海洋日。鉴于这两个重要的日子都是关于我们星球上的自然美景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因此我们本期简报关注的主题是旅游.因为我们以一种极为负责任的方式继续发现这些美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来计算。 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到世界地球日,“低碳”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人人都在说低碳,到底什么才是“低碳生活”?怎样的发展模式才是“低碳经济”?是单纯的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还是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情况下,创新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5.
一个夏天的晚上,凉风习习,我们一家人坐在天台上乘凉,我们一边欣赏美丽的夜景,一边品尝着香喷喷的鱼干,可舒服了。爸爸突然对我们说:“今年是世界环境保护年,我们来说说环境保护问题好吗?”“好啊!”我们齐声赞同。  相似文献   

6.
廊坊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加大项目、资金引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始终是我们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但是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更是我们决策的重中之重。几年来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只有保位了碧水蓝天,才能引来真正的金山银山”,“环境质量是未来城市发展最大的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改变了我们设计建筑的方式,但却没怎么改变我们组装建筑的方式。如果可以用信息编码材料并采用让它们自己组织的设计,会发生什么呢?“我们总是认为材料既愚蠢又冷漠,”蒂比茨说。“我们必须强迫它们去该去的地方,必须告诉它们该怎么做。”斯凯拉·蒂比茨(Sari Kalin)是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的研究科学家。他有个不同的观点:“材料可以做决策,可以获得信息,可以作出反应,可以有活性。”  相似文献   

8.
“请你连续说十遍‘太阳’。” “太阳,太阳,太阳……” “再连续说十遍‘月亮’。” “月亮,月亮,月亮……” “再说十遍‘月亮’吧!” “后羿射的是什么?” “月亮。” 这是我们乐此不疲的思维游戏,总是有些人在瞬间给出一个可笑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绿色水利     
绿色是春天的颜色,是“青春”、“生命”、“和平”及“安全”的象征: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的滋润,绿色将失去色彩。然而水也是灾害之源。洪涝灾害就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  相似文献   

10.
梁小燕 《环境》2009,(10):42-43
“大富翁”,圈地热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有玩过《大富翁》游戏的,对上面这句话肯定不会陌生。作为一个长盛不衰的游戏,它没有年龄的界限,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它不仅伴随着我们成长,还从小就灌输给我们一种思想: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圈完就没了,土地资源是宝贵的,它可以产生不同的价值。因此我们要胜利的话,就需要“抢”地。  相似文献   

11.
1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题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邓小平同志在论述“加快发展”时,总是以“抓住机遇”为前提的,他反复告戒我们:“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当前从国内和国际  相似文献   

12.
导言 中国是一个自古以来灾害频繁的国家,几乎年年遭受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轮番袭击。尽管某些“自然灾害”实为人祸,或者被人祸所放大,在周期性循环灾害的困难中,我们铸就了坚忍的民族性格和疲于应对“抗灾救灾”的工作模式。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也许不乏救黎民于水深火热的“悲壮英雄”,但是却缺乏洞悉事故本源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13.
余风玲 《环境》2011,(11):59-61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链条,随着年龄的增长,链条上某些环节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就变得不再是“我们”……  相似文献   

14.
王子强 《环境》1998,(11):5-7
“民以食为天”。这是古训。毛泽东主席多次提示我们:“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然而,林茂才能粮丰。“林茂粮丰”,是千年治国经验的总结。事关长治久安的大事,绿色能不属政治?  相似文献   

15.
加快推进“三个转变”,是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的标志性成果,具有举旗定向之功,从思想观念、工作思路、管理手段等三个方面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的核心举措。而“十一五”时期我国环保工作的成功经验则告诉我们,“三个转变”是真经,是环保工作的切实抓手,是科学发展观在环保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指路航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皮都”是辛集市三大名片之一,在皮革产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2008年9月3日,本刊采访组来到辛集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书凯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市环保局局长曹建生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辛集市污水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带领我们参观了水厂和皮革厂治污设施。张书凯副市长告诉我们,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双三十”节能减排,对辛集市来说,  相似文献   

17.
曲辰 《环境导报》2003,(8):20-20
有人算过一笔账,人这一生,有大半辈子是在自己的居室中度过的。居室不仅是“家”的物化形式,而且是我们每个有“家”之人的重要活动场所。作为现代社会文化主题之一的环保文化,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温馨的角落。“环保文化”现在已是一个大家熟悉的话题,但是把它和居室联系起来,很多人可能会感到陌生。读者对居室的营造,往往是从优雅、舒适、温馨的角度出发,很少会关注到居室的环保问题,更不用说主动去思考构建居室的“环保文化”了。居室的“环保文化”是个大话题,在这篇短文中我们不可能进行系统的介绍。但是,我们可以用最经济的时间,点击几个…  相似文献   

18.
在诗人的笔下,蓝天白云、青山碧水永远是美好的主题。在现实生活中,蔚蓝的天、碧绿的水带给我们无尽快乐、无穷美妙。蔚蓝的天、碧绿的水,是大自然恩赐予我们人类的。然而,曾几何时,我们开始发现我们的眼睛已经很少能够看到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了。这到底是为什么?苏州是著名的园林城市,其优美的园林风光、自然环境为世人所喜爱,吴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徐州历来是有名的要隘,其历史悠久的汉文化影响深远。苏州、徐州在江苏的版图上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吴韵汉风”构筑了江苏“文化大省”的基石,显示出深厚的底蕴。如果说,“吴韵”没有了蓝天,“汉…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7月10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李鹏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一定要坚持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这一指导思想,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应该走“同步发展”的道路。但是,我们的国家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的污染治理必须与我们国家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相适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环境》2013,(6):1-1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号角的吹响,中国“改革号”航船驶入深水区,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一个个触人心弦的关键词,令人无限懂憬。然而,那也是一个我们不曾熟悉的区域,甚至连那些已经有过“先污染后治理”教训、经历过转型阵痛的发达国家也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