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物入侵的评价与预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生物入侵的机制,认为生物入侵受外来种生物学特性、生态系统的可侵入性和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生物入侵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因素分析评价方法.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多微区分分析方法进行生物入侵预警分析,为科学评价和有效预防生物入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数字     
<正>近三成英国《金融时报》9月22日报道称,科学家发现,中国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8%,紧跟其后的是占14%的美国和占10%的欧盟,换言之,中国的碳排放总量正在超越欧美的总和。中国碳排放量的激增源自中国的工厂和发电厂,正是它们将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超2?000亿珠江上水葫芦阻塞航道、吴川红火蚁咬伤村民、海南被椰心叶甲危害过的椰子树就像被火烧过一样惨烈……造成这些触目惊心现象的罪魁祸首有个共同的名字——外来入侵生物。据统计,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我国成为遭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完善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系统,对比分析周界入侵系统前端监测技术;通过调研试验段系统使用情况,从积累特征数据、提高应急联动能力、减少摄像头盲区和降低误报率等角度,分析系统试运行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现状,提出针对性建议。分析表明:该系统可通过对目标行为的采集、分析、跟踪、人工计算,基于计算机的智能视频分析,实现对入侵事物的判断和预警目的,从而有效减少外来事物侵入高速铁路周界,但仍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喜欢种发财树、巴西木等观赏性绿植,但养着养着就容易出现"空心"甚至枯萎的症状,殊不知其实是树干里藏着作怪的幺蛾子。这种小蛾子有一个拗口的名字,叫蔗扁蛾。2003年,它作为严重危害我国农林业的数十种外来动物之一,登上了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多年来,这种小昆虫在世界范围内肆意扩张,以极佳的胃口大肆咀嚼农林业资源,被许多国家列为检疫性害虫。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一些"新型宠物"跨境交易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不乏濒危甚至剧毒物种。此类"新型宠物"在饲养过程中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有害生物入侵。8月11日,浙江萧山检验检疫局邮件办事处工作人员,从一件来自香港的邮包中查获了4只活的箭毒蛙,这在我国口岸还是头一次查获。身为外来入侵生物的箭毒蛙,同时也是濒危物种之一。它们身材娇小,色彩妖娆,自身不产毒却跻身世界最毒之列。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6.
针对失效模式、影响和危害度分析方法(FMECA)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单纯依靠RPN分析危害性的不足,建立了一种针对服务对象的危害性评估模型。引入恢复效度的概念,丰富了危害度评估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步骤;利用德尔菲法界定了故障模式恢复效度、严酷度、发生频度和可探测度在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的等级。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该系统6种典型故障模式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验证和排序。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更加真实地反映故障模式对服务对象的危害性,可以根据危害性排序结果界定设备运行系统关键性故障模式,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弥补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多普勒微波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普勒微波入侵报警探测技术是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入侵探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多普勒微波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入手,阐述了多普勒微波入侵报警探测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现状,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淡水环境磷的生物有效性评估方法的发展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在水体中含量较低,但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却是十分活跃的生源要素之一,其生物有效性往往是藻类水华的驱动力.本文对水环境中磷的生物有效性评估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目前发展了很多生物有效磷估算方法,但是没有完全认同的标准方法.从实验操作角度来看,藻类培养分析法最适于水样;化学提取法适于沉积物;而氧化铁材料等磷汇方法在水样及沉积物上均比较方便.事实上,生物有效磷概念含糊,是不可准确定量的.然而,为了更有效地评估磷的生物有效性,估算生物有效磷含量又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FBG传感器的应变、振动和冲击特征,报道了一种基于准分布式FBG传感器的入侵报警系统.首先根据小波降噪原理和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的方法分别进行降噪和报警信号分割,同时对分割信号分类和特征分析以进行报警判断和识别;其次分析了入侵监测系统的五种报警模式;最后根据LabVIEW开发了入侵报警软件.经过实验证明入侵报警系统能够完成自动、实时报警和报警定位.  相似文献   

10.
入侵植物生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入侵生态效应研究往往受人类观念、研究尺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综述了入侵植物的生态效应,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入侵植物威胁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可能会给本地物种带来更多资源、庇护等。入侵植物标准、人类价值观念、研究时空尺度及全球变化等因素会影响入侵生态效应。入侵植物生态效应研究应加强经济影响方面的量化研究及全球变化情况下大尺度(尤其是全球尺度)研究,还应加强入侵植物管理冲突研究,并将公众知识水平、价值观念等纳入入侵管理,以尽可能地提前发现并权衡入侵管理与生态管理、社会管理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张军 《环境与发展》2020,(4):185-18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球的环境正在遭受着严重的侵害,关于环境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比如全球变暖、雾霾等现象。本文分析了空气污染的因素、气象要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治空气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内职业病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代表城市(北京市、深圳市、浙江省、湖北省)的职业病进行了调查,对我国职业病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控制职业病的"二级"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黄岛区迅速成为青岛市新的经济重心,该区淡水资源的紧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除传统的通过挖潜当地水资源及外部调水途径外,加大对海水的利用及对中水利用也是解决该区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结合黄岛区分区规划对黄岛区在海水利用及中水回用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管道燃气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管道燃气火灾爆炸事故进行了事故树分析。文中给出的由201个基本原因事件和81个逻辑门所构成的管道燃气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图,直观地表现了各可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初始因素及其逻辑关系,经对FT的求解,得出了243个最小径集,指明了预防事故发生的可能途径;在对采用各可能预防途径的可行性,经济性,可操作性进行充分的考虑与比较后,确定出了城市管道燃气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并做出安全检查表,以供现场实施使用;最后提出了提高燃气安全运行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利用煤矸石作为建筑回填材料,控制其压实质量,以室内土工试验的方法,对太原地区某矿煤矸石进行了物理、力学等指标的试验研究。结果证明,所用煤矸石性能良好,性质较稳定,适合作为回填材料。并回归出该煤矸石的应力-应变关系式,得出了物理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关系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广东省为例,通过对省内近几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从事故对经济社会影响和安全生产与GDP、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及区域差异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分析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阐明安全生产状况与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安全生产状况呈现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而一定时期内的安全生产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新时期的安全生产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全省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规划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和标准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总结了国外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和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结合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和标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以及应急疏散标准发展的对策建议。在我国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技术方面,应加强在应急疏散人员行为特性汇总分析、应急疏散模型和应急疏散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国家应加大应急疏散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并积极鼓励科研机构扩大与境外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另外,在公共场所应急疏散标准方面,主要应加强应急疏散管理和应急疏散产品标准的研究,为公共场所的应急疏散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和生态建设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西生态安全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1)生态资源锐减;2)生态破坏;3)水土流失;4)土地沙化;5)环境污染;6)生物入侵;7)灾害频发;8)生物多样性降低;9)食品安全面临挑战;10)其他问题,如贫困、人口素质偏低、疾病和公共卫生存在诸多问题等.为确保新阶段江西生态安全,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并采取以下具体对策和措施:1)开展植树造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2)加强水利建设,增强抗灾能力;3)采取综合措施,整治生态环境;4)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做到以法维护生态安全;5)加强生态教育,提升生态素质;6)建立激励机制,实行有偿保护;7)增加经费投入,加强队伍建设;8)强化科学研究,确保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