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周国梅  李霞 《环境保护》2012,(11):16-19
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行为会引导生产行为,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可持续消费比可持续生产对社会的影响更为深远,转变现有的消费模式不仅是破解资源与环境困境的需要,更是从深层次推动可持续生产的市场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可持续消费模式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人类将更加关注生态与环境问题 ,而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消费理念密切相关。较全面地分析了可持续消费的内涵及影响消费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并针对中国的消费现状 ,提出了构建我国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有效对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消费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很大的影响。章通过对传统消费模式的环境影响分析,提出推行可持续消费,把消费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使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得到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施可持续消费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消费政策和环境要求下如何进行可持续消费 ,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将有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中国目前实施可持续消费的障碍和机遇 ,并从可持续消费过程的几个主体角度 ,为构建合理的可持续消费模式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不同社会群体与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可持续发消费模式的两个基本的社会群体,本文论述了这两个社群体与可持续遇模式的关系及两个社会群体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报告介绍并讨论了可持续消费的概念和实践方法、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城镇化和由此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报告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介绍了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的原则和定义,以及中国面临的消费挑战。二是论述了中国可持续消费政策现状,现有差距、挑战和机遇。三是总结了可持续消费领域最具相关性的国际经验,包括政策工具和最佳实践案例。四是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以促进中国政府在国内新兴消费者锁定不可持续消费模式前成功地实施可持续消费战略。  相似文献   

7.
论建立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校静 《福建环境》2003,20(1):45-47
阐述了人类消费模式的演变历程,提出了绿色消费模式的内容,构建可持续绿色消费模式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消费模式开始由"追求生存消费为主"向"追求发展和享受消费为主"转变,居民物质性消费迅速增加,成为生态环境压力的重要来源。为此,环境保护部门应以下几个方面为政策切入点,推动消费绿色转型:一是推动建立国家可持续消费总体战略;二是将践行绿色生活作为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三是推动出台一批绿色消费政策;四是推动建立跨部门绿色消费政策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影响可持续消费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政府行为,公众参与,市场机制以及生态文明观的建立说明影响可持续消费的因素。最后,对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提出了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消费发展历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人们也在关注由自身消费模式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可持续消费便应运而生。本文以可持续消费的发展历程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剖析可持续消费发展特征。并将可持续消费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初步建立阶段、发展阶段和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2014,(13):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深入,我们发现,导致环境退化的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包括不顾自然生态承受能力的资源过度消耗,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人们也在关注由自身消费模式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可持续消费便应运而生。本文以可持续消费的发展历程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剖析可持续消费发展特征。并将可持续消费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初步建立阶段、发展阶段和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3.
据悉,以构建循环型社会为目标,以制造业为重点,兼顾农业和其他产业,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建立与特大型工业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循环经济理论与科学技术支撑体系,是天津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宗旨。为此,结合天津市产业发展状况,天津市确定重点发展15大类循环经济研发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饮食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可持续食物消费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为了探寻可持续的食物消费模式,重点分析了中国食物消费结构演变趋势及特征,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量化中国食物消费结构的环境压力动态变化;基于可持续食物消费的内涵,结合中国均衡膳食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指标,构建食物生态承载级别衡量标准,并据此建立了符合中国食物消费习惯、满足营养摄入需求、环境压力小的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结果显示:中国食物消费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1978-2013年中国食物消费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154.49%,2008年出现生态赤字,2013年赤字值为0.0705 ghm2;食物生态承载级别持续恶化,2008年生态承载级别由“较高”下降到“中等”;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的构建使得人均生态足迹下降了12.92%,表明转变食物消费模式是解决食物消费生态环境压力这一矛盾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概述和结论     
IPP政策的目标是处理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处理消费问题更是令人期望.因为它至今都很少在政策制定中得到体现。此外。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不仅消费更加环境友好型的产品,而且还改变着消费的模式。在多数的政策文件中后者实际上往往被忽视.但在本书中已经为其做出了大量的证明。  相似文献   

16.
促进环境友好型消费的政策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升级和物质消费的日益增长,是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反思当代消费模式,存在线性消费模式和以消费主义为代表的不良消费文化等两大特征,论文提出并论述"环境友好型消费"的基本特征,分析实现环境友好型消费的若干障碍,认为为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必须建立、完善和实施环境友好型消费政策,促进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和政府等树立环境责任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努力转变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杜绝奢侈、浪费.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消费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内容之一。如何在增加人类福利的同时,通过践行可持续消费模式以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总结和讨论的重要议题。在系统梳理可持续消费概念、必备条件以及可持续消费效果评估的基础上,综述了消费与人类福利的关系以及水足迹视角下消费的环境影响评估研究,通过阐释人类福利、环境影响以及可持续消费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指明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在可持续发展模式实践中,缺少系统、科学、合理、针对性强、有效的“战略指导”和“战略引导”;(2)缺少对可持续消费状态的系统评估和评判标准;(3)虽明确了可持续消费模式优化的方向,但个人实践可持续消费的潜在行为能力仍有待评估;(4)宏观层面的可持续消费机制或约束机制较为缺乏、可持续消费实践研究相对缺位;(5)可持续消费模式与可持续生计关联机制研究较为缺乏。最终反思提出未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1)明确可持续消费的战略定位,完善顶层设计;(2)深化对可持续消费的系统评估,构建科学合理的可持续消费评估指标体系;(3)加强个人实践在可持续消费中潜在行为能力的测度;(4)深入研究宏观层面的可持续消费机制,以推动可持续消费的实践发展;(5)深入研究可持续消费模式与可持续生计关联机制,达成脱贫与长期福利的双赢红利。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的消费行为研究述评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倩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0):155-161
文章认为目前我国低碳经济推进过程中缺乏对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关键动因和决策机制的细致探索。本文在对国际上可持续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上研究对于支撑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伴随全球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热潮,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并启动了绿色低碳经济的推进工作.当前,我国在可持续消费法律制度和经济政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可持续消费政策框架基本形成.促进消费观念的转变,倡导可持续消费模式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亦冬 《中国再生资源》2005,(4):16-18,22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消费—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循环经济则是一种“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因此,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循环经济都采取积极措施和政策加以扶持。概括起来,其主要措施和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