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论述“生态城市”和“山水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分析了广州建设山水城市的有利条件,提出建设广州“南国山水大园林”的城市宏观布局、继承优秀历史化传统、合理改造旧城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钟奇振 《环境》2003,(4):12-13
近年来,增城市根据《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提出的“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战略。大打“生态牌”,“环境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去年更被确认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广州的唯一试点,其依托的一张王牌就是北部仍然山青水秀的广大山区。增城市把北部山区定位为增城市和广州市的绿色生态屏障,在北部山区的派潭、小楼、正果等乡镇掀起了争创生态示范镇(村),打造生态名牌的热潮。  相似文献   

3.
《环境》2007,(2):56-58
在建设绿色广东的战略部置下,新塘镇结合镇域实际,与时俱进,围绕建设“广州东部工商并举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的目标,提出大力推进生态镇建设,打造“现代化新塘”、“绿色新塘”的发展目标。目前,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经济等,已经融进这个中心镇的发展思路和具体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4.
4吨农林废弃物制成“生态油”可替代1吨燃料油或柴油,将节省成本近40%,若我国所有耕地的农林废弃物都用来制备“生态油”,将不再需要进口石油。广州首家海外上市公司迪森能源集团日前宣布,国内首个“生态油”技术在穗研制成功。“生态油”是利用各种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采用超高加热速率,1~2秒钟的超短产物停留时间及适中的裂解温度,通过特殊工艺制备而成的一种类似原油的清洁液体燃料。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全面完成“小变”、“中变”任务和“大变”工作的初步启动,广州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已初步展现出基于“云山珠水”上形成的“山、城、田、海”生态城市的迷人魅力。但是目前的生态城市建设,仍然是偏重于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的单一子系统的单一性建设,而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必须采取行政、法制、技术等多种手段,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经济手段,以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向着生态化方向转化,从而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循环经济已成为政府追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全新战略选择,本文试图结合广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谈谈广州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如何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环境》2023,(6):36-47
<正>广州市6月5日,广州市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的2023年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主场活动展示了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并通过在广州塔投放环保宣传标语,在“今日广州发布”投放公益宣传片等方式,引导公众关注环保问题,进一步增强公众环境意识;11个分局的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7.
珠江从广州市区流过,使这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南方大都市倍添秀色。然而,南北两岸城区的生存、生态环境曾存在巨大差异。广州人曾有“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之说。改善环境一直是珠江南岸的一件大事。 21世纪,广州要建设成为“最适宜创业与居住的山水生态城市”,借此机会重塑海珠形象,为广州建设增光,是海珠  相似文献   

8.
由我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外事局、环保局和美国夏威夷东西方中心环境和政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利用生态学原理发展农业生产”国际学术座谈会前不久在广州举行。这次国际学术座谈会主要目的是通过中外科学家的学术交流和实地参观,进一步推动“生态农场”的发展。目前,运用生态学原理开发、利用和管理农业资  相似文献   

9.
《环境》2024,(2):16-19
<正>2月2日上午,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10.
王小刀 《环境》2004,(8):14-15
近日,由广东省环保局倡议发起的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广州举行。“9 2”省区环保部门将在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环保科技与环保产业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以提高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05,(4):68-69
广州雅居乐花园作为雅居乐集团第一个进军广州的地产项目,两年来在各项评选中屡获殊荣,2002年同时入选“广州十大明星楼盘”和“广州市民十大最喜爱楼盘”,可以说刚亮相即一鸣惊人;在单项评选方面,规划、建筑、园林三个单项各领风骚,共获得首届“广州楼市八景”评选之空间景观楼盘——雅居清风,2002年度“广州新人居最佳园林景观奖”、“广州新人居最佳人居环境奖”、“广州新人居最受欢迎别墅金奖”、新晋2003年度广州新人居“十大最佳品牌社区”;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广州环境质量改善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总有一天广州的环境质量要赶上法国巴黎。”3月11日,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在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广州要坚决完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等2个“硬指标”以及“治水”、“治气”2个“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绿雨 《环境》2009,(1):50-51
日前前,以“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的2008广东“休渔放生节”主题活动在惠州主会场启动,广州、汕头、韶关、湛江和茂名各市分会场同时举行。来自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代表,来自文化界、教育界、宗教界的代表以及来自市民阶层的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这次休渔放生活动。  相似文献   

14.
广州开发区“十一五”规划的环保目标之一是实现循环经济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达到国家COD总量削减的要求,基本形成“宜创业、宜生活”的生态型绿色新城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针对这种密集工业区的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必须运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管理、创新的实践,在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同时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在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此,广州开发区环境综合管理局在满足现有环境管理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基于环境新思维开展了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正> 由我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外事局、环保局和美国夏威夷东西方中心环境和政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利用生态学原理发展农业生产”国际学术座谈会前不久在广州举行。这次国际学术座谈会主要目的是通过中外科学家的学术交流和实地参观,进一步推动“生态农场”的发展。目前,运用生态学原理开发、利用和管理农业资源在我国还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其中心任务是提高太阳能的转化率、生物能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董文茂 《环境》2007,(4):80-81
吕田镇位于广州市北部、从化市东北部,是一个著名革命老区镇。全镇总面积为390.4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总人口约3.2万人。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广州“北优战略”,努力以建设“珠三角的后花园,现代化休闲旅游生态型城镇”为目标,把握机遇,团结奋斗,大力推进生态镇建设,打造“绿色吕田”。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生态文明进行理论探析,特别是其阶段性的分析,判断广州生态文明建设所处的阶段,进而采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对广州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选择和特色提炼,从而可以提高广州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和实践自觉性。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2015,43(3)
当前,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作为核心内容之一的生态保育严重滞后,亟需确立“生态立国”战略,全面推进生态保育的主流化.为此,建议在“两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增列建设“生态健康型”社会的内容;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体系上增设“改善生态”的基本国策;在法制保障上制订“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法”、“生态保育法”和“湿地保护条例”、“生态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推进法律体系的生态化;在监管体制上组建“生态建设部”,革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几年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宿迁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为了进一步提高宿迁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宿迁市即将进行“生态宿迁”建设。在揭示了“生态宿迁”建设的必要性之后,提出了“生态宿迁”建设的总体构想。通过对生态示范区工作的总结,提出了“生态宿迁”建设的主要任务:生态工程、生态经济、生态意识和生态人居。在对“生态宿迁”建设的工作组织实施提出意见后,明确提出“生态宿迁”近期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房玮  张惠忠 《环境》2002,(6):14-15
广东省改革开放在全国先走一步,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去年GDP突破万亿元大关。环境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九五”环保目标基本实现,“蓝天”“碧水”计划取得重大进展,深圳和广州又相继荣膺国际花园城市。然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在一些地区还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广东省的可持续发展,仍较严重地受着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等诸方面的制约。在今年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广东必须从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高度来制定发展战略,走可持续之路。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精心部署了生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