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 江汉湖群是我国主要的淡水湖群之一,它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作好湖泊资源调查、进行科学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搞清湖群面积、湖泊个数及围垦变化的程度,湖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与武汉测绘学院运用美国陆地卫星3号多光谱扫描图像,经过光学仿射纠正和计算机扫描统计,完成了江汉湖群面积、湖泊个数和围垦变化的遥感测定。测定的结果表明:从1959年至1979年二十年来盲目围湖造田的结果,已使0.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在数量上由原来的609个下  相似文献   

2.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湖泊生态健康状况评定、环境问题诊断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汉湖群实际情况和生态特点,选取江汉湖群五大湖泊—梁子湖、长湖、洪湖、斧头湖和武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GIS技术的研究方法,从生物、水质、生境特征及生态压力4个方面选择15个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江汉湖群典型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方法,对江汉湖群五大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汉湖群五大湖泊生态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值为5.47~7.46,梁子湖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斧头湖、洪湖、长湖和武湖.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等级看,五大湖泊中梁子湖和斧头湖处于比较健康状态,而洪湖、长湖和武湖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能够较客观系统地评价江汉湖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可作为江汉湖群健康诊断的评价方法.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江汉湖群的分类管理提供较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江水灾与长江流域生态破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经验与教训1湖泊和湿地生态破坏严重,导致蓄水调洪能力降低湖泊退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集中分布区,也是长江的主要调蓄湖泊分布区,目前湖泊萎缩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严重。50年代江汉湖群的湖泊数为1066个,到90年代初减少为182个。建国后的...  相似文献   

4.
论江汉湖群湿地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泊水质恶化警示着湖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 ,影响湖泊湿地功能的发挥 ,利用 1999年~ 2 0 0 0年江汉湖群监测结果 ,对其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分析江汉湖群湿地的环境污染问题 ,提出对江汉湖群湿地水体功能恢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围垦的洪水位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闵骞 《环境与开发》1998,13(2):15-18
为解决鄱阳湖围垦造成的湖泊土地资源开发与湖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尖锐矛盾,利用水文学方法,计算出典型年洪水位在不同围垦背景下的洪水位过程,用以确定围垦的洪水位效应,并据此建立洪水位围垦效应与围垦面积的关系;估算再围垦的洪水位效应和退垦还湖效益及湖区大中型圩堤的抗洪能力,提出鄱阳湖区当前适宜退垦还湖面积为450km^2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6.
云贵高原湖区是我国五大湖区之一,该湖区决大多数湖泊均集中于云南省。据五十年代初地形图统计,水面在五百公顷以上的云南高原湖泊约有46个,湖泊水面总面积1.1×10~5多公顷,集水面积9×10~5公顷,占全省面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新疆,古代曾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新疆在50年代,面积大于5km~2的湖泊有52个,总面积达9700km~2。然而到70年代末,新疆湖泊面积急剧锐减了一半之多,总面积不足4000km~2,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罗布泊、玛纳斯湖、台特玛湖、艾丁湖等一颗颗明珠消失了;艾比湖、博斯腾湖、乌伦古湖等正在急剧萎缩,颗颗明珠正逐渐暗然失色。导致近几十年来新疆湖泊急剧萎缩和干涸的原因,主要有二点:第一、自然原因。由于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自然环境恶劣,加之自第四纪以来,喜马拉  相似文献   

8.
我国湖泊水质恶化趋势及富营养化控制阶段划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30年间,我国的湖泊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由贫-中营养状态为主逐步向富营养状态转变,富营养化湖泊的数量和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东部平原湖区和云贵高原湖区,以太湖、巢湖和滇池等三湖为主的富营养化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伴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我国在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上进行了不懈的...  相似文献   

9.
华阳河湖群底泥沉积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阳河湖群底泥沉积物的粒径、有机质、总磷、总氮含量进行研究,探讨华阳河湖群龙感湖、黄大湖(由大官湖和黄湖组成)、泊湖三大湖区底泥污染物表层及垂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大湖污染程度最大,其底泥中有机质、总磷和总氮含量均比其它湖区要高;有机质,总磷和总氮随着深度而降低,底泥再悬浮释放污染物风险较大;在龙感湖和黄大湖中,总磷和有机质弱相关,总氮和有机质正相关,泊湖则相反,表明3个湖泊底泥沉积物中氮、磷污染负荷的来源有所不同。该研究为研究华阳河湖群内源污染负荷特征和制定湖泊污染综合整治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灾后重建的流域生态管理学思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洞庭湖中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湖区调蓄能力下降,垸高田低,灾害频率上升。为抗御洪水,堤防越筑越高,造成洪水位抬高等副作用。对此,提出流域生态管理对策:①将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列为国家安全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②将非蓄洪性质的围垦调整为蓄洪性质的围垦,正常年份耕种,大洪水时用其蓄洪;将封闭式围垦种植改造成为半封闭型的养殖与留湖调蓄;③环境移民城镇安置,缓解人口对土地、湖泊的压力;④进行避洪、耐渍型生态设计,建立适应水体、湖洲和低湖渍害田的复合高效生态工程;⑤调整丘岗地利用结构与重建山区植被是减灾的治本措施。量大、面广的水土流失发生在丘陵坡地  相似文献   

11.
自然条件下石羊河终闾湖泊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石羊河流域史前曾存在大面积的终闾湖泊---猪野泽。自西汉开拓河西以后的两千多年以来,受人类活动影响,石羊河流域土地覆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灌溉农田取代了天然绿洲,而且面积逐步扩大,农业用水急剧增加,猪野泽逐渐退缩成许多小湖,并于近代干涸。在假设人类活动(主要是灌溉)对水资源未加利用的条件下(理想状态),通过确定流域的水量收支和改进水量平衡模型,对石羊河流域现代自然条件下“终闾湖”的面积进行了模拟重建,得出现代终闾湖的面积至少应为580km。  相似文献   

12.
西藏多庆错湖面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根据1975年地形图、20世纪70年代至2009年7期MSS/TM卫星遥感资料对西藏日喀则地区东南部多庆错、嘎拉错湖泊面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庆错和嘎拉错湖泊面积波动变化一致,2002年之前,除1976年湖泊面积较小外,其他年份多庆错、嘎拉错湖泊面积分别在80和10 km2以上,2000年湖泊面积最大,2002年之后,两个湖的面积都明显缩小。从冰川变化情况看,近34 a来,虽然该流域周围冰川与高原其他区域冰川变化趋势一致,处于消退状态,但其融水量对湖泊补给作用不明显。该流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温度升高、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呈波动变化。湖泊面积的涨、缩与降水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多庆错流域湖泊变化与冰川退缩关系不密切,降水是湖面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湖泊水域面积变化特征反映气候与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对湖泊健康评价与水生态修复有重要指导价值.以1988-2015年8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目视解译法与比值阈值法提取了研究区高邮湖(含邵伯湖)及其围网养殖区的边界信息,分析了研究区水域面积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8-2015年研究区自然水域面积呈现前期持续缩小、近期部分恢复的阶段性变化趋势.其中,1988-2000年自然水域面积缓慢缩减,平均减小速率为4.08 km2/a;2000-2011年迅速缩减,平均减小速率为12 km2/a;2011-2015年迅速增长,自然水域面积增加108 km2;1988年自然水域面积最大(716 km2),2011年最小(535 km2),2015年部分恢复(643 km2).②1988-2015年流域内年均降水量先减后增,年均气温逐渐升高.年均气温升高与自然水域面积变化具有相关性(R2=0.472);年均降水量则与自然水域面积变化无明显关联(R2=0.118).③1988年和1992年研究区内未见明显的围网养殖,2000年围网养殖区面积仅为45 km2,2011年最大,达199 km2.2000-2009年和2009-2015年围网养殖区面积平均增长速率分别为15.56和9.00 km2/a;北部湖区围网养殖集中,自然水域面积变化最为显著,东西湖区次之.研究显示,1988年以来,年均气温和围网养殖对高邮湖自然水域产生了显著影响,湖区北部湿地侵占严重,湿地生态屏障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近40a来中国喜马拉雅山不同流域冰湖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0年代、1990、2000、2010年4个时相的冰湖编目数据,分析近40 a来中国喜马拉雅山区不同时段、不同流域和不同海拔冰湖的变化特征。近40 a来中国喜马拉雅山区冰湖变化总体呈现"数量弱减少、面积持续显著增大"的趋势,平均数量减少0.3%,面积增加53.1%±11.5%,但冰湖变化年代际差异明显。西部流域冰湖面积增速明显快于东部流域,由西至东,平均以线性递减率为2.4%/(°)的趋势减少。不同海拔高度的冰湖面积呈扩张态势,76.7%的流域冰湖面积年净增率在不同高度带上呈现出"单峰型"增长模式,其他流域呈"双峰型"甚至"多峰型"扩张模式,体现不同高程上冰湖扩张的复杂性与气候变化的垂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Water input requirements of the rapidly shrinking Dead S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deepest point on Earth, the Dead Sea level, has been dropping alarmingly since 1978 by 0.7 m/a on average due to the accelerating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Jordan catchment and stood in 2008 at 420 m below sea level. In this study, a terrain model of the surface area and water volume of the Dead Sea was developed from the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data using ArcGIS. The model shows that the lake shrinks on average by 4 km2/a in area and by 0.47 km3/a in volume, amounting to a cumulative loss of 14 km3 in the last 30 years. The receding level leaves almost annually erosional terraces, record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by 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field surveys. The terrace altitudes were correlated among the different profiles and dated to specific years of the lake level regression, illustrating the tigh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orphology of the terrace sequence and the receding lake level. Our volume-level model described here and previous work on groundwater inflow suggest that the projected Dead Sea–Red Sea channel or the Mediterranean–Dead Sea channel must have a carrying capacity of >0.9 km3/a in order to slowly re-fill the lake to its former level and to create a sustainable system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nd freshwater production by desalinization. Moreover, such a channel will maintain tourism and potash industry on both sides of the Dead Sea and reduce the natural hazard caused by the recession.  相似文献   

16.
常熟市昆承湖水质时空变异特征和环境压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近年来昆承湖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该湖2005年水质进行评价,用等级聚类法进一步分析了其水质的空间差异,用TSIM方法分析了昆承湖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1998-2004年间,昆承湖污染总体上呈加重趋势,2003年污染最严重,在各污染因子中,氮污染负荷最大;昆承湖为Ⅴ类水或劣Ⅴ类水体;由于陆源污染差异和围网养殖的影响,湖区污染程度北湖>湖西区>南湖区;昆承湖TSIM>70,呈现较严重富营养化。并分析了昆承湖所承受的巨大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自然资源及其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本 《自然资源学报》1989,4(4):308-318
本文简述了鄱阳湖土地、水、气候和生物资源现状,分析了它们的特征。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但洪、枯水期湖水面积变化很大,枯水期由众多的子湖泊组成。它是一个过水性湖泊,年均迳流量高达1457×108m3,然而年际和月际变化很大,对长江水量调蓄作用不大,也不适时。总体水质良好,但已受到污染。鄱阳湖是本地区的日照时数、水体蒸发量和风能高值区,是气温调节器。鄱阳湖生物资源丰富,形成了完整的水域生态系统和水陆交替的湖滩草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孙楠  朱渭宁  程乾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1):4366-4373
研究河口海岸带湿地长时间演变对湿地保护管理和海岸带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获取长江口1979—2015年10景Landsat-MSS/TM/OLI影像和2015年13景GF1-PMS高空间分辨率数据,对比两个典型实验区分类算法,选用最优的决策树算法应用到长江口Landsat影像中,得到沿岸湿地要素近40年的面积变化情况.研究表明,2015年长江河口海岸带湿地总面积为4725 km2,自然湿地占63.5%,人工湿地占21.2%,湿地总面积相比1979年增加了662 km2,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163 km2,而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766 km2.长江口自然湿地面积在1979—2000年减少幅度较大,2000年后由于保护管理加强而减少幅度变小;人工湿地和建筑面积增加较为明显,主要是由于大型水库的修建和人工鱼塘开发及港口建设.湿地总的变化趋势为河口区不断淤积,自然湿地转变为人工湿地,人工湿地转变为建筑用地等非湿地;其中,滩涂面积减少283 km2,水库、养殖鱼塘和水稻田面积分别增加了92、355和319 km2,主要发生在崇明东滩和启东沿岸;非湿地中建筑用地面积增加154 km2,灌木草场面积减少147 km2,主要发生在上海和启东沿岸.同时比较分析长江口3个区域湿地驱动因子发现,北岸启东沿岸和南岸南汇东滩湿地因经济快速发展和港口水利工程修建,以及过度开垦滩涂等自然湿地使人工湿地增加明显;而长江上游径流量、区域降水和海平面上涨等自然因素控制着中支河道区(如崇明东滩)自然湿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以干旱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度、 坡向、 地形起伏度、 植被指数、 水文、 气候、 交通等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人居环境指数(HEI),利用GIS的叠置分析、 缓冲区分析、 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7.13~84.32之间,整体分布格局为:从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适宜性依次降低,适宜、 较适宜居住区主要分布在中游和中下游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区占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很大。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在石羊河各支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流域内居民点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石羊河流域人居环境状况与人口密度呈对数关系,确定系数达到0.851 2,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居环境评价值与单位面积GDP确定系数达到0.845 4,与道路网密度关系不显著,受道路制约程度较小。一些居民点分布在人居环境恶劣区域,一些村镇分布在靠近沙漠区域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滞后,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这部分村落需要异地搬迁以便改善人居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20.
The geochemistry of natural waters in the Changtang Nature Reserve,northern Tibet,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geology of catchments,and provide additional insight in surface processes that influence water chemistry such as rock weathering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However,severe natural conditions are responsible for a lack of scientific data for this area.This study represents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urface waters and weathering effects in two lake basins in the reserve(Lake Dogaicoring Qiangco and Lake Longwei Co).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in the two lak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other gauged lak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reaching 20–40 g/L,and that TDS of the tectonic lake(Lake Dogaicoring Qiangco)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arrier lake(Lake Longwei Co).Na+and Cl-are the dominant ions in the lake waters as well as in the glacier-fed lake inflows,with chemical compositions mainly affected by halite weathering.In contrast,ion contents of inflowing rivers fed by nearby runoff are lower and concentrations of dominant ions are not significant.Evaporite,silicate,and carbonate weathering has relatively equal effects on these rivers.Due to their limited scope,small streams near the lakes are less affected by carbonate than by silicate weath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