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为基础,对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特点以及煤炭开采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分析了矿区的风险源、风险受体以及生态终点,确定了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指标的赋值方法,建立了矿区生态风险估算模型及随时间变化的累积模型,通过计算风险累积速率进而求得矿区煤炭开采的风险累积值,为典型的煤炭矿区开采生态风险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西北干旱区煤炭开采产生的矿井水大多就近排放,利用率低.同时,该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尤其是生态用水紧缺,煤炭开采造成地下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用水紧缺的矛盾局面.为缓解这一矛盾,提出地面人工湿地及生态储水的设想,构建两种基于生态用水的地面处理储存矿井水的模式,该模式下矿井水通过下渗补给潜水含水层,进而供给地表植被;另一方面,利用干旱区蒸发量大的特点借助低空大气环流输送水份,增加局部降水量,从而实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煤炭开发将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煤炭生产开发布局西移。本文阐述了煤炭开采和利用对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从煤炭无害化开采、煤炭装备、绿色开采、清洁高效利用、散煤治理等六方面提出了建议,最大限度减轻煤炭生产开发布局西移对我国西部地区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娜仁  李康玮  万伦来  杨峻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2):2048-2056
为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与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协调发展态势,以我国高潜水位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北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煤炭开采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揭示了1990-2016年该地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度的时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淮北市煤炭开采与生态系统服务两个系统指标间的关联度均在0.447 5~0.553 4之间,其中,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胁迫作用主要是水资源破坏,而生态系统服务对煤炭开采的约束作用主要来自调节服务.②淮北市煤炭开采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度表现为1990-1999年逐渐降低、2000-2008年不断升高、2009年之后又呈下降趋势,反映了该地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出现了统筹协调发展的大好形势.研究显示,1990-2016年淮北市煤炭开采与生态系统服务总体上呈中等耦合态势,耦合度时序变化总体上呈"倒N"型变化特征,今后需继续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加大生态治理力度,以保持统筹协调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五彩湾露天煤炭开采中环境成本内部化驱动因素分析,为类似地区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提供理论参考。本文运用德尔菲法和熵权法相结合,对该矿区露天煤矿企业资源开采环境成本内部化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各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矿区企业煤炭开采技术水平,对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驱动因素最强,其余依次是煤炭市场行情、矿区环境管理能力、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强度等。研究结论:首先要严格审查进入准东开采矿业企业的技术能力,严格矿产开发技术标准,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制度等措施,并严格监督执行。其次要扩大煤炭市场范围,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第三,着力加强环境管理部门的能力建设,解决各驱动因素之间失衡问题,提高各因素的整体性驱动强度,最终实现矿区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环境生物学     
X1712(X)3(X) 042小兴安岭泥炭鲜沼泽生态系统中的汞/刘汝海…(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印2,23(4)一102一1伪 环图X一5X171 .12印3(兀尤目3甘肃河西地区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建设/戴尔阜(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早地区研委会一2(X)2,16(2)一l一5环图X一12 生态问题是制约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减少,中部绿洲人为破坏和北部荒漠区土地沙漠化是主要的生态问题。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煤炭开采形成的地表沉陷是煤矿区主要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以新疆奇台县某煤矿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矿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积分法对其地表沉陷进行预测,划定沉陷范围,并对其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为矿井后续开发建设提供环境保护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采煤造成的区域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本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山西省煤炭开采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山西省建立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形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9.
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与转运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煤炭生产地与消费地呈逆向分布,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全国煤炭输送总体格局。但是由于国家长期实行无偿调拨和煤炭低价政策,煤炭生产地区在当地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却并没有得到快速增长,因此难以承担生态环境恢复的重任。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应作为"区域性"问题,其生态恢复费用应由产地和消费地共同承担。所以,制定合理的自然资源价格政策和区域生态补偿政策是改善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赵嘉丽  李兴  孙冰 《环境科学》2024,45(3):1598-1614
流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社会经济发展区域,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干旱和半干旱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引入盐度指标构建适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区流域的遥感生态指数(AWRSEI)并以岱海流域为例分析其适用性.基于AWRSEI模型,采用4期Landsat TM/OLI合成影像,对2001~2020年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岱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规律,并通过地理探测器进行成因分析和驱动因子解释力分析.结果表明:①AWRSEI与各生态因子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860,比单个指标分量更具代表性;第一主成分的荷载正负值和排序与RSEI一致,特征值贡献率比RSEI高3.69%,评价结果与真实地表情况更为接近,适合用于干旱区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②岱海流域2001~2020年AWRSEI指数的年均值为0.427,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较差,期间AWRSEI的均值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并且在2020年均值达到最高0.502.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恶化区域减少了20.51%,改善区域增加了12.71%.空间分布上,岱海流域南部和西北部高海拔地区的林地生态环境质量优,北部和南部中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湖区北侧生态环境质量优于南侧.③岱海流域AWRSEI变异系数平均值为0.280,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稳定,整体变化波动较小,高波动主要集中在湖区南侧和居民点区域.岱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林地区域和低海拔耕地区域;低-低集聚区零星分布在中海拔区域.④2001~2020年岱海流域生态环境的提升主要由于NDVI提高,NDBSI和NDSI降低.NDVI和NDBSI是交互作用最强的组合,对生态环境的解释力最强.土地利用是AWRSEI的主导因子,解释力最强.土地利用和气象因子的组合是交互作用最强,且各驱动因子之间均为增强关系.  相似文献   

11.
煤炭能源长期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一次性能源。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推进了现代化建设的路程。但同时对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也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对废旧矿区的处理不恰当造成了矿区周围地表塌陷,空气污染,植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废旧矿区周边逐渐发展成为严重受损生态系统。对中国当前废旧煤矿区域已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潜在的环境和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通过恢复植被等方法对废旧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维护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引导煤炭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以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研究区域,结合西北地区典型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形成特征及区域生态环境特点,选取与区域煤炭综合开发活动具有重要关联的地下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指标,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煤炭综合开发生态风险管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体系分级结果的空间转化,划分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3个煤炭开发的生态风险管控区.结果表明:①禁止开发区面积约131.6×104 km2,占西北三省(自治区)总面积的46%,主要分布在柴达木、塔里木、准噶尔三大盆地的盆周及周边地区,总体上呈"三环"分布,禁止开发区应禁止一切煤炭开发活动.②限制开发区1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地区及天山北麓以及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人工绿洲,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兼顾保护农田、地下水,维持防风固沙功能方可进行;限制开发区2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酒泉地区黑河流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及和田地区的荒漠生态系统内以及环塔里木盆地外围地区,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需兼顾防风固沙功能及生态系统保护方可进行.③适度开发区分布较为分散,在保护特定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发.研究显示,需针对上述不同类型的生态风险管控区提出差别化管理要求,重点对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的煤炭开发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要求,提出由限制为主转向优化发展为主的管理方略.   相似文献   

13.
Ruqigou Coalfield, be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al mining areas in China, has suffered coal fire problems fo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Due to coal fires, about 4.513 million tons coal resources has been lost each year, and apart from a large volume of CO2 delivered into ai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land degradation, land pollution and air pollution are also produced. Air pollution, as one related to coal fires, is the most dangerous problems for local people and has already led to vegetation pollution in this area. Land degradation is mainly induced with occurrence of land subsidence, fissures with due to coal mining/coal fires, and debris slide/flow. With development of opencast coal mining, a large volume of waste was produced, which is the major source of land pollution. All the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associated with coal mining or coal fires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effects ar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1IntroductionAsoneofthemostimportantsourcesforpowergeneration,coalminingindustryisstilincreasingwithpopulationgrowthandeconom...  相似文献   

15.
露天煤矿矿区生态资产负债核算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资产负债核算技术体系是施行生态环境管理政绩考核制度的必要科技支撑.目前生态资产研究在核算内容上注重生态资产流量评估而忽视生态资产存量损失计量,强调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研究而对其变化原因探索不足,并且在研究技术手段上强调3S宏观技术手段而忽视微观生态要素调查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因此尚不足以为地方政府生态环境管控绩效考核提供强有力支撑.针对露天煤矿开采所导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将微观研究手段与宏观分析技术方法相结合,通过对比来分析核算时段起止年份生态资产存量的类别、数量、质量、空间格局,辨识矿区采矿作业、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益类型和特征;基于不同类别存量生态资产质量评价来判别其损益程度,进而划分生态资产负债核算类型区并探究其损益原因;以此为前提探索构建包括存量、流量及负债三部分内容在内的生态资产负债核算框架及技术方法,并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生态资产负债表.研究旨在弥补现有区域生态资产评估技术的不足,以为生态环境管理绩效考核提供更为客观、详实、可靠的资料数据为核心,倡导生态资产研究内容与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16.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受益范围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玉  谢高地  甄霖  鲁春霞  徐洁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0):1742-1754
风蚀是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农牧交错带面临的严峻问题。论文以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为例,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了当地生态系统提供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通过空间插值获得了功能区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范围及其获得效益的相对大小,确定了受益范围内的土地覆被、受益人口及GDP。研究结果显示:1)2010年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的防风固沙服务大部分发生在春季,其流动路径主要往功能区东部和东南部区域延伸;2)防风固沙受益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6%,主要位于功能区东部和南部地区;3)功能区受益的人口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75%,受益GDP占当年全国GDP总量的67%。未来可以根据受益区获得防风固沙效益的相对大小确定受益区不同区域横向生态付费金额,以补偿当地采取防风固沙措施导致的经济损失和投入,实现地区间公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煤矿开采过程中大量疏干水被直接排放,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引起了地下水水位的下降,特别是北方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矿区发展的决定因素。笔者在查阅大量疏干水排放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的文献的基础上,对北方煤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疏干水排放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碳中和战略下煤矿区生态碳汇体系构建及功能提升展望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刘祥宏  阎永军  刘伟  黄占斌 《环境科学》2022,43(4):2237-2250
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矿区生态碳汇总量的降低,在碳中和战略下探索煤矿区生态碳汇提升技术和模式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研究构建了包括管理模式与技术方法两个层次,土壤碳汇、植被碳汇和湿地碳汇这3个主要类别,矿区生态碳汇规划、碳汇监测调查、碳汇功能提升和碳汇损失防控等多项技术内容的煤矿区生态碳汇体系框架,明确了煤矿区的主要生态碳汇类型(...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干湿状况发生相应变化。本文主要研究过去60年全国干湿状况动态变化,以便于了解气候变化对我国干湿状况的影响。基于1951~2010年全国756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根据Penman-Monteith潜在蒸散量方法计算潜在蒸散发量,再结合降水量数据计算干燥度指数。利用干湿区划分阈值,划分1951~2010年不同干湿分区,主要有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干性半湿润区、半湿润区、湿性半湿润区、湿润区分区,并研究1951~2010年10年年际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在总体上趋向于干旱,尤其东北地区最为严重,而北疆地区趋向于湿润。不同年代呈现不同的干湿波动性规律,80年代为湿润时期,90年代为极端干旱时期,半干旱区范围明显增加并往东南移动。本研究对理解我国植被空间分布的变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