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持续影响着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并带来了 严峻的风险挑战.我国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高,气候变化的影响整体表现为弊大于利,而进一步增暖促使气候风险加剧.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风险,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国保险行业聚焦极端气候事件及重点绿色产业,通过开拓和探索多种绿色保险产品为相关行业...  相似文献   

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区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是确保全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基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安徽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建筑和交通领域低碳发展水平提升等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举措,分析了安徽作为发展中省份,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旺盛、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非化石能源发展条件受限、运输结构调整难度大等客观条件的约束下,推动碳排放尽早达峰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并围绕做好全方位碳达峰顶层设计、推动实施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建立健全碳达峰行动保障体系三方面,提出了安徽省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指明了方向。本文针对我国如何统筹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充分认识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困难和挑战。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碳达峰的任务艰巨,但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三是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四是要认真总结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四川等已经初步实现碳达峰目标地区的经验。五是统筹碳达峰与碳中和,提早安排碳中和各项工作。六是统筹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非化石能源。七是统筹能源转型和发展转型。八是成立国家碳中和发展基金。九是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机制。十是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4.
针对“双碳”工作推进现状,指出上海在政策法规、碳评价标准、碳中和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借鉴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立法经验提出建议。为了更好地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上海可以在职责明确、目标分解落实、标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制度突破等方面加快立法探索。  相似文献   

5.
6.
财政资金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而完善的财政政策是用好财政资金的先决条件。本文结合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财政政策支持现状、重点行业领域转型路径与存在的问题,基于政府转移支付视角,提出四川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财政政策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带动引导作用,包括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优化财政转移支付支出结构、加强政府部门经费保障、加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重点技术投入;强化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绩效;建立多元化支持方式,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产业基金,加强财政与绿色金融合作,优化价格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7.
方琦  钱立华  鲁政委 《环境保护》2021,49(16):51-56
我国已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下简称'30·60'目标),但关于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和2030-2060年碳减排直至碳中和的路径,仍然鲜见具体数据.考虑到我国已给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碳强度)的约束日标,同时也给出了明确的能源消费总量与结构目...  相似文献   

8.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低碳目标创新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于提升生态系统碳汇水平和自然资源支撑能力,推动经济社会中长期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双碳”目标下的自然资源管理,九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创新自然资源管理的策略,为基于“资源要素—国土空间—生态系统”多层次视角构建低碳导向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提供参考借鉴。专家认为:未来应构建“双碳”目标下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系统性应对框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要素—空间—系统”多层次协同管理的体制机制;构建全域自然资源及国土空间碳循环监测网络和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核算标准体系,探索差别化国土空间管控方案;加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资源流通管理,探寻基于资源优化管理的区域协同碳减排路径;将碳汇价值纳入碳交易和生态补偿体系,构建基于国土空间碳中和评价的区域横向碳补偿制度,推动区域协同减排和公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江  唐艺芸 《环境保护》2021,(15):31-36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决策.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蜂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是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工作举措.当前,地方率先达峰还面临着理念认知总体失准、达峰任务分解内藏逻辑失当、达峰市场机制尚有明显短板、达峰效应外溢风险...  相似文献   

10.
美丽中国愿景下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麒敏 《环境保护》2022,50(6):21-25
我国已向联合国正式提交《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迈向碳中和的转型行动正在成为一场关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持续繁荣的系统性变革,如何更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政策背景及国内外研究,本文提出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使命下,我国有关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可以大致分解为达峰平台期、深度脱碳期、源汇中和期三个阶段。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及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系统观念,我国高质量、低排放发展应在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之前率先寻求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中国碳排放量持续处于上升阶段。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已明确,如何按期实现,面临着诸多挑战。截至2020年,全球约有50个国家实现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排放总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36%。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情况、政策支持等角度,以比较分析法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碳达峰进展进行梳理概述,结果表明:主要国家和地区碳达峰时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美国和日本均在3万美元以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碳达峰前后第二产业占比稳步下降,第三产业占比逐步上升;主要国家和地区碳达峰时城镇化率均在53%以上,且1/2以上国家和地区达到75%以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碳达峰时能源消费强度多在1.0~4.7 t/万美元(以标准煤计)。从发布的中长期碳排放发展战略及碳中和目标角度,深入论证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深度脱碳、开展碳中和方面的经验,指出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低碳转型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点;将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能效作为实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竞争优势的重要研究领域和持续动力。结合能源消费情况,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仅约30年,意味未来碳达峰后,碳中和任务重。这要求中国的碳达峰不是单纯地攀高峰,而是理性地低位达峰。需加大力度推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系统,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创新,有序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之间作用关系与碳减排的主要路径,构建二氧化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控供给侧经济增长速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要素,预测四种不同情景方案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部门减排贡献。结果表明:四种方案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增长趋势逐年变缓,在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到峰值后,调整经济增速、改善能源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继续为碳减排发挥积极作用,相比于经济增速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的减排贡献度更高。在综合调控经济增速、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方案下,中国二氧化碳净排放量2024年将达到高峰值104.45亿t,2058年实现碳中和,这与现实情况更加吻合。未来若能抓住经济、能源、产业低碳转型的良好机遇,并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减排努力,中国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有望2025年前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3.
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重大举措。在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排放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我国实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清单、摸清底数,开展不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盈亏测算,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指标的分配,系统谋划制定分阶段、分级分类的减排任务,实施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有序减排措施,将总量控制目标、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及其考核纳入中央环保督察,通过健全机制激励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减排积极性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双碳目标约束和倒逼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型钢铁企业典型工序碳排放系数的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准确合理地确定适合于钢铁行业实际的碳排放系数,通过碳平衡算法求出了各工序的碳排放量,然后按碳排放系数的定义反算出了各工序的碳排放系数.同时,通过对某大型钢铁企业焦化、烧结、炼铁3个典型工序的原料产能的实测数据调查,首先基于碳平衡方程计算出典型工序的碳排放量,然后由碳排放量计算其碳排放系数.最后以该大型钢铁企业2009年的调查数据为例,按本方法计算出的焦化、烧结、炼铁工序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518、0.210、1.375,与IPCC提供的默认值(0.56、0.20、1.35)极为吻合.这一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系数体系的建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巴黎协定生效下的中国省际碳排放权分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巴黎协定》正式生效,碳排放权作为关系人类福祉的一种新型发展权,如何分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为分解落实我国政府提出的2030年碳减排"自主行动目标",提出公平性、效率性、可行性、可持续性4项分配原则,从社会、经济、环境三重维度系统选取分配指标,构建"共同但有区别"的省际碳排放权分配模型,据此对31个省区2016—2030年的碳排放配额进行核算.研究表明,碳排放配额最多为广东、山东和江苏,最少为西藏、新疆和青海.对比配额结果与当前碳排放规模发现,山西等9省区未来的碳排放空间呈现赤字,海南等16省区的碳排放空间呈现盈余,浙江等6省区则收支大致相抵.鉴于各省区面临不同的减排任务和压力,差别化的控排政策是保证我国"2030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浆纸生产的工艺特点和生产实际,推导出主流的制浆技术、造纸技术、浆纸废渣替代燃煤、沼气替代燃煤的CO2排放因子分别为0.229,1.304,1.5,3.69t/t.以此为基础并参考相关的资料,分析了纸机的不同部位对CO2排放因子的影响,并模拟了不同生产规模时CO2排放总量.结果表明:浆纸企业CO2排放总量中,造纸系统和废物处理系统占据主导地位分别为54.23%和33.86%,造纸系统和制浆系统中耗热工段对CO2总量的贡献比例分别为75.6%和90.22%,废物处理系统中,浆纸废渣任意弃置和沼气任意排放CO2总量的贡献比例分别为46.06%和47.59%.  相似文献   

17.
基于函数极值条件提出了碳达峰出现时间和需要满足的理论条件,并对主要发达国家作了验证,同时对中国现状做了分析,最后采用了基准和强化两种情景分析了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后进入2060年碳中和时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1)根据IPAT恒等式将碳排放函数分解成人口、人均GDP和碳强度三个因素时,碳峰值出现时间为三个因素年增长率之和由正转负的正数值年度,发达国家的历史数据证实了这一条件。(2)中国三个因素年增长率之和自2003年起已经开始降低,最近几年一直在0.01~0.02徘徊,表明总体上朝着有利于碳达峰的方向发展,同时按照三个因素的预期发展目标计算得出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的上限为112.2亿t,若2021—2035年保持相同的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碳强度年均复合增长率的绝对值需要比人均GDP年均复合增长率高0.14个百分点。(3)在能源消费总量逐渐回落的前提条件下,2060年基准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65%,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约为31.4亿t,强化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70%,二氧化碳排放约为26.6亿t,而碳汇和CCUS等固碳技术还存在不确定性,碳中和任务依然艰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终需要控制能源消费,践行低碳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与碳排放限额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主要国家、九大区域及附件I国家与非附件I国家两大集团的二氧化碳历史累积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对目前主要的碳排放限额分配方法与原则进行了评述,指出人均原则是应坚持的分配原则。针对以当年还是以1990年为人口基年以及考虑历史责任与否提出了4种人均碳排放限额分配模式,并用其计算了全球九大区域以及中国的2050年碳排放限额。结果表明,考虑历史责任与否对碳排放限额分配结果的影响相当大,而且只有采用考虑历史责任并以1990年为人口基年这一人均分配模式,中国2050年的碳排放限额才可能高于其预测排放量  相似文献   

19.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分,其对从可见光到红外波段范围内的太阳辐射都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对区域气候有较大影响。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加入自主编制的黑碳排放清单,以2013年为基准年,模拟研究了2030年基准排放情景(BB)、政策排放情景(EE)、政策能源排放情景(EB)和政策控制排放情景(BE)下排放的黑碳气溶胶对大气层顶太阳辐射量的影响,分析不同情景下黑碳气溶胶排放引起的气候效应。结果表明:4种情景黑碳排放量排序为BB>EB>BE>EE;BB下2030年全国的气温及降水量分布与2013年基本一致,变化不明显;EB和BE二者排放量基本一致,但是减排侧重点不同,引起的气候效应稍有差异,但差别不大;而EE下减排力度达到最大,排放量减至98万t,其引起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相比于其他3种情景较为明显,在黑碳减排的同时,升温效应减少,降温效应突出。对比BE和EB下的排放量发现,工业部门在BE下的减排量较大,民用部门在EB下的减排量较大,表明排放控制措施在工业部门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民用部门的减排中能源结构调整措施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王勇  贾雯  毕莹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1):4399-4408
实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不仅是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做出的国际承诺,也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而对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进行合理的区域分解是中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必要前提.本文首先对中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进行初始的省区分解,利用DEA-BCC模型对初始省区分解方案进行效率评估,在此基础上利用零和收益DEA模型得到全部省区达到有效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省区分解方案.本文研究表明:1大部分省区初始分解方案的效率值较低,只有2个省区的效率值达到DEA有效,且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比重较大省区的分配效率值较小;2经过零和收益DEA模型的优化,省区分解方案的整体效率最终提升至有效边界,二氧化碳排放配额由效率较低的欠发达地区向效率较高的较发达地区转移,较发达和不发达的两类地区均分配到了较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最终二氧化碳排放权占比较多的地区主要为二氧化碳排放严重但减排潜力较大的省区.文章最后根据本文研究结论提出了具体的碳排放省区分解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