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白利平  罗云  刘俐  周友亚  颜增光  李发生 《环境科学》2015,36(11):4218-4224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是场地监管中的重要环节,修复技术的适用性直接影响场地修复效果及费用.确定最适修复技术时需综合考虑污染物特征、场地条件、修复费用及时间等多种因素,目前我国在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时多依赖专家赋值评分,在决策方法的推广上受到限制.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考虑我国污染场地监管需求,提出土壤修复技术初筛及详细评价方法,并建立了修复技术筛选指标体系.为解决在各指标赋值及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利用可拓理论进行修复技术等级划分.以我国某铬渣污染场地为例,开展了土壤修复技术筛选研究,提出了最适的修复技术,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污染场地监管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业企业搬迁遗留的大量污染场地,是城市土地开发的重要来源。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作起步较晚,污染场地风险管理与修复体系尚不健全。通过北京市污染场地案例调研,分析了北京市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修复以及监管概况,探讨北京市污染场地修复工作中目前存在的标准缺失、原位绿色修复技术缺乏和监管内容不完整等问题,并从技术标准支撑体系、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和全过程监管框架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北京市污染场地管理与修复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场地污染治理实践中,单一的修复技术或修复模式通常难以满足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治理成本与时间周期、土地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要求,组合技术与集成模式的探索应用具有必要性。文章从场地污染治理的处置方式、技术组合、修复模式三个层面出发,对焦化行业等典型有机污染场地治理技术和修复模式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相比异位修复,原位修复更适用于大型污染场地,原异结合修复方式更易满足场地条件、经济成本等要求。基于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发的焦化场地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对原位修复技术集成联用进行了有效探索,文中按照污染场地高、中、低风险类型,对多项修复技术的组合应用案例进行了具体介绍,并对风险管控与修复模式的集成应用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雪峰 《环境工程》2017,35(4):11-14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是场地修复的重点内容。我国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简述了我国地下水污染场地类型、污染特点以及国外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的主要技术,重点研究整理了国外最为常用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即抽出处理技术的技术原理、适用条件、技术优势和限制条件,以及系统设计与运行重点关注内容,为我国的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污染场地修复决策支持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晓勇  陶欢  阎秀兰  赵丹  林龙勇  李尤 《环境科学》2014,35(4):1576-1585
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污染场地修复决策支持系统是在场地勘察与风险评估基础上,筛选最佳的修复技术,以制定经济高效的场地污染治理方案.本文探讨与分析修复决策系统的框架、模型、方法等关键环节,评估与总结了国际上现有40多种修复决策软件的模块及功能.针对我国场地污染问题,综合国际前沿的思想与理念,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决策和产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发生 《环境保护》2016,(20):12-15
随着《土十条》的颁布实施,作为土壤污染防治重要领域的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本文结合《土十条》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在分析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污染场地风险控制和修复技术决策中应该关注挥发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的风险控制和修复、修复模式的可持续性及修复技术发展的信心等问题,并对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要超前考虑视野国际化、商业模式多元化、技术和管理精细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工矿企业遗留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城市建设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隐患凸显。本文分析了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面临的主要难题:场地环境条件复杂,场地污染精准识别难度大;技术方法不健全,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治理修复难度高,污染场地安全利用技术支撑不足;风险管理基础薄弱,场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建设滞后。分析了场地环境精准调查、污染风险本土化评估、治理修复策略综合决策、场地污染风险控制、安全高效修复以及棕地风险分级管控等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及具体做法,并介绍了上海桃浦工业区转型再开发过程中的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的实例,以期为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提供思路与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8.
污染场地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实践,包括场地调查、方案筛选、修复施工等多个环节。中国在该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全面了解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筛选流程以及应用现状,对于在我国开展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污染场地修复的各类技术、筛选程序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以某化工厂治理工程为例,介绍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现状,以期为该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污染场地修复的目的是消除土壤污染并实现再利用.为防止消极修复和过度修复带来的新的环境影响,本研究基于可持续修复理念,以系统科学地综合分析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可持续效果为研究目标,结合理论分析法和频度分析法确定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效果评价模型的候选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筛选,并应用AHP-熵权法计算推导出评价指标权重值,利用模糊综合评估(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结合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权重值构建了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东北地区某化工污染场地修复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综合评价中环境指标组合权重值(0.473 57)最大,其中土壤质量状况改善的权重(0.215 02)最高;健康风险削减和污染场地地价提升分别为社会和经济指标中的重要因素.实例验证中案例污染场地的最终可持续性评分为7.70分,在“良好”的评价区间内,与实际修复情况一致,结果可指导修复方案的优化.研究显示,构建的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可对污染场地修复方案的制定、比选以及修复后效果的综合评价提供技术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土地修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工作的过程和修复的技术方法以及修复的制度都需要不断的予以完善。本文在简要介绍当前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工艺流程和修复技术,以及加强污染场地监管、明确修复责任主体、完善场地污染修复审批等制度建设,旨在更好地推动污染场地和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概述了欧美国家污染场地管理现状,分析了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在污染土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污染土壤治理投入等方面同欧美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结合污染场地管理和场地风险评估、场地修复条件以及土地利用功能,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估基础上污染场地管理程序和污染场地管理亟待开展的工作.指出了土壤环境标准体系,污染场地管理体系和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体系的三元结构的完善是破解中国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的难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蛭石类芬顿催化氧化降解紫丁香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蒲敏 《环境工程》2017,35(4):6-10
以蛭石为催化剂,通过激光粒度仪和电子扫描电镜对研磨蛭石进行粒径和形貌分析,研究蛭石类Fenton催化剂降解造纸废水中木质素模拟物紫丁香醇的特性,调查了催化剂研磨制备条件和相关反应条件,如蛭石投加量、初始p H值、H2O2用量、紫丁香醇溶液初始浓度等对紫丁香醇去除率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紫丁香醇降解过程中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紫丁香醇降解效果随研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0 min后,蛭石平均粒径<6.9μm,基本效果不变;蛭石投加量为1.6 g/L,p H=3,双氧水为1.0 Q_(th)(Q_(th)为理论为量),紫丁香醇的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反应60 min后,紫丁香醇去除率基本可达100%,TOC去除率也可达到83.3%;蛭石类芬顿催化氧化降解紫丁香醇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国都认识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多数国家开展了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研究和开发出多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有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电动修复技术.但这些土壤修复技术的成本高,只重视土壤修复,土壤修复技术更重要的部分是地下水系统的修复,不能忽视地下水系统与土壤修复的完整性,否则会造成二次环境污染.本文在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规律的同时提出完整的土壤修复新技术CH-PRB工艺.  相似文献   

14.
Environmental managers at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 installations overseas 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managing contaminated sites at these installations with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extent of contamination or the risk posed by the site. In this regard, DoD managers overseas encounter a situation quite similar to the situation faced by decision makers in the U.S. who are managing brownfields. Innovative site characterization and risk-based decision-making methods, which are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for expeditious application at brownfield sites in the U.S., may also be appropriate for application at overseas DoD sites. In this paper,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s used by DoD decision makers to evaluate and rank innovative site characterization technologies and risk-based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methods, for use at installations in Korea.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sites with high potential risk the decision makers preferred site characterization technologies that produce data of high quality and a method that can be used to establish credible risk-based remediation goals. This study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applying characterization technologies and risk management to poorly characterized contaminated sit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resources for remedial actions may be limited.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非均质性、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多样性、修复技术应用的局限性等原因,地下水修复过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出现修复时间和资源的消耗与修复预期不匹配等问题,对地下水修复效果评估和场地再开发利用带来压力. 美国提出了地下水修复技术不可达性的概念,推行了技术不可达豁免政策,将技术不可达评估纳入地下水修复管理程序中,并提出适应性管理、低风险结案、长期监测等一系列管理要求,以保障场地修复后的健康风险和环境风险. 我国尚未建立技术不可达情景的应对措施和技术体系,在复杂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中仍存在修复目标、修复周期、修复效果评估周期等各方面的挑战. 本文围绕地下水修复的技术不可达性,借鉴美国污染场地管理经验,提出了修复技术不可达情景下的应对策略,包括建立修复过程跟踪管理技术体系、适时开展残留污染物风险评估、严格落实污染场地后期管理等建议,以期为保障修复后场地再开发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在对发达国家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治理修复技术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重金属污染场地的实际特点,通过调查、分析、实践、优化等方式,对风险评估与治理修复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对风险评估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以及治理修复技术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模型优化、技术路线优化等相关建议,提出了以浸出浓度为基础依据初步构建重金属污染场地理修复技术体系,并针对治理修复技术的国内产业化分析了技术标准、技术开发应用、市场引导、政府监管等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年来,污染场地修复工作得以重视和发展。目前我国已完成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达200余例,并逐步形成产业规模。通过长期调研、咨询,收集到了国内现有的大多数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共计166例。通过对这些项目进行分析,初步阐述了目前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行业的一些发展特点: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项目数量逐年增多,但资金来源仍是主要制约因素;修复项目主要集中在土地价值较高的一线及省会城市,有机类污染场地主要分布沿海地区,而重金属污染场地主要分布于西南、中南地区;修复工期普遍较短,58.3%的项目工期小于半年;修复技术相对粗糙,以异位修复为主,固化稳定化、化学处理和水泥窑焚烧技术应用次数最多。总体而言,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监测自然衰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其在氯代烃污染场地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本文在简要回顾监测自然衰减技术来源和发展的基础上,围绕主导氯代烃去除的生物自然衰减过程,综合探究了影响监测自然衰减效率的污染物、生物和环境因素,概述了评估氯代烃污染场地自然衰减能力的实地监测和数值模拟手段,并基于室内模拟实验和场地实际应用现状,分析了其与强化衰减技术联合应用的发展趋势。今后需要在复合污染体系的自然衰减特征、生物降解调控机理研究、数值模拟及同位素分析等手段的应用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氯代烃污染场地的绿色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