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西藏班戈日阿铜多金属矿床位于班戈-腾冲多金属成矿带,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已探明资源量达中型规模。最新研究和找矿成果显示矿带呈北西向展布,受燕山晚期白垩纪花岗岩类岩体侵入作用控制,矿体分布于岩体与下白垩统灰岩地层接触带及附近部位。在空间上,矿床主要分为三个矿段:主矿体分布在矿区中西部,目前在西矿段已圈定5个(条)铜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其中最大的Cu13号矿体长221 m,平均厚9 m,沿倾向已控制延深100 m以上,铜品位:0.45%~2.01%,平均0.9%。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磁铁矿。中矿段已经圈定3条矿体,成矿元素除铜外,铅、锌、银含量也较高,为铜多金属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其中以Cu-23号矿体最大,长达300 m,矿体最宽处达110 m。矿体平均品位Cu1.48%,Pb 1.25%,Zn 2.52%,A g 32.52×1-0 6。本文在矿区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分析,对比中、西矿段成矿条件,对矿区东段进行了预测评价,指出该矿区具有较好的铜多金属找矿前景。同时建议对已圈定的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进而圈定该区铜多金属矿带或矿(化)体,为矿区深入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云南毛坪铅锌矿床是滇东北铅锌成矿带中重要的矿床之一,以毛坪铅锌矿床Ⅰ号矿体为例,在深入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将其赋存地层———宰格组中第二段(D3zg2)NE向断裂构造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划分为四类,讨论了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隐伏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铅锌矿床中镉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锌矿床是镉主要来源,在其开采过程中,镉等重金属有毒元素会产生次生富集,同时不可避免向环境大量释放,严重影响周围环境。本文介绍了铅锌矿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提出应加强镉等重金属元素在表生风化作用下活化-迁移-富集机理及影响因素,定量地描述镉等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过程等地球化学研究,以揭示镉等有害元素在铅锌矿山表生风化过程中的活化、迁移、次生富集的规律及机理,探讨其通过岩(矿)石-水-土壤-植物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过程,这不仅对于铅锌矿山环境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将揭示一些矿床中镉高度富集机理,从而在理论上丰富镉的地球化学内容,对研究铅锌矿床中元素循环、矿山修复、环境评价及生态效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康滇地轴东缘不同时代碳酸盐地层中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研究表明 ,其2 0 7Pb/2 0 4 Pb与2 0 6 Pb/ 2 0 4 Pb呈良好线性关系 ,2 0 7Pb/ 2 0 6 Pb和2 0 8Pb/ 2 0 6 Pb为一常数。结合对本区矿床的稀土元素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的研究 ,判定不同层位铅锌矿床是在同一个成矿体系同时形成的 ,一次成矿 ,其成矿年龄为 2 4 5Ma(峨眉运动 ) ;同时说明不同矿床成矿金属有相同的来源 ,主要来自上地幔。成矿硫以来自地层中的硫酸盐还原硫为主 ,幔源硫次之。本区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喷流关系密切 ,这是与著名的MVT型铅锌矿床的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5.
从层序地层、沉积相、矿相剖面、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铅同位素和包裹体等方面 ,对天桥铅锌矿床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认为产于退积型海侵体系域中顺层的似层状铅锌矿体 ,其成因与六盘水裂陷槽演化的某个阶段特定环境有一定联系 ,成矿溶液沿裂陷槽边界断裂上升 ,挤入上覆岩层间隙乃至进入水盆地 ,对围岩发生交代作用 ,参与成岩 -后生作用、多期次的叠加、改造是该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 全世界铅锌资源和开采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与黄铁矿-多金属矿床和层状铅锌矿床有联系。它们也是铜、重晶石、硫、银、金、镉、铋及其它元素的巨大来源。上述矿床在标型特征和一般形态、矿石的成份、矿体形态,围岩成份、岩浆形成物的组合方面,以及在地壳构造中的大地构造位置等方面均有很大区别(表1)。В.И.Смирнов考虑到黄铁矿型铅锌矿床的特殊性、它们与优地槽玄武岩类火山活动在空间和成因上的密切联系以及它们相对于其它内生矿床所具有的独立性,把它们划为一种独立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 ,系统研究了新疆乌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成矿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化探异常特征、成矿过程中元素的再分配特征等 ,认为“三色”岩层和富含Pb、Zn、Ag、Cu、Sr等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基底是形成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物质前提。成矿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再分配特征更进一步证实了本区存在大规模的热卤水活动。与金顶铅锌矿床对比 ,二者的基底都富含金属元素 ,矿石物质组分和成矿元素相同、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元素组合类似。这些特征是本区寻找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十分重要的地球化学证据。乌拉根铅锌矿床和新发现的铅锌矿化点 (带 )均有规模大、强度高的Pb、Zn、Sr组合异常与之对应 ,预示本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金属矿床中卤素元素参与了金属元素的活化、迁移到沉淀成矿的全过程。然而 ,除F能作为萤石和云母类矿物的组成部分有时富集于矿石中外 ,Cl、Br、I很难在矿石中富集。在成矿过程中尤其在成矿的后期 ,它们能在矿体上部形成范围较广的卤素扩散晕。在茶洞矿床 ,这种上部扩散晕范围可达 2 0 0m。其中以I扩散范围最大 ,Br扩散晕在距矿体 5 0m~ 130m的范围内最明显 ,Cl扩散晕在距矿体 30m~ 110m范围内最明显。卤素元素的这种变化特点 ,一方面可用来解释成矿热液的演化过程 ,另一方面可用来作为勘查深部隐伏矿体的地球化学标志。成矿流体中卤素元素与金属元素的配合物随着成矿条件的改变而不断被破坏 ,金属元素作为硫化物等矿物的组成部分沉淀下来 ,随着热液蚀变的发生和进行 ,部分卤素元素被带入蚀变带 ,大部分仍残留在流体相 ,在成矿的后期 ,和残余热液一道 ,以排泄和渗透等方式 ,在矿体上方或残余热液流经的途中形成大范围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在大量综合分析研究和会泽铅锌矿长期勘探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控矿构造等规律的深入研究 ,在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上取得新进展。在成矿理论认识上 ,提出主要的成矿构造体系、构造控矿型式及控矿构造模式及矿床成矿模式 ,明确指出麒麟厂矿床主矿体向SW向侧伏的规律。在找矿实践上 ,应用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提出矿体定位靶位为 1 5 71中段 4 4-62勘探线间深部。通过工程验证 ,发现八号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梅仙式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仙式铅锌矿床是在大陆裂谷环境下形成的,有明显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矿化受震旦系龙北溪组绿片岩控制。矿体里似层状,与围岩产状一致。绿片岩原岩是一套含板内拉斑玄武岩的火山沉积建造。矿物组合和 Zn/Pb比值有分带性。层状矿体下盘有脉状、网脉状矿化和蚀变带。矿石有特征的结构构造。硫以幔源为主,铅是幔壳混合成因,矿液以海水成因为主.可能有少量雨水、岩浆水等渗入,反映物质的多来源和成矿受多种地质事件的叠加改造。本式矿床可与火山岩容矿型的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类比,也可作为广义华南型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11.
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之武夷山褶皱带中的中武夷山隆起区西缘南段,付坊花岗岩体西缘、会同花岗岩体北东缘与震旦纪洪山组片麻岩、片岩接触带伟晶岩密集区.矿化伟晶岩大多受NE、NW、NEE向节理控制.矿区内已发现14个矿体,它们常呈脉状,延伸40~150 m.矿石为花岗伟晶结构,似文象结构和块状、条带状构造.含锂的矿物主要为锂辉石、含铌、钽的矿物主要钽铌铁矿、铌钽铁矿.它们主要分布于分异晚期的块体带中.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表明,该矿床为岩浆一交代花岗伟晶岩型矿床,成因上与付坊和会同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12.
设计规模8000M3/d,水温20~30℃.设计参数:PH进水7.8~8.5,出水6~9,CODcr(mg/l)进水800,出水150.BOD5(mg/l)进水400出水60,SS(mg/l)进水300出水150.采用两条单沟式氧化沟,每条长95M,宽15M,有效容积10000M3,停留时间30h,污泥负荷为0.11kgBOD5/kg活性污泥,实际处理后水质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脱水污泥薄层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薄层干燥方式进行脱水污泥热干燥的研究,考察了污泥的干燥特性,并引入薄层干燥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Logarithmic模型比其他模型更适合薄层污泥干燥分析.应用Fick扩散模型,得到80~150℃条件下薄层污泥干燥的有效扩散系数的变化范围为8.486′10-10~4.386′10-9m2/s,并根据Arrhenius经验公式建立温度与扩散系数的关系,得到污泥干燥时水分扩散的活化能为29.56kJ/mol.  相似文献   

14.
持续性降水气象条件下土壤/大气间汞通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自然条件下地表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12年4月22~25日在位于松花江上游的夹皮沟金矿,使用动态通量箱法(dynamic flux chamber, DFC)与汞分析仪(LUMEX Zeeman RA915+)联用技术测定了在持续性降雨气象条件控制下矿区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同步测定了近地面垂向0~150cm范围内大气汞浓度以及太阳辐射强度和大气温湿度,并分析了汞交换通量与降水条件下气象因子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持续性降雨条件控制下,地表大气间的汞交换通量表现为沉降与释放过程连续交替出现特征,这与晴朗天气条件下日型汞通量单峰结构明显不同.降水间歇期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在坡耕农田采样点依次为(-2.08±6.11)、(-6.16±33.57)、(-3.20±8.64)和(5.06±18.80)ng/(m2·h);在谷底漫滩采样点依次为(-5.21±6.42)、(3.87±28.12)、(-11.87±14.10)和(-9.44±12.23)ng/(m2·h).在局地范围内,地形条件差异影响不同地表和近地面大气系统能量收支,并使近地面大气汞浓度和气象因子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地表大气间汞交换通量过程和水平.持续性降水条件下,地表和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太阳辐射强度和大气湿度间具有较为明显的正线性相关关系,与大气汞浓度和大气温度间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疆香山铜镍矿区热液作用性质及其成矿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山铜镍矿床位于东天山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铜镍矿带中部,具有较好的铜、镍资源前景。矿区内热液作用发育,出现大量蚀变矿物、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方解石脉状矿石贯穿基性岩石。通过对蚀变矿物特征、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金属硫化物成分等研究,探讨热液作用性质及其成矿意义。研究表明,岩石蚀变矿物主要为蛇纹石(两个世代)、纤闪石、绿泥石和黑云母等,说明热液流体具有多阶段特征,含有一定量的卤素挥发分;矿石蚀变矿物主要为针镍矿、紫硫镍矿、红砷镍矿、辉砷钴矿等,说明热液流体的硫逸度逐渐增高;脉状矿石中,石英/方解石中以富液相流体包裹体为主,其大小为4~12μm,气液比5~15%之间,均一温度峰值为200~240℃,表明热液流体具有中高温性质。在对比邻区热液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硫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认为香山铜镍矿区内热液作用可能为与含铜镍拉斑玄武质岩浆相关的中高温热液事件,它具有富集Pt、Ag和Au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天然锰矿物催化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利用廉价天然锰矿物作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催化氧化法去除硫化物的实验研究。在所研究的浓度100—400mg/L范围内,使用的反应器为10L.控制气量0.1m~3/h,曝气时间4h,催化剂加量100—150mg/L,pH值9—10时,硫化物去除率达94%—98%。和未加催化剂相比减少了曝气量和曝气时间,可以使能耗降低30%,处理成本降低20%。  相似文献   

17.
陕西老厂铅锌矿床是一个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老厂铅锌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93.3~396.5℃,平均值为235.9℃;盐度为0.4~22.5wt%NaCl,平均值为9.9wt%NaCl。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表明其具有近似正态分布的特点;石英流体包裹体的盐度表明,其不成正态分布,且盐度较低。老厂矿床δDV-SMOW‰和δ18 OH2O‰的组成关系反映了其成矿流体为混合热液来源。  相似文献   

18.
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矿床是滇东南地区的重要矿床类型,矿床中疏的δ34S值分布于-6.9‰~+7.3%之间,并且呈波浪式分布;铅同位素组成以正常铅为主,并受异常铅的混染。硫、铅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这些硫、铅同位素特征表明,该矿床成矿物质可能具有多种来源,除了直接来自玄武岩外,还有来自古海水硫酸盐和地层的贡献;该矿床的成因与玄武岩海底中心式喷发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武清地区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重污染过程大气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特征,于2016年12月13日重污染前(11:49-12:18)和12月18日重污染期间(11:00-11:16)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交界处的武清地区利用系留气球开展1 000 m以下的大气观测,探究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对流边界层、覆盖逆温层和混合层等要素对重污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重污染前,大气层结不稳定,ρ(PM2.5)、ρ(NOx)与ρ(O3)随高度变化不明显,存在明显的垂直对流运动,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PM2.5/PM10[ρ(PM2.5)/ρ(PM10)]在800 m以下为0.60~0.80,在800~1 000 m以上大于0.90.②重污染期间,近地面大气层分为对流边界层(距地面0~150 m)、覆盖逆温层(150~370 m)、混合层(370~500 m)和自由大气(500 m以上)4个层次.③NOx主要在对流边界层内聚积;高空O3在向近地面扩散时受强混合层阻挡,在混合层出现一个小峰值;PM2.5不仅在近地面聚积,而且在覆盖逆温层内聚积,ρ(PM2.5)在覆盖逆温层内呈双峰(峰值分别出现在150和370 m)分布,其粒径集中在0.5~1.0 μm,属于积聚态气溶胶.研究显示,在不利扩散条件下,汽车排放、村镇居民供暖排放的污染物聚积及二次颗粒物的生成是重污染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