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尿液中回收氮和磷,不但可以减少污水厂的负荷,还可以回收氮磷资源,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采用磷酸铵镁结晶法(MAP)去除和回收尿液中的氮和磷,并采用反渗透浓水作为沉淀镁源,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在研究新鲜尿液水解特性的基础上,采用Mg Cl2作为尿液沉淀镁源,得出反应的最优化条件为:p H为9.5,n(Mg2+)∶n(PO3-4-P)为1.1∶1,搅拌速度为120 r/min、沉淀时间为90 min,并利用工业废水RO浓水替代Mg Cl2沉淀镁源回收废物尿液中的磷,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鸟粪石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物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废水中氨氮的资源化回收角度出发,通过试验研究了鸟粪石沉淀法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物性质,结果表明:选取MgCl2与Na2HPO4分别作为镁源和磷源时,氨氮去除率可达90%;鸟粪石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pH值、N∶Mg摩尔比、初始氨氮浓度、N∶P摩尔比;对不同pH值条件下的试验产物进行的显微镜观测、电镜扫描和XRD衍射分析表明,在pH值为8~10时,其产物为斜方形结构的磷酸铵镁晶体。  相似文献   

3.
从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上清液中以鸟粪石形式回收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畅萧  曾薇  王保贵  许欢欢 《环境科学》2019,40(9):4169-4176
为了实现以鸟粪石(MAP,MgNH4PO4·6H2O)的形式回收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上清液中的氮磷,研究了氮磷溶出的最佳条件及不同的反应条件对氮磷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为10. 5,温度为35℃时,发酵液中溶出的氨氮与正磷酸盐质量浓度皆在第5 d达到峰值;在添加磷源的条件下,磷回收的最佳条件为p H=9. 5、N∶P=0. 8、Mg∶P=1. 8;未添加磷源的条件下,回收磷的最佳条件为p H=9. 5、Mg∶P=1. 6、转速200 r·min-1.此外,降低N∶P摩尔比对于鸟粪石的形态和纯度均有显著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光微区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回收产物进行了表面相貌及物相组成分析,证实了沉淀物的主要成分为MAP.以鸟粪石形式回收剩余污泥中的氮磷,是实现污泥资源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镁源已经成为尿液废水鸟粪石沉淀法的主要成本之一。探索以海水和苦卤水作为廉价镁源的可行性。在优化pH值、n(Mg)∶n(P)、搅拌转速、反应时间和沉降时间等条件后,海水和苦卤水作为镁源均可实现磷的高效去除。海水中镁的利用率为98%,n(Mg)∶n(P)为1即可去除96%的磷,但是沉淀产物中存在碳酸镁钙杂质。苦卤水中镁的利用率仅为75%,n(Mg)∶n(P)为1. 5时可实现98%的磷去除,并且鸟粪石纯度更高。苦卤水中镁浓度更高使得其投加量仅为海水的5%,因此可作为一种更适宜的廉价镁源。  相似文献   

5.
磷酸铵镁沉淀法(MAP)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处理氮磷废水的方法,基本原理是向含NH4+和PO43-的废水中加入Mg2使之和NH4生成难溶复盐MgMH4PO4·6H2O(简称MAP)结晶,然后通过重力沉淀,使MAP从废水中分离,而且沉淀反应不受温度、水中毒素的限制.本文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N∶P摩尔比为l∶1,Mg∶N摩尔比由0.2∶1增大到1.2∶1时,针对NH4+-N去除率、PO43--P去除率与Mg∶N摩尔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示,在pH值为9~9.5,温度在25℃~30℃,NH4+-N去除率、PO3--P去除率随Mg∶N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化学沉淀法回收污泥中氮磷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厂污泥上清液中富集着较高浓度溶解性的氮磷,将此部分氮磷形成磷酸盐沉淀(如磷酸氨镁、磷酸钙、磷酸铝等)加以回收利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以正交试验得出的影响因素为基础,深入研究了pH、初始PO43--p的浓度、Mg/P和反应时间对某污水厂污泥上清液中磷酸氨镁沉淀法回收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pH是影响污泥上清液...  相似文献   

7.
针对三峡库区城市污水氮磷浓度较低的特点,结合城市污水处理旁路污泥减量技术研究,探索了利用鸟粪石结晶沉淀法回收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低氮磷浓度时,鸟粪石结晶回收氮磷的规律与国内外已有的针对高浓度氮磷的研究规律不同,当污泥厌氧减量池中磷酸盐质量浓度为30~60 mg/L(约为1~2mmol/L)时,在pH值为10.0~10.5,c(Mg2+)∶c(NH 4+)∶c(PO34-)为1∶1.6∶1,反应时间为25 min,搅拌强度在200 r/min的条件下,通过鸟粪石沉淀反应磷去除率可达50%~75%,氮的去除率最高可达51%。  相似文献   

8.
海水MAP法去除N、P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中富含大量的镁盐,利用镁盐和废水中的氮、磷生成白色的磷酸铵镁沉淀,可以实现废水中氮磷的脱除。本研究首先测出海水中镁的含量,然后根据镁含量设计正交试验开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废水中氮元素的去除,时间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对于废水中磷元素的去除,pH值的影响程度较大;当pH=9.5,n(Mg2+):n(NH4+):n(PO34-)=1.3∶1∶1.08,反应时间为60 min时,氮磷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3.01%和95.39%。因此,利用海水中的镁盐,去除废水中的氮磷元素,可以实现海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可以提高去除氮磷的效率,降低废水处理的费用。本研究可实现氮磷废水处理的同时,实现海水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餐厨垃圾油水分离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原液加水量、p H值、加热温度、搅拌强度和工业盐用量等条件对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最佳参数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结果表明:原液加水量、加热温度、pH值、搅拌时间、工业盐用量宜分别控制在40%、75~85℃、1.0~3.0、20 min和1.0%~2.0%;影响油水分离效果的因素显著性关系为p H值加水量加热温度工业盐用量;最佳油水分离条件为加水量40%、pH值3.0,工业盐用量2.0%、加热温度80℃、搅拌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的分离出的油量为234.93 g/L。  相似文献   

10.
MAP 结晶法回收和去除尿液中的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赵庆良  刘志刚  李巍  邱微  王建芳 《环境科学》2007,28(10):2223-2229
以分解后的尿液为研究对象,采用MgCl2·6H2O 溶液作为MAP结晶剂,对MAP结晶同步回收尿液中的磷和部分氮的影响因素Mg/PO3-4-P摩尔比、反应pH、反应时间、沉淀时间和搅拌速度等进行小试试验.结果表明,Mg/PO3-4-P摩尔比是重要的运行参数,当其摩尔比超过1.3∶1时,磷的回收率超过95%,上清液剩余PO3-4-P浓度小于10 mg/L,而提高反应pH不能明显增加磷的回收率.该工艺的最佳运行条件为反应时间20 min,沉淀时间2.0 h,搅拌速度120 r/min,不需要pH调节控制.选择Mg/PO3-4-P摩尔比分别为1∶1、1.3∶1和1.5∶1,对在最佳条件下反应获得的3种产物采用SEM、XRD和ICP分析表明,3种产物都为比较纯净的MAP产品,其主要元素P、N、Mg的含量接近于MAP的理论含量(P=12.62%, N = 5.71%, Mg= 9.91%),分别为13.54%, 5.34%,9.01% (Mg/PO3-4-P =1∶1)、13.78%,5.23%,9.36% (Mg/PO3-4-P =1.3∶1)和13.34%,5.12%,9.15% (Mg/PO3-4-P=1.5∶1),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预处理化工厂的高氨氮废水,采用向废水中投加Na2HPO.412H2O和MgCl.26H2O生成磷酸铵镁(鸟粪石)的方法,以去除其中的高浓度氨氮同时获得缓释肥鸟粪石。试验以模拟氨氮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鸟粪石结晶法回收氨氮的影响因素:反应时间、氨氮初始浓度、pH值、磷酸盐与镁盐投加量对高氨氮废水的去除效果,然后进行不同影响因素的试验,确定了氨氮去除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鸟粪石结晶法回收氨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0 min,pH值为9,NH4-N:PO4-P:Mg摩尔比为1:1.05:1.15,NH4-N、PO4-P与Mg的去除率分别为91.52%、99.58%与90.52%;残余浓度分别为90.87、4.96与174.1 mg/L,加入的磷几乎全部回收,无二次污染。预处理的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12.
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磷,污泥在储泥池中停留一定时间将会释放大量的磷到上清液中,因此采用磷酸铵镁法对储泥池污泥上清液中磷元素进行回收,可有效回收磷,提高资源利用。研究中探究了磷回收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镁磷摩尔比为1.2、终点p H为8.3~9.0时,磷元素的回收率维持在80%以上,可作为实际生产的控制条件,而继续增大镁磷摩尔比和提高终点p H,对磷的回收率提高较小。同时分析反应生成沉淀物发现,磷酸铵镁含量接近50%左右,且以Mg NH4PO4·H2O单晶体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3.
张超  陈银广  顾国维 《环境科学》2013,34(4):1479-1484
同时回收氮磷可以显著提高碱性发酵污泥的脱水性能,但是目前对其机制尚不清楚.通过批式试验,研究了ζ电位、二价离子、胞外聚合物、溶解性聚合物以及鸟粪石对碱性发酵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回收条件下(pH=10.0,n(P)/n(N)=1.3 mol.mol-1,n(Mg)/n(N)=1.9 mol.mol-1),镁离子不仅能使|ζ|电位减小到14 mV以下,而且使一价阳离子与二价阳离子比例降低到9 mol.mol-1以下;同时回收氮磷可以显著降低溶解性多聚物和胞外聚合物的含量,尤其是溶解性蛋白质和松散型胞外聚合物的含量;这些变化都促进了碱性发酵污泥的脱水.此外,鸟粪石的形成也有助于提高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某粮食发酵废水中的氨氮和无机磷,确定n(Mg~(2+))∶n(NH~(4+))、n(PO4~(3-))∶n(NH~(4+))及p H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得到高拟合度的二次响应曲面模型。最佳优化结果表明:水温为30℃时,控制p H=9.12、n(NH~(4+))∶n(Mg~(2+))∶n(PO4~(3-))=1∶1.21∶0.98,搅拌速度为100 r/min反应20 min,粮食发酵废水中的氨氮从500 mg/L降低至75.05 mg/L,去除率达84.99%,无机磷从100 mg/L降至2.35 mg/L,去除率达97.65%。对最优条件下得到的沉淀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磷酸铵镁结晶是沉淀物的主要组成成分,且晶形较好,纯度可达87.19%。该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铵镁结晶法能够有效去除粮食发酵废水中的氮磷,用响应面法优化该法的反应条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实验室模拟的高浓度氮磷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折流式反应器,探讨了在动态条件下,pH、Mg:P、N:P及水力停留时间对鸟粪石法脱氮除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氨氮的去除率,以上四个因素影响相当;对于磷的除率,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为:N:P〉pH〉Mg:P〉水力停留时间。当模拟水样中的TP浓度为310mg/l,pH为9.7,水力停留时间为60min,Mg:N:P=1.2:1.2:l时,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可高迭85.8%和86.3%。  相似文献   

16.
磷酸镁铵是通过向氨氮废水中加入镁盐和磷酸盐,使Mg2+、PO43-离子的药剂与氨氮废水中的NH4+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磷酸镁铵(MgNH4P04·6H2O),再通过重力沉淀或过滤得到MAP。但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要受到pH值、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等因素影响。综合分析:pH值在9左右,温度在25℃-30℃,反应物配比值因氨氮废水产生的污染源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镁盐回收高速铁路列车(高铁)粪便污水中磷进行优化研究,并对回收的产物进行分析.考察了p H值(8~10)、镁磷元素物质的量比(2~6)、反应时间(5~25 min)和温度(5~25℃)等条件对磷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镁盐回收高铁粪便污水中磷的最优参数为:p H为9.5,镁磷元素物质的量比为5.7、反应时间为6.4 min、温度为5.0℃,磷的回收率响应值可达到95.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回收产物,表明主要的物质为磷酸铵镁,可能存在一定磷酸镁.能量弥散X射线(EDAX)分析回收产物,得到物质中磷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1%.研究结果表明,运用镁盐从高铁粪便污水回收磷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化学沉淀法去除稀土湿法冶炼废水中钙与高浓度氨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型稀土湿法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氨氮废水,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Ca2+,而Ca2+是影响磷酸铵镁沉淀法脱氮效率的重要因素.向废水中投入Na2CO3固体生成CaCO3沉淀物,去除废水中的Ca2+,再利用磷酸铵镁(MAP)沉淀法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实验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中的中心复合设计法,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磷酸铵镁沉淀法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反应条件及最优反应条件下沉淀产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对最优反应条件下两种沉淀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n(Ca2+)∶n(CO23-)=1∶1.05,搅拌速率为1 500 r.min-1,反应时间为30 min时,Ca2+去除率接近100%;对除钙后废水进行磷酸铵镁法脱氮处理的最优反应条件为:pH=9.03,n(Mg)∶n(N)=1.20,n(P)∶n(N)=1.1,反应时间为30 min,搅拌速率为1 000 r.min-1,氨氮去除率达到95.40%,剩余总磷浓度为5.65 mg.L-1;沉淀物分别为纯净的CaCO3及MgNH4PO4.6H2O.  相似文献   

19.
采用KMn O4氧化Mn SO4的方法制备新生态二氧化锰,利用在线投加的方式研究了新生态二氧化锰强化混凝去除水中腐殖酸的效果,评价了新生态二氧化锰的形态、投加量、p H值、投加方式、投加顺序等因素对强化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硫酸铝的加量为2 mg/L,加入10 mg/L的新生态二氧化锰强化混凝,UV254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由未加入新生态二氧化锰时的9.2%和2.5%提高至55.0%和38.9%。正交试验表明p H值对混凝效果影响最显著,新生态二氧化锰投加量、慢速搅拌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均较小;在p H为4.0,水中总固体颗粒物含量为20 mg/L,新生态二氧化锰加量为10 mg/L,慢搅40 min时,UV254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1.2%和61.2%。说明新生态二氧化锰对于混凝去除水中的腐殖酸具有强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探究了从模拟废水中以鸟粪石的形式回收氮和磷的问题。利用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磷回收率和氮回收率进行单目标和多目标预测,明确了7种工艺条件对鸟粪石结晶的影响。XGBoost在单目标(R2=0.91~0.93)和多目标(R2=0.89)的预测方面表现均优于RF。此外,在P初始浓度为10 mg/L和1 000 mg/L的情况下,通过实验验证了多目标模型的优化解集,得到鸟粪石回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P比值为1.2∶1,Mg∶P为1∶1,pH为9.5,反应时间为80 min,反应温度为25℃,搅拌速率为240 r/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